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I.湿态置换遵守金属活动性顺序。II.置换反应必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
酸与金属反应的一个公式
金属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化合价/氢气质量
以HCl, 金属符号为M相对原子质量为O。实际质量为N x为化合价 氢气质量为a
M+xHCl=MClx+x/2H2
O x
N a
所以O/x=N/a
所以O=N*x/a
即
金属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化合价/氢气质量
(1)在氢以前的金属(K→Pb)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生成氢气,且从左到右由易到难,K→Na会爆炸。
(2)氢以前的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H₂SO4、HNO3)反应,但无氢气生成,反应的难易及产物与金属活动性、酸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①Fe、Al在冷的浓H2SO4、浓HNO3中钝化,加热或稀HNO3可充分反应。
②Zn与HNO3反应时, HNO3浓度由浓变稀可分别生成NO2、NO、N2O、N2、NH4NO3。
③氢以后的金属(Cu→Ag)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与氧化性酸反应,与硝酸反应时,浓硝酸一般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
④氢以后的Pt→Au与氧化性酸也不反应,只能溶于王水中。
⑤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置换氢气的速度就越快。
⑥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不会采用K、Ca、Na,因其反应剧烈无法收集。
⑦酸应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一般不能用浓盐酸,因其易挥发,会影响所制的氢气的纯度。
(1)K→Na,遇冷水剧烈反应,且易发生爆炸。
(2)Mg在热水中可反应,且加酚酞变红,Al在沸水中才可反应。
(3)Zn→Pb在冷水中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如:3Fe+4H2O(g)=Fe3O4+4H2
(1)K→Pb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铁有游离态,陨铁)
(2)Cu→Au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 只是Pt Au大多以游离态存在
(1)K→Al用电解法,如:2Al2O3(熔融)=4Al+3O2↑
特例:熔融状态下 Na+KCl=NaCl+K↑ 注:不是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仅是熔沸点问题!
(2)Zn→Cu用热还原法,常见的还原剂为:C、CO、H2或Al等。如:3CO+Fe2O3=2Fe+3CO2;2Al+Cr2O3=2Cr+Al2O3(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
特例:湿法炼铜:Fe+CuSO4 = FeSO4+Cu,
电解精炼铜:2CuSO4+2H2O=2Cu+2H2SO4+O2↑
(3)Hg→Ag用热分解法,如2HgO=2Hg+O2↑ 2Ag2O=4Ag+O2↑
(4)Pt→Au用物理方法:如用浮洗法进行沙里淘金。
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1)K→Na对应的氢氧化物为可溶性强碱[Ca(OH)2微溶]。
(2)Mg→Cu对应的氢氧化物为难溶性弱碱[Al(OH)3、Zn(OH)2为两性氢氧化物]。
(3)Hg→Au对应的氢氧化物不存在或不稳定、易分解。
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
(1)K→Na对应的氢氧化物不易分解。
(2)Mg→Fe对应的氢氧化物加热可分解。如2Fe(OH)3=Fe2O3 +3H2O。
(3)Sn→Cu对应的氢氧化物微热即分解。如Cu(OH)2=CuO+H2O。
(4)Hg→Ag对应的氢氧化物常温即易分解,如2AgOH = Ag2O+H2O。
(5)Pt→Au一般无对应的氢氧化物。
(1)K→Na在常温下易被氧气氧化,加热时燃烧。Na在O2中燃烧生成Na2O2,K与O2可生成KO2。
(2)Mg→Fe在常温下可缓慢氧化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保护膜,高温时易燃烧。(Fe在常温下缓慢氧化时产生的氧化物Fe2O3是酥松的,并不致密。)
(3)Sn→Pb在通常条件下,Pb可生成氧化膜,而Sn不能。高温时在氧气中燃烧。
(4)Cu→Ag在高温时与氧气化合。
(5)Pt→Au与氧气不反应,但存在氧化物,如有PtO2,Au2O3。
8 判断金属原子还原性、阳离子氧化性强弱
(1)K→Au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2)K+→Ag+金属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Fe3+氧化性较强,在Cu2+和Hg2+之间)
9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和电极反应式
相对活泼的金属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如Cu-Zn原电池(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式为:
Zn为负极:Zn―2eˉ =Zn2+
Cu为正极:2H++2eˉ=H2↑
10 判断电解时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阳离子放电强弱顺序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反,即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g+>Fe3+>Hg2+>Cu2+>H+>Pb2+>Sn2+>Fe2+>Zn2+>Al3+>Mg2+>Na+ >Ca2+>K+。
11 判断金属离子的水解情况
(1)K→Mg的金属阳离子不水解。
(2)Al→Ag的金属阳离子可水解,且水解程度逐渐增强。如Fe3++3H2O=Fe(OH)3+3H+。
12 判断硝酸盐热分解
(1)K→Na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
(2)Mg→Cu等较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O2。(硝酸亚铁出三氧化二铁!)
(3)Hg以后不活泼金属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NO2和O2。
13 碳酸、酸式碳酸盐、碳酸盐的热稳定性
一般说,碳酸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盐小,碳酸氢盐的热稳定性比相应的碳酸盐小。不同阳离子的碳酸盐或酸式碳酸盐的热稳定性也不同。例如碳酸水溶液稍微加热就分解,碳酸氢钠在150℃左右分解,而碳酸钠加热至850℃以上才分解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以上各类物质的热稳定性规律可以用阳离子对碳酸根离子的反极化作用来解释。CO32-离子为一等边三角形,碳原子在中间,键角∠O—C—O为120°。在无外电场的情况下,三个氧原子被正四价的碳极化,形成偶极。当阳离子靠近某一个氧原子时,阳离子产生的外加电场使这个氧原子产生的诱导偶极方向恰好与这个氧原子原有的偶极方向相反,这个作用叫做反极化。反极化作用使这个氧原子与碳原子之间的键被削弱,甚至使CO22-离子完全分解为CO2和O2-。阳离子的极化作用越大,碳酸盐就越容易分解。
半径小,电荷大的阳离子对碳酸根的极化作用大。H+离子的半径很小,正电荷密度大,极化作用强。所似,含2个H+离子的碳酸最不稳定,其次是含1个H+离子的酸式碳酸盐,而不含H+的碳酸盐则相对较为稳定。
在碳酸盐中,不同阳离子对CO32-的极化作用不同,热稳定性也不相同。例如碱金属的碳酸盐中,Li2CO3因Li+离子半径小,极化作用强而较易热分解。Na2CO3和K2CO3都因Na+离子和K+离子为半径较大,电荷较少的稀有气体型离子,对CO32-离子的极化作用较小而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碱土金属的碳酸盐,随金属离子半径增大,对CO32-离子极化作用减小而热稳定性升高。
14 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情况
(1)K→Na与盐溶液反应时,因金属活泼性太强,金属先与水反应。
(2)Mg→Zn与盐溶液反应时,其实质是金属与盐水解产生的H+反应。如Mg与AlCl3溶液反应为:Al3++3H2O=Al(OH)3+3H+,Mg+ 2H+=Mg2+ + H2↑。
总反应为:3Mg+2Al3++6H2O= 2Al(OH)3↓+3 H2↑。
(3)除K→Mg外,顺序表中前面金属可将后面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5 判断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
(1)K→Na的金属硫化物易溶于水。
(2)Mg→Al的金属硫化物易水解,在水中不存在。
(3)Zn→Pb的金属硫化物均不溶于水。
16 判断金属硫化物的颜色
(1)K→Zn的金属硫化物为无色或白色。
(2)Fe以后的金属硫化物均为黑色。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高中)钾钡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 Ba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Ni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总)Cs、 Rb、 K、 Ra 、Ba 、Sr、 Ca、 Na 、Li、Ac、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Y 、Mg 、Dy、 Am 、Ho、 Er 、Tm 、Yb、 Lu 、(H)、 Sc、 Pu 、Th 、Np 、Be 、 U、 Hf 、Al 、Ti 、Zr 、V 、Mn、 Nb、 Zn、 Cr 、Ga 、Fe 、Cd 、In 、Tl 、Co 、 Ni、 Mo、 Sn 、Pb 、(D2)、 (H2)、 Cu、 Tc、 Po、 Hg 、Ag、 Rh 、Pd 、Pt 、Au 铯、铷、钾、镭、钡、锶、钙、钠、锂、锕、镧、铈、镨、钕、钷、 钐、铕、钆、铽、钇、镁、镝、镅、钬、铒、铥、镱、镥、(氢)、钪、钚、钍、镎、铍、铀、铪、铝、钛、锆、钒、锰、铌、锌、铬、镓、铁、镉、铟、铊、钴、 镍、钼、锡、铅、(氘分子)、(氢分子)、铜、锝、钋、汞、银、铑、钯、铂、金
这个牌子比较多,价格也不一样,不过相差不大,像奥百隆活动式金属鞋架价格18元,而NYL 双层活动式金属|鞋架价格16元,另外意大利喜力牌三层活动金属鞋架价格贵一点,要25元...
同样大小厚度的铝片、铁片、铜片放在盐酸里,看谁产生气泡比较剧烈C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从左到右活性降低,初中背的,有一点印象。
补充子目计算吧。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2)
金属 | φA/V | 在空气中(298K) | 燃烧 | 与水反应 | 与稀酸反应 | 与氧化性酸反应 | 与盐反应 |
---|---|---|---|---|---|---|---|
K | -2.931 | 迅速反应 | 加热燃烧 | 与冷水反应快 | 爆炸 | 能反应 | 位于其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Na | -2.710 | ||||||
Ca | -2.868 | 与冷水反应慢 | 反应依次减慢 | ||||
Li | -3.045 | ||||||
Mg | -2.372 | 从上至下反应程度减小 | |||||
Al | -1.662 | 在红热时与水蒸气反应 | |||||
Mn | -1.185 | ||||||
Zn | -0.762 | ||||||
Cr | -0.744 | ||||||
Cd | -0.403 | ||||||
Fe | -0.447 | ||||||
Ni | -0.250 | 可逆 | 很慢 | ||||
Pb | -0.126 | 缓慢氧化 | |||||
Sn | -0.151 | 不反应 | |||||
H+ | 0.00 | 不反应 | |||||
Cu | +0.342 | ||||||
Hg | +0.851 | 不反应 | |||||
Ag | +0.799 | 仅与王水反应 | |||||
Pt | +1.200 | ||||||
Au | +1.691 |
Li、Cs、 Rb、 K、Ra、Ba、Fr、Sr、 Ca、 Na 、 La、 Pr 、Nd 、Pm、Sm 、Eu、Ac
锂、铯、 铷、 钾、镭、钡、钫、锶、 钙、 钠、 镧、 镨、钕、 钷、钐、铕、 锕、
Gd 、Tb 、Am 、Y 、Mg 、Dy、Tm 、Yb、 Lu 、 Ce、 Ho、 Er 、 Sc、 Pu 、Th 、Be 、Np
钆、铽、镅、钇、镁、镝、铥、镱、镥、 铈、钬、铒、钪、钚、钍、铍、镎、
U、 Hf 、Al 、Ti 、Zr 、V 、Mn、 Nb、 Zn、 Cr 、Ga 、Fe 、Cd 、In 、Tl 、Co
铀、铪、铝、钛、锆、钒、锰、铌、锌、铬、镓、铁、镉、铟、铊、钴、
Ni、 Mo、 Sn 、Pb 、(D2)、 (H2)、 Cu、 Po、 Hg 、Ag、 Pd 、Pt 、Au
镍、钼、锡、铅、(氘分子)、(氢分子)、铜、钋、汞、银、钯、铂、金
金属活动性和反应的剧烈程度无关。大多数人认为铯与水反应会爆炸,而锂与水反应很平和,误以为铯比锂活泼,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金属活动性只和其电极电势有关,和剧烈程度无关。因此,锂是活动性最强的金属。
硝酸盐极易溶于水。一般不稳定,在加热时都能分解,并有氧气放出,因此硝酸盐在高温时可作氧化剂。硝酸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不同分解产物有所不同。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镁到铜之间的硝酸盐,加热分解时得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镁以前的硝酸盐,分解产物是亚硝酸盐和氧气,铜以后的硝酸盐分解产物是金属单质、二氧化氮和氧气。硝酸盐可以制炸药和作氮肥。
硝酸的盐类,离子型化合物,一般呈晶体。几乎所有金属硝酸盐都溶于水,常温下较稳定,高温下固态硝酸盐会分解而显氧化性,遇有机物燃烧,甚至爆炸。金属阳离子性质不同,热分解的情况也不同,最活泼金属,即电位序在镁以前的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硝酸盐分解成亚硝酸盐和氧气;电位序在镁和铜之间的金属硝酸盐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电位序在铜以后的金属硝酸盐分解产生相应的单质、二氧化氮和氧气。实际上硝酸盐分解都经过亚硝酸盐和氧化物过程,但各种金属的亚硝酸盐和氧化物的稳定性不同,故有的又分解为金属氧化物,有的又分解为金属单质,有的只能为亚硝酸盐,这3种情况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氧气产生,硝酸盐高温时是氧化剂,它用于制焰火及黑火药就是根据这个性质。黑火药是硝酸钾(68%)、硫(15%)及碳(17%)的混合物,是我国在7世纪时发明的。但硝酸盐的水溶液几乎没有氧化性,硝酸盐可用"棕色环试验"法来鉴定。金属溶于硝酸或金属氧化物与硝酸反应都可制得相应的硝酸盐,硝酸盐所含氮易被植物吸收,是重要的氮肥,如硝酸钠和硝酸钙等,硝酸钾、硝酸铵既能做肥料,也能制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