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机械工程学报》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文摘杂志(俄)(2014)、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据2018年5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机械工程学报》共出版文献11502篇。
据2018年5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机械工程学报》载文量为10193篇。
据2018年5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机械工程学报》总被下载3827847次、总被引19886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948、(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159。
据2018年5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机械工程学报》被引量为147383次、下载量为1040944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机械工程学报》影响因子为1.3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第536名;在机械与仪表工业(98种)中排名第6名。
1997年至今,连获中国科协期刊项目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支持。
1999年、2003年、2005年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期刊奖”。
2001年,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
201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001年,学报中文版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1-2003年、2005-2006年、2008年至今)。
2013年,入选“百强科技期刊”。
据《机械工程学报》官网显示,获得全国优秀期刊等10余项奖励,中文版获“双高期刊”,英文版获“双效期刊”。
● 办刊理念
一切工作以质量为中心,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
1953年,《机械工程学报》创刊,半年刊,并成立第一届编委会。
1956年,成立第二届编委会。
1957年,改为季刊。
1959年,成立第三届编委会,改为半年刊。
1960年,改为季刊。
1967—1978年,《机械工程学报》停刊。
1979年,《机械工程学报》复刊,并成立第四届编委会。
1981年,学报中文版开始被Ei收录。
1983年,成立第五届编委会。
1988年,英文版创刊,为半年刊,英文版与Pergamon签署协议(1988—1990年)。
1990年,成立第六届编委会,中文版改为双月刊,英文版开始被Ei收录。
1991年,英文版变更为季刊。
1993年,英文版与ASME签署协议(1993—2011年)。
1996年,成立第七届编委会,首次成立董事会,与CNKI签署协议。
1997年,中文版获得中国科协项目资助(1997—2005年)。
1998年,开通了自主设计的网站;与万方数据签订协议;英文版与Springer签署协议(1998—2000年)。
2003年,学报召开创刊50周年庆祝大会,成立第八届编委会。
2007年,英文版改为双月刊;英文网络平台上线;与重庆维普签订协议。
2008年,英文版被SCI收录;加入CrossRef,论文增加DOI号码,两刊开始OA出版;成立第九届编委会。
2009年,英文版彩色印刷;英文版获得中国科协“国际推广”项目;中文版变更英文译名,英文版变更中文译名。
2010年,中文版变更为半月刊,封面采用彩色印刷;英文版同IFToMM签定了2010-2013年合作意向书。
2011年,中文版、英文版电子刊正式出版。
2012年,英文版与Springer签署2012—2016年合作出版协议。
2013年,学报召开创刊60周年纪念会,成立第十届编委会。
2014年,学报开通官方微信,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2015年,英文版成立独立编委会,引入EI投审稿系统;中文版网站工作平台升级。
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原名济南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济南市办学最早的职业院校之一,是集中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校。学校“一校两址”,该校区位于济南市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系列课程、测试技术。南通大学,简称“通大”,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
《机械工程学报》进登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和国外学者的论文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科研成果。
《机械工程学报》主要栏目有综述、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应用等。
据2018年5月12日《机械工程学报》官网显示,《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现有成员13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编委会历经10届,规模从最初的21位专家增至百余位专家,其中有两院院士30多位,国际编委数量约占总人数的1/4。自1996年的第一届董事会成立以来,先后有40余家单位参与。
编辑:郑小光、罗晓琪、刘丹、田旭、张强、岑伟、李楠、恽海艳、向映姣、卞波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先后输送多名优秀编辑到境外知名出版公司工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出版模式和工作体系,学习中国以外先进的办刊模式和办刊理念,开拓创新《学报》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编辑部还邀请中国以外知名出版公司负责人来京访问,针对借助对方办刊平台推进数据分析整理工作和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资源共享、宣传推广和共同办会等出版事务积极寻求交流与合作。此外,编辑部还邀请在中国以外期刊担任工作的国际编委、国际期刊审稿的专家以及高学术水平的作者,为编辑做短期培训或交流,让编辑了解、掌握国际期刊的运作模式、数字出版现状,从各个角度努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主编:宋天虎
常务副主编:王淑芹
副主编:张彤、刘丹
机械工程学报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第 43卷第 6期 2007 年 6 月 Vol. 43 No.6 Jun. 2007 HFCVD 衬底三维温度场有限元法模拟 * 徐 锋 左敦稳 卢文壮 李 磊 王 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南京 210016) 摘要: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FCVD) 方法制备金刚石薄膜设备简单,成本低 廉,适合大面积金刚石膜的产业化生产,其中衬底温度是沉积高质量 CVD 金刚石膜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此, 首先分析大面积 HFCVD 系统的热交换过程,建立大面积 HFCVD 系统衬底温度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传统纯 热辐射模型相比,本模型更加接近实际系统,并较好符合试验测定的结果。根据三维有限元模
据2018年5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排灌机械工程学报》共出版文献4339篇。
据2018年5月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排灌机械工程学报》载文量为1701。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华艺思博网”、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收录。
据2018年5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总被下载393653次、总被引1802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431、(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986。
据2018年5月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排灌机械工程学报》被引量为11461,下载量为75361;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影响因子为1.0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第935名,在农业工程(42种)中排名第4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先后获得过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编辑委员会、全国农业机械科技情报总网、全国农机科技刊物网、江苏省教委颁发的奖状、证书,多次获“优秀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全国农机科技优秀期刊一等奖”、“全国农机系统优秀科技期刊”及“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科技情报)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技术类二等奖”,2007年在江苏省期刊质量评比中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9年度、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比中获得二等奖,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2年度、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14年荣获第六届江苏科技期刊金马奖。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主要报道特约综述、泵理论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环境工程、流体工程、排灌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型论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读者面向中国国内外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据2018年5月《排灌机械工程学报》官网显示,《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第十届编委会拥有顾问2人、大陆编委71人、海外编委21人。
顾问:金树德、吴玉林
大陆编委:马孝义、王军、王洋、王正伟、王全九、王国玉、王晓放、王福军、王德忠、毛劲乔、仇宝云、邓东升、龙新平、田军仓、史海滨、付强、朱兴业、朱祖超、刘小兵、刘梅清、汤方平、许迪、许唯临、牟介刚、严海军、李红、李鲲、李久生、李仁年、李文广、李庆斌、李志鹏、李彦彬、杨敏官、吴大转、吴普特、汪小旵、张文涛、张立翔、张兆国、张咸胜、张德胜、陈红勋、陈帝伊、林建忠、罗兴锜、周建中、郑源、郑旭荣、练继建、施卫东、袁寿其、袁建平、顾冲时、钱一超、徐云峰、席光、黄介生、黄修桥、黄冠华、曹卫东、崔金贵、康绍忠、康跃虎、彭旭东、覃大清、程吉林、窦华书、蔡焕杰、潘中永、戴会超
海外编委:Andy Chit C. Tan(澳大利亚)、Boo-Cheong KHOO(新加坡)、B.P.M.van Esch(荷兰)、Chaowei Wang(美国)、Claus-Dieter OHL(新加坡)、Franco A. Magagnato (德国)、Friedrich-Karl Benra(德国)、Gerard Bois(法国)、Giorgio Pavesi(意大利)、Hyung Hee Cho(韩国)、Kwang-Yong Kim(韩国)、Kazuyoshi Miyagawa (日本)、 Mohamed Farhat (瑞士)、Qiu Huihe(香港)、 Ramesh K.Agarwal (美国)、Roger E.A. Arndt(美国)、Shengcai Li(英国) 、Tanongkiat Kiatsiriroat(泰国)、Tomoaki Kunugi(日本)、Yakun Guo(英国)、 Yoshinobu Tsujimoto(日本)
第十届名誉主任:周君亮
第十届主任委员:袁寿其
第十届副主任委员:施卫东、吴普特、席光、罗兴锜、李仁年、康绍忠、黄冠华、李庆斌、崔金贵
第十届主编:袁寿其
第十届副主编:施卫东、王福军、林建忠、许迪、戴会超、王正伟、黄修桥、袁建平、杨敏官、仇宝云、曹卫东、徐云峰
第九届主编:袁寿其
第八届主编:袁寿其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