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种名:假厚叶秋海棠
学名:BegoniapseudodryadisC.Y.Wu
科:秋海棠科
属:秋海棠属
云南(屏边瑶山)。生于山谷菁苔石上,海拔1320米。模式标本采自瑶山。
分布于中国云南(屏边瑶山、河口和马关)和广东省。生于海拔1320米的山谷菁苔石上。喜潮湿、有散射光的环境,土壤以排水好、偏碱性为宜,忌高温。
盾叶秋海棠(学名:Begonia peltatifolia H. L. Li)中国的特有植物,是秋海棠科...
海棠花喜阳光,耐半荫,喜肥沃和排水好的砂壤土,性耐寒,怕炎热。幼苗子叶开展后,上盆第二年夏天就有少数植株开花,喜肥,在生长期施腐熟的饼肥二次。夏季遮强光。秋后再换一次盆。
栽培与养护: 养好四季秋海棠水肥管理是关键。浇水工作的要求是"二多二少",即春、秋季节是生长开花期。水分要适当多一些;盆土稍微湿润一些;在夏季和冬季是四季秋海棠的半休眠或休眠期...
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假厚叶秋海棠种子萌发时对温度要求不严格,平均萌发时间显著地受到萌发温度的影响,贮藏温度的影响假厚叶秋海棠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和平均萌发时间。贮藏在-20℃下的假厚叶秋海棠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要显著高于4℃和室温条件下贮藏的种子,贮藏在-20℃条件下的假厚叶秋海棠种子的萌发率要显著的低于其它条件,一是-20℃的贮藏条件使种子失去了活力;二是-20℃的贮藏条件诱导了种子的休眠。由于-20℃的贮藏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种子在萌发时先要进行伤害修复,因而平均萌发时间增长。
多年生草本,高16-18.5厘米;根状茎粗壮,拱形,直径1-1.6厘米,节间短,呈结节状,覆盖多数残存膜质褐色的鳞片,鳞片呈长卵形,长1-1.6厘米,宽5-8毫米,先端渐尖,在鳞片腋内生出多数不等长纤维状根。叶均基生,具长柄;叶片近革质,轮廓极偏,几乎呈横长卵形,长4-8厘米,宽4.5-5.6厘米,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深心形,向外开展,两侧极不相等,窄侧极窄,宽1.2-1.5厘米,仅具1条脉,达宽侧宽度的1/2-1/4.宽侧向下和向外方延伸,呈半圆形,宽达 4-6厘米,边缘近全缘,有时浅波状,上面暗褐色,脉不明显,下面暗红褐色,两面均近无毛,而呈蜂窝状,掌状6条脉,两侧之脉数极不相等;叶柄长5-11.8厘米,近无毛;托叶膜质,卵形,早落。
花葶高5.5-6(-20)厘米,有花数朵,呈聚伞状花序,近无毛;苞片2,呈褐色,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2.1厘米,宽约8毫米,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雄花:粉红色,花梗长1.2厘米,无毛;花被片4,外轮2枚宽卵形,长约1.5厘米,宽约1-1.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外面无毛;内面2枚披针形,长8-9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雄蕊多数,花丝长1-1.5厘米,花药倒卵形,长约1毫米;雌花:粉红色,花梗长约2.5厘米;花被片5,外轮的菱形至卵状三角形,长1.2-1.3厘米,宽约8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向内逐渐变小,最内面的披针形,长约7毫米,宽约2-3毫米,先端渐尖;子房倒卵状长圆形,长约8毫米,直径3-4毫米,无毛,1室,具3侧膜胎座,每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2裂成U字形,并密被刺状乳突。蒴果下垂,果梗长约3毫米,轮廓长圆形,长约1.2厘米,直径6-8毫米,无毛,具不等3翅,1翅特大,呈宽舌状,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先端截形,无毛,另2翅极窄,长约4毫米;种子极多数,长圆形,小,淡褐色。花期8-9月,果期9月开始。
假厚叶秋海棠为根茎类秋海棠,由于其在自然分布区根际土层较薄、土壤通透性极强,纯腐叶土虽然能满足其生长时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根茎容易腐烂。通过多种不同配比的栽培土壤以腐殖质土3和河沙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效果较佳。而且根状茎入土不易过深、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为宜,避免根状茎腐烂、根际土壤透气性差,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假厚叶秋海棠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没有其他严格,在1000-20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下都能很好成长。12月份、3-4月份引种栽培比7-8月份成活率高。
喜潮湿、有散射光的环境,土壤以排水好、偏碱性为宜,忌高温。生于海拔1320m的山谷青苔石上。
本种叶片革质,叶面有大的白色斑点,沿中脉有白色长条状斑,是一种非常雅致的观叶植物。
假厚叶秋海棠叶形 、叶色及花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盆栽用于客厅、橱窗、窗台、阳台、茶几等地方。
该种外形近似假厚叶秋海棠(B. pseudodryadis C. Y. Wu),唯后者雄花被片4,雌花被片5;叶柄和叶片无毛,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