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100433B
主要完成人:欧进萍,李 惠,吴 斌,王亚勇,关新春,郭安薪,张春巍,李芦钰,杨蔚彪,毛晨曦
主要完成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资料显示,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企业数量不多,且普遍规模较小,行业中专业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约1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也只有60多家。近年来,以德...
主动和半主动的联合控制方法这种针对振动控制的一种新的控制设计框架在本文被提出....半自主控制装置用于半自主控制的连接模型.总的来说,由于半自主控制装置的耗能特性
噪声与振动控制 主办中国声学学会 周期:双月 1981创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
智能材料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能较好地克服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缺点,利用智能材料作为结构振动控制的驱动器是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智能材料对结构振动进行半主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控制过程中所需的外部能量,通过有效地布置半主动控制的驱动元件和合理地确定振动控制算法,能更好地实现对结构振动的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地震、强风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损害。同时,半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也能更好地促使新型智能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智能材料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恢复力、外界影响因素等出发,分别综述了电/磁流变流体、磁致伸缩材料、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磁控形状记忆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ER 智能材料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ER智能材料是一种可控流体,它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从牛顿流体变为剪切屈服应力较高的粘塑性体,且这种转变连续,可逆,迅速。因此,可用它来制作可调阻尼器,实现对工程结构风振和地震反应的半主动控制。本文在简要地介绍了ER智能材料电流变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之后,建立了适用于土木工程结构控制用的二种类型的ER可调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和力学模型。并在介绍了ER可控阻尼器对工程结构风振和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的实施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ER可调阻尼器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可应用范围。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技术的演变与发展
1.3 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1.3.1 中外古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成功应用
1.3.2 当代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1.3.3 国内外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研究的新形势
1.4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分类
1.4.1 被动控制
1.4.2 主动控制
1.4.3 半主动控制
1.4.4 混合控制
第2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振动控制
2.1 引言
2.2 滑移隔震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2.2.1 滑移隔震的基本原理
2.2.2 滑移隔震的基本特性
2.3 滑移隔震体系的分类
2.3.1 基于滑动摩擦力的隔震结构
2.3.2 基于滚动摩擦力的基础隔震结构
2.4 软钢U型带片向心机构
2.4.1 U型带片限位阻尼器及其恢复力模型
2.4.2 状态的判定
2.5 滑移隔震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2.5.1 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2.5.2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多质点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2.5.3 滑移隔震结构的滑动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
2.5.4 滑移隔震结构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5.5 滑移隔震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6 滑移隔震结构多质点体系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2.6.1 地震波选取和调整
2.6.2 滑移隔震结构多质点体系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2.6.3 拐点的处理
2.6.4 工程实例分析
第3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LRB隔震结构振动控制
3.1 引言
3.2 LRB隔震原理及隔震系统的组成
3.2.1 LRB隔震的基本原理
3.2.2 LRB隔震结构的组成
3.3 LRB及其设计
3.3.1 LRB恢复力模型
3.3.2 LRB设计
3.4 LRB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3.4.1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LRB隔震结构多质点动力分析模型建立
3.4.2 LRB隔震结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3.4.3 LRB隔震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3.4.4 LRB隔震结构多质点体系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3.4.5 工程实例分析
第4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MRD结构振动控制
4.1 引言
4.2 MRF与MRD
4.2.1 MRF的组成
4.2.2 MRF的工作原理
4.2.3 MRF的力学模型
4.2.4 MRF的优点
4.2.5 MRD
4.2.6 MRD的设计
4.3 MRD的恢复力模型
4.3.1 Bingaln黏塑性模型
4.3.2 Bingham黏弹-塑性模型
4.3.3 Bouc-wen模型
4.3.4 现象模型
4.3.5 轴对称模型
4.3.6 平板模型
4.3.7 简化模型
4.4 MRD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4.1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MRD结构多质点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4.4.2 MRD结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4.4.3 MRD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4.4.4 采用瞬时最优控制策略的地震反应分析
4.4.5 工程实例分析
第5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
5.1 引言
5.2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方式
5.2.1 隔震层安装MRD
5.2.2 上部结构层间安装MRD
5.2.3 隔震层与上部层间都安装MRD
5.3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5.3.1 双向耦舍地震作用下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多质点动力分析模型建立
5.3.2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滑动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
5.3.3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5.3.4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5.3.5 工程实例分析
第6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MRD与LRB隔震混合控制
6.1 引言
6.2 耦合地震作用下MRD与LRB隔震混合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建立
6.3 MRD与LRB隔震混合结构竖向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6.4 MRD与琥B隔震混合结构水平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6.5 工程实例分析
第7章 耦合地震作用下结构优化设计
7.1 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必要性与特点
7.1.1 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必要性
7.1.2 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特点
7.2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概况与新发展
7.2.1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应用概况
7.2.2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方法的新发展
7.3 SGA
7.3.1 SGA的特点
7.3.2 SGA的理论基础
7.3.3 SGA应用步骤
7.3.4 符号串的编码与解码
7.3.5 个体适应度的评价
7.3.6 遗传算子
7.3.7 SGA的运行参数
7.4 SGA的改进
7.4.1 SGA的主要缺点
7.4.2 SGA的改进措施
7.5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直接搜索算法
7.5.1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单向搜索算法
7.5.2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进退搜索算法
7.5.3 离散变量优化设计的斐波那契算法
7.6 直接搜索算法与SGA的混合
7.6.1 算法的混合原则
7.6.2 算法的混合策略
7.6.3 算法的混合原理
7.6.4 初始群体的形成
7.6.5 群体的进化
7.7 滑移隔震结构的参数优化研究
7.7.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7.2 工程实例分析
7.8 LRB隔震结构的参数优化研究
7.8.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8.2 工程实例分析
7.9 MRD结构布局优化设计
7.9.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9.2 工程实例分析
7.10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
7.10.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10.2 工程实例分析
7.11 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
7.11.1 优化模型的建立
7.11.2 工程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2100433B
《耦合地震作用下结构振动控制与优化》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土木工程结构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理论、方法、技术、系统和工程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主要论述了耦合地震作用下结构振动控制的结构计算分析与结构参数与控制装置布局的优化设计。
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研究、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学习参考书。
书 号 |
ISBN 978-7-5170-4716-2 |
计算机号 |
45-1128 |
书 名 |
结构振动控制与测试 |
||
作 译 者 |
吴泽玉 著 |
||
开 本 |
16开 平装 |
字 数 |
202 千字 |
印 张 |
8.5 |
页 数 |
136 页 |
出版时间 |
2016年0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定 价 |
42.00元 |
网上售价 |
37.80元 |
分 类 号 |
TU311.9 |
||
主 题 词 |
建筑结构-结构振动-振动控制 建筑结构-结构振动-震动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