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汉中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

汉中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

汉中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基本信息

汉中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简介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推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汉中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和汉中实施方案总体部署,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各项工作,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和《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战略机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趋势引领、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协调创新”原则,以国际智能制造先进水平为标杆,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以重点产业领域智能化制造转型为重点,聚焦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广智能化生产制造方式,拓展创新型智能制造服务范围,通过培育制造业新动能、新方式、新业态,形成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为实现制造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重点产业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实现突破,智能制造基础进一步夯实,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进展,智能制造新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化。

1.智能制造技术装备实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领域取得突破,研制2—3种智能制造技术装备,装备性能、质量和关键技术参数达到国际或国内同类产品水平,自主可控智能制造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市场不断扩大,智能制造装备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2.智能制造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快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在工业软件研制方面取得突破,建设2—3个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形成一批行业应用标准,智能制造相关知识产权质量、数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3.重点产业智能转型成效显著。23个重点产业领域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和试点示范企业达到2—3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达到5—8家,试点示范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0%、生产周期缩短30%、能耗降低10%、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8%。

4.创新型智能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贯穿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引导服务型制造发展。发挥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建设智能制造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成果孵化服务平台和智能仓储物流服务平台。

二、产业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产业布局。按照强链优化、集约集群的发展要求,以汉台、城固、洋县、南郑等县区为重点发展区域,依托陕飞公司、中航电测、华燕纺织、恒大精密仪表、米克隆、东方仪表、千山电子仪器及汉中客车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布局智能仪表仪器、智能输配电设备、智能交通设备、智能机器人、感知系统等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产业,推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入产业园,着力打造我市智能制造产业特色和优势。

(二)主要任务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基础装备。聚焦智能制造关键环节,推动传统制造装备跃升为“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加快发展新一代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智能制造基础通用装备;推进智能化改造企业与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联合研制专用智能化成套生产线装备。

(1)高档数控机床。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积极谋划传统机床产品的升级换代,突破智能数控系统、在线远程诊断等先进技术,提升机床的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着力打造整机产品结构合理、核心功能部件及工具自主配套能力强的产业体系。

——依托汉川机床、华燕仪表等企业,开展数控磨床、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专用机床、特种机床等整机,高档数控系统、喷气织机、小模数齿轮等主要部件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化。

——依托汉江机床、汉江工具等企业,重点推动高速、重载、精密滚珠丝杠、微型丝杠、静音丝杠导轨、轴承,以及大型、重型、高速高效系列智能切削刀具和高精度螺杆转子等部(组)件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化。

(2)机器人。围绕重点行业需求,开展机器人关键部件、智能控制理论、三维视觉系统等前沿技术研究,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发展。稳步发展工业机器人,大力发展服务机器人,积极发展特种机器人,重点发展精密减速器等机器人关键部件。推进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普及应用。

——依托陕飞公司,提升运X型飞机批量生产能力,加快数字化部装生产线同步建设,推进基于数字测量、加工、装配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应用,采用数控调姿与定位、激光跟踪仪测量、iGPS测量、蒙皮端面精确铣、AGV自动化运输等数字化装配、大过盈螺栓及铆钉连接孔钻制等先进技术。开发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建设飞机脉动式总装智能车间,提升飞机总装的速度和质量。

——依托汉川机床、安中机械等企业,发展搬运机器人、重载AGV、车用升降尾板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六自由度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产品。

——依托陕西东方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机器视觉检测机器人项目研发,进一步提升LS—1零件视觉检测系统、LS—2零件视觉检测系统产品性能。当前主要针对磁环、磁柱、磁瓦、异型磁体检测展开研制、市场开发。

——发挥陕西理工大学、航空技术学院等高校的作用,促进市场对接和成果转化,推动智能型公共服务、智能康复护理、教育娱乐等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3)增材制造(3D打印)。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突破高性能金属结构件增材制造、增材制造 减材削减混合加工等关键技术。重点研发3D打印设备,如增材制造 机械铣削混合加工的混合机床、铸造沙型模具直接成形、制备钛和钛合金3D金属打印材料机理的技术、3D激光焊接专用设备、激光立体成形等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进展和产业化应用。

——依托陕西盛华冶化有限公司,研发3D金属打印材料,完成制备钛和钛合金3D金属打印材料机理的研究、完成基本实验数据的采集。建立3D金属打印材料制备中试车间,完善生产工艺和各项参数,争取2022年建立钒钛3D金属打印材料工业化生产线,实现钛和钛合金3D金属打印材料的应用。

——依托汉川数控机床股份公司,研发增材制造技术,并与西安智熔金属打印系统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增材制造的机械零件及集增材制造与精密五轴联动铣削功能于一体的混合机床。

(4)关键智能部件。积极发展分布式控制、动态自组织工业网络与现场总线、控制装置、智能识别装置、智能工业网关、驱动器、变频器、传感器、CNC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智能部件。

——依托安中机械公司,发展工业远程智能监控服务平台。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工业炉运行状况及工业炉的故障自我诊断和自动报障,给予设备维护、保养提醒和维修指导。

——依托米克隆公司,发展无触点光电锥度检测仪,研发光栅影像检测仪等相关智能衍生系列产品。实现在线智能检测,同步反馈同步调整和修复加工缺陷,保证产品一次性合格。

——依托华燕航空仪表公司,研发陀螺仪智能装配线。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数字化模型,配套智能化专用设备设施,实现陀螺仪装配半自动化。

——依托汉中精测电器公司,发展智能传感器及配套数据处理系统。研发多通道电力钢缆测量系统、汽车传动轴扭矩传感器、隧道应力远程监控系统、汽车软轴传感器、抱杆倾角和吊装载荷测量系统、高温传感器及一体化风动天平等新一代智能传感器。

2.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推行精益管理,转变运行模式,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搭建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加强智能制造标准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快开发企业智能改造工业软件,大幅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1)精益管理。将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有机结合,引导企业导入精益管理,构筑精益生产、精益研发、精益供应链、精益人才培育等精益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改善企业综合绩效,大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智能制造标准。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试点示范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标准、基础共性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搭建标准试验验证平台,使我市智能制造标准研究和推广应用适应全省发展步伐。

专栏1:智能制造标准研究重点

关键技术标准。推进新型传感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数字化成套生产线设计等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研究。加快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工业现场总线、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

基础共性标准。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加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组织,积极参与参考模型、术语定义、标识解析、评价指标、工业系统信息安全、通讯协议与接口等基础共性标准的研究制定,推进标准宣传与实施,参与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

行业应用标准。开展以高档数控机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工量具和刀具的智能制造行业应用标准研究与应用,建设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平台。

(3)工业软件与系统集成。针对企业智能转型过程中研发、设计、工艺、仿真、制造、试验检测、运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以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服务体系,实现企业间协同和社会制造资源广泛共享与集成,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研发,力争取得突破。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装备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融合应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与工业软件集成应用能力。

专栏2:工业软件与系统集成发展重点

虚拟工厂仿真平台、三维可视化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三维闭环工艺系统、基于APS的制造执行系统、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基于精益物流的WMS系统、企业服务总线、主数据管理系统、工业大数据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DCS系统、工程组态与SCADA系统、实时数据库、工业数据灾备系统等。

3.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在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和能源化工行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大力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带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专栏3:智能制造新模式

离散型智能制造。在航空、精密机床、仪器仪表产业领域推行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先进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高度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高效协同与集成。

流程型智能制造。在化工、金属冶炼领域推行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智能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高度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网络协同制造。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企业间研发系统、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可横向集成,信息数据资源在企业内外可交互共享。企业间、企业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实现集聚与对接,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实现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在服装、食品领域推行产品可模块化设计和个性化组合;建有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各层级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能提供用户需求特征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研发设计、计划择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实现集成和协同优化。

远程运维服务。建有标准化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自动诊断系统、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和故障索引知识库;可实现装备(产品)远程无人操控、工作环境预警、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自修复;建立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平台、核心配件生命周期分析平台、用户使用习惯信患模型,可对智能装备(产品)提供健康状况监测、虚拟设备维护方案制定与执行、最优使用方案推送、创新应用开放等服务。

(1)装备工业。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加快培育新兴装备。

——航空装备领域。以陕飞公司为龙头,涵盖我市航空产业链,推进中型运输机、特种机、无人机机载设备、核心零部件等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改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飞机整机、民机配套、航空部组件等产业快速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增加汉中客车、唐龙公司、宏象房车及零配件配套企业对汽车智能化生产的投入力度,有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形成车联网与新能源汽车电控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快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形成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研制生产基地。

——节能环保安全装备领域。着力发展智能化节能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装备、水污染治理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支持节能环保装备成套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能源管理技术装备的研制和普及应用,提供能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加快推进智能化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大数据技术在轨道交道装备运营及运维服务领域的应用模式,提升企业智能制造和产品智能化水平。

——电力装备领域。推动电力装备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高压特高压输变电、中低压输配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等智能电网装备技术升级。

(2)原材料工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材料产业,优化推进新兴材料产业,促进原材料工业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新材料领域。加快有色金属材料、有机材料、特种合金、增材制造、石墨烯材料制备等智能成套装备在新材料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新材料领域智能转型。

——化工领域。加快绿色环保农药生产、医药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等智能成套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化工领域智能转型。

(3)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半导体功率器件、集成电路、航空和通信导航器件及关键材料、电器封装等数字化生产线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4)消费品工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医药、食品、纺织的应用和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生物医药。加快满足高标准GMP改造、注射剂高速灌装联动、口服固体制剂生产提取、缓控释高端剂型生产等智能成套设备的普及应用,促使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加快外骨骼机器人、双足型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移动台架型下肢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产品研发,以全智能控制方式,为各种状态的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培育消费市场,尽快实现产业化。

——服装生产。发挥伟志时装公司智能服装生产线的示范作用,推动服装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提升服装产业的智能化生产水平。

4.积极开展创新型智能服务。推进智能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优化、网络化协同服务、服务外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信息增值服务以及相关金融服务等创新型智能服务工作,加快服务型制造、大数据与工业云、协同研发创新、智能仓储物流、智能制造成果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增值效应。

专栏4:创新型智能服务支撑平台发展重点

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精益管理、样机试制、小批量制造、试验检测、人才培养等基础公共服务。在有条件的产业领域,推进建设智能制造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智能转型提供公共服务。推进中小企业商效集约地应用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服务型制造支撑平台。针对用户全生命周期需求,建设融合产品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基于大数据的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系统、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基于物联传摩的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为一体的服务型制造支撑平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协同研发创新服务平台。针对企业协同创新需求,建设“互联网十研发创新”平台,在线提供关键工业软件、模型库及行业专家系统,充分发挥全球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新品研发、工程设计、虚拟制造、仿真验证等服务,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平台。

大数据与工业云服务平台。建立新型大数据与工业云平台,发展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平台软件、应用软件等资源的工业云服务.大力开展工业云服务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

智能仓储物流服务平台。采用识别系统、精益供应链、仓库优化、运输路线优化、北斗定位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建设基于“互联网 ”的智能仓储物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货物存储、货物交易、货物运输、电子采购、电子支付等现代物流与采购服务,实现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

智能制造成果孵化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制造成果库、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库、第三方服务机构库和用户需求库,建立资源与资本对接平台,提供孵化咨询与评价、项目路演和孵化后持续服务,逐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孵化能力,推进创业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汉中市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建立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组织推进机制,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政府、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管委会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上下联动,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加强联系省内智能制造优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借助国家和本省智能制造优势资源,开展产业研究、项目谋划、技术协作、人才培育、企业融资和信息交流等服务。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好国家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奖扶资金,积极申报国家和我省智能制造专项、首台套风险补偿等资金。按照《汉中市本级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重点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和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重点领域优势企业加快智能转型。对重点企业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以及产业基金扶持,促进其快速成长成为带动全市制造业发展的“引擎”。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扶持智能制造业发展。

(三)深化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依托市级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功能,坚持围绕主导产业链部署产品、管理、模式等创新链,并引导资本链融入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做大做优做强产业链。创新信贷和金融服务产品,拓展便利化、多元化、多样化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四)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组织开展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先在航空、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智能终端、医药、机器人、增材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市级示范企业,通过点上突破,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加以推广与应用。用好省级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列入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制造产业园,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核心零部件、工业软件、解决方案集成等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在园区内聚集发展,形成较强的综合配套和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五)培育智能制造第三方服务机构。大胆探索创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积极营造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专业协会、试点示范企业、系统集成商、智能装备制造商等协同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培育形成若干智能制造研究机构、解决方案集成商、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工业软件开发商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支持专业特色明显、系统集成能力强、辐射带动力强、业绩突出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带动智能装备产业聚集发展,成为政府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六)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对引进人才在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生活费补贴、创业场地和启动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完善职业培训制度,积极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新型导师带徒”制度,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定期评选表彰各行业技能领军人物;实施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计划,搭建企业家学习交流合作平台。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完善奖励报酬制度,提高对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企业

备注

国家智能

制造试点

示范与专项

智能制造

新模式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级智能

制造试点

示范

市级智能

制造试点

示范

(第一批)

汉江工具有限公司

汉川机床有限公司

东方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华燕仪表有限公司

陕西燎原国际航空制造有限公司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安中机械有限公司

汉中米克隆工量具实业有限公司

陕西伟志集团公司汉中分公司

汉中精测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2100433B

查看详情

汉中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寅意制造

  • H500×W500×D80 型号:YD-G0031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制造

  • HDLK-GM-5.5KW/2/两泵联动(变频ABB主要元件正泰)
  • 海德隆
  • 13%
  • 上海海德隆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武汉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汉中PVC舞蹈地胶板

  • 全/OS舞蹈地胶 pvc
  • m2
  • 欧氏
  • 13%
  • 北京世纪耐德科技有限公司2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防腐木屋制造

  • 4000mm*8000mm/mw09900 樟子松防腐木
  • m2
  • 御景
  • 13%
  • 青岛御景盛世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SC10-125/10-0.4全铜制造变压器

  • 干式变压器/sc10-125/10-0.4 全铜
  • 宏业
  • 13%
  • 浙江台州市黄岩宏业变压器厂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实施及其它

  • (1)组屏设计、设计联络(2)软件安装(3)工程调试(现场调试)(4)培训(现场1天)(5)文件、资料(6)包装、运输
  • 1套
  • 1
  • 西门子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3-04
查看价格

实施费用

  • 网络实施费用:包含信息收集、目标网络设计、实施方案编写、集成调试、跳线部署
  • 1项
  • 3
  • 华为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06
查看价格

驻场实施

  • /
  • 1项
  • 1
  • 上海银翼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22
查看价格

软件实施

  • 规格参考附件表格
  • 2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实施费用

  • 云平台、网管平台软件部署服务以及跳线、调试服务,项目集成管理测试费用
  • 1项
  • 3
  • 华为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06
查看价格

汉中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汉中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文献

汉中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汉中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汉中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格式:pdf

大小:7KB

页数: 3页

汉中市滨江新区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汉政发〔 2011〕3 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中市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 现印发给你 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汉中市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 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 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范围为: 东起天汉大道, 西至汉江河堤, 南起汉江河 堤,北至虎头桥路。 第三条 滨江新区开发建设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将分阶段实施, 其中滨江大道及绿化带建设 规划用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签约时限为 2011年 9 月 30日前。 第四条 汉中市滨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滨江新区建设规划用地范围内

智能制造工程的研究 智能制造工程的研究

智能制造工程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7KB

页数: 5页

当前单面计算机辅助技术CAX已取得突破,但缺乏集成方汪和手段,接口、信息传输和转换成的瓶颈。本文提出如何将单项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构成智能制造工程的设想,希望有助于单项应用技术的集成。

汉中市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努力实现追赶超越和“三市”建设,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引导工业企业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导全市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目标,推动绿色材料、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产业链五大领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市场驱动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原则。以市场驱动为主,提高先进示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降低企业绿色发展的成本,带动企业自律管理。注重政策引导,优化企业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建设,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

2. 坚持产品全程优化原则。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使产品在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与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对人体健康与社会危害最小。

3.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先原则。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废水、废气排放,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最大限度降低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坚持绿色创新原则。把创新理念渗透到绿色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突破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回收处理等关键技术,提升工艺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使创新成为推动绿色制造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企业和各级政府的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创建1—2家绿色工业园区、3—5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百种绿色产品,绿色制造市场化推进机制基本形成,制造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得到初步缓解。万元GDP能耗、能源产出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累计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产出率、化学需氧量静态消减、氨氮静态消减、二氧化硫静态消减、氮氧化物静态消减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全市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实现节约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推进工业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形成绿色集约化生产方式,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1. 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围绕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以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实施能效提升工程,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和能效环保等水平。

专栏1 工业领域节能重点工程

1. 企业能效提升工程。针对高载能、高排放行业,重点实施锅(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节约替代石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等工程。(市发改委委牵头,市工信委配合)

2. 实施余热暖民工程。大力支持利用工业余热等余热资源,利用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市发改委牵头,市住管局、市工信委配合)

3.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数据在线监测、工业能源智慧化管理。鼓励工业园区和企业建设分布式绿色智能电网,控制和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市发改委牵头,各开发区、电力部门配合)

2. 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科学分解下达节能目标,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节能监察,定期开展能源利用情况监督检查和抽查。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加强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工作。

专栏2 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

1. 强化节能目标管理。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实施阶梯电价有关政策为引领,加强节能监察执法,促进企业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发改委)

2. 加强节能制度建设。围绕能耗管理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能源审计制度。(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委配合)

3. 能效领跑者行动。重点在合成氨、水泥等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对照同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及其指标,开展企业能效对标达标,促进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配合)

(二)提升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水平。绿色制造技术代表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绿色制造技术的内涵是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产品质量、资源消耗、生产效率、劳动条件等因素的现代制造模式。

1. 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推进汉江流域范围内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大幅削减工业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实施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以工业炉窑、化工、工业锅炉等工业用煤领域为重点,围绕削减煤炭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推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专栏3 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

1. 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汉中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采用源头减量、末端减排及全过程控制等先进成熟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对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市水利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工信委配合)

2.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现有煤矿企业除所采煤炭属于低硫分、低灰分的以外,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加快略阳电厂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步伐,提高煤电高效清洁利用水平。加强对工业炉窑、工业锅炉等能耗高、污染重的重点用煤领域的工艺装备技术改造,尽快淘汰落后窑炉、锅炉,推广使用高效煤粉等清洁能源,实现工业炉窑清洁燃料供给。加强对燃煤单位使用煤炭的抽样检测。坚持疏堵结合,全面禁止劣质散煤的销售。(市安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配合)

2. 实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目前我市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高能耗、低效率的重工业为主,化石能源占据能源消耗的主导地位,而且是以高碳性的煤炭为主。能源利用高效低碳的实质就是能源的洁净、高效、廉价开发和利用。

专栏4 高效低碳改造工程

1. 实施能效低碳化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煤炭提质加工、高效燃煤发电、工业锅炉洁净燃煤或“煤改气、煤改电”等技术,减少原煤的直接使用,降低煤炭的消费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质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住管局配合)

2. 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划。持续推进化解落后产能工作,严禁审批钢铁、水泥、煤炭等新增产能项目,同时新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为技术领先、附加值高的低碳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委、市环保局配合)

3. 工业低碳发展试点示范行动。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选择2—3家企业通过原料替代、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等措施,开展低碳化改造工程,取得实效再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市工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市环保局配合)

(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是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要求的坚实保障。

1. 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综合利用在其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要加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持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专栏5 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1. 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重点推动冶金渣、化工渣、赤泥、磷石膏、电解锰渣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强钢渣、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落实《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着力推进工业固废中战略性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多种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住管局、市环保局配合)

2.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传统销售企业、电商、物流公司等利用销售配送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鼓励再生资源企业与各类产废企业合作,建立适合产业特点的回收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回收机、回收超市等回收方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市商务局牵头,市环保局、市住管局配合)

3. 推动行业间循环链接。组织实施产业绿色融合专项,在冶金、化工、石化、建材等流程制造业间开展横向链接。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配合)

2. 实施工业水资源高效化利用。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循环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遵循生态和经济规律,针对工业发展和工业系统的特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生态重组、大力提高工业系统水资源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工业废弃水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专栏6 实施工业水资源高效化利用

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对化工、钢铁、火电等高耗水行业实施改造,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加强工业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建立完善取水、用水计量体系,提高企业用水效率,控制工业用水总量,减少污水排放。实施水效领跑者行动,从火力发电、钢铁、化工等行业中,选择技术水平先进、用水效率领先的企业实施引领行动;总结水效领跑者的最佳实践,鼓励企业开展水效对标活动,广泛开展节水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培训,引导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应用非常规水资源,推行中水回用,提高工业企业中水利用比率。(市水利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环保局配合)

(四)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化应用示范。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生态(绿色)化设计,推动传统基础制造技术工艺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工业能效提升工程,实施流程工业节能技术和高耗能通用技术专项改造。

1. 实施基础绿色化改造项目。淘汰、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绿色、环保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制造企业,着力推进一批低耗能、低污染、高技术项目,积极引进一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实施一批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不断缩小绿色制造技术水平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大幅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2. 加强绿色制造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绿色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全工艺链、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成套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重视绿色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开发出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提升技术及装备、绿色制造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快研究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制造评价机制,提供绿色制造系列化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专栏7 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化应用示范

1. 加快新一代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研发,大力开发推广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污染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功能的工艺技术,积极采用高效电机、锅炉等先进设备,用高效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制造流程等,实现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市科技局牵头,市工信委、市环保局配合)

2. 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建设一批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示范工程。加快应用清洁铸造、锻压、焊接、切削等加工工艺,重点推广数字化无模铸造、清洁高效铸锻组合及零件轧制精密成形、铸造砂再生利用、激光—电弧复合高效清洁焊接、高效节材摩擦焊、少烟尘及无害化绿色焊接材料制备、少无切削液绿色加工等技术。(市科技局牵头,市工信委、市环保局配合)

3. 推进热表处理清洁化,重点推广合金钢无氧化清洁热处理、热处理气氛减量化、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替代电镀铬绿色表面处理等技术装备。(市工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配合)

(五)开展绿色示范试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原则,分行业选取绿色制造示范企业,重点在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实行绿色改造升级,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1. 打造绿色制造园区。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园区内企业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发挥专业化治理公司的作用,最大限度将污染物转化为可用的资源。建设园区废物交换平台、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对各类园区内物流、供水、供电、供气、照明、建筑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改造,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集成优化。

2. 加快绿色工厂建设。以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标准,加快推进绿色工厂建设,优先在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对新建工厂,大力推广绿色工业建筑,鼓励采用联合厂房、多层建筑的阶梯式建筑,鼓励采用国家推荐优先选用的建筑材料或产品,推动工厂厂房建筑的绿色化。对现有工厂,鼓励实行清污分流、废水循环利用、固废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主体。各县区政府作为推进绿色制造工程的责任主体,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辖区内企业按照循环型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评价对标工作,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二)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绿色制造的财政投入,整合利用中省有关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污染防治、产业退出等激励政策,重点向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倾斜。对接省级绿色制造工程实施,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中省对本市绿色制造重大项目的支持。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绿色制造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落实相关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

(三)提升服务能力。以信息化为手段,建设覆盖11个县(区)的工业能耗在线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对重点用能企业能耗进行网上审核、分析处理、预警预测、能效对标等综合功能。加强咨询服务,着手引进专业化节能服务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能源计量和审计、能效测试、项目设计、施工、融资、节能监测、信息咨询等节能服务。推动开展高能耗企业定期能源审计。

(四)加强宣传引导。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提高企业认识,引导企业自觉践行绿色制造。提高用户认识,引导绿色消费理念,为推进绿色制造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100433B

查看详情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简介

2021年,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列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2100433B

查看详情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定义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例如: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工业机器人。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