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陕西(平利、汉中、宁羌、褒城、略阳)、甘肃(康县、文县)、河南(内乡、嵩县、浙川)、山东(塔山)、安徽(黄山、祁门)、江苏(南京、宜兴、句容、宝华山、洞庭山)、浙江(杭州、温州、天目山、平阳、四明山、天台、乐清、镇海)、江西(庐山、广丰、萍乡、井冈山、玉山、兴国、贵溪、瑞金、上饶)、湖北(来凤、谷城、合丰、宜昌、利川、巴东)、湖南(长沙、安江、安东、慈利、永顺、洞口、新宁、大古)、福建(福州、祟安、延平、宁阳、连城、仙游、厦门)、台湾(台北、桃园、高雄、台中、新竹、嘉义、台东)、广东(梅县、英德、大埔、河源、罗浮山、乳源、始兴、和平)、广西(桂林、龙州、百色、龙津、兴安、临桂)、贵州(清镇、册亨、兴义、印江、兴仁、罗甸、都匀、遵义)、四川北部以外地区、重庆、云南(河口、西畴)。生长于海拔100-2700米的灌丛、草地、田边、路边、沟旁湿地或山谷乱石中。
孢子萌发:孢子播种3天左右萌发,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Nayar等,1971)。
丝状体:从孢子的单裂缝的一侧伸出一条无色透明的假根后,孢子内原叶体细胞进行不断的横分裂,成为单列丝状体,长为4-10个细胞。细胞呈长圆筒形,壁薄,侧壁向外凸出。丝状体细胞叶绿体数量较多,呈鲜绿色。
片状体:孢子播种5天左右,丝状体的第2-10个细胞开始纵分裂,由一维生长转为二维生长,此后细胞连续分裂形成片状体。
原叶体:自播种一周后,幼原叶体形成。幼原叶体腹面发育出几条假根,边缘产生1-15条毛状体,毛状体乳头状圆球形至细棒形,有些毛状体顶端帽状腺体发达,直至原叶体成熟时,腺体仍宿存而明显,与毛状体相连的边缘细胞不向外突出或向外突出。成熟原叶体墨绿色,呈心脏形,体薄柔软,细胞壁薄,两翼展开,内侧基本平行,外侧边缘平展。有些边缘细胞外侧向内凹陷。幼原叶体细胞内叶绿体排列与细胞边缘,成熟原叶体细胞内叶绿体呈均匀分布。
毛状体:毛状体仅分布于原叶体的边缘,且数量极少,为单细胞,由营养细胞外突形成,乳头状圆球形至细棒形。毛状体单独生长于基细胞之上。每个成熟原叶体上有毛状体20条左右。
假根:初生假根从孢子壁内伸出,无色透明。幼原叶体的假根发生在基部,由营养细胞外突分裂形成,少数为无色直立管状,直径35微米左右,多数假根发生弯曲,未发现假根膨大现象。
性器官:颈卵器着生在生长点腹面下方中脉处,于孢子播种2个月左右成熟,顶面观为铜钱状,侧面观呈烟囱状,颈部4层细胞,中间近方形的孔为精子游入的孔道。精子器大多着生在配子体基部,少量位于配子体边缘,分布在配子体边缘的精子器与边缘细胞垂直。每个原叶体上可产生十几个精子器。精子器近水珠状,大小不一,内含大量精细胞,侧面观截圆形,顶面观为透明圆形,高约130微米,直径约95微米,精子器成熟后,盖细胞打开,释放精子后逐渐老化。精子自精子器中逸出后,有时旋转运动,有时无规则游动,一部分精子借助原叶体表面的自由水游进颈卵器,完成受精作用;另一部分精子未游进颈卵器,10分钟左右死亡。大部分受精后的颈卵器腹部内腔细胞壁都会变为褐色。
胚的发育:渐尖毛蕨的精卵受精后一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第一叶无拳卷现象。幼孢子体长出后,原叶体仍继续发育,直至幼胚生成,并发育出3-6枚真叶后,原叶体方渐枯死。用混合土培养出的渐尖毛蕨配子体均有80%左右发育为幼孢子苗。
植株高70-8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2-4毫米,深棕色,老则变褐棕色,先端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二列远生,相距4-8厘米;叶柄长30-42厘米,基部粗1.5-2毫米,褐色,无鳞片,向上渐变为深禾秆色,略有一二柔毛;叶片长40-45厘米,中部宽14-17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并羽裂,基部不变狭,二回羽裂;羽片13-18对,有极短柄,斜展或斜上,有等宽的间隔分开(间隔宽约1厘米),互生,或基部的对生,中部以下的羽片长7-11厘米,中部宽8-12毫米,基部较宽,披针形,渐尖头,基部不等,上侧凸出,平截,下侧圆楔形或近圆形,羽裂达1/2-2/3;裂片18-24对,斜上,略弯弓,彼此密接,基部上侧一片最长,约8-10毫米,披针形,下侧一片长不及5毫米,第二对以上的裂片长4-5毫米,近镰状披针形,尖头或骤尖头,全缘。叶脉下面隆起,清晰,侧脉斜上,每裂片7-9对,单一(基部上侧一片裂片有13对,多半二叉),基部一对出自主脉基部,其先端交接成钝三角形网眼,并自交接点向缺刻下的透明膜质连线伸出一条短的外行小脉,第二对和第三对的上侧一脉伸达透明膜质连线,即缺刻下有侧脉
一般放置在室内明亮散射光处培养,不能受强光直射,但也不能放在阴暗处培养。生长适温为15~25℃,冬季在10℃以上能安全越冬。 虽然耐旱,但仍需充足的水分,且不宜过湿或过干,要保持盆土经常湿润。夏季每天...
巢蕨(Neottopteris nidus ),亦称鸟巢蕨、山苏花 ,其叶辐射状环生于根状短茎周围,中空如鸟巢,故名。植株高100-120厘米。叶阔披针形,革质,两面滑润,锐尖头或渐尖头,向基部渐狭而...
肾蕨,学名: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Trimen),又名:圆羊齿、篦子草、凤凰蛋、蜈蚣草、石黄皮...
赛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 (Houtt.) Nakai var. × acuminatoides Shieh & Tsai)(杂交变种):叶片基部一对羽片缩短,羽片顶端骤尖头,染色体2n=108。分布于中国台湾(桃园、南投、高雄)。生长于林缘或稍荫处。根据原文及照片,该变种为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 (Houtt.) Nakai)和细柄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 var. kuliangensis Ching) 的杂交变种。按发表的照片看,其叶片基部一对羽片略缩短,叶片顶部突然狭缩成尾状。
渐尖毛蕨的根茎或全草入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健脾。可治泄泻,疾,热淋,咽喉肿痛,风湿痹痛,小儿疳积,狂犬咬伤,烧设伤。 也可以做观赏植物,栽培于公园。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中药学_东方乌毛蕨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东方乌毛蕨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鳞毛蕨天山云杉林粗死木质残体贮量及其分解动态
为了丰富我国森林粗死木质残体研究的对象类型,并为探讨粗死木质残体在天山云杉天然更新中的生态作用奠定基础,借助粗死木质残体5级分类系统,采用临时标准调查法对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鳞毛蕨天山云杉纯林粗死木质残体的贮量、养分含量及其分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鳞毛蕨天山云杉林粗死木质残体体积贮量为337.61 m~3/hm~2,生物量为87.98 mg/hm~2;倒木树干是粗死木质残体的主体组成部分,占总体积的98.09%;(2)以基本密度(比重)为衡量指标,倒木腐朽等级越高,其密度越小,倒木分解符合单项指数衰减模型,分解常数为0.011 74。5个不同腐朽等级倒木的平均滞留时间依次为4年、18年、38年、68年和92年。在自然状态下,倒木分解50%、9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59年、196年和255年;(3)倒木有机碳、全N、全P、全K、Na~+的平均含量依次为55.93%±1.42%、0.34%±0.07%、0.12%±0.01%、0.06%±0. 01%和0.03%±0.002%,Ca~(2+)、Mg~(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74±4.87 g/kg和34.89±3.66 g/kg,不同养分的变化趋势不同,但同一养分在不同腐朽等级倒木之间的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