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虎耳草是虎耳草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多野生于溪涧岩石林下荫湿处,现多作盆栽观赏。虎耳草全草可鲜用或晒干药用。
虎耳草性微苦、辛、寒,具有消肿解毒之功效。一般肺热咳嗽可采鲜全草100克煎服。对风湿疹、皮肤搔痒症,可采鲜草50克浸酒服用。采鲜草捣烂绞汁,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可治疗急性中耳炎。若患痔疮则宜选干全草烧烟熏疮或煎水池苍。治烫火伤,可用鲜全草捣汁抹涂于烫伤处,效果均佳。
本科多为药用或观赏植物,如落新妇属、岩白菜属、绣球属、鬼灯檠属、虎耳草属等的一些种;常山可治疟疾。
本科约含17亚科,80属,1200余种,分布极广,几遍全球,主产温带。我国有7亚科,28属,约500种,南北均产,主产西南,其中独根草属 Oresitrophe Bunge 为我国特有。
虎耳草属植物以能在暴露的、多岩石的巉岩和岩缝中生长而著称。其拉丁文属名(Saxifraga)即意为「破岩石者」。虎耳草可生长于欧洲的高山地区,这些地区每年有一段长时间为冰雪覆盖。其根系坚韧而硬,主根深入土壤。某些虎耳草在同样严酷的环境中生长成垫状植物,叶的表面大为退化,枝条极短。 但大部分虎耳草科植物生长于潮湿、多阴的林地。这包括虎耳草属、红升麻属、鬼灯檠属(Rodgersia)、大叶子属(Astilboides)、楯叶草属(Peltiphyllum)和博伊金氏草属(Boykinia)。
虎耳草科植物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潮湿环境。垂头虎耳草(Saxifraga nutans)是真正的水生植物。宾夕法尼亚虎耳草(S. pennsylvanicu...
绣球属,约80种,落叶灌木或半灌木,分布于亚洲及美洲。中国约有45种,各地均产,主产西南。其代表种绣球。伞房花序球形,花全为不孕花;中国各地多有栽培,变种很多;入药抗疟清热;也供观赏。
绣球属,约80种,落叶灌木或半灌木,分布于亚洲及美洲。中国约有45种,各地均产,主产西南。 其代表种绣球。伞房花序球形,花全为不孕花;中国各地多有栽培,变种很多;入药抗疟清热;也供观赏。
草本,灌木,小乔木或藤本。叶互生或对生,通常无托叶。花两性,有时单性,边花有时不育;花序多样;通常为聚伞状、圆锥状或总状花序,稀单花;花被片通常4~5基数,稀6~10基数,覆瓦状、镊合状或施转状排列;萼片有时花瓣状;花瓣通常离生,或无;雄蕊(4~)5~10,或多数;有时存在退化雄蕊或腺体;心皮2~5(~10),近离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多室而具中轴胎座,或1室且具侧膜胎座,稀具顶生胎座,胚珠具厚珠心或薄珠心,有时为过渡型,通常多数,2列至多列,稀1粒,具1-2层珠被,孢原通常为单细胞;花柱离生或多少合生。蒴果,浆果,小蓇葖果或核果。本科的导管,在木本植物中,通常具梯状穿孔板,而在草本植物中则常具单穿孔板。染色体x=6~18,21。 本科植物的花托,或上位花的子房顶部,或退化雄蕊面向子房的表面,通常分泌蜜汁,引诱昆虫,帮助完成传粉。
菲律宾红升麻(Astilbe philippinensis)的叶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用作烟叶。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的根状茎在中医里作用止血药和补药。心形叶黄水枝(Tiarella cordifolia)产于北美,可用作利尿药和滋补药。具长匐茎虎耳草(Saxifraga sarmentosa)原产于中国及日本,在爪哇、越南及中国许多地区用作治耳痛及其他耳病的草药,在中国亦用于治疗霍乱及痔疮。
虎耳草科植物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潮湿环境。垂头虎耳草(Saxifraga nutans)是真正的水生植物。宾夕法尼亚虎耳草(S. pennsylvanicum)为沼泽植物,小花叶虎耳草(S. micranthidifolia)生长于寒冷的山间溪流中和潮湿的岩石上。另一些种则多少适应于干燥的环境,如三齿虎耳草(S. tridactyloides)的茎上有鳞茎状的珠芽,用以贮藏水分。同样,三岐虎耳草(S. trifurcata)的表皮高度角质化。具小球虎耳草(S. globulifera)具膜质的芽鳞及被毛的托叶。粗糙虎耳草(S. aspera)的叶为肉质,高度角质化,经久不落,可用以贮存水分。以上几个种均为适应干燥生境的实例。有些种具叶莲座,莲座下部的叶仅轻度角质化,因此积存于此的露水可被叶片吸收,水分得以大量贮存,使花葶得以生长。
本科的栽培种多属虎耳草属(Saxifraga)。其他著名的种类,如珊瑚铃属(Heuchera)、红升麻属(Astilbe)、唢呐草属(Mitella)、Lithophragma属、伞草(Darmera peltatum)、黄水枝属(Tiarella)和千母草(Tolmiea menziesii),常栽作岩石花园花卉或边缘花卉。
本科主要的亚科、属及常见种有:
扯根菜亚科
仅扯根菜属(Penthorum) 1属,约2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北美。中国仅有扯根菜 1种。产西南、华南和东北。苗叶可食;药用治黄疸、水肿、跌打损伤等。
虎耳草亚科
(Saxifragoideae) 主要属有:
① 落新妇属,约18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北美。中国有7种,分布甚广。其代表种落新妇产西南、华中、华东、西北和东北。日本、朝鲜、苏联也有。多年生草本,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小叶边缘有重锯齿,沿脉生硬毛。花密集,几无梗;萼片5;花瓣红紫色,条形。其鲜根茎含落新妇甙(astilbin C21H22O11)、岩白菜内脂(bergenin C14H16O9)、2-羟基苯乙酸(2-hydroxyphenylacetic acid,C8H8O9)、4-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 C7H6O3)、香草酸(vanillic acid,C8H8O3)等,供药用。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蛇咬伤等;也为观赏植物。
② 独根草属,仅有独根草1种,产山西东部、河北及辽宁。
③ 鬼灯檠属,有6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喜马拉雅地区。中国产5种,分布于西南至东北。其代表种鬼灯檠,多年生草本。茎几无毛,不分枝。掌状复叶;小叶5~7,下面沿脉生长柔毛。圆锥状多歧聚伞花序;萼片(6~)5,白色或淡黄。根茎含有淀粉、鞣质及熊果苷 (arbutin)。供食用、酿酒、制栲胶;药用治甲状腺肿、咽喉肿痛、衄血、腹泻等;亦供观赏。
④ 岩白菜属、有9种,分布于亚洲。中国有6种,产西南和西北。岩白菜,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具柄;叶片厚软,通常近全缘,无毛。圆锥状聚伞花序;萼片5,革质;花瓣紫红或暗紫色。含岩白菜内脂。药用治肺结核、肠炎等;亦供观赏。
⑤ 虎耳草属,约有40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北极和南美。中国有203种,南北均产,主产西南。其中的虎耳草为多年生草本,有细长鞭匐枝。叶片肾形、心形至扁圆形,边缘有齿牙,被腺毛。圆锥状聚伞花序;花梗被腺毛;花两侧对称;花瓣5,不等大,白色。药用治小儿发烧、中耳炎(外用)等;亦供观赏。
⑥ 金腰属,有65种,分布于亚、欧、非、美四洲,主产亚洲温带。中国有35种,产西南、华南、华中、华东、西北和东北。
⑦ 矾根属,约50种,产北美。
茶藨子亚科 仅有茶藨子属,约15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南美安第斯山。中国有45种,产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代表种大刺茶藨为灌木,枝节上有3枚针刺,针刺三叉状,粗大;分布于西南各省区;作绿篱或供观赏。
Francooideae亚科
有Francoa(仅1种,系栽培植物)和Tetilla(仅1种)两属,产智利山中。
梅花草亚科 仅有梅花草属,约7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59种,各省均产,主产西南。鸡肫梅花草多年生草本,全草入药,治咳嗽吐血、湿病疮毒等;也可供观赏。
鲍耶尔阿亚科 仅有鲍耶尔阿属,3种,产澳大利亚。
Pterostemonoideae亚科
仅有 Pterostemon属,2种,产墨西哥高原。
绣球亚科 灌木或乔木;单叶通常对生,无托叶;花瓣4~10;雄蕊5至多数,通常为花瓣的倍数。主要属有:
① 山梅花属,约75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约有15种,产西南至东北。太平花分布于四川、山西、河北、辽宁;叶小,叶柄通常带紫色;花梗无毛;花黄白色。为观赏植物。
② 溲疏属,约50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中国约有40种,遍产全国,主产西南。溲疏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贵州;日本也有。灌木;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上面的星状毛具5辐射线,下面的星状毛具9~12辐射线;圆锥花序窄。药用可退热,但有毒慎用;也供观赏。
③ 黄山梅属,仅黄山梅1种,产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日本也有。鲜根茎入药,治疲劳过度,全身酸痛等;也供观赏。
④ 绣球属,约80种,落叶灌木或半灌木,分布于亚洲及美洲。中国约有45种,各地均产,主产西南。其代表种绣球。伞房花序球形,花全为不孕花;中国各地多有栽培,变种很多;入药抗疟清热;也供观赏。
⑤ 钻地风属,约有8种,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有6~7种,产长江以南各省。代表种钻地风木质藤本,分布于西南、华南至华东。叶对生,全缘或有细齿,下面通常沿脉生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疏生柔毛;不育花的萼瓣狭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根、藤入药,治风湿筋骨痛;也供观赏。
⑥ 黄常山属,约12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有6种,产西南至华东。代表种黄常山(见彩图)。分布于长江以南、陕西、甘肃;越南至菲律宾也有。落叶灌木。小枝、叶柄和叶无毛或疏生短毛。伞房花序常呈圆锥状,多花,子房近下位。根及叶含常山碱甲 (α-dichroine,C16H21O3N3)、常山碱乙(β-dichroine, C16H21O3N3)、常山碱丙(γ-dichroine, C16 H21 O3N3)、常山次碱 (dichroidine,C18H25O3N3)、四喹唑酮(4-quinazolone,C8H6ON2等。根、枝、叶入药,治疟疾。
鼠刺亚科 仅有鼠刺属,1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亚热带地区,北美产1种。中国有12种,产西南至台湾。代表种鼠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
多香木亚科 有16属,其中拟鼠刺属有60种,分布于南美,多香木属(Lyosma)有60种,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中国广东和广西仅产多香木1种。
虎耳草科在形态上分化较大,在各个分类系统中对其分合不一,如上列的亚科,也有人主张分成独立的科。多数分类学者则认为本科与景天科、蔷薇科及库诺尼科(Cunoniaceae)有显著的联系和共同的起源。2100433B
白兰花彩图-药用价值
白兰花叶 功效分类:清热利尿药;止咳化痰药 性味:苦;辛;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9-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主治 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支气管炎 白兰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兰花 【拼音名】 Bái L án Huā 【别名】白玉兰、白缅花 【来源】木兰科含笑花属植物 白兰花 Michelia alba DC. ,以根、叶、花入药。 夏秋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辛,微温。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利尿,止咳化痰。根: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痈肿。 叶: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花:支气管炎,百日咳,胸闷,口渴, 前列腺炎,白带。 【用法用量】根、叶 0.5~1两,花 2~4钱;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 :白兰花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 Bái L án Huā 【别名】白兰,白玉兰(《广州植物志》)。
红叶石楠药用价值有哪些
第 1 页 红叶石楠药用价值有哪些 红叶石楠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呈现出来红色的, 它只有在春秋 冬三季的时候才会是红色的,那么在夏天的时候就会变成绿色, 而且这种红叶石楠的植物抗寒能力是非常强的, 越是天气比较寒 冷的时候,这种植物就会变得越来越鲜艳, 当然颜色就会变得更 加好看,所以观赏性是非常强的, 但是现在更多的是被中医当做 一种中药材,并且红叶石楠里面的药用价值确实是非常高的。 枝繁叶茂,树冠圆球形,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 末累累赤实,冬季老叶常绿,园林观赏价值高。其新梢和嫩叶鲜 红且持久,艳丽夺目,果序亦为红色,秋冬季节,红绿相间,极 具观赏价值,是绿化树种中不可多得的红叶系列的观叶彩叶树种。 其萌芽性强, 耐修剪,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几乎全年都可以拥有 亮丽的火焰般红色,从而延长观赏期,在园林绿化上用途广泛。 因其耐修剪且四季色彩丰富, 适合在园林景观中做高档色带。 一至二年
星毛组子房完全下位;蒴果顶端截平;花瓣分离,基部截平;种子具纵脉纹,两端具短翅。叶全缘,与其小枝和花序被星状毛;苞片卵圆或近圆形,初时紧包着花序。
组4. 星毛组 Sect. Cornidia (Ruiz et Pav.) Engl.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3, 2a: 76. 1891 et Aufl. 2, 18a: 206-207. 1930; Briq. in Ann. Concerv. Jard. Bot. Geneve 20: 396. 1919; McClintock in Proc. Calif. Acad. Sci. 29 (5): 231. 1957.——Cornidia Ruiz et Pav. Fl. Peruviana et Chilensis Prodr. 53. t. 35. 1794. as genus. ——Sarcostyles Presl ex Ser. in DC. Prodr. 4: 15. 1830. as genus.
攀援藤本。
本组我国仅有1种。
本组的模式种:H. preslii Briq.
下级分类
全缘绣球 Hydrangea integrifolia Hay.
金毛七 ,为虎耳草科植物多花落新妇的根茎。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拼音名】Jīn Máo Qī
【英文名】Rhizome of Manyflower Astilbe
【别名】红升麻、铁杆升麻、多花落新妇、小牛胃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多花落新妇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ilbe rivularis Buch.-Ham.ex D.Don var.myriantha(Diels)J.T.Pan[A.myriantha Diels]
采收和储藏:春、秋采挖根茎,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花落新妇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全株有短腺毛,老时近无毛。根茎粗壮,为不规则条形,生多数须根。茎部褐色腺状柔毛。基生叶为二至三回三出羽状复叶,具长柄;小叶卵形或宽卵形至阔椭圆形,长25-15cm,宽1.5-8.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重锯齿,下面只沿脉有短毛。圆锥花序,长40-60cm,密生短柔毛和腺毛;苞片钻形,比花萼短;花两性或单性,雌雄异株;花萼白色,长1-1.8mm,5深裂,裂片狭卵形;花瓣无或有时具1(-2-5)枚退化花瓣;雄蕊7-10;心皮2,离生。蓇葖果,长约4mm。花果期7-10月。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团块状或长圆形,长约6cm,直径1-2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横向皱折纹,具褐色绒毛及多数须根痕或残存细根;上面茎基有多数腺状柔毛及鳞片。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棕红色。气微,味辛、微涩。
【化学成份】根和根茎含岩白菜素(bergenin)。
【性味】味辛;微涩;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镇痛。主伤风感冒;头痛;偏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毛脉鼠刺(Itea indochinensis Merr. var. pubinervia (Chang) C. Y. Wu)隶属于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鼠刺属(Itea Linn.)。毛鼠刺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