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园林百科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是2013年6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友绍。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基本信息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内容简介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运用海洋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反映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取得的成果和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全书共分六章:第1章中国红树林概况,第2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第3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第4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第5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示范,第6章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全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提出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与退化机制评估方法、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建议,建立了红树林修复技术评估体系等,是一部全面了解和认识我国红树林现状、发展和未来的教科书,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查看详情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树林

  • 高度(cm):800-1200/地径(cm):50-200
  • 9%
  • 哈尔滨力群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MCM生态皮合欢

  • 常规单色 1500X600
  • Phomi
  • 9%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成材

  • 高度(cm):1000-1500/米径(cm):200-300,地径(cm):200-400
  • 9%
  • 哈尔滨力群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胸径25-28cm,高度8.0-9.0m,冠幅4.0-5.0cm,容器苗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胸径30-35cm,高度10-11m,冠幅4.0-5.5m,容器苗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生态

  • 2440×1220×9mm 单面
  • 阳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生态

  • 2440×1220×12mm 单面
  • 阳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生态

  • 2440×1220×18mm 单面
  • 阳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生态

  • 2440×1220×15mm 双面
  • 阳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生态

  • 2440×1220×18mm 双面
  • 阳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红树林

  • 胸径2.5cm,高80至100cm,
  • 10000株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08-23
查看价格

生态系统鼓风机

  • Q=67.60Nm3/min,风压0.8bar,轴功率94.15kW,单台功率110kW;变频控制,配入口消声器、泄压阀等
  • 3台
  • 1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3-10
查看价格

D2红树林书架

  • 见材料附表
  • 10块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6-26
查看价格

红树林恢复造林项目(秋茄、桐花、木榄)

  • 红树林恢复造林项目(秋茄、桐花、木榄)
  • 15000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17
查看价格

木榄(红树林大苗)

  • 苗高120cm,基径2.2cm,土球厚度x直径≥20x20cm
  • 44775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09-20
查看价格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中国红树林概况

1.1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演替特征

1.1.1木榄群系

1.1.2红树群系

1.1.3秋茄群系

1.1.4桐花树群系

1.1.5白骨壤群系

1.1.6海桑群系

1.1.7水椰群系

1.2中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简介

1.2.1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2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1.2.3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4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5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6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2章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2.1中国红树林湿地中的生产者

2.1.1小型藻类

2.1.2大型藻类

2.1.3红树植物

2.2中国红树林湿地中的消费者

2.2.1浮游动物

2.2.2底栖动物

2.2.3游泳动物(鱼类)

2.2.4昆虫和蜘蛛

2.2.5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

2.2.6鸟类

2.3中国红树林湿地中的还原者

2.4中国红树林湿地所有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

第3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

3.1城市化、开发区建设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1海堤建设现状

3.1.2海堤修建和维护对红树林的破坏

3.1.3海堤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流与物流的影响

3.1.4海堤建设影响红树林的存亡

3.2围塘养殖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2.1全球红树林围塘养殖情况

3.2.2我国红树林围塘养殖总体情况

3.2.3我国各省份红树林围塘养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2.4围塘养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

3.3城市和工业污染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3.1重金属污染

3.3.2生活污水

3.3.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3.3.4城市和工业污染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4水产养殖污染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4.1水产养殖污染的产生

3.4.2水产养殖污染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4.3水产养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

3.5互花米草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5.1互花米草的入侵现状

3.5.2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的模式与暴发机制

3.5.3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机制

3.5.4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3.6波浪冲击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6.1波浪与红树林生境相互作用关系

3.6.2船舶兴波

3.6.3快艇引起的波浪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7病虫害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7.1淹水与红树林病虫害的发生

3.7.2红树林害虫发生特点

3.7.3红树林病虫害逐年加重的原因

3.7.4红树林害虫控制

3.7.5虫害的生态效应

3.7.6虫害的专一性

3.8大型藻类过度生长

3.9海洋污损生物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9.1污损动物附着规律

3.9.2污损动物对红树林的危害

3.10过度捕捞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

3.10.1红树林区渔业资源的多样性

3.10.2红树林区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

3.10.3红树林区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1气候变化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1.1寒害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1.2海平面上升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2大规模海鸭养殖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3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评估方法

3.13.1引言

3.13.2红树林生态退化机制评估方法构建

3.13.3研究技术路线

3.13.4红树林生态退化机制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

3.13.5典型案例分析——福建九龙江口

3.13.6红树林生态退化减缓措施建议——以福建九龙江口为例

3.14我国红树林种类和群落类型

第4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4.1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1.1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含义

4.1.2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意义

4.1.3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4.2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

4.2.1 PSR模型的概念及内容

4.2.2 PSR模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构建

4.2.3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获取及归一化处理

4.2.5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

4.3全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3.1全国红树林典型样地的概况

4.3.2简化评价体系的指标原始数据的获取

4.3.3简化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4.3.4全国红树林典型样地的指标数值归一化

4.3.5全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4各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1广东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2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3海南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4福建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5全国红树林健康状况因果链分析

第5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示范

5.1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造林相关配套技术

5.1.1造林选地与整地

5.1.2造林树种选择

5.1.3造林密度

5.1.4造林配置

5.1.5新建造林技术研究

5.1.6修复造林技术研究

5.1.7修复造林方式

5.1.8修复造林的树种选择

5.1.9特种造林技术研究

5.2红树林修复技术评估体系

5.2.1红树林修复技术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5.2.2红树林修复评估方向

5.3影响广西人工红树林的胁迫因子

5.3.1台风

5.3.2低气温

5.3.3生物危害

5.3.4人为干扰

第6章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

6.1红树林的生理生态特点

6.1.1强大的根系

6.1.2独特的繁殖方式——胎生

6.1.3良好的拒盐、泌盐功能

6.1.4高渗透压

6.2红树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意义

6.2.1高生产力水平

6.2.2保护生物多样性

6.2.3维护C02的平衡

6.2.4防风御浪、造陆护堤、净化水质

6.2.5抵御全球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升的负影响

6.2.6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6.3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

6.3.1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

6.3.2红树林湿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4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

6.4.1红树林生态系统管理目标

6.4.2预防性管理方法

6.4.3政策和法律框架

6.4.4实施与整合

6.4.5红树林评估

6.4.6社会经济考虑

6.4.7文化和社区问题

6.4.8能力开发

6.4.9森林管理与营造林

6.4.10渔业

6.4.11水产养殖

6.4.12农业、盐业生产和矿业

6.4.13旅游、游憩和教育

6.4.14红树林产品和负责任贸易

6.4.15加强退化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营造人工林

6.4.16红树林研究与信息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附录1中国红树植物及海岸植物种名目录

附录2红树林区大型底栖生物种名目录

附录3红树林区鸟类种类名录

附录4红树林区浮游生物种名目录

附录5红树林区底栖硅藻种名目录

附录6红树林区昆虫种名目录

附录7红树林区鱼类种名目录

图版 2100433B

查看详情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编辑推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点项目研究成果;

除主题内容外,书末附有7个名录列出红树林各类生物,参考性、实用性强;

语言简洁,图文并茂。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可供从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学、植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学生,以及相关管理和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查看详情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作者简介

王友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先后负责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专项”、“863”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100余篇。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2007、2002和2001年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2012年两次获得国际埃尼奖(Eni Award)提名。

查看详情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文献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

格式:pdf

大小:41KB

页数: 9页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 1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实施背景 1.1华南沿海红树林分布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上特有的木本植物,属常绿阔叶林。 全球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北可达北纬 32°。最南可达南纬 33°,分为两个中心群系,一是西方群系,另一是东方群系。全师姐共有红树植 物 24 科,30 属,86 种。东方群系 74 种,西方群系 15 种,东西方群系重复 2 种,交叠 2种。我国的红树林在区系上属东方群系, 共有红树植物 16科,20属, 37 种,主要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老鼠簕、木榄、海莲、红树、红茄苳、 榄李、角果木、卤蕨、海漆、红海榄、海桑、木果楝等。 我国红树林自然分布于广东、 广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 广东红树林主要以次生林为主,群落外貌结构简单。分布面积 4667hm2,共有红 树植物 13种。英罗港、安铺港、广海

华一红树林门窗选料 华一红树林门窗选料

华一红树林门窗选料

格式:pdf

大小:41KB

页数: 6页

序号 材料名称 编号 壁厚mm 米重( kg) 1 外框料 50C01 1.4 0.742 2 中挺料 50C02 1.4 0.93 3 加强中挺 50C02B 1.4 1.538 4 平开扇 50C03 1.4 0.954 5 转角料 50C20A 1.4 1.195 6 压线 50C05 1 0.184 7 连接角码 50C08 2 1.98 8 转换料 50C18 1.2 0.45 9 304不锈钢铰链 10 多点锁 11 O型密封胶条 12 固定铁片 1.2 序号 材料名称 编号 壁厚mm 米重( kg) 1 上滑 M98721 2 1.258 2 下滑 M9872B 2 1.373 3 边封 M9873 2 0.967 4 上固定框 M98711 2 1.008 5 中柱 M98718 2 1.605 6 盖板 M98713 2 0.722 7 勾企 M98717C 2 1.05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修复技术内容简介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修复技术》 以生态河岸带为独立研究对象,从基本概念到基本建设,再到管理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河岸带的有关理论和修复技术。全书共10章,重点论述生态河岸带的内涵、边缘效应、综合评价理论、修复技术及GIS技术在生态河岸带中的应用。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修复技术》系统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既适合从事水利、生态、环境等专业的科研与教学人员阅读和参考,又适合从事河道管理与建设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查看详情

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体系内容简介

《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体系》内容简介:对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总结了项目组织管理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分析了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建议。 {zzjj}

查看详情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修复技术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生态河岸带的概念与功能

2.1 生态河岸带的概念

2.2 生态河岸带的功能

2.3 生态河岸带的功能区划

第3章 生态河岸带的边缘效应

3.1 水动力边缘效应

3.2 生态边缘效应

3.3 文化与经济边缘效应

第4章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1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内容及特点

4.2 生态河岸带的影响因素

4.3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 指标值的获取方法

第5章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

5.1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5.2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体系结构

5.3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

5.4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的等级划分

5.5 评价指标标准及隶属度模型

第6章 河岸带生态修复接木

6.1 传统河岸带建设方式的负面影响

6.2 河岸带生态修复模式

6.3 河岸带生态修复材料的选择

6.4 河岸带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

第7章 生态河岸带的管理与规划

7.1 生态河岸带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7.2 生态河岸带的管理体系与保障机制

7.3 生态河岸带的规划

第8章 基子GIS的生态河岸带建设与管理

8.1 GIS的概述

8.2 GIS在生态河岸带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8.3 生态河岸带的数据类型及特征

8.4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与GIS的耦合

8.5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GIS的设计与实现

第9章 淮河入江水道河岸带生态综合评价与治理

9.1 淮河入江水道的概况

9.2 淮河入江水道河岸带生态综合评价

9.3 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

第10章 结语

10.1 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