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我国厚表土层中已有100多个井筒发生破裂,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灾害仍在继续蔓延;未来10年我国东部拟新建约100个矿井,多数需穿越400~700m厚表土层。现有井壁破裂研究成果尚无法有效预测发生破裂的具体时间和位置,进而无法为灾害的预测、预警与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持。课题以处于生产期间的井筒破裂和治理工程为背景,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研究井壁混凝土的塑性极限荷载线;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研究并建立井壁既有应力的原位测试新方法;根据长达10年的井壁受力实测数据,运用R/S分析法研究井壁受力的长时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井壁破裂灾害的稳定预测方法。课题成果对完善井壁与围土相互作用机理及竖直附加力理论有重要理论与学术意义,对新建矿井井壁设计与施工,现有井筒破裂及再破裂时间、部位的预测预报有重要实际意义。
项目以厚表土立井井筒受力响应及井壁破裂灾害预测预警问题为背景,针对井壁当前受力状态、既有强度特征和井筒受力演变规律,开展了大量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工作。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混凝土材料拉压异性特性和中主应力影响,建立了井壁塑性极限荷载状态线。采用无量纲形式分析了井壁塑性极限荷载与混凝土拉压异性特性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井壁塑性极限荷载与井筒几何特性之间的关系。随着井壁厚度的增大,其塑性极限荷载非线性增大。这一规律对分析、判断、预报井壁是否达到塑性极限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井壁的塑性极限荷载与中间主剪应力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分析井壁塑性极限荷载时参数b的合理取值范围。当0.6≤b≤1.0时,在本课题给定的条件下,对井壁塑性极限荷载基本没有影响。建立了双孔部分应力解除法原位测试井壁当前应力状态的新方法。确定了衰减率57%作为双孔部分应力解除法测试井壁混凝土既有应力大小的计算标准。进行了大量不同应力状态条件下混凝土回弹试验,建立了更加符合井筒工况的专用测强曲线,为现场实测井壁既有强度特征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混凝土处于不同应力状态时,回弹测试结果不同。其中C10等级的混凝土回弹值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测试结果最大相差达20%左右,而C50混凝土回弹值相差9%左右。基于井壁塑性极限荷载表达式,建立了适用于厚表土层中立井井壁可靠度分析的功能函数,应用数据表法计算分析了大屯矿区某矿立井井壁的可靠度指标β。功能函数中系数b和α对井壁可靠度影响较大,当b值取1时更能反映井壁实际可靠度。采用FLAC 3D 对地层扰动条件下井壁受力响应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采用R/S分析法对井壁附加应变长时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指数的变化规律对预警井壁破裂具有较明显的中、短期前兆意义。 课题研究深化了对厚表土井筒受力状态、强度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为井筒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工程灾害的预测预警提供了借鉴与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2100433B
混凝土检查井井底、井壁市政工程套用管网工程中相应定额,如图。 建筑工程中井底套无梁式满堂基础,井壁套直形墙,砼量套砼子目。
没搞太清楚你要问的是什么,如果墙体本身的材质是砼的,那就直接套用剪力墙(要分直行墙和大钢模板墙---主要看是什么模板)如果墙体材质是砌块的就套用砌块墙就可以了。
分开套,套市政定额中非定型井相应子目!
化学注浆治理巨厚表土层立井井壁漏水
煤矿立井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发生井壁渗漏水,严重影响正常的煤矿安全生产。邱集煤矿副立井表土层厚320m,为巨厚表土层,发生渗水后,采用改性脲醛树脂浆材成功进行了破壁注浆处理,将井筒的涌水量由10m3/h降至0.3m3/h左右。同时,注浆时浆液形成的帷幕能达到加固地层,减少地层压缩沉降量,排除生产安全隐患,保护井桶的作用。
深厚表土中立井井壁水平地压力计算探讨
基于石集立井实测水平地压力,对比分析了当前常见的几种水平地压力计算理论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分析表明,我国立井井筒设计规范建议的计算水平地压力的重液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很大,其计算均值是实测均值的100倍以上。以浅部土力学思路建立的水平地压力具有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征。而深厚表土中的水平地压力分布规律可能与此不同,其压力值最终趋于稳定,不会无限制的增大。由于固结时间、应力水平、应力路径的不同,深厚表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浅部土体具有显著差异。建议深入开展深土力学研究,基于更多的测试与研究工作来确定深厚表土中水平地压力的大小与分布规律。
《深厚表土地层条件下的立井井壁结构》是一部关于煤矿深表土立井井壁结构研究的专著。书中对采用冻结法与钻井法施工井筒中的井壁所受荷载及其分布、荷载设计取值及对不同类型井壁结构的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提出了相应的井壁结构设计方法。
本书要介绍了厚表土层中立井井筒井壁结构受力与稳定的若干问题,包括井壁受力的弹性分析、井壁受力的塑性极限分析、井壁受力状态实测研究、井壁强度特征演变及可靠性分析和井壁受力长时演变规律与安全预警研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转炉钢渣微粉化是钢渣资源化大宗量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制约钢渣微粉化的主要问题是其易磨性差。本项目申请依据于项目组前期的工作积累和发现,分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提出通过促进转炉钢渣相演变和自粉化以解决此难题的新思路,研究包括转炉钢渣中硅酸二钙相(C2S)的优势析出;C2S析出相由β向γ相的演变和C2S相演变与转炉钢渣自粉化关系三个方面。研究集中在析出和演变的机理以及其实现条件等基础科学问题,运用经典的冶金、材料科学理论,结合SEM, XRD, EBSD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来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科学难题。项目的目标是降低转炉钢渣粉磨耗能,改善其易磨性,为实现转炉钢渣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应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