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建筑隔震原理与进展
1.1 建筑隔震的基本概念
1.1.1 建筑隔震体系的提出
1.1.2 建筑隔震体系的发展历程
1.1.3 地震对隔震技术的考验
1.2 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1.2.1 隔震体系组成
1.2.2 隔震技术原理
1.3 建筑隔震的分类
1.3.1 按隔震技术类型划分
1.3.2 按隔震层的位置划分
1.4 我国隔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4.1 以摩擦滑移体系为主的研究
1.4.2 以橡胶隔震支座体系为主的研究
1.4.3 隔震技术的多样化、实用化与深入化研究
1.4.4 我国建筑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
1.4.5 我国建筑隔震技术的标准化情况
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与设计
2.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中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
2.1.1 橡胶
2.1.2 铅
2.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结构特征参数
2.2.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几何特征
2.2.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特征
2.3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检验
2.3.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压缩性能
2.3.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剪切性能
2.3.3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相关性能
2.3.4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极限剪切性能
2.3.5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的拉伸性能
2.4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耐久性能
2.4.1 老化性能
2.4.2 徐变性能
2.4.3 疲劳性能
2.5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要求与设计
2.5.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分类
2.5.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设计压力和设计剪应变
2.5.3 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要求
2.5.4 隔震支座的设计
3 建筑隔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3.1 建筑隔震支座的力学模型和参数标定
3.1.1 建筑隔震支座的力学模型
3.1.2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与结构柱串联系统的力学模型
3.1.3 串联隔震支座力学模型
3.1.4 建筑隔震支座的力学参数
3.2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的选取以及动力方程的建立
3.2.1 单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结构的动力分析
3.2.2 多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结构的动力分析
3.2.3 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竖向地面震动反应分析
3.3 隔震建筑的时程分析方法
3.3.1 结构动力方程的数值解法
3.3.2 数值积分方法
3.3.3 非平衡力的处理
3.3.4 非线性力的求解
3.3.5 拐点的处理
3.4 隔震建筑的能量分析方法
3.4.1 能量设计原理和设计准则
3.4.2 计算方法
3.5 隔震建筑的振型分析方法
3.5.1 实振型分析方法
3.5.2 复振型分解方法
3.5.3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
3.6 隔震建筑的简化分析方法
3.6.1 新西兰Shinnev等人建议的方法
3.6.2 美国规范建议的方法
3.6.3 周锡元建议的方法
3.6.4 周福霖建议的方法
3.6.5 苏经宇等人建议的方法
4 建筑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
4.1 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
4.1.1 隔震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
4.1.2 隔震结构的适用范围
4.1.3 对隔震房屋体型的要求
4.1.4 隔震结构场地和地基的选择
4.1.5 非地震水平作用
4.2 隔震建筑的设计流程
4.2.1 隔震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
4.2.2 隔震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
4.3 隔震层的布置
4.3.1 隔震层的位置
4.3.2 隔震层的平面布置
4.4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计算
4.4.1 计算模型
4.4.2 隔震层水平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的确定
4.4.3 地震波的选取
4.4.4 计算结果分析
4.5 隔震层的验算
4.5.1 隔震层受压承载力验算
4.5.2 罕遇地震下的水平向位移验算
4.5.3 抗风装置的验算和隔震装置弹性恢复力验算
4.5.4 隔震房屋抗倾覆验算
4.6 上部结构的验算
4.6.1 地震作用的取值
4.6.2 上部结构截面抗震验算
4.6.3 上部结构的变形验算
4.7 下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的设计
4.7.1 下部结构的设计
4.7.2 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验算和抗液化措施
4.8 规范中的隔震结构简化计算方法
4.8.1 隔震后结构的基本周期和水平向减震系数
4.8.2 上部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和层间剪力的分配
4.8.3 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的水平剪力和位移
4.8.4 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
4.8.5 砌体结构的隔震措施
4.9 规程中提出的等效侧力法
4.9.1 等效侧立法的适用条件
4.9.2 等效侧立法的计算过程
4.10砌体结构隔震设计算例
4.10.1 概要
4.10.2 初步设计
4.10.3 隔震支座的选型和布置
4.10.4 水平减震系数β的计算
4.10.5 上部结构的计算
4.10.6 隔震层水平位移验算
4.10.7 隔震层下部的计算
4.10.8 构造要求
4.11框架结构隔震设计算例
4.11.1 概要
4.11.2 初步设计
4.11.3 隔震支座的选型和布置
4.11.4 隔震的分析方法和原则
4.11.5 上部结构的验算
4.11.6 隔震层水平位移验算
4.11.7 隔震层下部的计算
4.11.8 构造要求
5 建筑隔震结构的构造
5.1 隔震建筑的空间构成及一般要求
5.1.1 上部结构
5.1.2 隔震层
5.1.3 基础、底部和下部结构
5.1.4 隔震建筑与外周场地、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
5.2 隔震支座的布置及节点构造
5.2.1 隔震支座的布置
5.2.2 混凝土结构的节点构造
5.2.3 砌体结构的节点
5.3 室外台阶
5.4 室内楼梯
5.5 电梯井
5.6 其他节点构造
5.6.1 组合隔震支座节点
5.6.2 隔震节点密封处理
5.6.3 加腋托梁
5.6.4 隔震支座不在同一标高的处理
5.7 穿越隔震层的设备管道
5.8 隔震支座的连接
6 建筑隔震结构的施工与验收维护
6.1 隔震层的施工要点
6.1.1 隔震层施工的关键问题
6.1.2 隔震层施工工艺流程
6.1.3 施工操作要点
6.1.4 精度要求
6.2 施工及竣工观测
6.3 隔震层施工的验收
6.3.1 隔震层部件的进场验收
6.3.2 隔震层施工的验收
6.4 日常使用中对隔震层的维护
6.4.1 维护管理的目的
6.4.2 我国规范中规定的措施
6.4.3 隔震层维护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7 既有建筑物的基础隔震加固施工
7.1 柱下隔震加固改造
7.1.1 柱下隔震加固的施工步骤
7.1.2 支撑结构的构造设计
7.2 墙下隔震加固改造
7.2.1 砌体结构墙下的隔震加固
7.2.2 剪力墙下的隔震加固
7.3 电梯井道的隔震改造加固
8 低造价隔震技术
8.1 材料
8.1.1 钢丝网片
8.1.2 沥青
8.2 农村新建建筑隔震层
8.3 农村新建建筑隔震层设计
8.3.1 改性沥青隔震层隔震原理
8.3.2 隔震层的简化计算
8.3.3 隔震效果分析
8.4 隔震层施工工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隔震结构的施工与验收维护、既有建筑物的基础隔震加固施工、低造价隔震技术等,覆盖了新建和既有建筑隔震技术从设计、产品选用、安装实施到后期管理维护等各阶段。
隔震建筑橡胶支座国内有名的是广州大学的设计和检测,他们也扶持很多生产企业。
是的计算全面积,与利用无关;是超高建筑的 隔震层和避难层也一样计算建筑面积。
标识套定额
建筑概论论文
2013学年第 2学期 《建筑概论》期末课程考核(小论文) 课 题 (住宅 )建 筑 空 间 设 计 学生姓名 黄 鹏 城 系 别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专业班级 11建 筑 学 班 指导教师 赵 芳 琴 学 号 1111141014 浅议住宅建筑空间设计 摘 要 :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 快,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面临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激烈的竞争压力, 忙碌的工作,繁琐的应酬越来越多的都城人开始摒弃繁缛豪华的装修,开始向 往清新自然、随意轻松的居室环境。在住宅设计中如何才能满足人们居住生活 的要求是关键。本文通过对住宅的功能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同时就住宅空间 组合的原则作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 住宅 ; 建筑 ; 空间组合 ; 原则 ,; 设计 住宅是“家”的场所 ,是安抚、孕育人的品质 ,振奋人们的精神 ,滋养人的事业的 场所 ,具
工程建筑概论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工程建筑?它包括哪些范围? 答:工程建筑 (或称工程建筑物 )是指用建筑材料建造的一切生产、生活及环 境治理方面的工程设施。 如房屋建筑、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交通工程建筑等。 2. 什么是工程结构?它包括哪些类型? 答:工程结构是在房屋、桥梁、铁路、水工等工程建筑中,由各种承重构件 互相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各种作用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按工程结构构成的形 式分类:实体结构 其结构由实体材料组成,如挡水坝、挡土墙、基础等; 组合结构 其结构有多个构件连接而成,如房屋、桥梁等。 按组成的结构与 其所受的外力分类 :平面结构 若组成的结构与其所受的外力可视为皆在同 一平面之内时,则称该结构为平面结构。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空间 结构 其组成的结构可以承受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外力,且计算时也按空间受 力考虑,则称该结构为空间结构。如筒体结构等。 按工程结构主要制作材料 分:
有文献报道的最早提出基础隔震概念的是日本的河含浩藏 ,他于1881 年在《建筑杂志》上提出。
萌芽时期提出的 , 虽不完全合理 、 可靠 , 但概念上已具备了隔震系统的重要的基本元素 。 1921 年 ,日本东京建成的帝国饭店是最早的隔震建筑 ,该建筑地基在 2m 厚的软泥土层上 ,很好地利用软泥土层作为隔震垫 。在 1923 年关东大地震中该建筑保持完好 , 而其它建筑则普遍被严重破坏, 随着地震工程学的发展 , 特别是高分子阻尼材这 种 橡胶制品材料的不断涌现 , 基础隔震的研究逐渐得到深入 。
1、橡胶隔震垫:也是我们最常用到的隔震垫,其分为天然橡胶隔震垫和合成橡胶隔震垫。主要优势有:价格低廉,生产、安装和使用方便以及隔振减噪效果良好的优点,其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一些橡胶隔振垫(如WJ、JD1、Rubloc、Air-Loc、KH、A型等)通常为压缩型,静态压缩量较小,其固有频率约为15~20赫。
2、金属橡胶隔震垫:其原材料是不锈钢丝,不含任何橡胶成分,但却具备了橡胶的弹性和多孔性,同时也弥补了橡胶的不足,比如老化、容易疲劳。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品,其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很多恶劣环境下绝对是橡胶的替代品。 我相信其必将替代橡胶。
国内最大隔震建筑——北京新机场
北京新机场的地下是快捷的轨道交通。飞速驶过的列车,会对航站楼造成影响。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采用先进的组合隔震技术,设置1232个橡胶隔震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大幅度提高航站楼结构的抗震性能。
新技术将有效降低底部轨道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解决超大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