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借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竣工之际,全面介绍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分为工程总体布置、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淮河截流技术、49孔浅孔闸加固改造工程外包薄壁混凝土防裂限裂技术、混凝土砌块护堤技术、开孔垂直连锁混凝土砌块护坡技术应用推广、主坝施工安全检测技术八章。
本书可供从事河流治理、水利工程管理、市政建设等相关工作的技术及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交流。
前言
第一章 工程总体布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枢纽布置试验研究
第三节 洪水演算及泄流能力计算
第四节 枢纽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
第二章 工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文
第三节 工程地质
第四节 工程任务和规模
第五节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
第六节 金属结构
第七节 电气
第八节 消防
第九节 施工
第十节 淹没影响处理、坝区占地及移民安置
第十一节 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
第十二节 工程管理
第十三节 设计概算
第十四节 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第三章 施工组织设计优化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工程概况及项目管理现状
第三节 项目组织结构分析与优化
第四节 工程建设施工全局进度控制优化理论方法
第五节 工程施工全局优化分析
第四章 淮河截流技术
第一节 截流背景
第二节 截流技术研究
第三节 截流技术应用
第四节 截流技术研究总结
第五章 49孔浅孔闸加固改造工程外包薄壁混凝土防裂限裂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计算原理
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日期选择
第四节 试验研究
第五节 混凝土配合比与养护方法的选择及配筋研究
第六节 墩墙温度干缩应力和裂缝宽度预测
第七节 结语
第六章 混凝土砌块护堤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混凝土砌块护坡设计
第三节 混凝土砌块产品开发设计
第四节 护坡砌块生产
第五节 砌块护坡施工
第七章 开孔垂直联锁混凝土砌块护坡技术应用推广
第一节 项目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开孔垂直联锁砌块护坡设计
第三节 开孔垂直联锁砌块生产及质量控制
第四节 开孔垂直联锁砌块施工砌筑工艺
第五节 开孔垂直联锁砌块护坡质量评定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主坝施工安全监测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节 位移监测系统设计
第四节 电解质式位移监测系统研究
第五节 施工期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第六节 施工强度控制研究
第七节 运行期指导分析2100433B
临淮岗地区属于淮河中游与上游交界的地方,上游的淮河两岸,地形为两岗夹一洼,可滞蓄大量洪水,是不可多得的优良坝址。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坝址以上淮河长约490公里,集水面积242160公里。在这个位于安徽省霍邱县和颍上县交界处的地方,兴建洪水控制性工程,可以扼守着上游来水的咽喉之道,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的全部洪水临淮岗工程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淮河干流洪水长驱直下,威胁淮北地区和沿淮城市、工矿企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被动局面。
临淮岗工程的设计标准为防100年一遇洪水。工程建成后,遇淮河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时,避免向淮北分洪,可减少淹没面积为1290平方公里,一次性防洪减灾效益为305.98亿元,对完善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发生比1954年更大的洪水时,启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可以滞洪削峰。按照1998年价格水平估算,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运行期内年平均防洪效益2.31亿元,遇100年一遇洪水,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效益为235亿元。
临淮岗工程的直接减灾效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效保护铁路、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
临淮岗工程防洪保护区有京沪(蚌埠~宿县)90公里、合阜铁路(淮南~阜阳)108公里,规划年运输能力分别为10000万吨/年和5000万吨/年,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暂不考虑。临淮岗工程避免淮河洪水向淮北分洪一次,即可减少铁路固定资产损失3.68亿元,每天减少铁路停运损失0.57亿元。合(肥)徐(州)高速公路蚌埠~宿州段在涡东保护区内,全长90公里,受淹一次固定资产损失3.24亿元,停产损失为0.40亿元/天。
2、为煤矿、电厂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淮南煤矿潘谢矿区位于茨淮新河以南地区,规划8对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2860万吨,有固定资产336亿元。淮河洪水向淮北分洪,将淹没矿区,造成巨大的损失。煤矿受淹一次损失达84.33亿元,煤矿停产一天损失达到700万元。
保护区内规划有平圩电厂等两座坑口电厂,规划总装机为8×60万千瓦,到21世纪初已投产2×60万千瓦。两电厂受淹一次固定资产损失为50.40亿元,停产一天造成损失0.40亿元。
3、为淮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国家集体财产、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淮河中下游广大地区临淮岗工程防洪保护区涉及安徽省阜阳、淮南和蚌埠三市,颍上、凤台、怀远、五河等六个县,1000多万亩耕地,600多万人口,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1997年统计,区内有国家、集体和群众财产1000多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47亿元,淮河洪水向该区分洪,将给区内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临淮岗工程避免淮河洪水向淮北分洪一次,每亩即可减免直接损失6000元。
临淮岗工程为淮北地区和蚌埠、淮南两座沿淮城市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多年平均防洪减灾效益2.8亿元,工程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程于2001年开工,2006年建成发挥效益,按1999年物价水平计算,临淮岗工程静态总投资为22.67亿元。经分析计算,项目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6,国民经济评价合理。
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造成淮河没有入海口。而淮河 中游地势平缓,落差不大,形成淮河上下游高、中间低的地形。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加上降雨季节集中,洪水汇集中游难以排出,灾害频繁,给淮河两岸人民造成灾难。
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央人民政府随即颁发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同年成立了治淮委员会,进行淮河的综合治理,从此拉开了新中国治淮的序幕。1954年淮河特大洪水后,水利部开始拟订《淮河流域初步规划》,计划在淮河上游建造一个洪水控制工程。1957年,淮委就选定在淮河中游正阳关以西建设集灌溉和防洪效益于一体的临淮岗水库。1958年8月国务院同意修建临淮岗水库。由于经济困难,临淮岗工程只完成姜家湖大坝、10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船闸及上下游引河等工程后于1962年停、缓建。40多年来,临淮岗水库工程成为晒太阳工程,没有发挥效益。
1969、1971、1981、1985年国务院治淮规划小组会议和治淮会议都肯定了临淮岗工程兴建的必要性,并规划把临淮岗水库工程改为特大洪水控制工程,但都没能实施。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九五期间研究建设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同年,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被国务院确定为19项重点骨干治淮工程之一。1998年国务院批准工程项目建议书;2000年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水利部批复初步设计报告;2000年9月淮委临淮岗建管局成立,10月作为项目法人进驻工地;2001年12月2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正式开工。临淮岗工程概算总投资为22.67亿元,40家施工单位参与建设。
重启后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占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河南、安徽两省淹没影响处理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加固改建49孔浅孔闸和城西湖船闸下闸首;新建14孔姜唐湖进洪闸、12孔深孔闸和临淮岗船闸;加高加固并延伸主坝7.34公里、南北副坝约69公里;扩挖上下游引河14.39公里等。初设批复工程总投资22.67亿元,主体工程计划总工期5年。
重启后的建设工程2001年底动工兴建,2003年11月提前一年成功实现淮河截流,2006年6月,主体工程顺利通过竣工初步验收。2007年工程全面竣工后,先后在工程区域内建起了纪念公园,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
工程总体设计充分利用原建工程,根据各建筑物不同功能要求,通过 水工模型试验,创新了工程建设方案,优化了总体布置,不仅大大改善了工程运行条件,保证工程运行安全,而且满足了淮河和城西湖通航需求,同时节约了大量土地和建筑材料,降低了工程造价。工程深孔闸结构采用整体式加设水平中隔板闸室结构,改隔板为隔梁,并将隔梁布置升高,完全消除了泄流时出现在中隔板下的气泡及可能引起的闸室振动,降低了闸孔阻力,提高过流能力约5%。
为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工程建设中优化设计,利用原建49孔浅孔闸,按现行规范校核检测,确定对老闸底板、闸墩采用外包薄壁砼进行加固;充分利用工程运用特点,选用双扉闸门,优化结构设计,节约了能耗。
研发了开孔垂直联锁式预制混凝土砌块,砌块间三维空间相互咬合,替代传统的砌石护坡,减少了风浪产生的负压,提高了抗风浪作用,既解决了长吹程、高风浪条件下的主坝坡面防护,又节约了石料用量和工程投资,同时保护了环境。
主坝淮北段坝基下3米左右有一层厚达2~4米的中粉质壤土夹淤质软土,施工中采用电解质式位移监测技术,取得了精度高达0.01毫米的连续的坝基垂直位移变化曲线,创新了大坝内部位移监测技术,提高了大坝内部变形的监测精度。可以随时监测内部变形,科学合理地控制填筑速度,保证了坝体填筑安全和施工进度。
工程老坝体膨胀土、软基处理、基坑降水、施工截流、引河开挖、船闸浮筒式检修门等都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节约和保护的显著成效。该工程经2007年大洪水考验,为防洪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