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根据叶脉类型,本属可分为3个族:
(一)金星蕨族Tribe Thelypterideae Ching:叶脉分离,有两种类型:1.裂片的所有侧脉均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或近叶边,缺刻底部不为软骨质(如金星蕨属等属);2. 裂片基部的一对侧脉伸达有软骨质的缺刻而不结合;或基部一对侧脉的上侧一脉伸达有软骨质的缺刻,下侧一脉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如假毛蕨属,龙津蕨属);
(二)毛蕨族 Tribe Go-niopterideae Ching: 叶脉部分联结:至少裂片基部一对侧脉顶端联结成一三角形网眼,并自交结点延伸出一条或长或短的外行小脉,其余一至多对侧脉顶端或与外行小脉相连,或伸达外行小脉顶端和缺刻相连的透明膜质联线,其两侧所形成的网眼或为斜方形(星毛蕨型 venitio goniopteridis),如毛蕨属,星毛蕨属;或近四方形(新月蕨型 venitiomeniscoidis),如新月蕨属,所有两种类型的网眼均无内藏小脉;
(三)圣蕨族 TribeDictyoclineae Ching 侧脉间小脉全部连结成不规则的四方形或五角形网眼,网眼内有单一或分叉的内藏小脉或无(圣蕨型 venitio Dictyoclineoidis)。
金星蕨科的植物在台湾有5属43种,以密毛小毛蕨(Christella parasitica(L.)Lev.)较常见。
广布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尤以亚洲为多。约20余属,近1000种,多生于低海拔地区。极少在热带产种类达海拔4500米。中国有18属,现知约365种,主产长江以南各省低山区,尤以华南及西南亚热带为多,其中有些属起源于我国或以我国西南为分布中心。
卵果蕨属Phegopteris
金星蕨属Thelypteris
凸轴蕨属Metathelypteris
星毛蕨属Amauropelta
假鳞毛蕨属Oreopteris
毛蕨属Cyclosorus
稀毛蕨属Pneumatopteris
圣蕨属Dictyocline
茯蕨属Leptogramma
溪边蕨属Stegnogramme
星毛蕨属Goniopteris
紫柄蕨属Pseudophegopteris
大金星蕨属Macrothelypteris
陆生植物。根状茎粗壮,具放射状对称 的网状中柱,分枝或不分枝,直立、斜升或细长而横走,顶端被鳞片;鳞片基生,披针形,罕为卵形,棕色,质厚,筛孔狭长,背面往往有灰白色短刚毛或边缘有睫毛。叶簇生,近生或远生,柄细,禾秆色,不以关节着生,基部横断面有两条海马状的维管束,向上逐渐靠合呈U形,通常基部有鳞片,向上多少有与根状茎上同样的灰白色、单细胞针状毛,罕有多细胞的长毛或顶端呈星状分枝的毛。叶一型,罕近二型,多为长圆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少为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通常二回羽裂,少有三至四回羽裂,罕为一回羽状,各回羽片基部对称,羽轴上面或凹陷成一纵沟,但不与叶轴上的沟互通,或圆形隆起,照例密生灰白色针状毛,羽片基部着生处下面常有一膨大的疣状气囊体。
叶草质或纸质,罕为革质,干后绿色或褐绿色,两面(特别是叶轴、羽轴和主脉上面)照例被灰白色单细胞针状毛,极少光滑无毛;羽片下面往往饰有橙色或橙红色、有柄或无柄的球形或棒形腺体,偶有沿叶轴和羽轴下面被小鳞片。孢子囊群或为圆形、长圆形或粗短线形,背生于叶脉,有盖或无盖;盖圆肾形,以深缺刻着生,大都多少有毛,宿存或隐没于囊群中,早落;或不集生成群而沿网脉散生,无盖。孢子囊水龙骨型,有长柄,在囊体的顶部薄壁细胞处或囊柄顶部常有多种类型的毛或腺毛。孢子两面型,罕为四面型,表面有瘤状、刺状、颗粒状纹饰或往往有翅状周壁。原叶体绿色,心形或伸长的心形,常有阔翅,对称,往往具毛或有柄的腺体。染色体基数从27至36(缺28)。
黄增泉著,《植物分类学》,1993,台北,国立编译馆,ISBN 9576381592
植株高40-60m。根茎长而横生,近光滑。叶近生;叶柄长20-25cm,淡禾秆色,基部疏被红棕色、阔卵形鳞片;叶片草质,倒披针形,长25-40cm,宽8-12cm,先端渐尖并羽裂,下部渐变狭,两面均被短毛,下面常有稀疏橙色腺体,叶轴、羽轴和中脉上有较多的灰白色长毛,二回深羽裂;羽片约30对,无柄,狭披针形,中部的最大,长4-5cm,宽6-8mm,基部截形,羽状深裂,下部多对逐渐缩短成小耳形,最下的几对退化成气囊体;裂片斜展,12-20对,长圆形,长约4mm,宽约2mm,先端钝,全缘;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单一,基部1对出自中脉基部,伸达叶边。孢子囊群小,圆形,背生于侧脉中部稍上处,靠近叶边;囊群盖大,圆肾形,有少数灰白色长毛。
植株高25-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1-2厘米,先端被亮棕色、卵状披针形的薄鳞片。叶远生;叶柄长15-30厘米,基部粗约2毫米,褐棕色,疏被鳞片,向上为禾秆色,近光滑;叶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并羽裂,长13-20厘米,基部宽10-18厘米,二回羽裂;羽片约10对,通常对生,平展,披针形,基部一对最大,略向下斜展,渐尖头,基部略变狭或不变狭,与第二对羽片分离,相距1-1.5厘米,长5-9厘米,宽1-2厘米,裂片长圆形,先端圆或钝,边缘全缘或波状浅裂;其上各对羽片渐次缩小,基部沿叶轴以倒三角形翅彼此相连;叶脉羽状,侧脉单一或偶有分叉。叶草质或纸质,干后灰绿色或黄绿色,两面疏被灰白色针状长毛,沿叶轴和羽轴多少被小鳞片;鳞片浅棕色,长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疏缘毛。孢子囊群卵圆形或圆形,背生于侧脉的近顶端,靠近叶边,无盖;孢子囊顶部近环带处有一二刚毛;孢子外壁光滑,周壁表面高低不平,具颗粒状纹饰。染色体2n=60,90。
分布于广东西部(怀集,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