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

2021年6月9日,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召开《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实施新闻通气会,会议通过并公布印发施行《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该规定的出台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共同构成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制度体系,填补了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制度体系的空白。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了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8项机制,即: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定期通报机制、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安全隐患挂牌督办整治机制、安全隐患日常管控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安全责任约谈机制、安全信息公开机制、安全奖惩机制等。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基本信息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规定全文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切实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做好本地、本部门、本行业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第三条县级以上政府负责交通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和本行业、本部门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承担全面领导责任;分管道路交通安全的负责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承担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承担相应领导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是同级政府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议事协调机构,由负有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的相关部门组成,负责统筹指导、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乡镇政府设交通安全工作站,配备交通安全员,负责协调推动和组织开展本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第二章 政府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事故预防措施;

(二)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评价交通安全状况;

(三)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经费,落实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养护资金,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四)建立健全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督促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控;

(五)建立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检查;

(六)制定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生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政府负责人应当到现场指挥救援,组织善后处理工作;

(七)按照相关法规、政策规定,将道路交通安全记录纳入企业、个人的社会征信考评内容,组织相关部门落实联合奖惩机制;

(八)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加大宣传投入,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宣传责任;

第六条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社会安全稳定总体工作,建立并落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二)加强对本地负责的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工作,并组织协调村(居)委会配合做好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整治;

(三)组织农村交通劝导员、交通志愿者队伍,劝阻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维护乡村道路交通秩序;

(四)依法整治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占用道路经营、打场晒粮以及其他非法违法行为;

(五)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文明交通宣讲、劝导活动;指导村(居)委会将道路交通文明列入乡规民约,宣传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六)对发生在区域内或者涉及本乡镇(街道)居民的道路交通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第三章 部门职责

第七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分析研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提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二)依法查处各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对各类突出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三)依法调查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对发现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提出整治意见建议,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

(四)依法实施车辆登记和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工作,会同交通运输、教育、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对旅游客运车辆、公路、公交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等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的源头监管,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五)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乡镇交通安全工作站、安全员和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劝导员工作的指导,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提示信息;

(六)会同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教育、住房城乡建设、气象等部门建立健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七)配合同级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县级以上交通运输部门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依法实施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二)依法定期对道路运输企业的交通安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报的道路运输企业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和交通安全隐患情况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作为运输企业班线招标和年度审验的重要依据;

(三)依法查处道路运输企业(业主)、营运车辆和驾驶人等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运输行为;

(四)依法实施公路养护和管理,督促公路工程建设单位落实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交通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新建、改建、扩建公路不得交付使用;

(五)依法督促公路管理单位排查、治理公路安全隐患,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推动落实整治资金,完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对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交叉路口等事故易发多发路段,按照规范标准设置公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

(六)依法查处未经批准,擅自挖掘公路、占用公路施工或者从事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活动的违法行为,指导督促公路施工单位做好施工交通组织和施工作业区交通安全标志设置工作,保障交通安全;

(七)依法对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机构实施行业管理,严把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培训关、考试关;

(八)遇有冰雪雾霾等不能保证交通安全的恶劣天气,及时发布路况信息,通知客运企业视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督促指导公路业主单位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安全管控措施;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本级各有关职能部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

(二)依据有关规定牵头组织涉及道路运输生产经营车辆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第十条 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及学校安全宣传教育有关规定,开展中小学、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

(二)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自有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理;

(三)督促学校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做好学校门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部门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及时排查、整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多发点段以及交通拥堵路段、路口,采取工程防护措施;

(二)严格城市道路施工现场管理,依法处理未经批准擅自挖掘城市道路、占用城市道路施工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依法查处未经许可进行渣土运输的行为。

第十二条各级气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恶劣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建立完善恶劣天气条件下交通气象保障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交通气象灾害评估;会同本级交通运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交通气象探测设施。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要提出改进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审核以政府名义制定出台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纳入普法工作计划并指导有关部门实施;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省和设区的市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要按照立法计划安排审查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依照相关规定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本区域内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生产一致性的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督促车辆生产企业按照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组织生产,改进车辆安全技术,增强车辆安全性能;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生产(拼、组装)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车辆。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要依法管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加强农业机械驾驶人的培训、考试、发证管理;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定期通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驾驶人管理情况以及违法、事故等方面信息。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政府商务部门要对本区域内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卫生健康部门要健全院前急救体系,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救治机构开通交通事故伤员紧急救治“绿色通道”。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部门要督促旅游企业选择具有合法资质车辆,对导游、游客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督促A级旅游景区对景区内的道路及车辆加强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内的道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及其配件,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产品以及未按规定召回缺陷产品等违法行为。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广播电视部门要指导广播电视媒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把握交通安全宣传导向,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报道道路交通安全情况信息,曝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并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舆论监督。

第二十一条各级银保监部门要指导和监督各保险机构落实国家保险费率浮动制度,将保险费率与机动车交通违法、事故情况挂钩;推动保险行业参与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支持保险公司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队伍、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建设。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第四章 监督落实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政府要与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签订年度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的情况。

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定期通报机制,向本级负有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的部门和下级政府通报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违法典型案例,对本地或本地车辆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及时通报。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货运输车辆发生的死亡1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参照《河北省道路运输经营车辆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启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有关部门应依法组织调查处理。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挂牌督办整治机制。按照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两个等级,由市县两级督办,问题突出的由省级督办。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政府负有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日常管控机制,定期对本行业、本部门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对本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季度、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社会综治、平安建设、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约谈机制。本行政区域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设区的市政府要向省政府作出检查,并接受约谈;本行政区域内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或者一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市、区)政府要向设区的市政府作出检查,并接受约谈。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情况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提示交通安全事项,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交通事故。 

第三十一条 对一次死亡2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和旅游客运车辆、公路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校车涉及人员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开展深度调查。其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可以开展深度调查: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与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车辆安全技术性能以及道路的设计、施工、养护或者施工作业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有关的;

(二)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与企业、单位未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有关的;

(三)其他需要开展深度调查的道路交通事故。

相关政府已启动调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加调查工作。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奖惩机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对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的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依据事故调查情况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并在相关规定时限内,取消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资格。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规定由省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100433B

查看详情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河北

  • 米径3cm 高度300cm
  • 13%
  • 宁夏永宁苗木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河北

  • 品种:杨树;胸径/米径Φ(cm):10-12;高度H(m):6-8
  • 银川苗木场
  • 13%
  • 银川苗木场基地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河北

  • 米径(cm):Φ3/*
  • 13%
  • 泾源县青原苗木产业销售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河北

  • 胸径:13-15cm
  • 13%
  • 天津市京蓟苗木基地廊坊销售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河北

  • 米径(cm)3,高度(cm),冠幅(cm),地径(cm)
  • 13%
  • 宁夏北方苗木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湛江市2010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江门市2008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江门市2008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江门市2008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江门市2007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道路交通标志

  • 详见图纸
  • 14个
  • 2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22
查看价格

道路交通指示标识

  • H:8000×5200mm工艺详见图纸
  • 9块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7-21
查看价格

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机

  • XHJ-CW-GA-HK800A
  • 1台
  • 1
  • 四川华控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5-17
查看价格

道路交通路牌型材

  • 种类 铝型材 材质 6063-T5 规格 70 用途 交通路牌
  • 902m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23
查看价格

道路交通警示桩

  • Ф75×500mm 底板0.15×0.15×5mm,红白双色反光油漆,内灌1:2水泥砂浆
  • 210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4-06-26
查看价格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规定要求

每一年度的年初,县级以上政府要与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层层签订年度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要实行季度、年度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各级政府对行政部门在社会综治、平安建设、安全生产考核上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事故责任追责上,规定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或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设区市政府要向省政府作出检查并接受约谈;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或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市、区)政府要向设区市政府作出检查并接受约谈。该项机制层层压实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有力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水平。

查看详情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河北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文献

法律知识规定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暂行 法律知识规定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暂行

法律知识规定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暂行

格式:pdf

大小:7KB

页数: 3页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 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 省人民政府定期将监测、 预报情况予以公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及其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 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有效地控制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 根据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交通 运输安全工作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 组织 (以下简称单位 )均须按本规定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以下简称安全责任制 )是指在 市、区、县人民政府领导下, 由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具体实施的对单位实行交 通违章和交通事故指标控制, 逐级履行,奖优罚劣,强化单位内部交通安全教育 管理的制度

刑法诉讼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暂行规定 刑法诉讼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暂行规定

刑法诉讼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暂行规定

格式:pdf

大小:7KB

页数: 3页

萨发生反对萨芬撒反对萨芬萨范 德萨范德萨反对萨芬 撒旦飞萨芬撒旦撒大幅度萨芬撒 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有效地控制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 根据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交通 运输安全工作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 组织 (以下简称单位 )均须按本规定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以下简称安全责任制 )是指在 市、区、县人民政府领导下, 由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具体实施的对单位实行交 通违章和交通事故指标控制, 逐级履行,奖优罚劣,强化单位内部交通安全教育 管理的制度。 单位因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管理不力,致使本单位交通违章、交通事 故突破控制指标的,应承担本规定的责任。 本规定所要控制

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规定印发

苏政办发〔2019〕7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详情

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规定全文

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按照本规定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第四条 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包括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单位主体责任。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农业农村、商务、教育、城市管理、卫生健康、银保监、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财政、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第六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道路及交通设施设计、建设、监理、验收、养护、管理单位,车辆所有和管理单位,车辆生产、销售、改装、维修、报废回收单位,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不履行职责义务或履行职责义务不力,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章 政府职责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建立相关部门、单位组成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事故预防措施,制定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评价交通安全状况,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经费,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加大宣传投入,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宣传责任和义务,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法治意识。

(四)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五)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积极扶持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拓展延伸农村地区客运的覆盖范围,保障农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六)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督促乡镇政府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加强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控。

(七)定期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建立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八)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对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应当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九)发生事故后应当按照预案立即组织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部门赶赴现场,实施紧急救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人应当到现场指挥救援,组织善后处理工作。

(十)根据城市规划和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等要求,确定禁止高排放机动车行驶的区域、时段,设置禁止行驶标志和高排放机动车自动识别系统。

(十一)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的部门、单位主管人员以及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将乡镇(街道办事处)道路交通安全纳入社会安全稳定总体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落实乡镇(街道办事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工作,并组织协调村(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治理。

(三)组织交通协管员、交通志愿者队伍协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护镇区、乡村道路交通秩序,发现、报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劝阻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四)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文明交通宣讲、劝导活动。

(五)对发生在辖区内或者涉及本乡镇(街道办事处)居民的道路交通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第三章 部门(机关)职责

第九条 公安机关依据职责,负责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下列工作:

(一)依法实施车辆登记和机动车驾驶证管理等工作,严把机动车登记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发证关。

(二)依法查处各类道路交通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对无牌无证、酒驾毒驾等严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开展专项整治。对移送、举报的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记录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信息,符合证据法定形式和要求,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执法证据。

(三)依法查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按照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等违法违规行为,并移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检验资质。

(四)依法调查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定期梳理分析本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相关职能部门。

(五)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发现的交通事故频发路段、停车场、道路配套设施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交通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的意见建议。

(六)依法监督报废的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的解体工作。

(七)依法批准道路运输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责令负交通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消除安全隐患。

(八)遇有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情形的,协同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九)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十)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遇有大型群众性活动、大范围施工等情况,需要采取限制交通的措施,或者作出与公众的道路交通活动直接有关的决定,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

(十一)对教育部门送交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校车使用许可材料,认真提出意见,审批校车驾驶资格,依法核发校车标牌。

(十二)加强对校车行驶路线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对校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十三)会同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城市管理、司法、银保监等有关部门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信息化水平。

(十四)协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施救水平。

第十条 交通运输部门依据职责,负责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下列工作:

(一)依法实施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对道路运输经营者、营运车辆和营运驾驶人实施准入管理,严把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依法查处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在站外上下旅客或者沿途揽客等非法道路运输经营行为。

(二)依法实施道路客运的安全监管,严格客运班线审批和监管。

(三)对教育部门送交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材料,认真提出意见。对校车线路途经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按照标准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四)依法实施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的许可和安全监管。

(五)依法实施公路养护和管理,加大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对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交叉路口等事故易发路段,按照规范标准设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六)严格落实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在竣(交)工验收时要吸收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人员参加,交通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七)依法定期对道路运输企业动态监控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将其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作为运输企业班线招标和年度审验的重要依据。依法查处重点营运车辆未按规定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的违法行为。

(八)依法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实施分类行政许可,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活动开展监督检查。

(九)依法实施道路客运站、货运站的监督管理工作,查处客货运场站、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十)依法查处未经批准,擅自挖掘公路、占用公路施工或者从事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活动的违法行为。

(十一)遇有台风、冰雪等不能保证运输安全的恶劣天气,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并通知客运企业视情采取安装防滑链、暂停客运班车等必要的防范措施。

第十一条 应急管理部门依据职责,负责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下列工作:

(一)依法对道路交通安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单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和工作措施。

(二)经省级人民政府、设区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授权或者委托,牵头组织、协调重大、较大、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并监督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的落实情况。

(三)遇有自然灾害、恶劣天气应当及时向社会发布安全提示信息。

第十二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依据职责,负责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下列工作:

(一)负责管辖范围内城市道路的建设、养护。

(二)对管辖的道路、桥梁,及时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对事故多发点段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设置和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标志标线、防撞护栏等交通设施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

(三)依法处理未经批准,擅自挖掘城市道路、占用城市道路施工或者从事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活动的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职责,负责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下列工作:

(一)依法对企业登记注册中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进行审查,未取得相关前置审批许可的,不予登记。

(二)依法核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企业营业执照,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危险物品以及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违法采购危险化学品的行为。

(三)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有关部门撤销许可的企业,依法督促其办理变更经营范围或注销登记;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未经安全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

(四)依法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经营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未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擅自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的行为。

(五)负责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管理,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及其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组织监督检查,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出具失实的检验数据、结果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六)加强对车辆及其配件生产企业和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及其配件,生产、销售拼装或擅自改装机动车,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以及未按规定召回缺陷产品等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 农业农村部门依据职责,负责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下列工作:

(一)依法实施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登记、安全检验,驾驶证核发等工作。

(二)严格落实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三)完善农业农村部门、公安机关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及其驾驶人的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安全隐患特点和违法情况,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四)配合公安机关、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开展上道路行驶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处理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和涉及农机牌证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十五条 商务部门依法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监督管理,配合公安机关、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的违法违规活动。

第十六条 教育部门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治教育内容,督促、指导学校结合有关课程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夯实国民道路交通安全素质基础。

会同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受理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校车使用许可申请,征求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意见,提出审查意见报政府。

督促学校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做好学校门口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渣土运输行业的管理,并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监督相关营运公司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制度,落实和加强车辆、驾驶人的安全管理。

加强对占用城市道路摆摊经营、乱停放、乱堆放等行为的查处。

第十八条 卫生健康部门应当组织、协调院前急救、医院等有关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专家做好道路交通事故伤员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第十九条 气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主动向媒体、交通运输部门、公安机关提供台风、暴雨、大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为有关部门和机构启动应急预案以及公众了解灾害性天气信息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 银保监部门应当落实国家保险费率浮动制度,将保险费率与机动车辆交通违法、事故情况挂钩;会同公安机关、交通运输、应急管理部门建立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承运人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运输违章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共享机制。

监督协调有关保险公司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垫付、理赔工作;监督检查各保险公司按照规定及时足额向省级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缴纳救助基金。

第二十一条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在发生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事故后,在政府组织下,协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救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并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损害评估。

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公路两侧农作物秸秆禁烧监管,严防焚烧烟雾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地方人民政府另行确定责任部门的,按照地方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辖区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一致性进行监督管理,督促车辆生产企业保证生产一致性,加强对已公告车辆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辖区内车辆生产企业现场准入审核进行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督促车辆生产企业按照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组织生产,改进车辆安全技术,增强车辆安全性能。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应当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完善相关财税政策。

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筹集、使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当协助交通运输部门、公安机关加强对旅行社所有及租用车辆的监管,督促旅行社运送团队游客时选择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旅游包车客运企业。依法查处旅行社选择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承运人或者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客运车辆承担旅游运输的违法行为。

第四章 单位职责

第二十五条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在重要版面、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方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报道道路交通安全情况信息,曝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并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舆论监督。

第二十六条 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保险费率浮动制度,配合公安机关对参保机动车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垫付、理赔工作。

第二十七条 车辆所有单位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职责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机动车的使用、保养、维修、检测制度和档案,及时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及时检验、报废车辆,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

(二)使用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具备相应的驾驶资格。

(三)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经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督促员工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第二十八条 道路旅客和货物运输企业等道路运输经营者以及提供校车服务的企业和单位除遵守本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制定本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员,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目标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方案,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整改本单位安全隐患。

(三)及时全面掌握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记录,不得使用有毒驾、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的驾驶人。

(四)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及时了解掌握驾驶人工作强度、违法、事故和安全行车等情况并定期在单位内部进行通报。

(五)为所有从业人员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做好驾驶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落实驾驶人安全告诫制度。

(六)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落实车辆技术管理主体责任。

(七)建立驾驶人身体条件监管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内部驾驶人身体状况,对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精神病,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驾驶人,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不得安排其驾驶运输车辆。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应当依法建设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或者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对所属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人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提醒、纠正和处理驾驶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站外上下旅客或者沿途揽客等违法行为。卫星定位装置出现故障不能保持在线的道路运输车辆,道路运输经营者不得安排其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第二十九条 道路及交通设施设计、建设、监理、验收、养护、管理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第三十条 经营性收费的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养护规定加强公路养护;按照养护规范加强养护巡查,并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对技术状况达不到养护规范要求的,或者发现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安全设施损坏等影响公路安全通行的,应当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安全防护设施,并组织抢修或者采取措施排除险情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第三十一条 机动车生产企业不得生产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或者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缺陷机动车应当及时召回,并采取修正或者补充标识、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消除缺陷。

非机动车生产企业不得生产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非机动车。

第三十二条 机动车销售经营者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或者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严禁销售报废、拼装或者擅自改装的机动车。

非机动车销售经营者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非机动车。

第三十三条 机动车改装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车辆进行改装,不得对车辆进行非法改装。

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机动车进行维修,保证维修质量,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不得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不得擅自改装机动车。

危化品罐车罐体的维修必须由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生产企业和取得《压力容器维修改造许可证》的企业进行维修,其他企业及个人一律不得从事危化品罐车罐体的维修。

第三十五条 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应当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不得从事违法违规行为。未取得资质认定的企业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

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不得拒收报废机动车拥有单位或者个人交售的报废机动车。

第三十六条 驾驶人培训机构应当严格遵守驾驶人培训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道路培训时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选用符合法定条件的驾驶人担任教练员,加强学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技能的培训,建立健全业务管理、人员培训、培训计时等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学时和里程等内容进行培训,不得弄虚作假,确保培训质量。

第三十七条 客运站经营者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决定的许可事项从事客运站经营活动,严格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对长途客运乘客身份进行查验,对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不得提供服务。对出站客车进行安全检查,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品进站上车,按照车辆核定载客限额售票,严禁超员车辆或者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保证安全生产。

货运站(场)经营者应当按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许可事项经营。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车辆核定的载货限额内进行配载,不得为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证照不全者提供服务,对出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超限、超载车辆或者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保证安全生产。

第五章 责任落实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与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明确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主体、责任范围、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奖惩办法等内容。

上级人民政府对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年度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巡查,巡查结果列入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作为对所属部门、下级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干部考核、奖惩和使用的重要参考。

第三十九条 各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对车辆制造、机动车注册登记、驾驶人考核发证、营运证配发、经营许可审核、道路交通设施设置等事项进行审查批准(包括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或验收。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批准或者通过验收。

对未经批准或验收合格的单位、个人违法参与交通活动的,有关行政审批和管理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处理。

第四十条 各职能部门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及时整改或处理。整改的情况应当记录,作为检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和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

第四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十二条 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开通道路交通安全群众投诉举报电话,认真处理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对不属于本部门处理的投诉举报,应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对群众投诉举报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严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经查证处理后,对投诉举报人可以给予奖励。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三条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报告:

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接到发生重大、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各级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在接到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按有关规定报告上级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通知其他相关部门单位。

第四十四条 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经调查认定,负有领导、管理、审批、监督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的,对事故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追究事故发生地政府负责人行政责任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经调查认定,车辆、驾驶人所属单位,道路及交通设施设计、建设、监理、验收、养护、管理单位,车辆生产、销售、改装、维修、报废回收企业(经营者),客货运场站相关责任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履行职责,领导、管理和监督检查不力,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产经营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发生较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后,分别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迅速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四十七条 对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追究调查,实行省、市分级负责。

(一)发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配合国务院调查组调查。

(二)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由省人民政府成立调查组,或者授权、委托省级公安机关、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组织调查。

(三)发生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严重损害后果的道路交通事故,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成立调查组,或者授权、委托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组织调查。

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第四十八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移交监察机关或公安机关。

第四十九条 重大、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五十二条 负有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依法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四)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依法及时处理的。

负有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规定以外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三)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四)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五)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六)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七)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八)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第五十四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负有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三)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第五十五条 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第五十六条 客运车辆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负主要以上责任的,公安机关和交通运输部门对驾驶人培训、考试和发证过程中的责任进行倒查。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约谈机制。本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或者1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设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向省人民政府作出检查,并接受约谈。

本行政区域内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或者1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向设区市人民政府作出检查,并接受约谈。

第五十八条 对因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被追究责任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及有关工作人员,在相关规定时限内,取消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资格,不得晋升职务、级别或者重用任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等级的划分标准: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六十条 本规定所称的“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第六十一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规定的通知》(苏政办发〔2003〕111号)同时废止。

查看详情

河北省工资支付规定简介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2〕第23号

【发布日期】2002-12-18

【生效日期】2002-12-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河北省工资支付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2〕第23号)

《河北省工资支付规定》已经2002年12月18日省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钮茂生

二○○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河北省工资支付规定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的年度工资指导线和本单位经济效益,确定劳动者的工资,并逐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管理和监察工作。

第二章工资支付

第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应当约定以下工资支付内容:(一)支付标准;(二)支付项目;(三)支付形式;(四)支付周期和日期;(五)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标准;(六)工资的扣除;(七)其他工资支付内容。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自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计发工资。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等替代货币支付。

第八条用人单位向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含见习、学徒人员)支付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每个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计发工资。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的,可以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委托银行发放工资的,应将工资存入劳动者本人名下。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并向劳动者提供个人工资清单。约定的工资支付日如遇法定节假日或者公休日,应当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在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时支付工资。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项目、时间和领取工资者的签字,并至少保存两年备查。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或者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以下标准支付工资:(一)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不低于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二)在公休日工作的,可按同等时间补休;未能补休的,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本人日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二百支付;(三)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本人日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三百支付。

实行计件工资的,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延长工作时间的,分别按照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支付。

未明确劳动者工资标准的,以本人当月实发工资总额作为支付加班或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计算标准。

第十四条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为延长工作时间,按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第十五条妇女节、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其工作或者参加社会、单位组织的庆祝活动的,可按同等时间补休;未能补休的,应当支付工资,但不按延长工作时间计算;如恰逢公休日,用人单位安排其工作的,按照公休日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第十六条以下费用由用人单位从劳动者工资中代扣代缴:(一)应当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税款;(二)应当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三)协助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由劳动者负担的抚养费、赡养费等费用;(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十七条以下费用用人单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费用;(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明确规定的费用;(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费用。

按照前款(一)、(二)项规定扣除后的工资余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三日内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工资计发到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之日。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发的经济补偿金应当同时支付。

第三章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按照指令性计划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的,可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也可按所任岗位,参照同等人员的工资标准确定其工资标准。

按所任岗位确定工资标准的,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

第二十条按照有关职业培训规定,劳动者经批准脱离工作岗位学习、培训时间在六个月以内的,按照本人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学习、培训时间超过六个月的,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劳动者依法享受婚假、丧假、探亲假、年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人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劳动者因生育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休假的,按照河北省计划生育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停止工作在规定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工伤津贴。

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在规定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

第二十三条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

第二十四条劳动者休事假期间不计发工资。

第二十五条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拘役适用缓刑、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用人单位未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现工作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第二十六条劳动者因涉嫌犯罪被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或者行政拘留,在其人身自由被限制期间,未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工资。

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与本单位工会代表或者职工代表协商一致,可以延期支付,但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二十八条非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劳动者停工一个月以上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生活费。生活费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

第四章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各级工会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条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的;(二)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的;(五)用人单位因拖欠工资有意转移财产,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有意回避、逃匿的;(六)其他影响劳动者工资发放的情形。

第三十一条因承包方拖欠工程款,造成建筑业施工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承包方先予支付劳动者工资。

先予支付的工资款以拖欠的工程款为限。

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在基本开户银行设立工资基金专用账户,凭《工资总额使用手册》支付工资性现金。

工资基金专用账户应当留存至少一个月的工资留转金。

第三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查封或者冻结用人单位的工资基金专用账户。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给予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 则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所称工资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