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环境工程系

环境工程系是学习环境工程学的一种称谓,代表在学院院校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研究改善环境质量的途径及技术的学科。所研究的课题包含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工程、水污染治理与控制工程、噪声污染与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污染与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学科。环境工程是一门复杂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学科,牵涉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传统学科,并与各学科交叉成各类边缘学科,如:环境经济学。

环境工程系基本信息

环境工程系学科组成

环境学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监测、大学物理学基础、普通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噪声控制、工程测量与实习、土建工程基础、工程概算与经济分析、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职业安全与卫生、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环境科技进展、环境科技写作。

查看详情

环境工程系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PP-R直接(工程系列)

  • 品种:直接头;材质:PPR;外径De(mm):63;规格:S63;
  • 川生达
  • 13%
  • 成都川生达管业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PP-R直接(工程系列)

  • 品种:直接头;材质:PPR;外径De(mm):32;规格:S32;
  • 川生达
  • 13%
  • 成都川生达管业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内墙工程系

  • 洁百丽 25KG/桶
  • 龙牌
  • 13%
  • 广州龙牌建材有限公司BNBM涂料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外墙工程系

  • 卓彩 16L/桶
  • 龙牌
  • 13%
  • 广州龙牌建材有限公司BNBM涂料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外墙工程系

  • 高弹 16L/桶
  • 龙牌
  • 13%
  • 广州龙牌建材有限公司BNBM涂料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环境工程

  • 环境工程
  • 1项
  • 1
  • 卡特彼勒、康明斯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5-08
查看价格

通风工程系统调试

  • (3000m2以内)
  • 5304台
  • 1
  • 华特
  • 普通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29
查看价格

通风工程系统调试

  • (3000m2以内)
  • 6149台
  • 1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11
查看价格

中水处理工程系

  • 含污泥池,预处理池,生物反应器,MBR膜系统,产水泵,消毒,反洗泵,中水回用池.
  • 1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20
查看价格

动力环境监控

  • 动力环境监控
  • 1套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6-17
查看价格

环境工程系应用范围

解决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等问题,除尘、空气调节、燃烧装置改造、工业气体净化等工程技术2100433B

查看详情

环境工程系历史

环境工程学是在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从开发和保护水源来说,中国早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就创造了凿井技术,促进了村落和集市的形成。后来为了保护水源,又建立了持刀守卫水井的制度。

从给排水工程来说,中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用陶土管修建了地下排水道。古代罗马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开始修建地下排水道。中国在明朝以前就开始采用明矾净水。英国在19世纪初开始用砂滤法净化自来水;在19世纪末采用漂白粉消毒。

在污水处理方面,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污水处理厂;20世纪初开始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此后,卫生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一门技术学科。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丹尼斯·米都斯(Denis Meadows)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浩劫—环境污染”的模型,采用纯数学的方法,在没有考虑人类自身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情况下,提出了人口激增导致的三个危机: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罗马俱乐部在20世纪80年代又推出了《世界未来——关于未来问题的100页》的报告,该报告将人口列举了当代九大问题,人口爆炸即为头号难题。并将人口爆炸与昔日的:“玛雅文化”的覆灭相提并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可以称为人口与环境逐渐协调的阶段。以1972年代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宣言》和19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为发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 Future)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为标志,人类社会步入善待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崭新的文明时代——绿色文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个阶段,全球处于和平时期,科学技术水平获得极大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口已增加到63亿,而且仍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迫于人口的压力,已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逐渐有自发增长状态转向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在该文明阶段,人口的增长将经历增长减缓、零增长、负增长,再到零增长等多个阶段,最终将趋向一个适宜的总量。

查看详情

环境工程系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环境工程系文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简介

格式:pdf

大小:112KB

页数: 1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环境工程系成立于1956年,是由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及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专业调整合并而成,原名卫生工程系,为我国第一批独立设系的卫生工程系.1976年成立了我国第一批环境工程专业,并于1977年在国内首批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1980年正式更名为环境工程系.现设有环境工程、供热供燃气与空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安全工程四个专业.1984年起建立了热能工程(现改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硕士点,1995年建立了环境工程博士点.

环境工程系2012届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环境工程系2012届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环境工程系2012届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格式:pdf

大小:112KB

页数: 8页

环境工程系 2012届毕业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 日期: 2012/5/24]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2012届各专业毕业生: 根据 2009级环境工程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学生在校学 习期间,必须参与完成半年的顶岗实习任务。为了对顶岗实习效果 进行总结,同时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必 须提交顶岗实习任务书,并结合实习内容撰写一篇毕业论文。为了 做好此项工作,现就我系二零一二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 测与治理技术(应用化工方向)、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城镇规划、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市政工程技术方向)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做以下安排,请执行。 一、 论文提交时间 2012年 5月 20日至 6月 1日 二、 各专业毕业论文撰写指导教师安排表(见表 1) 表 1 各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安排表 专 业 负责人 指导教师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陈玉玲 王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系部简介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是我院最早建设的工科系之一,也是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开展教育合作的重点系之一。1980年合肥学院前身之一合肥联合大学建校时,首招两个本科专业“应用微生物”和“环境监测”;1985年组建“环境化学工程系”,逐步发展为“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生物与科学技术系”,2004年10月13日正式定名为“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现有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5个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4年首次招生),1个工程领域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微生物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专业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拥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门院级精品课程。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下设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实验技术4个教研室;在校学生人数1214人,其中本科生1163人,研究生51人。

我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合作之初,德国方面就为“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提供了一系列成套的先进仪器设备,使该系在早期就完全具备本科专业办学条件。2003年与德国、奥地利、泰国三国的高校共同申请了欧盟-亚洲链项目,2005年与德国Nelles教授博士共同申请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德国国际交流和发展中心(GTZ/CIM)项目、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项目等,以期为欧盟在中国的可持续资源化管理教育起到示范作用。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亚欧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依托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加强与德国和韩国的高校环境保护产业公司合作,先后接待了德国和韩国的教授和专家100余人次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进行师生双向学术交流、研修活动,10余名教师赴该校参加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训。另外,还选派教师分别赴美国、德国和格鲁吉亚等国家开展学术研讨、考察等活动;选拔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分别赴韩国、德国等国家进行学习交流活动。

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较为系统的研究条件。专职实验人员7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3人,兼职实验人员3人。共有42间实验室,其中基础公共平台实验室6间,专业实验室26间,实训实验室3间,教师科研实验室7间,共计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2100万元。依托微生物、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实验室,2014年成功申报了省级发酵工程及应用实训(实验)中心。2011年组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创新平台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在此基础上2014年设立安徽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不仅提供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又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

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华伊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白帝乳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建立了26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嵌入式校内实习基地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目前建有产学研平台包括: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安徽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大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学院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德合作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安徽省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学院发酵工程研究所和合肥学院食品研发与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等。

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发展个性,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造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科研基本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由我系同学组成的“合肥学院BV创业团队” 在第二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并代表安徽省参加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银奖。2015年我系学生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14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安徽省第二届生物标本大赛金奖、第十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铜奖等。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学生参加一系列国家级体育竞赛,近年来连年获奖,包括2014年CSARA中国大学生校园健身舞锦标赛、安徽省第十二届健身操舞锦标赛、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共获得7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大学生环保协会被中国高校社团联合会等共同授予2014年“全国高校优秀社团”、2015年安徽省高校社团网络评选“百佳社团”光荣称号。

系现有环境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也是全院唯一一个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2012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首次招生。4年来已累计培养研究生96名,2015届、2016届研究生已顺利毕业。研究生采用1 0.5 1三段式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 项目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模式。一年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岗位认知实习,在校修完国家规定的理论课学分,半年(第三学期)的项目学习和短期国外游学活动;一年的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即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在企事业(院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查看详情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地质与环境工程系开设专业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地质与环境工程系本科专业

测绘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地质与环境工程系专科专业

工程测量技术、工程地质勘查、矿山地质。

查看详情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专业设置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生物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

本专业为与德国合作共建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生物化工、能源、环境等行业。培养掌握生物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掌握生物细胞培养、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能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与应用;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专业为安徽省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的微生物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开设了生物制药、食品工程、发酵工程、实用创业等选修模块。优秀学生可申请到德国和韩国的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原理、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与设备、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工程制图、工厂设计、免疫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添加剂、酿造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胜任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有关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1人;助理实验师2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1人。

实验室情况:本专业现有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下游加工实验室及食品工程实验等专业实验室。以及精密仪器室、数据处理室、无菌操作室、冷冻干燥室、天平室等8个公共实验平台,拥有原子吸收、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构分析仪、色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子交换柱、高速冷冻离心机、冷冻干燥设备、微波干燥设备、发酵罐、超低温冰箱、超滤、喷雾干燥机、倒置和相差显微镜等先进实验仪器设备。

实习基地情况:本专业现已建成的实习基地有:校内的啤酒发酵基地、酶工程基地;校外的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桑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长城新元膜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白帝乳业有限公司、安徽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华伊美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安徽小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洽洽食品公司等。这几个实习基地各有特色,可以涵盖本专业主要的技术领域。

就业情况:15、16届毕业生各有87、86人,就业率达到97.7%和98.8%。10人和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也有少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科研及学术交流情况:几年来教研室教师陆续承担主持安徽自然基金课题、安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及院博士基金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并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与生产企业我们签订了多项产学研合作协议。

招生人数:90人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生物技术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本专业为与德国合作共建专业、院级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具有健全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数理化基础)、国际化视野,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熟悉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具有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就业方向:可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或者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攻读研究生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化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基因工程。

师资情况: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博士6人,1人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实验室情况:本专业现有90 m2的大实验室5个,承担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并有专业实验室多个。较大型仪器有:HPLC、蛋白纯化仪、原子吸收、气相色谱、超纯水器、CO2培养箱、倒置荧光显微镜、细胞显微工作台、酶标仪、等电聚焦电泳、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PCR扩增仪、全自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共开设实验项目近50项,其中设计和综合实验占到近一半的比例,实践课时接近理论课时。

实习基地情况:本专业现已建成的实习基地有:校内的啤酒发酵基地、酶工程基地;校外的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示康药业有限公司、合肥创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和安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这几个实习基地各有特色,可以涵盖本专业主要的技术领域。

就业情况:04级第一届毕业生43人,就业率100%,05级第二届毕业生37人,就业率98%。两届共有2人被德国大学录取为研究生,有20人考取国内研究生,其中考取中科大、南开等985院校有2人,211院校有10人。

科研及学术交流情况: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国际等期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国际会议论文10篇,SCI 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加发明专利5项,获得安徽省各级奖项5次。

招生人数:50人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欧盟——亚洲链合作项目共建专业,为中、德、奥、泰四国高校共建专业;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霍尔兹明登—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承担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专业;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6年列入一本招生。

环境工程专业在合肥学院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安徽省最早、全国较早进行环境类本科教育的单位。该专业为合肥学院重点建设优势专业,欧盟- 亚洲链合作项目共建专业,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霍尔兹明登——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硕士应用型人才;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环境工程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专业。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环境工程专业具有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实验室总面积2800m,实验设备资产1500余万元,拥有环境监测、固废处理工程、水处理等十多个专业实验室以及精密仪器室、数据处理室等8个公共实验平台和工程中心,拥有TOC分析仪、原子吸收、气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等先进实验仪器设备。与企业共建5个嵌入式实验室,其中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已获国家环境检测能力资质认定。与合肥热电集团、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建立了工程实践基地。建有合肥学院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德合作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合芜蚌自主创新平台——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首家环境工程领域“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育人平台。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和安徽省举办的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银、铜奖;在“湿地使者行动”、“全国大学生环保案例及创意征集”、“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奖;由该专业学生创办的“大学生环保协会”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省级百佳社团。进三年,该专业学生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9 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54 项。每年都有一批在校学生获得国家、学校和企业设立的奖学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检测类企业的骨干力量。学生考研率15%左右,部分学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2015届环境工程(卓越计划)班毕业生34人,硕士研究生录取12人。

主要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清洁生产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与资源效率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业于各级环境管理、监测机构、各级设计院和研究所、企业环保部门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以申请到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韩国等国外高校或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分析检验、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系统掌握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来解决复杂的食品工程问题;

2、具有加工工艺设计、食品机械应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能力;

3、掌握食品分析、检测、感官评价的方法,并能在实验室进行食品方面的常规检验;

4、熟悉国家对于食品生产质量控制、工程设计、保健食品开发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特别是高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地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和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的基本能力。

8、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9、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能够认真履行责任。

10、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能力。

11、能够就复杂的食品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学制与学分

四年九学期制,共240学分。其中第五学期为认知实习学期。

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3-7 年内修完规定的240 学分,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位课程:

公共学位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位课程:工程应用数学A、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

工程基础类学位课程:工程制图基础Ⅱ、AutoCAD、电工电子学、食品工程原理。

专业基础类学位课程: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分析、食品保藏原理。

专业类学位课程: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技能、入学与安全教育、认知实习、社会责任教育、生产工艺与材料(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加工工艺学实验、食品综合大实验等。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

按照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服务安徽省率先实现中部崛起,服务于合肥发展,确立“应用型、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管理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食品领域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管理、认证的基本技能,熟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法规与标准,能够胜任食品及相关领域内分析检测、质量控制、安全评价、生产管理、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毕业后5年左右能较好地适应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掌握相关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在胜任目前岗位的基础上具备担任项目管理和成为技术骨干的能力,能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获得相应的专业职称。

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

(2)掌握分析检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掌握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基本知识;

(4)具有从事食品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和安全性保证的基本能力;

(5)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性分析检测、评价及监督管理的能力;

(6)具有组织、管理食品生产和进行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

(7)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9)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技术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10)具有综合考虑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能力;

(1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学制与学分

四年制九学期,其中第五学期为认知实习学期;共240学分。

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3-7年时间内修完规定的240学分,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二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卫生

学位课程:(99.5学分)

公共学位课程(19学分):思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大学英语(I、II(10学分))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位课程(42学分):工程应用数学A(5学分)、工程应用数学B(生物)(5学分)、工程应用数学D(4学分)、化学基础I(无机与分析化学,6学分)、化学基础II(有机化学,5学分)、化学基础III(物理化学,5学分)、生物基础I(生物化学,6学分)、生物基础II(微生物学,6学分)

工程基础类学位课程(12学分):工程基础II(食品工程原理等,6学分)、工程基础III(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加工工艺学,6学分)

专业基础类学位课程(10.5学分):专业基础I(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5学分)、专业基础II(仪器分析,5.5学分)。

专业类学位课程(16学分):专业必修I(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感官评价,6学分)、专业必修II(食品营养学、功能食品、食品卫生学,6学分)、专业必修V(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学,4学分)。 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