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21年建筑门窗幕墙创新与发展》共收集论文37篇,分为综合篇、设计与施工篇、方法与标准篇、材料性能篇四部分,涵盖了建筑门窗幕墙行业发展现状、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新产品、标准规范、管理创新等内容,反映了近年来行业发展的部分成果。
编辑出版本书,旨在为门窗幕墙行业在更广范围内开展技术交流提供平台,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本书可供幕墙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和借鉴,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研、教学可培训使用。
说明1
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外保温体系4
2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内保温体系12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保温体系22
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保温体系(外包式)29
5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保温体系(平齐式)36
6 砌体结构——外保温体系42
7 砌体结构——内保温体系50
8 砌体结构——夹芯保温体系60
9 冷弯薄壁型钢密肋结构体系66
10 (轻)钢框架结构体系71
11 轻木结构体系752100433B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对近零能耗建筑有什么意义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能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上行压力不断加大。实施能源资源消费革命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从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型...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发展的思考
21世纪以来,建筑节能及其技术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近)零能耗建筑的提出也给学者们带来更高的挑战。主要从建筑系统边界、平衡的衡量指标、平衡周期、是否与能源基础设施相连接、平衡类型等几方面对其做出探讨和分析。(近)零能耗建筑意味什么?它绝对不代表着建筑节能技术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简单堆砌。它应该是量体裁衣,根据不同气候环境特点、建筑负荷需求,采用因地制宜的节能技术,体现建筑节能的最大价值。给出了一些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和实现的思考。
零能耗建筑屋面
1 “ 零能耗”建筑屋顶设计 蒋宗和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2) 摘要: 建筑能耗在我国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建筑能耗己逐步超过能源 总消 耗量的 30%。显然,建筑节能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迫切问题 。在大量的建筑中 ,屋顶是建筑物外围护结构表 面所占面积较小的部分 ,但其所造成的室内外温差传热耗热量却大于任何一面外墙 ,其表面积建筑能耗也高居整幢建筑物表 面积建筑能耗比值的榜首 。同时,建筑屋顶覆盖大量绿地 ,成为影响城市生态以及产生 “ 热岛效应 ”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建筑 设 计中寻找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结合实际工程 “ 武汉汤逊湖 1 号”的建筑设计体会 ,探讨“ 零能耗 ”建筑屋顶 设计 的可行性 。 关键词: 零能耗 ; 节能屋顶 ; 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 : TU
节点及细部构造做法:
改进节点做法,加强成品保护。由于节点构造的不合理或施工粗糙,常常是导致节点渗漏的主要原因。在节点部分应采取刚、柔结合的办法,各节点均应用密封材料填充密封,这一点对刚性防水层特别重要。
刚性防水层与天沟,檐沟的交接处应留凹槽,并且用密封膏封严。
刚性防水层与变形缝两侧墙体交接处应留30mm的缝,用密封材料嵌填,泛水处应辅设卷材或涂膜防水层,伸出屋面的管道与防水层的交接处应留缝隙,先用护坡,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落水管口处等均要符合下述规定:(1)水落口埋设标高应考虑水落口设防水时增加的附加层,柔性密封层等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尺寸;(2)水落管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小于5%,并且应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涂料,厚度不小于2mm,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刚性防水与山墙、女儿墙交接处应留30mm的缝隙,用密封材料嵌填。
女儿墙开裂的主要原因与温度变化、施工质量和环境影响及设计构造等诸因素有关。由于女儿墙开裂渗漏,屋面板堵头不严密,会导致室内角渗漏而影响到其它部位。因此,在女儿墙四周水平方面紧靠外边的垂直立面方向贴一周外墙条砖,再往内做防坡,可避免女儿墙时间过长边上出现开裂现象。
近日,省建科院通过第三方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机构的审核,成为我省率先开展近零能耗建筑测评工作的单位。开展近零能耗建筑研究和测评是省建科院牵头联合打造“浙江省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联合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近零能耗建筑体系建设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的重要技术路径。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全国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5000万平方米以上。我省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围绕标准提升、绿色建造、可再生能源应用、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绿色生活等5大领域,开展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并提出超低能耗、近零(零)能耗建筑的建设和示范要求,因此,在双碳背景下,近零能耗建筑体系研究和测评工作的开展将为我省建筑领域碳达峰从全面谋划转向推进实施提供坚实的工作基础。
下一步,省建科院将继续深入开展近零能耗建筑体系的路径研究和测评验证工作,紧密围绕省建设厅“双碳”战略决策部署要求,研究适宜我省近零能耗建筑的技术路线,同时不断总结优秀示范试点项目的实践经验,切实推动我省近零能耗建筑体系建设工作落地见效,为我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向更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建筑领域“双碳”目标作出贡献。(省建科院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院长 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联盟理事长 徐伟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国际上其他国家迈向零能耗建筑的路是怎么走,有什么样的目标和规划。按照规划,美国2030年达到净零能耗;英国2016年新建居住建筑达到零碳、2019年公共建筑达到零碳;德国2018年政府建筑达到近零能耗,2020年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丹麦2020年后居住建筑全年冷热需求降低至20KWh/m2;韩国2025年居住建筑达到零碳。
零能耗、绿建在欧盟起步的相对比较早,到现在过去了十几年,这个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各个国家对零能耗的定义和称谓也不同,美国:净零能耗建筑、英国:零碳建筑、德国:被动房/微能建筑/无源建筑、韩国:零碳住宅、奥地利:A+/A++建筑、丹麦:主动房、欧盟:近零能耗建筑、瑞士:迷你房、芬兰:低能耗建筑...各个国家在发展零能耗建筑的过程中走的路线,采用的体系并不一致。
纵观国际发展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在过去五到十年时间制定了迈向零能耗的发展目标,第二各国都在都寻找适合本国的零能耗建筑发展的技术体系和优化路径。第三各个国家关于零能耗建筑的定义、名称、路线政策和推广方式不尽相同。
我国在零能耗建筑的推广方面发展很快,特别是过去五年。目前正在施工的面积有50万平方米,70个项目,在起步阶段,我们在不同气候区域做过一些不同建筑类型的项目,东南西本都有,除了温和地区,气候区、建筑类型试点项目基本都覆盖了。例如四川的华构住工近零能耗示范楼、河南鹤壁的被动式学校、珠海的格力近零能耗体验中心、浙江温州的曼瑞德近零能耗体验中心、山东的城建学校实验实调中心和青岛生态园被动房体验中心等等。国家对近零能耗建筑的项目很支持,住建部在Passive house 被动式建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多项目像在水一方、幸福堡等都是以被动房为基础和目标的建筑形式。
这些项目做完之后究竟效果如何,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国内现在不乏零能耗建筑的理念,但是大家都更关心和注意的是这些建筑建成之后到底效果如何,室内环境如何,能耗如何,房屋的质量如何等问题。从我们的初步调查和测试数据来看,这些建筑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呢?例如威卢克斯在廊坊的项目,比我国现有的节能标准节省75%。幸福堡是乌鲁木齐的一个项目,热负荷指标是19KWh/m2,朗诗布鲁克达到了累积的热负荷15KWh/m2,冷负荷是31KWh/m2,在水一方的累积热负荷是小于等于15KWh/m2。这些数据基本上表明中国目前起步阶段的这些项目的节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也不断总结,对能源系统包括改装以及建筑的气密性等等都做了一些调研和测试工作,在这个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为建设部起草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为国内绿建起步阶段做了启示。
起步阶段有几个特点,第一充分借鉴吸收国际经验,特别是德国推广被动房的经验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第二依托于国际合作平台,如中德、中丹、中美。第三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从住建部到各司局到各地方的主要政府都有很强的推动力。第四展现了较好的效果和有利的经验,我刚才讲的一些项目的调研和测试显示,近零能耗建筑已经展示出初步的效果,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室内环境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中国发展低零能耗建筑有其特殊性,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室内环境。室内环境的标准是有差异的,不管是主动房还是被动房,不同国家室内环境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住宅的室内环境标准的差异更大,中国住宅室内环境的标准和欧美国家住宅室内环境的标准差异很大,不光是温度的差异,还有空气质量的差异等等。国内空气质量是有标准,但不是强制性的,不是室内环境必须达到的,比如通风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中国的住宅目前为止可以说95%以上都是自然通风,就是开窗,冷风渗透。
二是建筑特点。中国的建筑特点拿住宅来讲主要是中高层,大体量,体形系数比较小,一个楼一梯多户,欧美国家则多是一种小房子,House,相对密度很低,楼层很低。就住宅一项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区别就非常大。中外的建筑形势明显不同,我们都是超大体量的,特别是现在的综合体和超高层,几十万平方米的很多。
三是气候差异。主动房也好被动房也好,最早的倡议者主要都是欧美国家,都是高纬度的国家,也就是冬季的供暖需求是比较强调的,夏季的供冷需求相对要弱。但是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国土面积上的建筑冬天要供暖,夏天要供冷,气候差异非常大。而且我们还有很多地区夏季高湿、高温、炎热,湿度问题是也一个非常显现的因素。
四是生活习惯。特别是在南方,大家的习惯就是开窗,早晚都要开窗,就开窗习惯这一项就与外国很不一样,这是中国上千年的传统。还有我们的炊事方式有别于西方的炊事方式,中餐必须火力旺才能出效果,是需要高通风量的、高抽油烟机的。我们对湿度的敏感性不是很高,而欧美国家对湿度则很敏感。
五是用能特点。不论北方南方,电都是我们的一个主要能源,但是从热的角度讲,除了北京这样一些特殊城市外,北方绝大多数城市并不是用燃气,大多还是燃煤或者小型热电厂、小型燃煤锅炉,这些用能习惯和欧美也不一样。
六是能源核算方法。各个国家的能源核算方法和指标也不同。
通过这些思考之下,以及借鉴的国际经验和在起步阶段做的一些试验工程的经验,我们认为近零能耗体系应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技术政策,二是技术标准,三是科技支撑,四是评估体系,五是创业产业。这五方面共同组成,才能支撑我们发展中国近零能耗建筑,否则缺一个短板就很难实现。
第一是技术政策是推动低能耗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中国这一点尤其重要,为什么在中国过去五年被动式建筑发展很快,这和我们政府的引导政策是密切相关的,政策里包括税收政策、奖励政策等,比如山东省对于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有奖励的,河北省和一些其他省市也正在陆续开始相关工作。第二是技术标准,标准体系里必须有统一的准则和方法来评价。要规定室内环境标准和性能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能耗什么样的数值才能认同为金陵能耗建筑。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去年12月,住建部已经公布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住宅的部分导则,可以用于大家的设计指导和工程评价。关于技术标准,要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讲究性能化的设计方法,二是要以气候特征为引导的设计原则,三是要强调一体化的设计原则,就是规划、设计、施工、运行要一体进行,用这三个原则指导我们做低零能耗的设计,比以往我们按照规范的规定性指标来做其影响是不同的。除此以外,还有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强调机器化的施工和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在科技支撑方面,国家非常重视,不管是住建部、科技部还是各省市的科委,这几年陆续都支持了很多科研项目,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在重点研发计划里也有专项支持。在产业方面,要想实现一个高水平的超级能耗建筑,没有产业支撑和相关的产品、材料是无法实现的,这里说的产品包括门窗、保温、能源系统等等。我们要通过近零能耗建筑的推广,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就我所知,全国至少有七八个关于这方面的产业园区。关于近零能耗的评估体系,要包括建筑的评估、产品的评估等等。关于工程实践方面,我只讲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自己的近零能耗示范办公楼,这个项目是通过我们中美合作的平台建设起来的,有很多人都参观过,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去看一看。数据方面,我们对近零能耗示范办公楼设定的目标值是全年能源消耗25KWh/m2,实际上只有22.5KWh/m2,冬季不燃煤不燃气,夏季空调的使用率降低50%,照明比传统的照明减少75%。另外一个项目是秦皇岛的在水一方的被动房,影响也很大,它是在中德合作的一个平台下建设的,当前的测试结果是它的气密性在50Pa的情况下小于0.6,供热需求为14.77KWh/m2,比我们的标准58.35KWh/m2大大降低。
我们现在以2015年为起点,来看看中国未来的建筑节能是什么样的目标,未来15年应该怎么做。我们提出了30-30-30的发展目标,就是到2030年,30%的新建建筑要达到超低能耗即近零能耗,可再生能源满足新建建筑30%的能耗,既有建筑通过改造30%达到超低能耗。这个发展目标和欧盟的20-20-20有些类似,但是不完全一样。在这一目标下,今年住建部正式立项《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将于6月份启动,预计两年之后也就是2018年完成,2019年颁布实施。在中国当前的发展大趋势和国际潮流之下,我们可以预测,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的五年时间里,我们国家大概有5000个近零能耗的项目可以实施,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米,建筑产值规模达到千亿级,能够促进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咨询、建材、设备行业的全面升级换代,建筑节能将全面进入到一个新的4.0的超低能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