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火电建设与气候》以燃煤热电厂建设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从项目的设计建设开始,对电厂建设、生产以及电力输送等各个环节对气象条件的敏感性响应以及应采取的必要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主要介绍我国大力发展空冷技术的必要性、与燃煤热电厂大气污染相关的气象要素以及环境温度和风对空冷机组的影响,空冷发电厂与气象因子相关的设计参数选择、气象要素对输电线路气象条件选择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全球及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趋势,分析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空冷技术的必要性以及火力发电中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采用的技术措施等。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平装: 26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2949938, 7502949933
条形码: 9787502949938
产品尺寸及重量: 25.6 x 18.2 x 1.4 cm ; 581 g
ASIN: B003YCWCPM
第一编 火电厂概述
第1章 火电厂简述
1.1 k电厂发展简史
1.2 燃料构成
1.3 组成与流程
第2章 空冷电厂简述
2.1 空冷系统简述
2.2 几种冷却系统的比较
2.3 发电厂空冷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2.4 空冷电站特点及其经济性分析
2.5 我国发展空冷技术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第二编 电厂污染与气象
第3章 大气污染的危害
3.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2 对植物的危害
3.3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4 燃煤电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与危害
第4章 大气成分及大气结构
4.1 大气成分
4.2 大气的结构
4.3 主要气象要素
第5章 影响空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气象因子
5.1 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特征
5.2 风
5.3 湍流
5.4 大气稳定度
5.5 辐射与云
5.6 天气形势
5.7 其他气象参数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第6章 污染气象分析中资料的选取分析
6.1 热电厂大气环境评价
6.2 气象资料使用的合法性
6.3 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6.4 气象资料处理
6.5 大气边界层观测
6.6 典型气象日选取
第7章 气象与火电厂厂址选择
7.1 风向、风速
7.2 温度层结
7.3 煤场、灰场选址
第8章 气象与火电厂烟囱高度的关系
8.1 烟囱高度对烟气扩散的影响
8.2 烟囱高度
8.3 影响烟囱设计高度的主要气象参数
8.4 扩散参数选取
参考文献
第三编 空冷电厂与气候
第9章 燃煤电厂空冷气象分析工作程序
第10章 影响空冷机组运行的气象环境因素
10.1 空冷机组运行特点
10.2 环境因素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10.3 从热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要素对机组运行成本的影响
10.4 环境因素对空冷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10.5 环境对空冷装置设计的影响
10.6 环境对布局的影响
10.7 极端气象条件
参考文献
第11章 空冷发电厂设计参数的选择
11.1 设计气温
11.2 空冷机组设计背压
11.3 空冷机组满发背压
11.4 典型年选取
11.5 本章 小结
第12章 空冷气象观测
12.1 地面观测场
12.2 气象要素观测
12.3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更换注意事项
12.4 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第13章 资料序列重建
13.1 空冷气象观测资料审查
13.2 对比站气象资料质量控制
13.3 区域气候序列的重建
第14章 陕西韩城二电厂二期工程空冷气象分析报告
14.1 项目概况
14.2 空冷系统临时气象观测场建设及对比观测
14.3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14.4 韩城气象局气象参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14.5 观测期间厂址处和韩城气象站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14.6 厂址处10m和40m的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14.7 厂址处1995-2004年历史资料的重建
14.8 厂址处多年气象要素资料的统计分析特征
14.9 几点启示
参考文献
第四编 气象与输变电
第15章 输变电系统及其作用
15.1 电力系统与电力网组成
15.2 我国输配电的种类划分及其作用
15.3 输变电停电事故
第16章 气象要素与输变电线路
16.1 输电线路气象条件选择的重要性
16.2 风对输变电线路的影响
16.3 气温对输变电线路的影响
16.4 影响污闪的气象要素
16.5 输变电线路防雷
16.6 电线覆冰
16.7 微地形、微气候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编 气候变化与燃煤电厂发展
第17章 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
17.1 气候系统
17.2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17.3 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17.4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趋势
第18章 火电厂发展与气候变化
18.1 发展空冷技术
18.2 火力发电中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
18.3 中国电力行业CO的减排前景
18.4 中国C0的利用和埋存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附录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的有关要求的通知
附录3 火力发电厂污染气象测试技术规定SDGJ95-90(试行)
附录4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5158-2002)
附录5 资料订正算法
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成立于1949年。50多年来,该公司逐鹿中原,驰骋八方,足迹踏遍祖国各地,1997年,公司走出国门,承建了巴基斯坦乌茨及卡比瓦拉联合循环燃机工程。1997该公司年取得了ISO900...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火电建设监理月报
### 电 厂 (1×600MW)工 程 #####监 理 公 司 监 理 月 报 总 监 理 师:### 项目监理部(章): 报告日期: 2012年 10月 工程监理月报 1 2012年第 8 期 总第 18期 2012.08.01-2012.08.31 副 总 监 理 工 程 师: ### 监 理 工 程 师(员) : ### 、###、###、### ### ### ### ### 编 写 : # # # 工程监理月报 2 目 录 一、工程纪事 二、进度情况 三、质量控制 四、投资控制 五、安全控制 六、下月主要工作 七、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工程记事 1、2012年 8月 01日,#5空冷岛设备安装正式开始。 2、2012年 8月 12日、13日、14日###质检中心站,分别对中国电建
《摄影测量学》内容简介
<正>本书主编王双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主要从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摄影像片的获取原理与技术;第三章介绍了中心
1、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极端气候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从全国范围看,与异常偏冷相关的极端事件如寒潮、冷夜和冷昼天数、霜冻日数等,显著减少减弱,偏冷的气候极值减轻;与异常偏暖相关的暖夜、暖昼日数明显增多,暖夜日数增多尤其明显,但高温事件频数和偏热的气候极值未见显著长期趋势;全国平均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有所增长,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有较明显增长,而华北、东北中南部和西南部分地区减少减弱;多数地区小雨频数明显下降,偏轻和偏强降水的强度似有增加;全国遭受气象干旱的范围呈较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增加更为显著;登陆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台风频数有所下降,其造成的降水总量有较明显减少;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从总体上看有显著减少减弱趋势;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夏季雷暴发生频率也存在较明显下降趋势。现有工作表明,在涉及极端气候变化研究的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方面还有改进余地。观测资料的非均一性,以及观测环境改变和城市化对地面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的影响偏差,需要进行深入评价和客观订正。此外,对于区域极端气候变化的综合分析还较薄弱,在极端气候变化机理的研究方面有待加强。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研究学者针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特殊地理国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引入了大尺度景观格局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和极端气候指数(极端高温日数、极端低温日数和极端降雨日数),构建了生态系统脆弱性遥感评价体系,进而分析和探讨了该地区近13年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则属于轻-中度脆弱,其分布格局表现为以川滇黔为核心向周边减小的趋势。2000—2013年,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近13年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受人类活动(不同产业GDP和人口密度)、降水、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身为罗马奖金的获得者、景观设计师、艺术家的奇普·沙利文 (chip Sullivan),用以启发你在自己的庭园中利用现代手段来调节气候的奇妙历史发现中的一个部分。它不仅带领你走过一个欣赏从巴比伦到马略卡的历史上最伟大庭园的优美的图解旅程,同时书中精辟的讲解帮助你将这些不朽景观中的要素运用到你自己的庭园中,来创造微气候,控制各个季节的气温和湿度,节约能源,塑造美,并满足抚慰心灵、恢复精神这一历史悠久的功能要求。 2100433B
1.后者是具体天气状况的预报,而前者则是某时段内气候要素和天气状况平均统计量的预测。
2.天气预报一般仅限于对大气圈和水圈物理过程的分析,而气候预测必须考虑包括大气、海洋、大陆、冰雪、生物圈等在内的气候系统内能量和物质交换以及天文因子的影响。
3.后者主要依赖于初值,而前者既依赖于初始条件,也依赖于边界条件或者完全依赖于边界条件。依赖于以上两种条件的可预报性被洛仑茨称为第一类可预报性。对于长期(几十年或几百年)的气候变化预测,如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将不依赖于大气的初始条件,这是由于模式在长期积分之后,将完全丧失对初始条件的记忆。这种完全依赖于详细边界条件变化的气候预测被洛仑茨称为第二类可预报性,其可预报性决定于外界强迫变化的时问尺度。由于气候系统的惯性,即使施加于边界的外强迫消失之后很久,气候系统还将继续变化相当长的时间,甚至长达十年以上,海平面上升的响应就是一个例子。由于第一类可预报性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周,因此,月时间尺度以上的短期气候预测,基本上也是在第二类可预报性意义下进行的。
4.时间较长的气候预测,还要考虑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最早的气候预测是根据过去某一段时间气候平均值的外推。但在编制时效为数年的气候预测时,大都沿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某些方法。例如,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技术,分析气候要素的历史变化,寻找序列本身的演变规律,建立气候预测方程,或者寻找气候要素同一种或数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统计联系,然后根据相关因子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气候。有的国家已用数值模拟方法推断未来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