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环境科学概论》全书共计9章,包括:绪论(所含环境及环境类型、环境特性、环境科学及其发展、环境科学逻辑思维方法论);人类与大气圈;人类与水圈;人类与生物圈;人类与土壤圈;人类与岩石圈;人口与环境;环境伦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书可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教材,以及本科非环境专业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材;亦可作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普适教育的通用教科书。
第1章绪论1
1.1环境及环境类型1
1.1.1环境的概念1
1.1.2环境的类型1
1.1.3环境的特性2
1.2环境科学及其发展3
1.2.1当代环境问题3
1.2.2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5
1.2.3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6
1.2.4环境科学的任务6
1.2.5环境科学的跨学科性7
1.2.6环境科学的未来8
1.3环境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论8
1.3.1整体性8
1.3.2系统性8
1.3.3综合性9
1.3.4复杂性9
习题9
第2章人类与大气圈11
2.1大气圈的结构与组成11
2.1.1大气圈的演化11
2.1.2大气圈的结构11
2.1.3大气的组成13
2.2大气污染及其类型14
2.2.1大气污染分类14
2.2.2大气污染源的类型15
2.3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转化规律15
2.3.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15
2.3.2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16
2.4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25
2.4.1全球气候的异常现象与变化趋势25
2.4.2温室效应29
2.4.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0
2.4.4温室效应的防治对策32
2.4.5阳伞效应34
2.4.6南极臭氧洞36
2.4.7酸雨43
2.4.8热污染46
2.4.9大气圈氧平衡失调——潜在的危险47
2.5大气污染的危害48
2.5.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8
2.5.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49
2.5.3大气污染的其他危害50
习题50
第3章人类与水圈52
3.1地球水资源52
3.1.1地球水资源与水循环52
3.1.2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53
3.1.3全球淡水供给前景55
3.2中国水资源58
3.2.1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58
3.2.2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61
3.2.3中国淡水供给前景62
3.3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63
3.3.1地下水过度开采63
3.3.2河道整治64
3.3.3湖泊的湮灭65
3.4水体污染66
3.4.1水体的概念66
3.4.2天然水体的组成66
3.4.3天然水体的自净化67
3.4.4水体污染68
3.4.5水体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70
3.5主要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71
3.5.1需氧污染物71
3.5.2植物营养物76
3.5.3石油类物质的污染78
3.5.4重金属78
习题80
第4章人类与生物圈81
4.1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81
4.1.1生物圈81
4.1.2生物多样性81
4.2生态系统及其组成82
4.2.1生态系统82
4.2.2生态系统的组成83
4.3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84
4.3.1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84
4.3.2生态系统的特征84
4.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85
4.4.1生态系统的结构85
4.4.2生态系统的功能86
4.5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91
4.5.1生态系统的演替91
4.5.2生态系统的平衡91
4.6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92
4.7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93
4.7.1组织机构与任务93
4.7.2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特点93
4.7.3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目的93
4.7.4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项目94
4.7.5中国在MAB中的作用与影响94
习题94
第5章人类与土壤圈96
5.1土壤圈的概念96
5.2世界土地资源96
5.2.1世界土地资源总量97
5.2.2世界土地资源消长97
5.3中国土地资源99
5.3.1中国土地资源状况99
5.3.2中国土地资源消长100
5.4人类对土壤圈的影响101
5.4.1土壤侵蚀101
5.4.2荒漠化102
5.4.3盐渍化和水涝103
5.4.4废弃物与土壤污染103
5.5农药与土壤污染104
5.5.1概述104
5.5.2农药的分类106
5.5.3农药与环境污染106
5.5.4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降解与转化108
5.5.5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109
5.6土地与粮食安全110
5.6.1全球土地与粮食安全110
5.6.2中国土地与粮食安全114
习题116
第6章人类与岩石圈117
6.1岩石圈与自然资源117
6.1.1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117
6.1.2自然资源及其分类118
6.1.3可耗竭资源的开采周期118
6.2岩石圈中的能源120
6.2.1能源及其分类120
6.2.2世界能源供求状况与前景121
6.2.3中国能源供求现状与前景129
6.3岩石圈中的矿物资源133
6.4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135
6.4.1深井回灌触发地震135
6.4.2油气田开采与回灌引起断块(层)活动、地面沉降和地震136
6.4.3地下核试验对地质构造的破坏与影响136
6.4.4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137
6.4.5人类活动的其他影响138
6.5开发“城市矿山”138
6.5.1“城市矿山”139
6.5.2“城市矿山”开发139
6.5.3中国“城市矿山”开发139
6.5.4“城市矿山”开发遇到的问题140
6.5.5日本“城市矿山”开发利用情况140
习题141
第7章人口与环境142
7.1世界人口问题142
7.1.1世界上早期的人口142
7.1.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142
7.1.3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与特点144
7.2中国人口问题148
7.2.1人口增长的历史回顾148
7.2.2新中国的人口变化历程149
7.2.3中国人口现状与特点152
7.3人口学理论152
7.3.1T.R马尔萨斯人口论152
7.3.2马克思、恩格斯人口论152
7.4人口预测模型153
7.4.1数学方法153
7.4.2人口学方法154
7.5未来人口预测155
7.6人口过剩对环境的压力157
7.6.1人口膨胀对自然环境的压力157
7.6.2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的压力159
习题159
第8章环境伦理161
8.1不同环境伦理观出现的背景及其发展161
8.1.1中国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观161
8.1.2人类中心论162
8.1.3生物中心论162
8.1.4生态整体论162
8.1.5自然价值论162
8.1.6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162
8.2环境道德观163
8.3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164
8.4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165
习题166
第9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67
9.1形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过程167
9.1.1孕育阶段167
9.1.2形成阶段168
9.1.3发展阶段168
9.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69
9.3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171
9.3.1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标准172
9.3.2人文发展指数(HDI)172
9.3.3绿色国民账户173
9.3.4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173
9.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73
9.4.1全球《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174
9.4.2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174
9.4.3《中国21世纪议程》简介175
9.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176
习题177
附录178
附录Ⅰ全球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约178
附录Ⅱ名词解释181
附录Ⅲ著名人物介绍185
参考文献188 2100433B
① 环境工程比较好的学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 ② 首先说明一下:学习的课程和学校确定的培养方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学校之间的差异...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
环境科学概论6.建筑光环境
环境科学概论6.建筑光环境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研究对象 :人类——环境系统 1. 环境 :就是围绕于中心事物的东西(客观事物的整体) ( 1)自然因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 ( 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法律、宗教、道德 2. 环境的类型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程环境 3. 环境的特性: ( 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 2)变化性:地域分异;内部结构、外在状态不断变化。 ( 3)开放性:指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 4)有限性: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的资源都不是用之不竭的;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量也 不是无限的。 ( 5)综合性:自然环境已不是纯粹的天然环境,而是综合了一定的社会因素。 ( 6)可调节性:自然环境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当人类行为作用引起的环境结构与状态的 改变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系统分析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原因,针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危机,体现了环境科学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内容广泛,既反映当前环境科学中所包含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又通过内容的取舍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全书着重阐述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与治理,探讨人类活动对多环境要素的影响,系统介绍了大气环境科学、水环境科学、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污染与环境、生态环境科学及人口、资源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等问题,突出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学习者需要提前学习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质量评价、清洁生产等相关内容。
书名 |
作者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
《环境学概论》 |
刘培桐 |
1995年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环境科学概论》 |
孙强 |
2012年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环境学导论》 |
何强等 |
2004年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环境科学基础教程》 |
关伯仁 |
1995年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环境科学技术导论》 |
G.M.马斯特斯 |
1982年 |
科学出版社 |
《环境学》 |
左玉辉 |
2010年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环境管理学》 |
叶文虎、张勇 |
2013年 |
|
《Textbookofenvironmentalstudies》 |
A.Joseph |
2011年 |
Thatheyus |
《Environmentalscience:astudyofinterrelationships环境科学:交叉关系学科》 |
EldonD.Enger,BradleyF.Smith.McGraw-Hill |
2011年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环境科学信息资源检索》 |
卜欣欣 |
2012年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注:表格内容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环境1
一、环境的概念1
二、环境的分类1
三、环境的内涵2
四、环境的特性2
五、环境质量3
第二节环境问题3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3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6
三、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7
四、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7
五、环境问题的实质8
六、现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8
第三节环境科学9
一、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9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10
三、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11
四、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11
复习思考题12
第二章大气环境科学13
第一节大气的结构与组成13
一、大气的结构13
二、大气的组成14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类型15
一、大气污染的定义15
二、大气污染源15
三、大气污染物16
四、大气污染类型20
第三节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20
一、全球变暖20
二、臭氧层破坏23
三、酸雨27
四、雾霾31
第四节大气污染的危害34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4
二、对工农业的危害35
三、对气候的危害37
四、其他危害37
第五节大气污染治理技术38
一、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38
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40
第六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42
一、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2
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42
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43
复习思考题45
第三章水环境科学46
第一节水和水环境46
一、天然水资源46
二、水资源的利用现状46
三、世界性的水荒47
四、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48
第二节水体的污染与自净48
一、水体污染的定义48
二、水体污染的机理50
三、水体污染源50
四、水体污染物51
五、水体的自净作用57
第三节水体污染的危害58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58
二、对工业的危害61
三、对农业的危害61
四、对水产资源的危害61
第四节水污染治理技术62
一、物理处理法62
二、化学处理法62
三、物理化学处理法63
四、生物处理法64
第五节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66
一、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66
二、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66
三、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68
复习思考题69
第四章固体废物与环境70
第一节固体废物及其类型70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70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70
三、固体废物的分类71
四、固体废物的特性72
第二节固体废物污染热点环境问题73
一、电池污染73
二、白色污染74
三、电子垃圾污染75
四、洋垃圾污染77
第三节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78
一、浪费资源78
二、污染土壤78
三、污染水体78
四、污染大气79
五、破坏生态79
六、危害健康80
七、危害生物80
八、影响卫生81
第四节固体废物治理技术81
一、物理法81
二、热处理法81
三、固化法82
四、化学法83
五、生物法84
第五节固体废物的综合防治84
一、固体废物的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84
二、固体废物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85
三、固体废物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85
复习思考题86
第五章物理污染与环境87
第一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87
一、噪声的概念87
二、噪声污染的来源89
三、噪声污染的危害89
四、噪声污染的控制技术91
五、噪声污染的综合防治94
第二节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95
一、电磁辐射污染的概念95
二、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96
三、电磁辐射污染的传播途径97
四、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97
五、电磁辐射污染的综合防治98
第三节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99
一、放射性污染的定义99
二、放射性污染的来源101
三、放射性污染的分类102
四、放射性污染的特点103
五、放射性污染的传播途径103
六、放射性污染的危害104
七、放射性污染的综合防治105
第四节热污染及其综合防治107
一、热污染的概念107
二、热污染的来源107
三、热污染的危害108
四、热污染的综合防治109
第五节光污染及其综合防治111
一、光污染的概念111
二、光污染的类型111
三、光污染的主要特点113
四、光污染的危害113
五、光污染的综合防治114
复习思考题114
第六章生态环境科学115
第一节概述115
一、生态学115
二、生物圈115
三、食物链116
四、生态金字塔117
第二节生态系统117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17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18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119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120
五、生态系统的平衡123
第三节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126
一、生物多样性的含义126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28
三、生物多样性的现状129
四、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根源132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行动和途径133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134
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134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135
复习思考题138
第七章人口、资源与环境139
第一节人口与环境139
一、概述139
二、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40
三、人口控制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142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环境144
一、概述144
二、土地环境问题146
三、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152
第三节海洋资源与环境153
一、概述153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157
三、海洋环境污染物158
四、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危害159
五、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综合防治对策159
第四节矿产资源与环境161
一、概述161
二、矿产环境问题162
三、矿产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163
第五节森林资源与环境163
一、概述163
二、森林环境问题164
三、森林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165
第六节草原资源与环境166
一、概述166
二、草原环境问题167
三、草原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167
复习思考题168
第八章可持续发展与环境169
第一节概述169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169
二、环境保护战略175
三、可持续的环境战略177
第二节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183
一、全球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183
二、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186
第三节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与政策189
一、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189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190
复习思考题195
参考文献196
附录:《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97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