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据 G. Klotz 意见,黄杨叶栒子仅产于印度南部并将中国西南部产的黄杨叶栒子分别命名为以下五种,由于不易划分,现列举其名称、产地和主要特征,待以后研究解决。
C. lidiiangensis Klotz in Wiss. Zeits. Univ. Halle 12 (10): 773. 1963.本种与黄杨叶栒子很相近似,但叶片先端常钝并有微尖,很少急尖,下面无乳头,花序少花 (1~4朵),果实有2~3小核。产云南丽江、鹤庆、昆明等地。
C. hodjingensis Klotz in l. c. 12 (10) 774. 1963.
本种与前种相似,但叶片稍小而狭 (5×2~9×3.5毫米),小枝和叶片绒毛脱落较早,花序少花 (1~2朵),花朵较小 (7~8毫米)。产云南鹤庆。
C. delavayanus Klotz in l. c. 12 (10)774. 1963.
本种近似前种,但茎平铺生长,小枝和叶面上的毛较少,叶片稍窄 (3×1.5~12×4.5毫米)是其异点。产云南西部。
C. argenteus Klotz in l. c. 12 (10): 775. 1963.
本种近似 C. lidjiangensis Klotz, 但小枝初被银灰色绒毛,叶片椭圆形或窄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圆钝有凸尖,下面密被灰色绒毛,永不脱落。产云南西北部。
C. rockii Klotz in l. c. 12 (10): 775. 1963.
本种近似 C. lidjiangensis Klotz, 但小枝幼时密被刚伏毛,不久脱落无毛;叶片椭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常钝,稀急尖而有凸尖,下面被薄层绒毛。产西藏东南部、四川西南部。
黄杨叶栒子多花变种
本变种植株高大,达3米,叶片宽大,下面密被白色绒毛,花3~8朵。
产西藏东南部。印度、不丹均有分布。
黄杨叶栒子小叶变种
华西黄杨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叶片形小,长5~10毫米,花多单生。
产四川、云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黑山门。
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印度也有。
银姬小蜡----- 金边黄杨
分布:绿岛、兰屿、台湾境内 2,500 公尺以下。台湾广见于全岛中低海拔山区森林内,着生为主,偶岩生,数量非常多。用途:1.盆栽、寄植观赏等。其叶片为优良花材。山地同胞取奇芽捣碎敷创伤,而且卷曲嫩叶可...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他古籍...
生长于海拔1000~3300米的多石砾坡地或灌木丛中。
常绿至半常绿矮生灌木,高达1.5米;小枝圆柱形,深灰褐色或棕褐色,幼时密被白色绒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倒卵形,长5~10 (15)毫米,宽4~8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上面幼时具伏生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叶柄长1~3毫米,被绒毛;托叶细小,钻形,早落。花3~5朵,少数单生,直径7~9毫米,近无柄;萼筒钟状,外面被绒毛,内面无毛;萼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被绒毛,内面无毛或先端微具柔毛;花瓣平展,近圆形或宽卵形,长4毫米,宽约与长相等,先端圆钝,白色;雄蕊20,比花瓣短;子房先端有柔毛;花柱2,离生,几与雄蕊等长。果实近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常具2小核。花期4~6月,果期9~10月。
本种和小叶栒子 C. microphyllus Lindl. 近似,区别在于后者叶片先端较圆钝,叶片下面和萼筒具短柔毛,花多为单生。
黄杨叶栒子是常绿小灌木,果实红色,株型美观,夏季开出密集的花束,秋季结出艳丽的果实,在庭园中还可以修剪成绿篱,因此可作为一种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黄杨叶栒子扦插难生根。
春冬两季小叶黄杨叶片中抗紫外辐射物质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采用乙醇提取法测定了春季和冬季小叶黄杨叶片抗紫外辐射物质(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春季小叶黄杨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低,而冬季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可应用于抗紫外辐射.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枯萎病是近年来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其特 点是发病猛,传染速度快,对绿化效果影响大。 发病症状: 枯萎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 ,严重时可 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 ,初期茎部 变为褐色 ,叶片失绿 ,嫩梢下垂 ,叶不脱落 ,后期茎部受 害部位变黑 ,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 ,生有许多细小 的艷 (yan) 小菌核 ,随着气温的升高 ,受害部位迅速发 展,病菌侵入木质部 ,导致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为存在于土壤中的镰刀菌。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 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 一般 5月中旬开始发病,七、 八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 周。 防治措施 在发生病害时,可以用格润根竟+蓝菲一号兑水灌根, 在治疗病害的同时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 黄杨白绢病 发病症状: 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 腐烂 ,经几天阳光曝 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
据 G. Klotz 意见,黄杨叶栒子仅产于印度南部并将我国西南部产的黄杨叶栒子分别命名为以下五种,由于不易划分,现列举其名称、产地和主要特征,待以后研究解决。
C. lidiiangensis Klotz in Wiss. Zeits. Univ. Halle 12 (10): 773. 1963.本种与黄杨叶栒子很相近似,但叶片先端常钝并有微尖,很少急尖,下面无乳头,花序少花 (1-4朵),果实有2-3小核。产云南丽江、鹤庆、昆明等地。
C. hodjingensis Klotz in l. c. 12 (10) 774. 1963.
本种与前种相似,但叶片稍小而狭 (5×2-9×3.5毫米),小枝和叶片绒毛脱落较早,花序少花 (1-2朵),花朵较小 (7-8毫米)。产云南鹤庆。
C. delavayanus Klotz in l. c. 12 (10) 774. 1963.
本种近似前种,但茎平铺生长,小枝和叶面上的毛较少,叶片稍窄 (3×1.5-12×4.5毫米)是其异点。产云南西部。
C. argenteus Klotz in l. c. 12 (10): 775. 1963.
本种近似 C. lidjiangensis Klotz, 但小枝初被银灰色绒毛,叶片椭圆形或窄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圆钝有凸尖,下面密被灰色绒毛,永不脱落。产云南西北部。
C. rockii Klotz in l. c. 12 (10): 775. 1963.
本种近似 C. lidjiangensis Klotz, 但小枝幼时密被刚伏毛,不久脱落无毛;叶片椭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常钝,稀急尖而有凸尖,下面被薄层绒毛。产西藏东南部、四川西南部。
本变种叶片形小,长5-10毫米,花多单生。
参见:黄杨叶栒子(原变种)
产四川、云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黑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