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旧中国

在旧中国,机械工业大部分是一些规模小、设备简陋、生产能力低的机器装配、修理与零件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甚小,而且绝大部分又集中沿海地带的大城市和内地的太原、重庆、武汉等少数几个城市。民族地区则仅有一些简陋的修理业。

建国后

建国后,随着国家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机械工业也得到较快地发展。现在,从制造一般机电产品到制造大型复杂地精密设备,甚至已达到生产电子产品,并在各省区已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目趋合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现代化机械工业系统。并出现了一批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造等门类的机械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银川、乌鲁木齐、昆明、贵阳、南宁、柳州、梧州等市。

但民族地区机械工业目前前仍不能满足其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是:虽然发展较快,但基础差,生产水平较低,设备陈旧消耗高,经济效益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应变能力差,管理落后,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等等。所以,近几年来各省区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机械工业的高速和改革、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使机械工业得到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机械联锁(JSL)

  • 水平、垂直位置联锁(缆绳式)
  • 南冠
  • 0%
  • 广东南冠电气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机械泄压口

  • XJXF-0.12-J
  • 广州兴进
  • 0%
  • 广州兴进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机械工

  • 工日
  • 0%
  • 天津市施工队伍交流服务中心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机械联锁(组)

  • E2.2-E6.2 3 个断路器之间(2常用电源+ 母排)型式C
  • ABB
  • 0%
  • ABB(中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机械联锁(组)

  • E2.2-E6.2 3 个断路器之间(2常用电源+ 母排)型式C
  • ABB
  • 0%
  • ABB(中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机械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机械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机械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机械工

  • 工日
  • 广州市2022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机械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机械工业用紧固件

  • GB894.1-86 挡圈 公称直径8(mm) 外径200(mm) 弹簧钢
  • 3440个
  • 1
  • 东方豹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06
查看价格

机械工

  • 509工日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7-15
查看价格

发展历程

  • 视频 发展历程
  • 48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银行周边网点布局图(新款))

  • 600×1640mm铝板烤漆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1-16
查看价格

Ф30钢环5厚扁钢

  • Ф30钢环5厚扁钢
  • 1101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3-10
查看价格

机械工业定义

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冶金设备、动力设备、化工设备以及工作母机等制造工业。机器制造业是工业的心脏,它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等提供技术装备,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机器制造工业的发达与否及机器装备的自给水平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的真正标志。机器制造业的门类多,已成为拥有几十个独立生产部门的最庞大的工业体系。由于机器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技术性强,所以实行生产专门化、标准化、自动化对于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广义机械工业:指凡用金属切削机床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工业部门。

狭义机械工业:指机器制造工业。通常多采用后者。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简介

机械工业(英文:Machine Industry) 亦称"机械制造工业"或称"机器制造工业"。是制造机械产品的工业部门。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冶金设备、动力设备、化工设备以及工作母机等制造工业。机器制造业是工业的心脏,它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等提供技术装备,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机器制造工业的发达与否及机器装备的自给水平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的真正标志。机器制造业的门类多,现在已成为拥有几十个独立生产部门的最庞大的工业体系。由于机器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技术性强,所以实行生产专门化、标准化、自动化对于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广义机械工业:指凡用金属切削机床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工业部门。

狭义机械工业:指机器制造工业。通常多采用后者。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发展历史

机械工业发展初期

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大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机器本身的生产革命化,即建立机器制造业。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最先投入使用的一批纺织机器,几乎全是木制的手工产品,或是由使用人自行制造,或是由钟表匠、木匠和工具制造匠为使用人定制,甚至蒸汽机最早也不是由波尔顿—瓦特商号制造的。他们只提供图纸,监督生产。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开始时虽有机器生产,但尚无真正的机器制造业。

手工生产木制机器有着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成本很高,产量有限,转速不匀,容易磨损,构造简单,功效不高。上述缺陷是由手工方法与木料相适应、相结合而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克服那些缺陷,必须从建筑材料、制作方法以及加工工具三个方面进行改革。随着冶铁业的发展,人们逐步开始以铁代替木材来生产机器零件,工厂越来越多地使用金属设备。威尔金森提供的优质汽缸,保证了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成功。铁器零件和设备的应用,必然要求制造方法和工具的改革。铁取代木材,增加了机器材料的硬度,而机器构造的日益复杂则要求零件的精确性和标准化。对此,原有的手工方法及所用的工具已无法满足需要。“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能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

机械工业难关突破

1770年前,波尔顿曾经制成了几部碾压机和车床,但因以水力推动,功率不大,缺乏实用性。这说明,机器制造业同样需要解决动力机械化问题。此后,一系列的机器工具相继出现。1789年—1794年,木匠布拉默和他的助手亨利·莫兹利对重型螺纹切削机床进行了改进。1810年前后,莫兹利应用滑动原理发明了滑动刀架,使切削机得到重大改进,解决了制造精密圆柱体和螺丝的技术难题。后来,理查德·罗伯茨在改造凿穴机的基础上制成了钻孔机和切削机。1821年,几位工程师制造出一部金属刨,后来,罗伯茨又做了改进,使它的形式固定下来。1830年前后,罗伯茨首次制造标准型板用以复制机器零件。19世纪30年代,约瑟夫·惠特沃斯制成了新的计量工具,改进了计量工作,使工程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确程度。随着机器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一些机械商号相继出现。它们借助于工具机生产机器,并且逐步生产出可以替换的机器部件。这表明,机器制造在向独立的工业部门发展的过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机器制造要成为一个得以自立的工业部门,还有赖于动力的机械化。1839年,纳斯密兹发明蒸汽锤。它的锤击力不仅大大加强,而且可以调整以适合各种需要,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种锤特别适合于造船厂和其它大型机器制造厂。它促进了锻造技术的改革,有了它就能生产出安全可靠的远洋轮船主轴和制造机车。另外,工程师们还制造出了结构较为复杂的锻造机,用以锻造纺纱机的纱锭、螺栓、锉刀等机器零件和金属工具。1848年,罗伯茨发明镗床。随着一系列工具机的发明应用,各种形状的金属加工不仅日益精确和标准化,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于是,到19世纪40年代,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机器制造业的建立,实现了机器本身的变革,从而为机器大工业生产最终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机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工业革命才最终得以完成。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机械工业按其服务对象,可分为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等机械制造业。

机械工业工业设备制造业

工业设备制造业,是指生产装备工业本身的各种机器设备的企业。主要包括重型机械、通用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电器制造和轻纺工业设备等。我国民族地区工业设备制造业很少有全国意义的大型企业,但各省区都普遍地建立了一批中小型企业,不断增加新品种,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广西在解放前,机械工业十分落后,当时最大的柳州中国农机公司(柳州机械厂的前身)仅有28台破旧机床和220名职工,只能生产手摇榨油机、畜力榨蔗机等简易产品。解放后,广西机械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区已逐步形成了农机工业、电器工业、机床工具工业、石油化工通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工业、重型矿山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包装机械工业、通用基础件工业和轴承工业等门类较齐全的10多个制造行业。主要产品达2000多种,其中有有80多种曾获国家、机械工业部、自治区优质产品奖称号。并有机床、锻压设备、家用电器、手扶拖拉机、微型汽车等30多种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及法、美、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内蒙古、云南、宁夏等省区工业设备制造发展也很快。拥有柳州、南宁、桂林、梧州、呼和浩特、包头、集宁、乌兰浩特、海拉尔、昆明、银川、吴忠等工业设备制造基地。

机械工业农业机械制造业

农业机械工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机械生产。民族地区地域辽阔,长期以来又是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对各种农业机械有着广泛的市场和需求。在众多的农业机械中,拖拉机是最基本的农业机械。柳州是全国八大拖拉机生产基地之一,乌鲁木齐、喀什、西宁、银川、昆明、贵阳等地有各种类型的农机企业,内蒙古海拉尔为牧业机械主要产地,其它农具与配件生产则遍布各省、自治区。

机械工业运输机械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输机械制造包括铁路机车车辆、汽车、船舶和飞机制造等。 由于民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运输机械制造发展较缓慢。主要生产汽车和摩托车等。例如,广西的汽车业是一个新兴而富有潜力的行业。柳州汽车厂继生产2.5吨和5吨载重汽车后,又积极生产节能的微型客、货车,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以机械加工为主要工艺的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包括农业机械制造工业、工业设备制造工业、交通设备制造工业、建筑及筑路机械制造工业、生产用其他机械制造工业、电子工业、生活用机械制造工业、生产用金属品工业、日用金属品工业、机械设备及金属品修理工业等。机械工业的制造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现代化程度。

1949年以前,中国的机械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在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沿海城市有些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中小型机械厂,只能修配和生产一些简单的机电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机械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截至1980年,仅机械工业部系统,就拥有机床、发电设备、冶金设备、矿山设备、通用机械、汽车、轴承等近100个行业,能生产2.6万多种机电产品,为全国3000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提供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其中还有一批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重大成套设备。例如,为冶金工业提供了年产15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的成套设备,为煤炭工业提供了年产 250万吨竖井煤矿成套设备,为化学工业提供了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24万吨尿素的成套设备,与此同时,还生产了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的设备,各类高精度机床已发展到110种,并已向9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机床、锻压设备、冷冻设备、电动机、轴承、量具、刃具等 137种产品。对外援建了重型机器厂、电线厂、轴承厂、标准件厂等50多个项目。1980年以后,机械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1985年,机械工业全行业产值达2235亿元。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影响制造业因素

主导产业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交替出现,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80年代及90年代初,进入前五位的行业主要是与满足居民的吃、穿相关联的行业,由于纺织业等行业出口大量增加,其在工业增加值中的位次和比重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居前列。90年代中期,由于能源、原材料等产品出现短缺,相应的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家电产品发展迅速,1995年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地位快速上升,位居第六,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10%.2001年之后,进入前五位的行业就集中在重化工业以及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方面,这些行业与居民消费结构向住、行等升级直接相关。

2000年之前,位居前五位行业的比重差距较大。例如,1986年第一位的纺织业与第五位的食品制造业相比,两者的比重差有5.78个百分点。而2003年最大与最小的比重差仅为2.61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当前的新一轮高增长周期中,已经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和高增长产业群,而且高增长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增强(例如汽车、造船等产业对钢铁工业形成较大的需求),主导产业的群聚效应明显,不似以往主导产业相对单一的情况。

与日本等国重化工业时期的产业结构相比,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重化工业得到加快发展的同时,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新技术条件下的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跨越式发展性质。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发展布局

机械工业旧中国

在旧中国,机械工业大部分是一些规模小、设备简陋、生产能力低的机器装配、修理与零件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甚小,而且绝大部分又集中沿海地带的大城市和内地的太原、重庆、武汉等少数几个城市。民族地区则仅有一些简陋的修理业。

机械工业建国后

建国后,随着国家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机械工业也得到较快地发展。从制造一般机电产品到制造大型复杂地精密设备,甚至已达到生产电子产品,并在各省区已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目趋合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现代化机械工业系统。并出现了一批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造等门类的机械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银川、乌鲁木齐、昆明、贵阳、南宁、柳州、梧州等市。

但民族地区机械工业仍不能满足其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是:虽然发展较快,但基础差,生产水平较低,设备陈旧消耗高,经济效益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应变能力差,管理落后,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等等。所以,近几年来各省区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机械工业的高速和改革、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使机械工业得到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发展战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机械工业主攻高端战略

要主攻高技术产品,加快发展严重依赖于进口的高端机械产品,将以前“吃不了”的需求变成“十二五”的增长空间。要致力于传统产品向精品的升级,解决传统产品“做不好”“不做好”的痼疾,提升中国机械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形象。同时,要力促产业结构高端化,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因势利导,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聚区。

机械工业创新驱动战略

“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从过度依赖于能源、资源等要素投入驱动发展,转向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和人员素质提高驱动发展。实现“创新驱动”不仅需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加强行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此外,根据诸多国产化依托工程的成功经验,还要特别注意争取用户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以更多更好地落实自主创新的市场条件。

机械工业强化基础战略

改革开放以后,机械工业在许多主机国产化的进程中,实行了先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系统集成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逆向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成就了主机产业的高速成长。但随着高端主机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无论是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数量、水平还是交货期,都已感受到国际竞争伙伴越来越强烈的有意制约。“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千方百计地强化基础件、基础技术、基础工艺等机械工业的共性基础领域。在加强基础的问题上,要打破原有行业分割,主机行业与零部件行业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和配合,全力推进。

机械工业两化融合战略

“两化融合”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机械产品之中,加快机械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传统机械产品功能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也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企业的经营管理,使研发、生产和企业管理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发展,大幅度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两化融合”的深度推进更在于可以促进新发展理念的建立,促进研发能力、产品水平、市场模式、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提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管理及营销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机械工业“绿色为先”战略

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要成为“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自身生产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作为机械工业中高耗能环节的热加工企业更要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机械工业要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为各行各业用户的节能降耗减排提供先进装备。同时,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要更加关注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理念,“高效、低污染、能回收、资源可重复利用”等因素必须置于优先位置。要发展机械产品再制造,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还包括:产业向高端升级有所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型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左右,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25%左右;产业基础初步夯实;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推进绿色制造,力争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2009年的0.425吨标煤下降到2015年的0.31吨标煤左右,年均下降5.9%。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中国机械工业运行情况

2020年1-10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超过去年同期水平(4.3%);10月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2.7%。1-10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81万亿元,同比增长2.7%;利润总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8.8%。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发展现状

2015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运行面临较大困难,主要指标增速创新低,总体呈低迷走势,部分行业表现分化。1-10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3.2%,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7.3%,仪器仪表制造增长5.7%。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如泵、齿轮、气体压缩机、风机等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金切机床产量同比下降8.2%,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9.8%,金属成形机床下降6%;工程机械产量全线下滑,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4.5%、28.9%;火电、风电等传统发电设备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但风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5.8%;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32.3%,中型拖拉机增长7.2%,但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下降15.5%。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布局文献

重型机械工业的发展和设备需求 重型机械工业的发展和设备需求

重型机械工业的发展和设备需求

格式:pdf

大小:2.9MB

页数: 1页

为了扭转重型机械工业的局面,重型机械工业开始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即通过对产品进行创新提高产品力量,加大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度、重型机械工业在维持单件小批生产的同时,采取了新的发展策略。近年来,中国的重型机械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需要企业把握住现在,不断地满足各个领域的设备需求,以促进工业企业更好地发展。重型机械工业要更好地发展起来,就要基于良好的发展途径,实现技术突破,以能够满足设备需求。

实现机械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实现机械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实现机械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格式:pdf

大小:2.9MB

页数: 未知

本刊讯 (记者国语洋)2010年1月21~2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会员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机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近代

184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近代机械工业逐步由手工业作坊式小生产向使用动力机器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百余年的机械工业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这个时期诞生的机械工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机械厂是清政府经营的军火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之下。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1845年英国人J.C.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中国领土内最早的一家外资机械厂。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外商在黄埔经营的船坞船厂增至5、6家。英、美商人并纷纷在华东设立船舶修造厂,其中较大的有英商办的上海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和丰船厂。至19世纪60年代末,外商在广州、 上海、厦门、 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厂已达22家,雇用的中国工人达9000人。外商在中国经营的机械工业除船舶修造厂外,还有铁路车辆修理厂,如1880年英国人在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铁路车辆修理厂(原名胥各庄修车厂,1899年迁至唐山,已有工人约3000人,更名为唐山修车厂)。1901年德国人在青岛四方村建立了青岛铁路工厂(现四方机车厂前身)。这两个工厂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企业。据1908年统计,外资经营的34个主要机器厂中,船舶修造厂28个,占82%;铁路车辆工厂3个,占9%。这些厂以英商经营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20世纪初,日本在东北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俄战争后,在南满地区,开办了一批机械工厂。到20年代已有较大的铁路、造船、矿山机器等机械制造厂20多家。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06年扩建了接收帝俄的大连铁路工厂、抚顺煤矿机械厂(现抚顺重机厂的前身)。1907年新建了沙河口铁路工厂(现大连机车厂前身)。1908年川崎造船所扩建了接收帝俄在大连的船坞和工场。设大连分厂(现大连造船厂前身),至1914年已发展成为拥有日籍职工2800余人、中国工人 1万余人的大型修造船厂,能修造5000吨级轮船。新建的大型机械厂有:1917年建立的大连机械制作所(现大连重型机器厂前身)、大连铁工所和1919年建立的安治川铁工所等。

1919年美商在上海曾建立专为装配机器的慎昌工厂(现上海锅炉厂前身)。美商对中国主要是输出机器设备,长时期占中国进口机器设备总额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办机器厂较少。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机械厂。1863年他又派容闳赴美采购机器,筹备建立规模较大的近代机械工业企业。1862年李鸿章先后命丁日昌、韩殿甲和英人马格里分别在上海、苏州建立三个洋炮局。苏州洋炮局使用蒸汽机动力并雇用外籍人员,但规模不大,仍主要以手工方式生产。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和各省先后办了大大小小的军事工厂2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

江南制造总局 简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6月8日建局(图1、图2)。曾国藩和李鸿章以收购的上海虹口美商T.J.佛而士1863年开办的旗记铁工厂(修造轮船)为基础,将原设上海的两个洋炮局并入而成立。容闳从美国购买的机器百余台也在同年运抵上海全部投入该局,至1891年全局已拥有机器厂、枪厂、火药厂、炮弹厂、水雷厂、铸铜铁厂、熟铁厂、炼钢厂等13个工厂和一个工程处,职工达3500余人。各种机床662台,还附有广方言馆、工艺学堂、翻译馆等。江南制造局前后基建投资共用银约200万两,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军事工业企业,是中国自办近代工业的开端。它制造出中国的第一艘近代兵轮(恬吉号),炼出中国第一炉钢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机械工业制造学校,并最早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

金陵制造局 1865年李鸿章将安庆内军械所和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扩建而成(图3)。到19世纪80年代后期已拥有10余个工厂,基建共用银50余万两。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建立(图4)。1869年开始生产,拥有16个工厂、3座船台。投资用银达135万余两,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专业船舶制造厂。1881年生产的 3艘2400马力、排水量2200吨的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已装配制造的最大军舰。至清末共装配建造兵船40艘,占同期国内自制兵船58艘的70%。1871年船政局所属铁厂首先采用新的冶炼技术,安装吊车,铸造大型汽缸,购置3吨汽锤锻造大轴,建成中国机械工业最早的铸锻车间。

天津机器局 1866年北洋通商大臣宗厚创办,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扩充,先后共用银110余万两,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除军火外,还制造了挖泥船、皇家游艇等,并设有水师学堂。在1908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毁。

湖北枪炮厂 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1895年正式开工,主要生产枪炮。设备较全,具有一定规模。

其他军工企业 这一时期各地方政府还设立了很多军工企业,主要的有1872年左宗棠设兰州机器局(兰州通用机器厂前身),1874年两广总督在广州设广东机器局。1875年山东巡抚设山东机器局,1877年四川总督设四川机器局,1881年吴大澂设吉林机器局,1883年在北京设神机营机器局,1894年设奉天制造局,1898年设山西制造局。此外,还有1895~1904年新设的新疆机器厂、江西(南昌)子弹厂、河南(开封)机器局、湖南(长沙)枪厂等。

这些军工厂后来有不少发展成为重要的兵工厂。如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就是江南制造局。汉阳兵工厂(即湖北枪炮局)生产的"汉阳造"步枪,曾是当时中国陆军的著名步枪。金陵制造局、奉天制造局、山西制造局分别是后来著名的金陵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的前身。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北洋军阀继续扩建或新建了一批军事工厂。如1915年建立的河南巩县兵工厂、湖南兵工厂,1919年扩建的沈阳兵工厂。1913年前后,北洋政府在北京南苑清河设飞机修造厂,是中国最早的飞机厂。

清末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军事工业在机械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据1913年统计,共有军工企业23个,分布于21个省,拥有工人28500人,资本1.28亿元(银元),分别占全国机械工业的60.7%和80.4%。

随着外轮修配业务的增加,加上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的洋务活动逐渐扩展到开办矿务、轮船、电报、铁路等部门,民族资本办的轻工业也有所发展。与此相适应,民族资本家经营的民用机械工业开始兴起。

1866年设立的上海发昌钢铁机器厂,是中国民族资本家开办的第一家机械厂(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厂兼并)。在这一时期开办的还有广州的陈联泰机器厂、上海的甘章船厂等。1880年前后,上海的建昌铜铁机器厂、均昌机器厂、广德昌机器造船厂、公茂机器厂、广州的均和安机器厂等相继开办,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最早一批机械厂。这些厂开办时一般为手工打铁作坊,以后才逐步采用机器生产。如上海发昌厂创办时,只是一个小量生产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锻造作坊,1869年才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开始制造小型轮船。1872年开办的汉阳荣华昌翻砂厂,1890年开办的上海顺昌翻砂厂是中国最初的专业铸造厂。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法令。1898年颁发《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规定凡发明军用船械者,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仿制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1903年颁发《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设立公司。1906年颁发《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机器。1907年颁发《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规定凡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这个时期,国内对机械产品的修造需求逐步增加,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如1913年与1895年比较,民用机械工业的职工人数由4457人增至18450人。这一期间,上海民族资本家新办了86个机械厂,加上以前的共有96个厂。有名的汉口周恒顺机器厂(1895年开办,为武汉汽轮机厂前身)、上海求新机器轮船厂(1902)、上海大隆机器厂(1902)、汉口扬子机器厂(1907)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但是这些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规模远不能与同期外资机械厂相匹敌。如当时比较大的两个民营机械厂,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资本为70万元,扬子机器厂为49万元;而英商上海耶松造船公司和瑞镕船厂,1913年的资本分别为557万两(折银元770万元)和76万两(折银元105万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力东顾,进口机械设备减少。1915~1924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机械工业的黄金时代。如上海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厂由1914年的91家增加到1924年的 284家。其中车床专业修造厂10家(原来有的厂制造过少量车床,但都自产自用,没有专业厂);动力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修造厂由16家增加到48家;纺织缫丝机械修造厂由13家增加到50家;针织机械修造厂由3家增加到39家。上海华通电业机器有限公司(1919年开办,为上海华通开关厂前身)、山东潍县华丰机器厂(1920年开办,"七七事变"后被日军强行迁至济南,为济南柴油机厂前身)等都是这时创办的。日用机器产品制造厂也在这时开始创设。如1915年在烟台创办了中宝时钟厂,是中国第一个钟厂;1919年在上海创办了协昌、润昌缝纫机行,为中国最早的缝纫机厂。但这些靠民族资本发展起来的机械厂,基本上都是小厂。据1920年对上海114家民族资本机械厂的统计,平均每厂只有机床5.9台,工人25人,并有30%的厂不用动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1926年北伐战争以前,由于内战频繁,同时又受洋货倾销和外国厂商打击,除大隆机器厂等个别企业有所发展外,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工业陷入困境。例如求新机器造船厂因负债过多,被迫接受法国资本、控制权转入法国人手中;扬子机器厂受日货、日资打击,被迫加入汉冶萍公司。

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制造军火和民用机械产品。如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5年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木质机器轮船"黄鹄"号(船体由清末有名的科学家华蘅芳、徐寿等人设计,时速6海里)。江南制造局1868年8月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木质明轮、排水量为 600吨的近代兵船"恬吉"号(392马力,后改名"惠吉"号),并于 1867~1876年期间为装备自己制造了车床、刨床、钻床、铣齿机、锯床、卷板机、蒸汽锤、夹板锤等多种设备。胥各庄修车厂1881年造出中国第一台 0-3-0型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这个时期主要行业生产的重点产品有舰船、动力机、机床、农产品加工机械、轻工纺织机械、通用机械和兵器。

造船 江南制造局于1872年装配制造了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的大型兵船"海安"号,1920年前后为美国装配制造了4艘排水量达14750吨、3430~3668马力、时速达10.5海里的远洋运输舰。福州船政局于1883年装配制造了2400马力的"开济"号兵船,1906年装配制造了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的"宁绍"号兵船。

动力机械 1918年江南制造局生产了为万吨远洋运输舰配套的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1908年广州均和安机器厂仿制了单缸卧式低速8马力煤油机,这是中国最早的内燃机产品。1909年上海求新机器轮船厂制造了 5马力煤气机,1910年制造了4~6马力煤油机和25马力煤油、煤气双燃料发动机。1913年广州协同和机器厂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烧球式40马力柴油机。1924年上海新祥机器厂首先仿制成16马力、24马力等 5种规格低速重型柴油机。

机床 除江南制造局等自产自用的机床外,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器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车床(4英尺脚踏车床,仿英国产品制造)。这个厂也是中国第一家制造车床的专业厂。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3号万能铣,1926年上海丰泰机器厂和福昌祥机器厂分别制造出1号、2号万能铣。

农产品加工设备 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仿制出日式轧花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仿制了意大利式缫丝机。其他如黄豆榨油机、棉子榨油机、碾米机等也于1905~1909年期间先后生产出来,如汉阳周恒顺机器厂在1905年已经制造了成套砖茶、榨油设备。

轻纺设备 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制造出平面对开印刷机。1912年上海家兴工厂制造出手摇袜机及小型针筒槽铣床。

通用工矿设备 1907年前后,汉阳周恒顺机器厂已经生产了15~30马力的抽水机和60~80马力的卷扬机。1922年上海增茂五金厂开始生产小口径低压阀门、管接头。1926年上海华德机器厂生产的铸铁阀门,最大口径6英寸。

兵器 1878年制成 40磅(弹丸重)、4.7英寸钢膛熟铁箍前装炮。1884年制成37毫米架退式后装炮。1888年制成第一门250磅、9英寸后装要塞炮。1892年制成800磅、12英寸要塞炮。1893年制成汉阳式79步枪。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制造出新型迫击炮、步兵炮、山炮等。在技术上已有相当的进步。

[title3]近代机械工业从发展到衰退[/title3]

[title3](1927~1949)[/title3]

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机械工业起色不大。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领土,规模较大的沈阳兵工厂等悉为敌人侵占。这一时期,在全国范围兴起的抵制外货高潮推动下,机械工业也有过局部的、短暂的发展。国民党政府1931年在上海筹建中央机器厂(后因抗战爆发而停顿);1936年在湘潭开始筹建中央电工器材厂(因抗战爆发迁昆明),下设电线、灯泡、电话机、电机四个分厂。兵工系统重点扩建了南京、汉阳等兵工厂。航空委员会于1934年在杭州建设了中央飞机制造厂,1936年在南昌建立了制造轰炸机的飞机厂。到"七七事变"前,中国机械工业具有一定修造能力的工厂,在民用机器制造方面主要有新中工程公司、永利化学公司机器厂和大隆、环球、周恒顺、新民等机器厂;在修造船方面主要有江南、马尾、求新、大沽、黄埔等厂;在铁路机械修造方面主要有长辛店、唐山、四方、江岸等厂。但总的看来,基础仍很薄弱,装备落后,大多数厂只有普通的车、刨、钻床,有铣床、磨床的很少。基本上没有精密的计量、测量仪器。包括军工厂在内,全国有铸钢能力的只有 9个厂,共拥有电弧炼钢炉12座,容量13.65吨,最大的2吨。技术力量也很弱,除国营厂外,民营机械厂只有上海的大隆、新中、新民、济南的陆大,汉阳的周恒顺,重庆的华兴等少数机械厂有工程师。这个时期在主要原材料和零件进口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品种有自动螺丝机、灯泡用钨丝机,排水量4275吨长江客货轮、排水量2383吨的护航舰;40、50马力以下的柴油机,200马力以下的煤气机;200千瓦以下的交流发电机及电动机、6600伏以下的变压器;18英尺普通车床、14英尺龙门刨床以及摇臂钻床、万能铣床、冲床等中小型机床和锻压设备;小型离心泵、风机、空气压缩机以及轻纺工业的小型纺纱厂、织布厂、缫丝厂、制革厂的成套设备等。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抗战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目的在中国大量设立机械厂。据不完全的资料,至1938年止,除满洲飞机制造厂等直接生产军工产品的工厂外,在中国新设 200多个机械厂,其中设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等地的有180多个。

抗战初期,沿海和一些省市的机械工业在敌人炮火直接破坏和匆忙内迁中遭到巨大损失。如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之初,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厂570家,"八一三"战争爆发后,除内迁66家外直接毁于炮火的 360家。设在浦东、杨树浦区略具规模的10个船舶修造厂,全被日军占领,租界幸存的百余家机械厂,生产也全部停顿。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机械工厂一度有所发展。从1938年起,原在租界的百余家机械厂陆续复工,接着又有200多家原在战区的机械厂迁入恢复生产,以后又增设 400多家。累计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设在租界的民族机器厂共达784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对机械厂进行登记控制,强迫收购钢铁材料和机床等重要物资,机械厂又被迫减产、停业,逐步陷于瘫痪。

沦陷区的机械工业多数被迫转为生产军需用品,为日本侵略战争服务。如上海大隆机器厂,日军占用后改名大陆铁工厂,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转向军火生产。拥有机床 180多台的华北最大机器厂──山东潍县华丰机器厂,1938年被强行中日合营并迁至济南改名历山铁工厂,生产军需品。江南造船所被日军占用,一切业务直接为日军侵略战争服务,在这一时期平均年建造中型以上船舶20~30艘,并大量修船,工人最多时超过万人。因日本侵略战争的需要,有的老企业一再扩大,如大连机车车辆厂,职工由战前的 500~ 600人,1945年增至6800多人;此外在天津、上海、武汉日本人还新建了一些机械厂。

抗战时期的机械工业以从沿海战区内迁的企业为主体。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工厂,至1941年底内迁 230家,复工者198家,规模较大的如重庆的周恒顺机器厂、顺昌铁工厂、新民机器厂、民生机器厂、中国机器厂,五通桥的永利化学公司机器厂,广西的纺织机械厂,湖南的新中工程公司等。内迁的国营机械厂主要有兵工署所属设于昆明、重庆、沪州、桐梓、万县的10多个兵工厂;航空委员会的第一、第二、第三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厂;还有交通部门的铁路工厂、汽车修配厂、通讯器材厂等。这些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历经种种困难,元气大伤。在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也新建了一批机械厂,大多数设在昆明、重庆。如资源委员会1938年在昆明设立的中央机器厂,下设7个分厂(车间):一分厂为铸锻专业生产,二分厂制造锅炉及蒸汽机、汽轮机,三分厂制造内燃机,四分厂制造电机及有关器材,五分厂制造机床及工具,六分厂生产纺织机械,七分厂生产通用机械;中央电工器材厂,设有电线、电子管、照明设备、电话及电机等分厂;交通部1938年在重庆设立的中央汽车配件厂;农林部设立的中国农业机械公司重庆厂等。这个时期,由于国际运输断绝,进口锐减,加以战争需要,促使机械工业有一定发展。1943年,大后方除有近百家军工厂外,共有民用机械工厂1477家,工人69508人。机械工业成为三大工业部门(纺织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之一,厂数、资金和工人数分别占全部工业的28.05%、22.73%和19.33%。

这一时期,各主要企业生产的重点产品在动力机械方面有:恒顺机器厂的120和180马力船用蒸汽机,新中工程公司的65马力、1800转/分的四缸柴油机,中央机器厂的250马力、600转/分的煤气发电机组,上海机器厂的小型水轮机等;在交通机械方面有: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的桐油汽车,新中工程公司的煤气车,交通部汽车配件厂的汽车齿轮等;在轻纺机械方面有:中央机器厂、经纬纺织机械厂及广西纺织机械厂的大型纺织机械;在机床和工具方面有:中央机器厂、中央工业试验所机械厂的车床、铣床、磨床和铣刀;在试验仪器方面有:中央工业试验所机械厂的油类、纤维、纺织、金属等试验仪器;在军火方面有:兵工署各厂的150毫米迫击炮、中正式79步枪等制式兵器等。此外,还有航空器材方面的产品。全国共生产机床 2615台、交流电动机22000千瓦、变压器16000千伏安、内燃机3900马力、蒸汽机 4500马力。

这个时期,中国机械工业进一步走向衰退。东北地区是日本军阀策划建立的战略后方基地,当时机械工业已初具规模。由于日军投降时的破坏,东北地区的机械工业遭到严重损失。国民党政府在上海接收了160多家日伪控制的机械厂,其中规模最大的原英、美、法商经营的机器厂如英联、马勒、求新等造船厂交还外商,原属民族资本家经营的机器厂如大隆、振隆等也发还原主。有 7家日伪经营的机器厂被改组为官僚资本机器厂,剩下的小厂全部停工,由上海"敌伪产业处理局"拍卖,但是这时的机械工业,由于市场萧条,无人投标。表为1947年机械产品产量。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1948年上海市约有机械厂1200家,全部开工的只有10%,半停产的80%多,停业的5%。开工和半开工的也主要是承担修配任务。

1927年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湘鄂赣、鄂豫皖、闽北、闽西、海南岛、陕西各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兵器修械所(组)、地雷厂等。1931年10月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镇建立中央苏区兵工厂;二方面军在湖南永顺建立兵工厂;1932年四方面军在四川道江建立兵工厂。

红军到达陕北后,最早是1935年在瓦窑堡组建红色兵工厂,1936年迁吴起镇,开始只有50人左右,主要从事军械修理,是当时解放区唯一的兵工厂。1938年初迁安塞县茶坊镇建立新厂。以后逐步扩充,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已有茶坊一厂、温家沟二厂、茶坊三厂、柴坊沟四厂等,从修配枪炮逐步发展到制造枪炮,1939年4月制造了边区第一支步枪,1943年生产了边区第一门炮。1948年,月产子弹达到11万多发,掷弹筒50~60门。除军需产品外,还大量生产民用产品,如茶坊一厂实际是一个通用机器厂,在沈鸿领导下,自行设计制造了小型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等,装备兵工厂和印刷厂、造纸厂、制药厂、纺织厂、皮革厂,煤油厂和化学厂的通用、专用设备300~400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兵工厂与晋西北修械厂合并。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解放时期

各个解放区都建立了大小不等的一系列兵工厂。如晋冀鲁豫根据地拥有大型兵工厂7个,人员5000~6000人;晋察冀根据地的冀晋、冀察、冀热各军区都分别建立了3~5个兵工厂;山东根据地,在胶东、渤海、滨海、鲁中、鲁西南各设一个兵工总厂,下设若干专业兵工厂。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各根据地拥有工人100人以上、设备10台以上、有固定厂房的兵工厂50余个,职工共3万余人。设在山西黎城县的黄崖洞兵工厂,从1939年开始建设,安装了40多台机床和蒸汽动力设备,生产步枪、50小炮和炮弹。在1943~1945年期间,最高月产步枪400支、50炮50门、50炮弹2000多发。

解放区的机械工业不仅制造枪、炮等武器,还生产民用产品,如太行实业公司的华丰铁厂生产了车床、刨床和铣床,太行工具厂生产脚踏纺纱机、织布机、弹花机等。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废水概述

【学员问题】机械工业废水概述?

【解答】机械工业废水是精密机械、运输机械、产业机械、化工机械及电机工业等机械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不同机械工业部门产生的水量水质各不相同。废水的种类常分为含油废水、涂装废水、冷却废水、电镀废水等,此外,工厂厂区还产生相应的生活污水和雨水等。电镀废水一般都采用单独分隔治理,达标后单独排放,其他各种废水可并采用气浮、过滤等油处理或其他氧化处理法。混合原废水的水质一般为:油5~50mg/L,COD80~500mg/L,SS40~400mg/L;处理后出水可达:油1.2mg/L,COD20mg/L,SS2~4mg/L,除水可回用于生产。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查看详情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心介绍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是面向全国机械行业,为机械行业发展提供教育咨询、服务的教育机构,其宗旨是:

努力推进中国机械工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成为振兴机械工业的可靠保障。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