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结构力学(上)
作者:包世华/辛克贵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3
页数:261
定价:32.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
ISBN:9787562937081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住建部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结构力学(上册)(第4版)》系统全面介绍了结构力学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构和结构的分类、结构力学的任务与方法、结构力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结构力学的任务和学习方法、结构的计算简图、计算简图及其选择原则等。
包世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杂志编委,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结构委员会委员。1985~1986年为美国伊里诺伊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1991~1993年为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系研究员。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及有限元、板壳结构、薄壁杆件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教材和专著30部。教材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教程》等,分别于1987年获建设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88年、1992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98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专著有《薄壁杆件结构力学》、《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新编高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参加制定《薄壳结构设计规程》,其壳体研究成果被收入该规程。提出和创建了高层建筑结构解析和半解析常微分方程求解器解法系列。1983年获北京市科委技术成果奖,1986年、1992年、1994年分别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
辛克贵,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杂志编委,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工程委员会副理事长,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结构协会模板与脚手架委员会专家组委员,中国模板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有限元方法、薄壁杆件结构、工程结构和桥梁结构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编写和出版教材、著作5部:《结构力学》(上、下册)、《结构矩阵分析和程序设计》、《结构分析实用程序》、《拱形钢结构设计规程》,主要讲授结构力学相关课程,曾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得北京市学术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如果你确定你以后所从事的建筑工种跟你所学课程没什么关系的话,你可以把他们放在第二位(但是不能放弃)~!就像我现在,我现在从事建筑工程造价这个行业,现在发现以前所学的力学在目前工作中没什么作用,幸亏当时...
(参考同济大学的朱慈勉编的结构力学):杆端弯矩,转角,弦转角均以顺时针为证(即线位移以使杆件顺时针旋转为正)。由牛顿第三定律,杆件对结点弯矩以逆时针为证。i指的是杆件线刚度,均取正号。至于外力作用的固...
面筋和底筋贴在一起,原来设计的钢筋不在位置,没有起作用,结构会开裂。
1绪论
1.1结构和结构的分类
1.2结构力学的任务与方法
1.2.1结构力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2.2结构力学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1.3结构的计算简图
1.3.1计算简图及其选择原则
1.3.2计算简图的简化要点
1.3.3结构计算简图示例
1.4杆件结构的分类
1.5荷载的分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2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
2.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
2.2自由度和约束的概念
2.2.1自由度
2.2.2约束
2.2.3约束代换和瞬铰
2.2.4必要约束和多余约束
2.3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的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规则
2.3.1一个点和一个刚片的连接
2.3.2平面内两个刚片的连接
2.3.3平面内三个刚片的连接
2.3.4瞬变体系
2.4几何组成分析举例
2.5体系的计算自由度数公式
2.6结构的几何组成和静定性的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3静定梁
3.1静定单跨梁的计算
3.1.1杆件截面内力及正负号规定
3.1.2杆件截面内力计算的方法——截面法
3.1.3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3.1.4内力图的绘制
3.2叠加法绘制直杆弯矩图
3.2.1简支梁弯矩图的叠加方法
3.2.2分段叠加法
3.3简支斜梁的计算
3.4静定多跨梁约束力的计算与几何组成
3.5静定多跨梁内力图的绘制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4静定刚架
4.1静定平面刚架的几何组成及特点
4.2静定刚架支座反力的计算
4.3用截面法求静定刚架杆端截面内力
4.4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
4.4.1静定刚架内力图绘制举例
4.4.2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要点
4.5三铰刚架及多层多跨静定刚架的内力图
4.5.1三铰刚架及多层多跨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
4.5.2刚架内力图的校核
4.6静定空间刚架的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5三铰拱
5.1三铰拱的组成和类型
5.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的支座反力
5.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截面内力的计算公式
5.4三铰拱的受力特性
5.5三铰拱的合理轴线
5.5.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的合理拱轴
5.5.2在沿径向均匀分布荷载作用下三铰拱的合理拱轴
5.6悬索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6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6.1桁架的特点和组成分类
6.1.1桁架计算简图的假设及内力特点
6.1.2桁架按几何组成分类
6.1.3桁架杆件轴力正负号规定及斜杆轴力的表示
6.2结点法
6.3截面法
6.4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合应用
6.5组合结构
6.5.1组合结构的组成与型式
6.5.2组合结构的计算
6.6静定空间桁架
6.6.1空间桁架的应用
6.6.2空间桁架的几何组成
6.6.3空间桁架的计算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7静定结构总论
7.1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
7.2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7.3各种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
7.3.1梁、拱、刚架和桁架的受力特点
7.3.2梁式桁架的型式与受力特性
7.4用零载法分析体系的几何可变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8影响线
8.1影响线的概念
8.2静力法作静定单跨梁影响线
8.2.1简支梁的影响线
8.2.2伸臂梁的影响线
8.3结点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
8.4静力法作桁架的影响线
8.5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
8.5.1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
8.5.2机动法作影响线的原理和步骤
8.5.3机动法作简支梁的影响线
8.5.4机动法作静定多跨梁的影响线
8.6影响线的应用
8.6.1计算影响量值
8.6.2可动均布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8.6.3移动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8.7公路、铁路的标准荷载制及换算荷载
8.7.1公路、铁路的标准荷载制
8.7.2换算荷载
8.8简支梁的包络图和绝对最大弯矩
8.8.1简支梁的包络图
8.8.2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9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9.1位移计算概述
9.2虚功和虚功原理
9.2.1虚功
9.2.2刚体体系虚功原理的两种应用
9.2.3变形体体系的虚功原理
9.3单位荷载法计算位移和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9.4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9.4.1荷载作用下位移的计算公式及计算位移的步骤
9.4.2各类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
9.4.3荷载作用下位移计算举例
9.5图乘法
9.5.1图乘法的计算公式
9.5.2图乘的分段和叠加
9.5.3图乘法位移计算举例
9.6温度作用时的位移计算
9.7支座移动时的位移计算
9.8线性变形体系的互等定理
9.8.1功的互等定理
9.8.2位移互等定理
9.8.3反力互等定理
9.9空间刚架的位移计算公式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0力法
10.1超静定结构和超静定次数
10.1.1超静定结构
10.1.2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10.2力法的基本概念
10.2.1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和基本体系
10.2.2力法的基本方程
10.3力法方程的典型形式
10.3.1两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
10.3.2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
10.4超静定梁、刚架和排架
10.4.1超静定梁和刚架
10.4.2铰接排架
10.5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10.5.1超静定桁架
10.5.2超静定组合结构
10.6对称结构的计算
10.6.1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
10.6.2取对称基本体系计算
10.6.3取半边结构计算
10.7超静定拱
10.7.1两铰拱计算
10.7.2对称无铰拱计算
10.8交叉梁系和超静定空间刚架
10.8.1交叉梁系的计算
10.8.2超静定空间刚架的计算
10.9温度变化和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10.9.1温度变化时的内力计算
10.9.2支座移动和支座为弹性支座*时的内力计算
10.10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0.11超静定结构计算的校核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11位移法
11.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1.2等截面直杆的形常数和载常数
11.2.1等截面直杆的形常数
11.2.2等截面直杆的载常数
11.3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和基本体系
11.3.1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11.3.2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11.4位移法方程
11.4.1位移法方程的建立
11.4.2位移法方程的典型形式
11.5位移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11.6位移法计算有侧移刚架和排架
11.7位移法计算对称结构
11.8支座位移和温度变化时的计算
11.8.1支座位移和弹性支座时的计算
11.8.2温度变化时的计算
11.9用直接平衡法建立位移法方程
11.9.1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11.9.2用直接平衡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2100433B
结构力学静力公式汇总
结构力学静力公式汇总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编者20余年的《结构力学》(上、下册,共120学时)教学讲义改编而成,同时融入了最新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交通运输、水力及力学等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考研、本科自考、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和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结构力学》(上册)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与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教学时数为64学时左右。与本书配套的课后习题详细解答和电子教案可供教师使用,如有需求,可以和编者联系获得。
为突出理工类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书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应用,加强问题提出、模型建立、解题方法的逻辑衔接,并重视学生接受与掌握知识的规律,由浅逐深,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在知识点的讲解和阐述上,力求通俗易懂、由浅入深、注重逻辑、循序渐进,尽量清晰解释、透彻分析知识点,相信这也将是本书的重要特色,是编者努力实现的目标。
本书由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建伟、武春廷主编,各章分工如下:陈建伟编写了第1、2、8、9章,武春廷编写了第3章,车文鹏编写了第4~6章,马丽慧编写了第7章,洪学娣对书中附图、文字校对做了大量工作,全书由陈建伟统稿并定稿。
本书承蒙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王兴国教授、杨梅教授审阅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编者水平,书中不妥甚至错误之处,热忱欢迎使用本书的教师及读者予以批评指正,请将您发现的问题、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
本书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文献,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16年3月
本书是按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并要求自1987年秋起试行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学时110)所规定的内容编写的。
本书分上、下两册。对《基本要求》中规定的学习内容保证了必要的篇幅,同时还编入了进一步加深、加宽的内容。因此除作为土建、水利专业本科生《结构力学》课程的教材外,也可供土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结构力学(上下)》在编写时,力求取材适当,理论联系实际,说理透彻、既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自学。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