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甲醇蒸气转化制氢装置 the installation of hydrogen gas produced by the methanol transforming
以甲醇和水为原料,采用催化转化工艺,在一定温度下将甲醇裂解转化制取氢气的生产设备组合的统称。
主要應該是氫氣吧。。 可能是用來還原轉化催化劑得。
可以的啊 需要转换哪一部分构件,批量选择以后,就可以批量转换的 或者是可以拉框选择的 不能的批量转化多层的, 但是如果楼层上的位置都是一样的,你可以试着复制到其他楼层,然后再删除构件
先导入CAD单个图元,再识别轴线、轴标注,最后自动 生成轴网
制氢装置转化炉余热回收工艺改造
针对制氢装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通过对流程的改造,解决了生产中蒸汽产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制氢装置转化气余热锅炉设计探讨
制氢装置转化气余热锅炉设计探讨 黄小平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北京 100011) 摘 要 :制氢装置转化气余热锅炉的烟气压力 、温度高 ,烟气中含有氢 ,有腐蚀且计算复杂 ,因此设计难 度较大 。本设计中 ,对锅炉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改进 ,采用了挠性管板 ,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采用了强度焊加 贴胀 ,管板和换热管均采用了 15CrMo材质 。 关键词 :转化气余热锅炉 ;氢腐蚀 ;挠性管板 ;材质选择 中图分类号 :TE9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28805 (2004) 0520007203 在制氢装置中 ,转化气余热锅炉是工艺流程 中一台非常重要的设备 。工艺原料 (碳氢化合物 、 水蒸汽 ) 在转化反应炉中进行反应后 ,产生约 800℃的转化气 (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 氢气 、残余甲烷和水蒸气 ) ,这部分转化气需冷却 至 360℃左右
《甲醇转化变压吸附制氢系统技术要求》(GB/T 34540-2017)有利于加强规范甲醇制氢装置的设计制造,促进氢能产业持续、健康、更快的发展。
《甲醇转化变压吸附制氢系统技术要求》(GB/T 34540-2017)规定了以甲醇及脱盐水为原料,采用甲醇、水蒸气转化与变压吸附提纯氢气的制氢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安装、试验与检测、标志、包装。该标准适用于固定式甲醇转化变压吸附制氢系统。
芳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主要来自于石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芳烃化合物需求的急剧增长与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形成尖锐矛盾。必须开发一条芳烃生产新路线。煤经合成气制甲醇、进而通过甲醇定向转化制芳烃(MTA)技术路线是石油生产芳烃路线的有效补充,但目前尚无成熟技术。
本项目基于对分子筛合成控制、催化剂结构及酸性分布调控甲醇定向催化转化等基础认识,开展甲醇定向转化制芳烃(MTA)关键技术研究。具体而言,揭示了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研制出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甲醇制芳烃(MTA)催化剂,实现了催化剂吨级规模制备;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工艺流程,改善了反应器结构,确立了甲醇转化制取芳烃的工艺路线和关键工艺参数,完成了MTA 百吨级中试;同时,根据煤基芳烃产物组成与结构特点,发展了与MTA过程相匹配的烷基化、烷基转移催化剂及甲醇制二甲苯(MTX)工艺,显著提高了高附加值芳烃产物二甲苯选择性,并完成了立升级单管实验,推进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经5年的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发表国际著名期刊(Chem. Soc. Rev., J. Catal., ACS Catal.,Catal. Sci. Technol., J. Phys. Chem., RSC Adv., Microporous Mesoporous Mater.)论文2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篇;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件,授权专利1件。在甲醇定向催化转化反应机理、催化剂设计方面的工作已经引起国际普遍重视,且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国际相关领域研究趋势,成为甲醇转化研究机构中的新生核心力量。
在项目工业化推进方面,课题实现了高性能MTA、MTX催化剂的优化和定型,并完成了吨级制备放大;设计并建设MTA百吨级中试平台,完成了MTA百吨级中试评价,并达到下列技术指标:实现甲醇转化率大于99.5%,LPG+C5+产物总收率≧38%,液态烃的收率(甲醇重量基)≧31%,芳烃在液相产物含量≧80%;完成了MTX立升级单管试验,实现烷基转移与芳构化反应的匹配,实现二甲苯在芳烃中含量≧60%,过程经济价值显著。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合作研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250万元
资金需求额:15000万元
融资用途:市场开拓
(图片只是示意图,来源网络)
声明:本科技成果相关信息由完成单位提供,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由提供者负责。任何机构和个人使用本科技成果信息,请自行分析和评估其在相关应用中的适用性,并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科技成果提供方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在科技成果交易和使用中严格履行相关合同。任何因使用本科技成果而产生的责任,由相关行为人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