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贵州省“十四五”水及水产业发展规划》由贵州省水利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组织实施,按规定做好公开及政策解读工作。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下称《意见》)。《意见》认为,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解决节能环保...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根据《...
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 包头市是全国最早编制城市规划的城市之一,自1954年以来,为配合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先后4次编制或修订城市总体规划。目前执行的2000版《总规》规划年限到2010年,规划确立...
《贵州省“十三五”石材产业发展规划》即将启动
5月6日下午,贵州省经信委一行来到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院,就《贵州省\"十三五\"石材产业发展规划》和《贵州省石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项目进行对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徐永模、副院长曾令荣等出席对接会。\"十三五\"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时期,全国将面临三大转型:将从\"中国
《贵州省“十三五”石材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启动
7月21日,在贵州省经信委主持召开了《贵州省\"十三五\"石材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会,参加会议的成员主要包括贵州省发审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交通运输厅、林业厅等,会议围绕全省石材产业发展现有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对石材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等问题展开。《贵州十三五石材产业发展规划》将贯彻省委省政府把石材打造成贵州第六章名牌,全省石材一盘棋,统筹开发资源,合理
为农业部门区划之一。通过分析水产业资源特点(种类、数量)与地理分布,水产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形成条件和存在问题,以及阐明不同地区水产业发展方向、增产潜力和实施途径,为充分合理利用水产资源,因地制宜地规划和发展水产业提供科学依据。区划的主要原则有:①渔业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和生产技术相对一致性;②渔业生产结构和存在问题的相似性;③渔业发展方向和实施途径的相似性;④保持行政单位的完整性。水产业区划按内容包括:①水产业自然条件区划。在于阐明自然条件的区域分异规律,揭示区内优势条件和主导限制性因素,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②水产业部门区划。包括内陆渔业区划、海洋渔业区划、浅海滩涂渔业区划和水产品加工渔业区划等。着重提出部门的发展方向,区域布局,合理结构,生产潜力和改造措施;③水产业技术改造措施区划。侧重于区域水产生产中问题和主导限制性因素的研究,指出在开发利用水产资源中应主要采用的技术改造措施;④水产业综合区划。旨在揭示一国或一地区水产生产综合发展方向,各部门的合理结构和地域布局、规模、速度、潜力及技术改造措施。
5月24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了《惠州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根据《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十四五”时期系列规划和政策要求,在全面回顾总结“十三五”时期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情况、深入分析研判“十四五”时期面临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着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总体目标,重点明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管行业“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是“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主要建设任务具体如下:
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打造一流支撑系统。
一是构建节约安全供水系统。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9%。力争新增供水规模102.5万立方米/天,新建供水管网378公里,改造760公里,新增供水加压规模6.5万立方米/天。
二是加快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75%或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县城95%),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力争达到80mg/L。计划实现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规模约30.45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厂总提标规模23万立方米/天,全市新建污水收集管网938公里,排查排水管网3132公里,新增污泥处理规模1330吨/天。
三是推动燃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城市管道气普及率力争达到80%以上,全市计划建设门站445000N立方米/小时,高中压调压站204700立方米/小时,LNG气化站8400立方米,高压、次高压天然气管网198公里,中压天然气管网662.9公里。
四是建设人水和谐的海绵城市。到2025年,力争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能够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治理内涝点40处,计划新建排水管网578公里,新建泵站30座,改造泵站1座。
全面完善住房体系,提供一流宜居保障。
一是深入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到2025年,筹集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发放租赁补贴共22000套。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租赁住房多元供应主体,推动出台全市住房租赁政策,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管理,加强租赁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
三是全方位推动物业服务品质升级。加强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完善物业管理法治化体系,健全和规范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到2025年,物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总数预计达到15万人。
四是多举措提升房地产市场监管成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健全监测预警机制、政策联动机制,持续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提升房屋网签备案服务效能,加强市场交易管理。
提升城乡风貌品质,建设一流人居环境。
一是完善城市游憩系统。到2025年,力争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9%,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二是全面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到2025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41个,惠及9.58万户。推动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到2022年,全市7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
三是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理。完善城市设计与建筑风貌管理制度,到2025年,力争建立完整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实现“山、水、绿、城”和谐统一的城市设计全覆盖。
四是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水平。完善历史文化分级分类保护名录,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到2025年,力争完成3处历史街区、多处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试点工作。
五是分级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推动县城服务功能提升,开展小城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到2025年,全市小城镇品质全面提升。
六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311户(538处)农村削坡建房整治,引导农村风貌提升改造。
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流建筑实力。
一是增强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本地建筑龙头企业和建筑产业人才队伍,提升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质量,到2025年,预计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
二是营造开放诚信安全建筑市场环境。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工程造价改革,优化建筑市场发展环境,到2025年,争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等国家级奖项1至2项。
三是推广新型建造方式,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以上,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城镇民用建筑新建成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成建筑总面积比例达到100%以上,累计取得的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个数达到80个。
构建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力争一流治理水平。
一是构建共享的城市建设档案数据平台。推进城建档案馆库规范化建设,加快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
二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方法。全面推进城市体检,到2025年,公众对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全面提升,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三是推进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探索整合现有信息化系统,完善信息共享和数据应用,建立惠州市建筑业信用信息平台数据链接。
四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城乡建设安全整治,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应急队伍专业化、多元化水平。
为推进《纲要》落地实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在制订落实《纲要》的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每年制定实施纲要的工作要点,推动《纲要》有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