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绪论
1.1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面对的问题
1.2 项目研究内容及意义
2 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及河道输沙概况
2.1 黄河下游水沙关系
2.2 黄河下游河道及整治情况
2.3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情况
3 均衡输沙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3.1 韩其为研究成果
3.2 黄委研究成果
3.3 王兆印研究成果
4 不同时段黄河下游输沙规律分析
4.1 1985年以前黄河下游输沙规律分析
4.2 1986年至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规律分析
4.3 两时期不同含沙量条件下冲淤临界流量对比
4.4 近年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规律分析
5 黄河下游不同量级洪水均衡输沙关系及其塑槽效果
5.1 不同量级中常洪水的冲淤比
5.2 不同量级中常洪水的输沙效率
……2100433B
《黄河下游均衡输沙与游荡性河道整治》拟在系统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天然实测资料分析、已冇模型试验资料分析及概化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找出黄河下游上、下河段长期输沙均衡关系,提出游荡性河段整治理论,为未来小浪底水库调度及游荡性河道整治提供技术参考。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河道整治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保障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日益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在——河南荥阳市桃花峪。 关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各界有多个说法,众说纷纭。如:在我国2013年之前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初中《地理》课本中,把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确定...
水库及河道整治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演变的影响
研究了修建水库及河道整治对黄河下游白鹤镇至高村游荡性河道河势演变的影响,探讨了游荡性河道向弯曲性河道转化的可能性。认为经过水库调节后,进入下游的来沙量减少,洪峰削平及中水持续时间加长,有利于游荡性河道游荡程度的降低及向弯曲方向的发展;河道整治工程对于减小河道的摆动强度,稳定流路,促使河道由游荡向弯曲方向发展的作用是显著的。在小浪底水库下泄有利水沙条件下,若能利用现有的河道整治工程,并补充必要的河道整治措施,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有可能逐步转化为象高村至陶城铺河段那样的限制性弯曲河道。
改造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可能性的思考
首先基于河床演变理论及实际经验分析了游荡河型形成的4个条件,它们是堆积性、坡降大,河道宽浅、滩槽差小,流量变幅大、洪水暴涨暴落。其次,根据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1960—1964年黄河铁谢—裴峪段游荡性已基本消失的实测资料,和丹江口水库汉江下游由游荡性分汊河道转化为单一河道的趋向,论证了局部河段游荡性减弱和消失的可能性。为了实现长河段游荡性消失,提出的主要措施是:完成水沙调控体系特别是古贤和碛口水库的建设;大范围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淤,同时避免暴涨暴落;减缓坡降,使断面趋向窄深,并加大滩槽差,稳定主槽。再结合其他措施,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性有可能消除。最后,指出了消除游荡性的难度。
第一章 游荡性河段概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
第二节 河势演变概况
第三节 河道整治概况
第二章 游荡性河段的河势演变与河型
第一节 游荡性河段河势演变分析
第二节 游荡性河段的“横河、斜河”
第三节 高含沙洪水期的河势演变
第四节 游荡性河段的河型成因探讨
第五节 游荡性河段河型转化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 已有河道整治工程分析
第一节 河道整治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河道整治工程的作用
第三节 忧郁工程条件下的模型试验
第四节 游荡性河道的可整治性
第四章 游荡性河段的河道整治措施
第一节 河道整治原则
第二节 河道整治方案
第三节 河道整治措施
第四节 河道整治方案的模型检验试验
第五章 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
第一节 艾山以上河道调沙特性分析
第二节 高村至陶城铺河道整治对断面形态及输沙的影响
第三节 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对本河段的影响
第四节 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对艾山以下河道冲淤影响分析
第六章 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水沙条件下游荡性河段冲淤特性
第二节 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期的河势演变
第三节 小浪底水库拦沙期已有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分析
第四节 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河道整治方案适应性试验
第五节 利用有利条件加速河道整治
第七章 黄河模型相似律及模型设计
第一节 高含沙模型律研究状况及含沙量分布系数
第二节 黄河高含沙洪水模型相似律的研究
第三节 黄河花园口至东坝头河道整治模型设计
第四节 模型验证试验结果
第八章 绪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后记
附录一、子专题及二级子专题报告目录
附录二、鉴定意见2100433B
本书针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系统论述了:河势演变及“横河、斜河”问题,已有整治工程的经验,河道整治的原则、方案及措施,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游荡性河道整治的影响,黄河模型相似律及模型设计,河型成因与转化问题以及已有工程条件下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整治方案条件下的中常洪水、大洪水、高含沙洪水的模型检验试验。
对“横河、斜河”的认识,提出的河道整治原则与新结构新材料试验原则,只有按照治导线及依其确定的整治工程位置线新修和续建工程才能有效地控导,微弯型整治是河道整治的好方案,二滩的滞沙作用及嫩滩的调沙作用,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可能发生的水沙条件,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河势演变及整治工程的适应性,以及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河型转化、来沙系数、高含沙洪水模型相似律等的论述,不仅对黄河河道整治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河道整治的学科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河床演变、河道整治、防洪、河工模型试验、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有关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最新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概况;白鹤至伊洛河口河段河床物质土力学特性与河岸稳定性;游荡性河道整治模范河段微弯型整治效果分析;游荡性河段河势演变规律与机理;游荡性河道河势演变关联性及河湾流路方程。
本书可供水利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水利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