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实验室建立了一支学术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高级职称占57%,博士生导师占45%,三分之二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实验室和各个室的正副主任基本由青年人担任,年轻的教授和副教授绝大多数都独立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实验室重视研究生培养,现有58名博士研究生和106名硕士研究生,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01年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占全省13%)。实验室自1995年对外开放,完成开放研究基金项目38项,发表108篇论文。实验室共获得10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的资助,自1999年10月开始实施聘请访问学者的工作。
实验室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工程力学中的哈密顿体系和对偶理论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工程力学理论体系,发展了辛空间的对偶理论和力学与控制的模拟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离散结构拓扑优化的奇异最优解理论及求解算法研究,被国际权威学者评价为“Milestone contribution”,得到广泛引用,在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IUTAM)上作为大会特邀报告;自主版权的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软件系统JIFEX,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工业和国防领域取得重要应用成果,成为我国有代表性的重要CAE软件产品;还有饱和非饱和土中动力-渗流耦合过程有限元方法及应用、精化有限元及非线性分析理论、随机响应分析的系列高效计算方法等等,在数学模型和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人、流动人员19人、博士后研究人员7人,有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令希教授、钟万勰教授、程耿东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顾元宪为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副主任是杨海天教授、刘迎曦教授、张洪武教授、岳前进教授。实验室有曙光3000超级计算机,200多台奔腾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系统,Cray-S-Mp/11小巨型计算机,以及MTS新810(10吨)万能材料实验机、动态测试仪器等90年代的先进实验设备。实验室目前在研课题75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面上项目共24项、国家教育部资助项目10项、辽宁省及大连市资助项目3项、横向协作项目37项。1996~2001年,在国际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497篇,获省部级科技奖19次。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综合实力当然是昆明理工了,老学校了,全国排能在100名内. 青岛理工和成都理工都是最近几年才改的名字.原来叫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综合排名好象是成都理工比青岛理工靠前 青岛理工是建筑类,土木...
实验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1)计算力学及工程结构分析、优化、控制;
(2)工程力学的现代理论与工程科学计算方法;
(3)大规模工程计算、仿真与优化软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4)多学科耦合与非线性力学问题的理论、数值与实验方法;
(5)特殊环境下材料与结构性能研究。
实验室与一批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其中包括英国的斯旺西大学、威尔士大学和利物浦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和阿尔堡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密苏里大学和南卡大学等。实验室平均每年出访20多人次,接待海外访问学者14人次、国内访问学者10人次,平均每年组办1次国际学术会议和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有特色、有活力、有凝聚力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家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2100433B
大连理工大学沿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沿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设于大连理工大学,由该校海洋工程研究所邱大洪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钱令希教授,主要学术带头人有赵国藩教授、林皋教授、邱大洪教授、李玉成教授等。 海岸开发是我国“四化”建设、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领域;沿岸工程有关课题的研究,对发展我国海洋交通,进行海港航道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单位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实验室于1986 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0 年通过国家验收后被批准对国内外开放,1994 年、1997 年、2003 年、2008年、2013年五次通过了国家计委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董国海教授,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长宽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第二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开始可行性论证,1989年得到国家计委确认,1991年启动建设,1995年5月通过国家教委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和2008年两次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评估。
实验室面向重大工业装备结构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及与力学相关联的多学科交叉耦合问题,开展计算力学和工程科学计算的基本理论、数值方法、软件实现与实验技术的创新性研究,解决工程科学前沿问题,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家相关工业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与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包括:
1)计算力学与工程科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针对现代工业装备结构分析的特点,深入开展具有原始创新的计算力学理论新体系与方法的研究。研究分析结构力学与应用力学辛对偶体系的理论与应用,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高度物理与几何非线性以及多相多场耦合特征的各类物理力学问题的高效与高精度计算方法,发展多尺度以及跨尺度计算理论与方法。
2)结构优化设计的现代理论和计算方法:
深入开展多学科优化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研究特殊环境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以及先进材料与结构性能表征与设计,发展结构与材料并发设计的优化理论和方法、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与机构可靠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先进材料与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并在现代装备与结构的设计中发挥作用。
3)大规模计算工程软件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
开展面向新一代工程科学计算软件平台的高效计算方法研究,研究面向现代软硬件环境的大规模计算工程软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重点研究面向对象的新型工程科学计算数据库技术、算法库技术、专用CAE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开发技术以及工程科学计算软件的集成化技术、基于分布式/并行及网格计算的数值计算先进技术。进行新一代计算力学软件平台研发,在解决装备结构的关键力学问题中发挥应用。
4)复杂环境下重大工程和工业装备结构的试验、分析与评价:
与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岩土与结构工程以及汽车与车辆工程等领域相结合,开展面向重大工程和工业装备结构的分析与评价的创新性理论与实验技术研究,研究复杂环境和载荷下的装备结构工程分析与设计、材料的损伤、破坏行为和本构关系、建造工艺过程、损伤检测和性能控制的先进分析理论和实验方法与技术,通过试验手段进行工业装备结构的性能验证和结构失效分析。在面向未来的先进材料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设计与制造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开拓性进展。
实验室依托于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学部由工程力学系、船舶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及航空航天学院组成),拥有一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力学,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固体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以及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目前有固定人员6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2人,教授42人,副教授16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钟万勰院士、程耿东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实验室第一任主任是中科院院士程耿东教授,第二任主任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顾元宪教授,中科院院士、东北大学闻邦椿教授担任了前两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现任主任是张洪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教授。
实验室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1)分析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结构优化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3)工程科学计算高效算法、CAE软件研发与应用;4)海洋工程装备结构分析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5)微纳米与仿生制造中若干力学问题研究等。实验室与国内一批重要工业企业进行科研合作,为机械装备和国防工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应用和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包括航空航天结构、深海石油开发装备、透平机械、重载与高速列车、超轻材料和结构以及巨型操作机的研发等。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在重大装备结构分析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在国家有关部门与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期建设,实验室逐步建成了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实验仪器系统,形成四大实验平台:高性能计算硬件和软件平台、工业装备与工程结构力学性能实验平台、材料与生物力学实验平台、流体与岩土环境力学实验平台。主要实验和计算设备包括深腾1800超级并行计算机和曙光3000大型计算机、EVS-3000-180/ST-6/SUPER电动式振动试验系统、MTS等材料和结构系列试验机、ALTAIR LI非接触式温度和应力场显示系统和B&K 8330 激光测振系统、FASTCAM-U多功能高速摄影机、冰力学测试系统、MultiMode原子力显微镜、FEI Quanta 200环境扫描电镜、GDS非饱和土试验系统、土力学三维应变数字测试系统、三维波壁管流动实验系统等。实验室还拥有自主开发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系统以及一批商业CAE软件。
2021年2月,太原理工大学成功获批“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9月,科技部正式批准中北大学"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