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三版)》有配套用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二版)》。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ISBN |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二版)》 |
罗忠、王菲、马树军、程红太 |
科学出版社 |
2017年6月1日 |
9787030534484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三版)》配有慕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课程名称 |
建设院校 |
授课平台 |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
东北大学 |
中国大学MOOC |
该书是在柳洪义等编著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该次修订主要在第二版基础上加入了知识单元视频资源,对原书中部分内容的详略作了调整,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进一步地规范和统一。此外,在1~8章每章章后增加了习题。书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参考了相关院校的同类教材、论文和课件;闻邦椿院士在该书修订过程中给予了指导和支持,柳洪义教授为该书的修订奠定了基础。
该书第1、8章和习题由罗忠负责修订,第2、5章由郝丽娜、宋伟刚和程红太负责修订,第3、6章由胡明和王菲负责修订,第4、7章由房立金负责修订。知识点视频分别由罗忠、郝丽娜、王菲、房立金、胡明、马树军和程红太讲授。全书由罗忠统稿。
2018年1月1日,《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三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 |
责任校对 |
责任印制 |
封面设计 |
---|---|---|---|
朱晓颖、毛莹 |
郭瑞芝 |
霍兵 |
迷底书装 |
第1章 绪论 1 1.1 机械工程的发展与控制理论的应用 1 1.2 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 1.2.1 机械装置产生的自动控制作用 2 1.2.2 工作台位置自动控制系统 3 1.2.3 工作台速度自动控制系统 8 1.2.4 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变量 9 1.3 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0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1 习题 12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7 2.1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7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20 2.3 拉普拉斯变换 22 2.3.1 复数和复变函数 22 2.3.2 拉普拉斯变换 23 2.3.3 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23 2.3.4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25 2.3.5 拉普拉斯反变换 28 2.4 传递函数 30 2.4.1 传递函数的定义 30 2.4.2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31 2.5 系统方框图和信号流图 35 2.5.1 系统方框图的组成 35 2.5.2 环节的基本连接方式 35 2.5.3 方框图的变换与简化 37 2.5.4 系统的信号流图及梅森公式 39 2.6 工作台位置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43 习题46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52 3.1 典型输入信号 52 3.2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53 3.2.1 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54 3.2.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54 3.2.3 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55 3.3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55 3.3.1 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56 3.3.2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57 3.3.3 二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58 3.3.4 二阶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59 3.3.5 二阶系统计算举例 61 3.4 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 62 3.5 工作台位置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64 习题66 第4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69 4.1 频率特性概述 69 4.1.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69 4.1.2 频率特性的求法 70 4.1.3 频率特性的特点和作用 72 4.2 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图 73 4.2.1 奈奎斯特图的概念 73 4.2.2 典型环节的奈奎斯特图 73 4.3 系统奈奎斯特图的画法 78 4.4 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伯德图 80 4.4.1 伯德图的概念 80 4.4.2 典型环节的伯德图 81 4.4.3 绘制系统伯德图的步骤 87 4.5 频域性能指标 88 4.6 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 89 4.7 工作台位置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90 习题92 第5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95 5.1 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及稳定条件 95 5.2 代数稳定性判据 96 5.2.1 赫尔维茨判据 96 5.2.2 劳斯判据 98 5.3 几何稳定性判据 103 5.3.1 幅角原理 103 5.3.2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04 5.3.3 含有积分环节和延时环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06 5.3.4 根据伯德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08 5.4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111 5.5 工作台位置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13 习题114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117 6.1 根轨迹与系统特性 117 6.2 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118 6.3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119 6.4 应用MATLAB绘制根轨迹 125 6.4.1 MATLAB基础 125 6.4.2 应用MATLAB绘制根轨迹 126 6.5 工作台位置自动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31 习题132 第7章 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 134 7.1 系统稳态误差的基本概念 134 7.1.1 偏差和误差 134 7.1.2 稳态误差 135 7.2 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 135 7.2.1 系统的类型 135 7.2.2 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136 7.2.3 静态误差系数 137 7.2.4 用伯德图确定误差系数 141 7.2.5 扰动引起的误差 142 7.3 减小稳态误差的途径 144 7.4 动态误差系数 146 |
7.5 工作台位置自动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 147 习题147 第8章 控制系统性能校正 151 8.1 概述 151 8.2 系统的性能指标 152 8.3 系统闭环零点、极点的分布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153 8.3.1 系统单位阶跃输入响应 153 8.3.2 闭环零点、极点的分布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154 8.3.3 利用主导极点估计系统性能指标 154 8.4 并联校正 156 8.4.1 反馈校正 156 8.4.2 顺馈校正 157 8.5 串联校正 157 8.5.1 伯德定理简介及应用 158 8.5.2 相位超前校正 158 8.5.3 相位滞后校正 162 8.5.4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164 8.6 控制器类型 166 8.6.1 比例控制器(P) 167 8.6.2 比例积分控制器(PI) 167 8.6.3 比例微分控制器(PD) 167 8.6.4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 168 8.6.5 有源相位超前控制器 170 8.6.6 有源相位滞后控制器 170 8.6.7 有源相位滞后超前控制器 171 8.7 按希望特性设计控制器 171 8.7.1 典型Ⅰ型系统(二阶希望特性系统) 171 8.7.2 典型Ⅱ型系统(三阶希望特性系统) 174 8.7.3 按希望特性设计控制器的图解法 176 8.7.4 按希望特性设计控制器的直接法 178 8.8 工作台位置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80 习题181 第9章 离散控制系统 186 9.1 离散控制系统概述 186 9.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186 9.1.2 模/数转换(A/D) 187 9.1.3 数/模转换(D/A) 187 9.2 Z变换和Z反变换 188 9.2.1 Z变换的定义 188 9.2.2 Z变换的性质 190 9.2.3 Z反变换 190 9.3 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 191 9.3.1 离散传递函数的求法 192 9.3.2 开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193 9.3.3 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194 9.4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194 9.4.1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94 9.4.2 极点分布与瞬态响应的关系 196 9.4.3 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 197 9.5 离散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198 9.5.1 模拟化设计法 198 9.5.2 离散设计法 199 9.5. 3PID数字控制器 200 习题202 第10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204 10.1 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204 10.2 系统的传递矩阵 207 10.3 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法 208 10.4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211 10.4.1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 211 10.4.2 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 213 10.5 系统的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 214 10.6 系统极点的配置 215 10.7 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216 10.7.1 离散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216 10.7.2 离散系统的传递矩阵 219 10.8 离散状态方程的解 219 10.9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21 10.10 离散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221 习题223 第11章 智能控制理论基础 225 11.1 智能控制的结构理论 225 11.2 学习控制系统 225 11.2.1 学习控制的发展 226 11.2.2 学习控制的基本原理 226 11.2.3 学习控制的应用举例 228 11.3 模糊控制系统 230 11.3.1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230 11.3.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231 11.3.3 模糊控制的应用举例 234 11.4 专家控制系统 239 11.4.1 专家控制系统的结构 239 11.4.2 专家系统的类型 240 11.4.3 专家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 240 11.5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243 11.5.1 人工神经元模型 243 11.5.2 人工神经网络的构成 244 11.5.3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245 11.5.4 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举例 247 11.6 仿人智能控制 249 11.6.1 仿人智能控制的基本思想 249 11.6.2 仿人智能控制的原型算法 11.6.3 仿人智能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步骤 250 习题251 参考文献 252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书上有详细的公式啊,代进去就可以了。
你现在找到答案了么?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
第1章绪论
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第5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第6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第7章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
第8章控制系统性能校正
第9章离散控制系统
第10章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第11章智能控制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罗忠,男,工学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宋伟刚,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带式输送机分会理事。
郝丽娜,女,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菲,女,中共党员,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博士生。
房立金,男,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胡明,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所副教授。
该书共11章,其中:第1~8章为经典控制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在时域和频域中数学模型的建立,分析了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阐述了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及设计校正方法,每章均有工程实例分析;第9章为离散控制系统部分;第10章为现代控制理论基础部分;第11章为智能控制理论基础部分。
该书采取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的方法,首先给出具有代表性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实例,提出在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使系统工作稳定,快速和精确;然后给出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途径,即学习相关的自动控制理论;最后应用这些理论分析典型系统,让读者短时间内看到所学理论的用处,同时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理论。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一、 1、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构成,而且有一定的目的或者一定的运动 规律的一个整体。 2、模型(数学模型):指一种用数学方法所描述的抽象的理论模型用来表述一个系统内部各 部分之间,或系统与其外部之间环境的关系。 静态模型反映系统在恒定载荷或者缓慢载荷作用下或在系统平衡状态下的特性; 动态模型则用于研究系统在迅变载荷作用下或在系统不平衡状态下的特性。 3、反馈:一个系统的输出,部分或全部被反过来用于控制系统的输入,称为系统的反馈。 系统的分类 4、系统的分类:对广义系统按反馈情况分:开环系统、闭环系统 对自动控制系统还可按输出规律分:自动调节系统、随动系统、程序控制 系统 5、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环节:给定环节(给出输入信号的环节,用于确定被控对象的“目 标值”给定环节可以用各种形式发出信号) 、测量环节(用于测量被控变量, 并将被控变量转换为便于传送的另一物理量) 、比较环节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_第三阶段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分。) 1、已知单位反馈系统传递函数 G(s)= (s+2)/[s(s-2)(s-7)] ,则该系统( B )。 A、稳定 B 、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 、无法判断 2、已知开环稳定的系统,其开环频率特性图 Nyquist 如图所示,则该闭环系统( B )。 A、稳定 B 、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 、与系统初始状态有关 3、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2s 2+3s+3)/(s 3+2s 2+s+K),则此系统稳定的 K值范围为( C )。 A、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院校机电工程类规划教材》根据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定位,为适应机械类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编写。《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院校机电工程类规划教材》讲述了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综合方法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机电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建立方法,拉氏变换的应用,传递函数与方框图的求取、简化与演算等;典型机电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性能指标以及系统误差分析方法;机电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判别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判据;系统的综合与校正的常用方法;根轨迹分析法等。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院校机电工程类规划教材》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相关专业,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
配套教材
《机械制图(第三版)》配有辅助教材《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三版)》和《零部件测绘实训指导(第三版)》。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作者 |
---|---|---|---|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三版)》 |
978-7-04-032260-6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钱可强 |
零部件测绘实训指导(第三版) |
978-7-04-045028-6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钱可强 |
教学资源
该教材配备针对课程全过程的整体教学资源。包括整套教师授课教案、按课时划分的 Powerpoint授课讲义、教材中所有知识点的Flash动画、教材中所有插图的电子挂图、配套习题集的全套参考答案等。
配套教材
《机械制图(第三版)》拥有配套教材《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三版)》。
书名 |
出版社 |
作者 |
ISBN |
出版时间 |
---|---|---|---|---|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三版)》 |
科学出版社 |
刘荣珍、李艳敏 |
9787030579133 |
2018年6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