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成果登记号 |
20180144 |
成果名称 |
广州市低效用地处置机制与政策创新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广州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心 |
主要完成人 |
谢英、林锡艺、郑延敏、吴次芳、谭永忠、刘立、陈丽玲、何巨、章枭、卿圆圆、吴印东、沈孝强、郑红玉、叶艳妹、林琼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6-10-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7-11-01 |
主题词 |
低效用地 节约集约 处置机制 政策创新 广州 |
本项目从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广州市现实诉求两方面分析了低效用地处置研究的背景,在系统地梳理国际和国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多角度提出了低效用地认定的思路和标准体系,多维度分析了广州市低效用地现状与特征,从理论上更深入地剖析了低效用地的成因机理;提出了低效用地处置的六大指导原则、四大目标定位、五大总体战略和六大区域的分区指引;从产权形态的角度分析低效用地再开发所面临的难题,系统比较分析了广州市三种产权处置模式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困境;提出了低效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框架和不同模式下的制度构建,确定了低效用地处置的工作机制,并对低效用地处置和再开发提出了七大方面的政策创新建议,对广州市低效用地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目从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广州市现实诉求两方面分析了低效用地处置研究的背景,在系统地梳理国际和国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多角度提出了低效用地认定的思路和标准体系,多维度分析了广州市低效用地现状与特征,从理论上更深入地剖析了低效用地的成因机理;提出了低效用地处置的六大指导原则、四大目标定位、五大总体战略和六大区域的分区指引;从产权形态的角度分析低效用地再开发所面临的难题,系统比较分析了广州市三种产权处置模式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困境;提出了低效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框架和不同模式下的制度构建,确定了低效用地处置的工作机制,并对低效用地处置和再开发提出了七大方面的政策创新建议,对广州市低效用地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00433B
一、低效用地界定范围:城镇低效用地是指城镇中布局散乱、设施落后、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设用地,包括低效产业用地(含工业、仓储、物流、科研等用途,下同)、低效商业用地、旧城用地、旧村用地和其他低效...
闲置土地由市、县级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调查认定。闲置土地处置方案经批准后,由市、县级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向用地单位送达闲置土地处置决定书。经认定土地闲置满1年的,市、县级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
并购活动本身,是为了获得并购后的收益。无论并购后为的是的收益是市场占有率、产业链的完整性还是统一调度后市场秩序的保持,其实都是一种和融资行为。因为双方的资源整合在了一起,变得更加强大。所以说并购是一种...
城镇低效用地认定过程及改造策略——以山西省沁水县14个乡(镇)为例
详细阐述山西省沁水县城镇低效用地认定过程并进行结果分析;探究其改造方法;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以沁水县14个乡(镇)为研究区;基于调研数据;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构建认定体系;结合实证研究;提出改造开发策略;结果显示;研究区城镇低效用地259宗;其中通过定性指标认定205宗;面积为15.37hm^2;定量指标认定54宗;面积为52.29hm^2;旧城镇集中成片改造;旧厂矿采取综合整治策略;旧村庄遵循拆旧建新原则进行改造;说明沁水县城镇低效用地具有较大的挖潜价值;可通过改造释放土地利用活力;为同类型小城镇的低效用地认定与改造提供思路;
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研究
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研究
全国推进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促进协调发展
政策机制篇
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
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
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研究
试论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
西部生态补偿的现状评估及时策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政策现状和问题
退耕还林(草)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研究
探讨中西部生态建设补偿机制与配套政策
西部大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探讨
跨区域河流污染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建立西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补偿与融资机制研究
理论方法篇
自然资产功能流与绿色赋税
经济外部性理论在流域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以建立生态特区实现生态补偿
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研究进展与形成机制
浅析生态补偿法的基本原则
生态补偿的经济博弈分析
生态系统的净化服务能及其价值评估
环境资源、环境服务市场和产权
支付流域生态环境服务:市场的作用
水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研究
退耕还林的制度缺陷
全方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探讨
实践探索篇
中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补偿研究
中国农田生产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估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广东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浙江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建议
广西珠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问题探讨
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补偿机制研究
北京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改善及经济补偿的研究
加强京张环境保护合作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附 关于推进中国生态补偿实践与国际合作的倡仪书 2100433B
(一)依法依规、保护权益原则。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清理认定和处置必须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处置适当,适用法律法规准确。既要依法依规,又要尊重历史,充分考虑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以用为先、分类处置原则。以促进土地的重新利用为主要目标,根据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宗地特性、产生原因和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做到“一地一策”分类处置。
(三)盘活存量、节约集约原则。对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科学制定处置方案,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环境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政策机制》以环境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为研究论题,因为它与国外关注的五个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科技热点问题紧密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环境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政策机制》研究的总目标是构建环境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规范,揭示环境技术“生命周期”内主要的经济学关系,探讨环境技术变革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政策变化对环境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反馈作用机制,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环境、经济和技术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环境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政策机制》旨在对环境技术创新及其产业的政策体系进行尝试性研究,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政策与环境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环境技术创新的财政激励机制,引入风险资本进行环境技术创新的融资机制,环境技术中的产权关系及激励政策,全球化与环境技术变革的政策响应,环境技术扩散的政策选择,以及培育环境技术孵化器的政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