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园林百科

(景天科银波锦属植物)

(景天科银波锦属植物)

轮回(cotyledon orbiculata)是景天科银波锦属的多肉植物。

中文名
轮回
拉丁学名
Cotyledon orbiculata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虎耳草目
景天科
银波锦属
日照量
一般
浇水量
较少

轮回是景天科银波锦属多肉植物。 2100433B

查看详情

轮回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景天

  • 品种:红景天
  • 雪梅
  • 9%
  • 杭州萧山雪梅花草园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景天

  • 品种:红景天
  • 雪梅
  • 9%
  • 杭州萧山雪梅花草园安徽直销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景天

  • 品种:红景天
  • 雪梅
  • 9%
  • 杭州萧山雪梅花草园上海直销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景天

  • 品种:红景天
  • 雪梅
  • 9%
  • 杭州萧山雪梅花草园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景天

  • 品种:红景天
  • 雪梅
  • 9%
  • 杭州萧山雪梅花草园江苏直销
  • 2022-12-07
查看价格

K-植物吸音(天棚)

  • 每增加1cm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K-植物吸音(天棚)

  • 1cm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K-植物吸音(天棚)

  • 1cm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K-植物吸音(天棚)

  • 每增加1cm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K-植物纤维(墙面)

  • 2cm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铝防腐

  • 铝防腐
  • 0m²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07-29
查看价格

棕榈植物

  • 地径40-45cm,净干高5.0-5.5,冠副自然状
  • 5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3-06-03
查看价格

八宝景天

  • 八宝景天
  • 500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4-12-08
查看价格

棕榈植物(蒲葵)

  • 净干高300-400cm
  • 235株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12-26
查看价格

麦冬+换

  • 高度10、蓬径10(麦冬49株/㎡,换花16球/㎡)
  • 380m²
  • 2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1-13
查看价格

(景天科银波锦属植物)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景天科银波锦属植物)文献

景天科多肉植物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景天科多肉植物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景天科多肉植物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709KB

页数: 2页

针对景天科(Crassulaceae)多肉植物的景观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种植原则及现阶段的园林应用形式进行了探讨,证明了景天科多肉植物在城市园林中应用的潜力和价值所在,并通过更多的基础研究,从中选育出适合地域发展的绿化新品种。

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709KB

页数: 4页

从景天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观赏特性的角度,介绍了目前园林绿化中几种较为优秀的景天属植物,并讨论了景天属植物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方式,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植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暖通空调知识:工业冷水机制冷剂轮回系统解析

冷水机制冷剂轮回系统时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吸收水中的热量并开始蒸发,终极制冷剂与水之间形成一定的温度差,液态制冷剂亦完全蒸发变为气态后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吸收热量,凝聚成液体,通过热力膨胀阀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完成制冷剂轮回过程。

冷水机成型制品时,由于原料的品种,成型制品面积的大小及形状的不同,需要的锁模力也是不同的,调模时请按实际需要的最低锁模力调节。这样,可以节省电力消耗并将明显地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工业冷水机在机器使用时必注意操作的安全,每次操作开始请检查机器的安全装置,保险顶杆和安全门的可靠性。机器运转过程中,切记不可将手伸入锁模机构当中。在取制品时,一定要打开安全门,在确认人事安全和模具内无异物之后,才能关闭安全门。另外,在运转中手也不能伸入喷嘴和模具浇口之间。在修理模具时,请关闭油泵电机。

螺杆式冷水机具有效率高、性能好、噪音低、振动小、节能、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优点。根据客户需要和冷吨位大小,采用单机或多机组合。压缩机可依负载变化,自动交替动转,平衡各压缩机的运行时数,大大延长了冷水机组的使用期限。

查看详情

钢的“底”:十年政策 几度轮回

导语:这是中国钢铁业最困难的时期:市场低迷,亏损扩大,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行业全面亏损;短期银行贷款仍在攀升,已经达到了9800多亿。

他们至少还需要再坚持10天。届时,中央第十三巡视组为期两个月的进驻工作才会结束。这会是比较难捱的10天,巡视成果随时都会毫无预期地出现。

比如,2015年4月13日晚,武钢股份突然发出公告宣布其副总经理孙文东涉嫌受贿罪被刑事拘留;3月31日,上海市纪委宣布,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是中国钢铁业最困难的时期:市场低迷,亏损扩大,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行业全面亏损;短期银行贷款仍在攀升,已经达到了9800多亿,在1.33万亿钢铁业银行贷款中占到了近74%,债务危机导致倒闭暗潮正在涌动;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公司也举步维艰,10年前在钢铁产业政策号召下进行的一起起兼并重组,似乎正无法阻挡地破裂;内部管理漏洞也开始暴露。2015年春天,整个钢铁行业内外交困。

这时,中央巡视组进驻钢铁业,这是史上首次。他们要在中国钢铁央企代表武钢集团和宝钢集团工作两个月,到4月底才结束。根据中央要求和巡视工作职责,中央巡视组主要受理反映这两家央企领导班子成员、下一级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执行政治纪律和选拔任用干部方面的举报和反映。其他不属于巡视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由企业和有关部门处理。

孙文东和崔健的“落马”,都多少让业内有点惊讶。大多数与他们打过交道的人,对这两个人都有不错的评价。他们说孙文东,有能力,很低调,如果不出事,甚至可能是武钢集团要培养的新一代领导班子核心成员;至于崔健,就更低调了,搞技术出身,很朴实。

他们的案发来自内部举报。中央巡视组的进驻,为举报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通道。目前,在武钢集团内部一些针对公司高层的实名举报线索仍在等待着最终的调查结果。而一些积怨已久的人甚至将公司领导的那些真假难辨的问题直接发到了网络上。

恰好又赶上了新旧交替。钢铁业的十二五规划在市场一片低迷混乱中即将结束,实施十年的钢铁产业政策看起来,也有点过时了。政府主管部门开始计划对这个内忧外患行业进行再一次拯救。——尽管这发生在新一届政府全面简政放权、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主管部门还是觉得,钢铁是需要政府出手做点什么。

就在崔健被宣布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一周前,2015年3月25日下午,工信部的一个部长办公会确定,要着手制定一份名为《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简称《行动计划》)的文件。这个部长办公会还决定,《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要做,同时工信部还正在着手修订10年前由国家发改委发布施行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在2015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反思说,现在回头去看,《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得太散太乱,在一个整体规划下面,还有50多个小规划,太乱了,针对性也不强。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于2011年10月24日由工信部印发,它的目标是,要在2015年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产能过剩地区的盲目扩张得到抑制,建成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现在看,上述目标很难如期完成。比如,武钢和柳钢合资建设的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项目进展缓慢。一度有传言称,不堪忍受停滞不前的柳钢方面,想甩开武钢单干了。而武钢集团2014年全面生产财务报表上,也已经将柳钢的数据提出,分开报表。在钢铁行业,财务报表的合并与分开,往往被外界视为是公司内部整合与分割的风向标。市场在猜测,也许在经过10年的痛苦磨合后,武钢和柳钢这个当年被国务院认可的兼并重组案例,裂痕已显。

工信部的《行动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准备登场了。4月10日,工信部的一位官员说,目前进行的是《行动计划》第二轮征求意见了,此前在国务院相关部委层面的征求意见已经完成。但就在当天,一名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相关官员说,他到现在都没有看到过工信部的征求意见稿。

不过,这也许并不会妨碍工信部《行动计划》的出台。因为按照工信部的设想,《行动计划》不是行业规划,只是一个部委对行业进行管理的工作文件。从行政程序上讲,不需要报国务院批准,因此部委之间的会签也就不是必须要走的程序了。

《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依法依规加强行业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有知情人说,孙文东涉嫌的受贿罪发生在其担任武钢集团下属鄂钢公司总经理期间。2008年11月,孙文东从武钢国贸总经理位置上调任鄂钢总经理。此后,随着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启动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以及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在武钢集团的支持下,鄂钢也开始了产品结构调整。2011年,鄂钢启动了总投资计划约120亿左右的特种钢项目,银行贷款由武钢集团提供担保。

不过,这次声势浩大的转型只用了两年就中止了。在先期投入了50多亿资金后,建成了一个中厚板生产线之后,鄂钢特种钢项目便没了后续。这时,随着中国诸多刺激政策的消退,钢铁行业开始感受到真正的危机。鄂钢陷入巨额亏损泥潭,内部怨声四起。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还没搞明白,当初确定的为十二五转型而上马的特种钢项目,为何突然停下来了。

2013年年初,在鄂钢当了4年总经理的孙文东被武钢集团任命为武钢股份副总经理。此后,亏损增加、转型中止的鄂钢内部矛盾开始不断爆发。从孙文东离开鄂钢到2015年的两年间,武钢集团先后两次更换了鄂钢总经理。直到2015年1月19日,武钢集团董事长邓崎琳在鄂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对鄂钢领导人员进行调整,同时,提出了鄂钢转型发展、进行第二次创业的口号。

正是这次会议,彻底激发了鄂钢内部的不满。被武钢兼并重组10年后,鄂钢迎来了可能“要全面关停钢铁生产线,转向非钢业务,人员有效分流”的地步。据称,邓崎琳在这次会议上对鄂钢最近几年的发展和经营非常不满,他在大会上说,“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别干了。把生产设备都转移到国外算了。”

2015年1月20日,武钢新闻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这次会议上,邓崎琳强调,鄂钢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走出一条更加宽广、更好的发展道路,开创鄂钢第二次创业。集团公司、鄂钢公司以及有关部门都要对鄂钢这次的转型发展总体方案作出认真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经广大干部职工讨论,报上级批准后再实施,做到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当时鄂钢内部流传的消息说,此番二次创业后,鄂钢11000多名职工,只保留5000人。

转型终于到了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地步。而此时,武钢集团与广西柳钢的重组也陷入窘境,作为合作的成果,2010年8月获得核准的防城港钢铁项目停滞不前;2007年重组昆明钢铁也严重亏损。行业报表数据显示,昆明钢铁在2014年全年亏损了9.8亿。庞大的央企武钢集团一时间亏困交加。

内部职工对武钢集团领导多年积蓄的不满终于爆发,自2014年下半年起,对高层领导的举报开始不断出现,其中包括一些职位较高的人,也加入到举报行列。2015年2月底,中央巡视组进驻武钢集团,一个多月后,被重点举报对象之一的孙文东落马。据称,有举报材料称,孙文东等领导在武钢一些重点项目建设中,以及销售采购等环节,存在受贿等腐败行为。

当2014年下半年,武钢内部开始对孙文东等人频繁举报时,宝钢集团内部也有人对其集团副总经理崔健进行举报。据透露,崔健落马的主要原因,涉及其在担任宝钢不锈钢总经理期间涉嫌贪污转移公司经营款项,私自克扣销售环节收入等。

2012年年初,宝钢股份将其全部不锈钢业务剥离,上海宝钢不锈钢公司将受让了宝钢股份下属不锈钢事业部全部资产及少量经营性负债。此后,宝钢不锈钢公司成为宝钢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开始独立经营。不过,也有传言说,崔健的落马或许事涉其在担任宁波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期间。

除了中央巡视组发现的问题,在宝钢集团的财务报表上,2014年新疆八一钢铁全年亏损22.5亿,广东韶关钢铁全年亏损11.9亿。这两个兼并重组而来的钢铁企业,成了宝钢集团最大的出血点。

2015年一季度,行业的数据更加难看。中钢协党委书记刘振江在“2015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称,2015年1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出现亏损,2月份比1月份亏损额度更大,亏损面近50%,3月份仍是订单不足,库存增加。整体来看,2015年一季度,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将是总体亏损。

看起来,工信部的《行动计划》来得正是时候。参与《行动计划》制定的工信部官员说,不同于以前的钢铁行业规划文件,这次制定的是一个立足于短期的、更加务实的政策方案,文件要解决诸多更为实际的当下问题,找到一些企业愿意做,政府又能拿出具体政策的事情来推动。

现在,《行动计划》的征求意见稿正摆在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的案头。起草者工信部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将反馈意见提交上来,以确保这份文件能够在2015年6月底之前发布实施。

从具体内容上,更能看出《行动计划》的短期性。它提出,经过2015-2017年三年的努力,再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要建立2-3个智能示范工厂;兼并重组取得明显成效,钢铁企业数量保持在300家左右;能耗总量实现零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形成一批一流产品、一流技术和一流环境的世界一流企业。

产能淘汰、兼并重组这两个自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发布便确定下来的行业管理工具,在工信部的《行动计划》中再次被提了出来。而此时,饱受兼并重组十年之痛的武钢和宝钢正在中央巡视组工作下,审视自身。

工信部希望即将出台的《行动计划》能够破解这一怪圈。因此,其提出,在一定时间内暂停批准新上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方面的产能,在建的产能也要停建或缓建,用一段时间消化过剩产能。工信部部长苗圩在3月6日接受中央媒体集体采访时提到了这些措施。

不仅仅是产能,工信部还希望《行动计划》能将中国钢铁企业的数量保持在300家左右。这是一个冒险又令人费解的决定。因为,外界很难理解,既然《行动计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那又为何将市场的主体——企业的数量划定在300家左右?

工信部的官员解释说,300家左右的企业数量是依据《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来的。2012年10月1日,工信部制定的这份文件开始实施,至2014年11月25日,工信部先后分三批公布了总计305家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的钢铁企业。这些被公布的企业,此前一直被关在国家发改委的大门外,这时开始逐批被工信部认可了。

据工信部官员测算,三批公布的305家钢铁企业,总产能占到了目前钢铁产能的近90%。这意味着,剩下那些未能挤进此前工信部公布的大名单当中的钢铁企业,已经被排斥在《行动计划》之外。

4月10日,工信部的官员强调说,《行动计划》中有关保持300家钢铁企业的提法,来自于专家的呼吁,目前并不成熟,还在征求意见。

工信部的官员们深知,如何进行落后产能淘汰确实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命题,而在新常态下,这道命题的破解,更加困难和复杂。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仁周最近到钢铁大省河北进行了一次调研,——他选择河北,是因为河北目前还没有向工信部上报2015年的产能淘汰计划。在那里,这位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突然意识到,很多企业的产能并不能随便淘汰。

辛仁周发现,很多地方的钢铁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都存在着相互担保、连环担保的情况。他说,在这样的债务担保链条上,如果淘汰或关停其中的一家钢厂,可能其他几家钢厂也会跟着受牵连。别说钢厂、地方政府,甚至连银行也不愿看到这样的淘汰。2014年3月底爆发的海鑫钢铁破产案,已经显露了这些迹象。

2015年4月10日,来自权威部门的人士提供的最新信息说,海鑫钢铁的债务总规模达到了200亿。这涉及到33家金融机构,同时还有德龙钢铁、美锦能源等多家钢铁、能源企业因为其提供担保而被殃及。

这些复杂的连环担保模式,让工信部的产能淘汰计划有点投鼠忌器。根据统计,仅中钢协80余家会员企业的现有负债规模就超过了3万亿,除去银行贷款1.33万亿元,剩下近1.7万亿几乎都是不可思议的高息短期贷款。

数据显示,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2014年银行短期贷款超过了170亿,同比增长了13.32%;而长期贷款则下降了29%。武钢集团鄂钢公司2014年银行短期贷款超过了80亿。在亏损严重的前提下,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3月31日,上海市纪委宣布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当天,宝钢集团正式与重组六年之后的宁波钢铁分手了。

而宣布这个消息的,却是杭钢股份。当天,杭钢股份发布重组公告,杭钢股份向宝钢集团、宁开投资、宁经控股发行股份等购买其各自持有的宁波钢铁、紫光环保、再生资源和再生科技的相应股权。简单来理解,通过这次资产重组,杭钢股份获得了宁波钢铁集团100%的股权,同时还被注入了环保、电商、可再生能源等业务。

宁波钢铁集团原本是一家民营钢铁企业,前身为宁波建龙钢铁集团。始建于2003年,那正是中国钢铁业开始狂飙突进的岁月,与其同时建起来的钢厂还有另一家著名的江苏铁本钢铁公司。冶金博士出身的民企钢铁大亨、浙江上虞人张志祥这一年建立了宁波建龙钢铁集团,张志祥担任宁波建龙钢铁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副董事长为郭广昌。当时的宁波建龙钢铁集团,创始股东还包括新希望集团的创始人刘永好,几乎是清一色民营股东。

宁波建龙钢铁集团在开工建设一年后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震动。2004年4月,国务院派出的专项督查组查实铁本钢铁项目违规,被认定为“一起典型的当地政府及地方有关部门失职违规,企业涉嫌违法违规的重大事件”。

危急关头,浙江省国资背景的杭州钢铁集团出现了。2004年8月,杭钢与宁波建龙钢铁集团初步达成重组协议,杭钢以51%的股比入股宁波建龙钢铁集团。杭钢集团进入两年后,到2008年年底,张志祥、郭广昌、刘永好这三位具有民营身份的创始股东,悉数退出宁波建龙钢铁集团。这家民营钢铁企业,被后进入者——浙江省国有企业杭钢集团全盘接手。

三个月后,2009年3月1日,在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背景下,四处出击兼并重组的央企宝钢宣布重组已经完成更名的宁波钢铁集团。当时宁波钢铁集团注册资本为36亿元人民币,宝钢集团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出资20多亿元,持有宁波钢铁集团56.15%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持股43.85%。

但很快,徐乐江就发现,对宁波钢铁集团的重组并没有那么简单。2013年9月14日,在一个钢铁行业论坛上,徐乐江提及了他对宁波钢铁的反思。他说,很多重组,只有在整合之后才发现诸多制度性障碍,最难的不是派几个人、投多少钱,进去之后,不同企业的文化、考核机制等方面的融合才是最难的。企业要做一个事情,得有做事情的环境。如果环境没有,就会很难。

当时,徐乐江刚刚拒绝了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一个建议。苗圩建议宝钢充当中国钢铁业兼并重组的主力军,徐乐江要做中国的卡耐基——美国钢铁大王。而徐乐江则回信给苗圩说,这需要苗圩部长和国务院给我一个做卡耐基的环境,没有的话,我要做卡耐基,还没做成,我就死了。

现在,随着杭钢股份的资产重组,宝钢失去了对宁波钢铁的直接控制权,而宁波钢铁,在经过12年的不断重组波折后,从一个纯粹的民营企业变成了一个100%的国有企业。同时,在重组进入宁波钢铁5年后,宝钢成了杭钢股份的一个股权投资者。

杭钢股份董秘办人士说,重组完成后,宝钢集团在杭钢股份中的持股,大约在20%左右。但是宁波钢铁集团人事任命、生产经营、战略规划等等,都将由杭钢股份说了算。

杭钢控股宁波钢铁集团的工作推进得非常迅速。4个月前,也就是2014年12月,在浙江省政府的主导下,杭钢注资宁波钢铁,并开始调整宁钢管理层。宝钢集团派驻宁波钢铁的董事长崔健连同其他管理人员,已经悉数撤出宁波钢铁。

如果再回到崔健,他在2012年以总经理身份接手的宝钢不锈钢公司,其实也是宝钢股份为了筹集建设其湛江钢铁项目的启动资金而调整设立的。湛江项目,宝钢集团与广东钢铁公司重组的产物,是过去几年间中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又一个样板工程。

而在武钢内部,持续不停的举报还在继续,那些对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当下的生存状况极度不满的职工们,对公司领导们有些恼羞成怒。

中国钢铁业十年兼并重组、十年分分合合;时而热闹非凡、时而如坠泥潭。期间,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项目不断涌现,孙文东们和崔健们的机会也随之而来。而现在,一些参与其中的当事人,有的身陷囹圄,有的则备受熬煎。

再过几个月,中国钢铁业就将迎来一份新的三年行动计划,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以及一个时间更长的产业政策。

查看详情

石油工业史——国有化和私有化的轮回!

导言:本文回顾了全球石油工业国有化—私有化—国有化的历史进程,得出这样几点认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维护了国家、民族的权益,意义重大;政党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股份制改造可以增强国有石油企业竞争活力;石油工业上游与下游的开放程度应有所不同;应从历史角度看待石油工业的"垄断"现象,促进中国石油工业的集约化与下游市场的开放。

本文来自《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9月20日),原标题为《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国有化和私有化——纪念世界石油工业诞生150年》,作者为著名石油史研究专家王才良教授。

一、世界石油工业第一次国有化浪潮

1. 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

以1859年8月27日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梯特斯维尔用顿钻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有商业意义的油井为标志,世界石油工业已经走过了150年的历程。世界石油工业在它最初的60年里“太太平平”,没有国有化,也不存在私有化问题。因为在那个时期,无论美国、俄罗斯(包括阿塞拜疆)还是波兰、缅甸的石油工业规模都很小,石油产品主要限于灯用煤油,经营者全部是私人。

19世纪80年代,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汽车先后问世,为石油开辟了新用途。进入20世纪,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大地震,汽车在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石油的重要性更加显现,成为飞机、坦克和军舰的关键燃料。随着一些政治家开始关注石油工业,20世纪20年代世界石油工业开始出现国有化。

苏联是最早发生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之一。1917~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经历了三年内战。1921年,苏联开始全面实行国有化,把私人资本包括私人石油财产没收成为国家财产,形成了政府直接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石油工业。

1922年,阿根廷创力、了世界上第一家国家石油公司YPF,揭开了拉美国家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序幕。起因是阿根廷空军司令的飞机要起飞,而外资石油公司以空军未付现金为由不给飞机加油。

1936年,玻利维亚成为了第一个把在本国经营的外国石油公司收为国有的国家。不过当时玻利维亚的石油产量很少。

1938年,墨西哥作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对石油工业实行国有化,把所有的外国石油公司“扫地出门”,轰动一时。

在这个时期,发达国家中也有一些国家创立了本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例如意大利创立了阿吉普石油公司(Agip),法国组建了法国石油公司(CFP,即后来的道达尔,TOTAL)。美国联邦政府也曾经企图在埃克森等打入沙特阿拉伯市场时成立国家石油公司,但后因阻力太大而作罢。

2. 石油工业国有化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一个石油工业国有化的热潮。一批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道路,石油工业由政府直接管理。比较重要的事件是罗马尼亚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罗马尼亚在二战前和二战中是欧洲主要的产油国及石油出口国,而当时其石油工业由德国、美国、英荷资本所控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石油工业体系,而且发展得很快,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的国家之。

一批资本主义国家,其中包括法国、意大利、芬兰、西班牙、奥地利等,也成立了国有石油公司,建立了国家控制的民族石油工业,以打破“石油七姐妹”(埃克森、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美孚、德士古、雪佛龙和海湾石油公司)的垄断和控制,保障本国的能源供应。

其中,意大利集结其国有石油企业,组成了埃尼(ENI)集团;法国在法国石油公司之外成立了埃尔夫阿奎坦(ELF Aquitane)公司。主要产油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不满“石油七姐妹”的殖民主义掠夺,以石油国有化维护本国的石油权益。其主要表现为通过斗争迫使大国际石油财团同意提高税负和利润分成比例。

1951-1954年,伊朗的石油国有化斗争成为这一轮国有化的高潮。这场斗争后来虽然被英美国家联合镇压了下去,但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地位和国家石油公司对石油资源及石油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得到了承认。

此外,意大利埃尼和美国阿莫科(Amoco)开创了国际商业公司同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新模式,给租让权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3. 世界范围的石油工业国有化高潮(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针对“七姐妹”对产油国石油资源、生产、贸易、运输、炼制、销售和价格的垄断,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的高潮。阿尔及利亚1968—1971年率先接管了外国公司在阿的油气资产和股权。接着,伊拉克、伊朗也先后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

1972年l0月5日,海湾五国与国际石油公司达成了参股总协定。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团结一致,运用石油武器,通过减产、禁运、提价,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波”。欧佩克产油国乘胜前进,通过征收资产和逐步增加股份两种方式,实现了石油工业部分或全部国有化。

之后,传统的殖民主义性质的石油租让制被废除,国际大石油公司的霸权被摧毁,世界上75%以上的油气资源转到了产油国国家石油公司手中。国际大石油公司同国家石油公司的关系转变为互利的合作关系,产油国成为石油的主人。

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成了加拿大石油公司(PetroCanada)和日本石油公团的成立;欧洲北海海掀起了石油勘探高潮,诞生了英国国家石油公司(BNOC)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二、世界石油工业的私有化浪潮

“物极必反”,世界石油工业的国有化高潮过去之后,继之而来的是私有化的浪潮。英国国家石油公司的迅速发展,给私营的英国石油公司(BP)和壳牌公司(Shel1)以很大威胁。

代表大有产者利益的保守党1978年上台后就反工党之道而行之,大力推行私有化,口号是“政府退出企业”。它分两步“化”掉了BNOC,卖掉了政府在其中的股份,使BNOC的资产进入了BP的囊中,实现了英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彻底私有化。

在欧洲,右翼政党通过欧共体中的政治势力,大力推动欧洲国家石油工业的私有化。20世纪90年代,法国撤出了其在埃尔夫中的绝大部分股份;意大利把它在埃尼的股份减少30%;西班牙对成立不久的雷普索尔(Repsol)实行了私有化。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政府也撤出了其在加拿大石油公司中的国家股份。

与此同时,这一派政治力量还影响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机构以贷款为手段,力促发展中国家也搞石油工业私有化。这一次又是拉美国家走在前头,步子最大的正是世界第一家国家石油公司一一阿根廷的YPF。

上世纪90年代末,YPF 97.49%的资本权益被西班牙的雷普索尔收购。巴西、墨西哥等国也纷纷跟进一一巴西政府减持了它在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中的国有股;墨西哥则宣布出售部分石油化工资产。

私有化的另一股“热潮”发生在“社会主义阵营”。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后,几十个原苏联、东欧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改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叶利钦在俄罗斯进行的“改革”。这场“改革”使世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被解体为十几家一体化公司,绝大部分国有资产在短短几年内变成了少数大亨的私有资产;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大幅度下降,1998年跌到最低谷。

在这场私有化浪潮中,欧佩克国家“岿然不动”,中国也没有步俄罗斯的后尘。这些国家的石油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工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三、世界石油工业的第二次国有化浪潮

世纪之交,世界石油工业体制又开始了一次大变动,出现了新一轮石油工业国有化浪潮。立志要振兴俄罗斯的普京政权,深知私有化和分散化对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危害,于是采取多种措施削弱私有石油资本,扩大国有石油资产,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在国有化进程懒了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的几乎全部上游资产。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兼并了第四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并从以壳牌为首的集团手中取得了萨哈林Ⅱ项目51%的股份,从BP秋明取得了科维克塔气田51%的股份。

“国有化”的另一股热潮又出现在拉丁美洲。失去了国家石油公司YPF的阿根廷政府,于2004年l0月重新成立了国有石油企业一一阿根廷能源有限公司(ENARSA),由中央政府控股53%,省政府持股35%。

在国际油价不断飚升的大背景下,2006年委内瑞拉强制改变1990—1997年签订的32个石油合作合同,要求所有外国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签订新的合资合同,委国家石油公司在合资公司中所持股份不低于60%,新合资公司要缴纳30%的矿区使用费和50%的所得税。

同年,玻利维亚要求所有在玻的外国石油公司转为以玻利维亚国家公司为主导的合营公司,石油税率从18%提高到50%;在厄瓜多尔,由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私自把40%的股权转让给加拿大一家公司,厄政府没收了其全部石油资产。厄瓜多尔国会于2006年4月19日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外国公司必须将因石油价格上涨而超出原销售合同价格利润的50%上缴给厄政府;同年l0月413厄瓜多尔总统又签署总统令,宣布将这上缴比例从50%提高到99%。

在非洲,阿尔及利亚2006年明决定对在阿尔及利亚经营的外国石油公司征收石油暴利税,税率为盈利的5%~55%。

四、结语

回顾150年来世界石油工业从私人开发资源起步,到国有化—私有化一国有化的历史进程,笔者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 对事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家所有,国家通过政府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实行控制,这是历史的必然。

石油天然气不仅是世界第一能源,而且关系到世界各产油国、消费国的发展与稳定。从100年前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工业的发展伴随的是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和控制。在石油租让地制度下'外国石油公司凭借其母国的政治势力在发展中国家取得租让地,租让面积往往覆盖整个国家,租让时间长达五六十年。在租让地上,外国公司为所欲为,每年只缴纳少得可冷的矿区使用费,就可以任意勘探开采。

“石油七姐妹”的发展史,是一部掠夺史;而发展中产油国石油工业国有化的过程,就是一场摧毁石油租让权制度的革命,是一部争取石油天然气领域经济独立,维护国家、民族权益的斗争史。

面对“石油七姐妹”控制整个世界石油市场包括欧洲、北美、日本国内市场的格局,许多发达国家也建立起自己的国有石油公司,目的就是打破外国石油公司对本国资源和市场的垄断和控制,保障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场控制反控制的斗争。

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实行俄罗斯石油工业私有化,肥了少数大亨,苦了国家和民族;而21世纪初普京推行石油工业国有化,强了国家,富了人民,深得民心。俄罗斯石油工业从私有化到国有化的进程,意义重大。

如今坚持石油工业国有化仍是一个大趋势。产油国将继续通过国家石油公司来保持和加强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国家石油公司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维护国家石油权益、支持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政治、经济、社会责任是不可替代的。

2. 发达国家的政党政治斗争影响石油工业国有化与私有化

在政党政治斗争下,执政党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国家的长远利益而是本届政府的“业绩”,以便赢得下一届选举。例如,当年阿根廷卖掉YPF,就使当届政府利用出售公司的近百亿美元渡过了经济困境。右翼政党更多地代表大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往往主张政府不要介入企业。

1973年石油危机时,英国首相亲自找大石油公司BP和Shell的董事长谈话,要求在危急时刻确保英国的石油供应。这两位董事长以只对股东负责为由拒绝了政府的要求。与此同时,各国国家石油公司都在保障本国石油供应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证明了国家石油公司存在的必要性。

3. 政府减持国有股但保留控制权,不等于削弱国家石油公司

许多国家实行石油工业私有化并不是卖掉或削弱国家石油公司,而是对国家石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政府减持国有股,但保留控制权或保留政府作为第一大股东;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将政企分开,让石油公司去做公司的事隋,把发放许可证、对外资监管等行政性职能交给政府部门。

政府股份的减少,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改善融资环境,减少政府对公司的直接干预,从而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并不改变国家石油公司的性质。挪威、巴西、马来西亚的国家石油公司都是成功的改革者,它们成为世界舞台上生机勃勃、高效率、高效益的石油公司。

借鉴别国经验,我国对三大石油公司进行的股份制改造,并没有削弱国家对石油工业的控制,其方向是正确的。现在看来,步子还可以再大—些。国家石油公司不等于国家掌握loo%控股权,国家控股50%~60%、保持控股地位就可以了。不过,在国有股减持的时候,对国家石油公司的资产—定要有晗当的评估,要吸取俄罗斯的教训,切忌廉价地把国家资产转化成私人财产。

4. 要从历史角度看石油工业的垄断

现在有一种误解,似乎存在国家石油公司就代表了石油工业的垄断;是垄断,就要反对。本文不专门讨论石油工业的垄断问题,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讲,有几点要明确。

1) 不能以一般产业的反垄断观看待石油工业的“垄断”现象

石油工业不仅是资源性产业,而且对产油国来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石油工业本身还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投资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因此,石油工业需要规模大、实力强、集约化程度高、上下游一体化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公司主导经营。不应用一般产业(尤其是消费品生产产业)的反垄断观来对待石油工业的“垄断”现象。

2) 垄断与反垄断观要与时俱进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使人们对垄断的看法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石油工业集约化现象值得重视:欧盟支持美国雪佛龙对德士古的兼并,支持BP兼并美国的Amoco和Arco,支持法国两大国有公司Total与Elf的合并乃至兼并比利时的PetroFina;挪威的Hydro兼并Saga,而后由Statoil兼并Hydro,使挪威的“三分天下”变成Statoil-Hydro的“一统天下”。

此时,“反垄断”并没有被捉及。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石油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石油公司只有把“蛋糕”做大,才有更强的竞争力。借鉴国外的经验,中国石油工业的反垄断问题也应该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考察。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要到世界大舞台上去搏击,我们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反垄断”,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握紧拳头,聚集力量,将自身打造成能经受大风大浪的“超级航母”。

3) 石油工业不同领域“私有化”程度应有所不同

石油工业的上游是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源性产业,经营的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唯有国家石油公司能代表国家同外国公司合作。但是,上游也有竞争。本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实行公开竞争,国家石油公司同别的石油公司一样通过投标取得许可证;与此同时,国家石油公司还走出国门,通过竞争参与国外油气资源的开发。

相比之下,石油工业的下游要开放得多,尤其是石油产品的销售,允许乃至欢迎私营公司、外国公司在国内经营批发和零售,同国家石油公司竞争,在竞争中让用户得利。也有不少国家为零售市场规定了底线,确保10%~20%的市场份额掌握在国家石油公司手中,以便发挥调节、控制的作用,同时避免本国石油市场被外国石油公司所操纵。

在纪念世界石油工业诞生150周年之际,回顾这近百年石油工业国有化—私有化一国有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认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维护了国家、民族的权益,意义重大;政党利益在—定程度上影响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股份制改造可以增强国有石油企业竞争活力;石油工业上游与下游的开放程度应有所不同;应从历史角度看待石油工业的垄断现象,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集约化与下游市场的开放。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