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14年,机械总院认真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86%、利润增长7.86%的业绩,一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国资委认定的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机械总院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治理,深入推进定点扶贫河南新县工作,派出第二名挂职干部,研究编制扶贫发展规划,设立定点扶贫专项基金,协助新县引进产业项目。
2015年,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参与《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等大型战略咨询项目,支撑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决 策与布局;围绕行业新技术预测、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系统开展了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完成了多项行业规划研究,推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及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京、津、冀、苏、皖、闽、粤等地的装备制造业热点地区、特色园区、龙头 企业,开展战略规划、产业布局实施研究,促进国家战略、行业规划及新技术新业态在地方的率先导入。机械总院发挥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端平台在技术创新、行业交流、产业推广等方面的推动作用,组织召开专家委员会发展研讨会和高端论坛,推动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对口定点扶贫革命老区河南新县, 并发布《机械总院定点扶贫新县规划(2015-2020)》;总院和新县已互派交流干部4名;设立扶贫基金,通过捐款和吸引社会捐助已使资金规模达到500余万元;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先进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并已产出合格产品;“机械总院人才孵化基地”和“机械总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信阳涉外学院)教育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使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教学能力得到改善和提升;总院各单位与新县科技产业交流频繁,总院定点扶贫新县工作机制日臻成熟。机械总院获河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的“中央、国家机关及相关单位驻豫定点扶贫先进集体”称号,总院定点扶贫交流干部吴进军同志获“中央、国家机关及相关单位驻豫定点扶贫先进个人”。
此标志以CAM为创意元素,造型简洁、色彩醒目,用抽象的方式把CAM变形成两座山峰,寓意机械院勇于攀登科技高峰,象征着机械院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和持续发展,体现出机械院永远进取的信念。蓝色代表着科技、宇宙,象征着机械院的研发领域十分宽广,预示着极大的发展机遇;黄色代表机械院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必将取得辉煌的业绩,为中国制造业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责任”
创新:
“创新”之起源,创新是解放思想最基本的实践,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最强音。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就是变革。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形成是在20世纪。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有了管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民族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发展进步,一个国家缺乏创新活力难以兴旺发达,一个企业缺乏创新精神难以生存发展。
“创新”之涵义
创新——就是在变化中重新定位。
创新——就是破除因循守旧的懒惰思想。
创新——就是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
创新——是机械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创新”之实质
观念“创新”——事业要发展,思想要先行,集团上下首先要观念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敢想敢创、与时俱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是以提升集团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为目的,通过持续保持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引领,以赶超世界先进制造技术水平为追求目标。
管理“创新”——要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要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结构和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
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和推动企业创新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团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靠的是人才,吸纳、培养、使用和留住人才最终靠的是文化。文化的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基础。
责任:
“责任”之含义包括三层:使人担当某种职务和职责;份内应做的事;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
责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
责任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
集团的责任包括:
对社会的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模范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行业规则,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的表率,努力成为社会企业的榜样。
对股东的责任:完善治理结构,科学民主决策,优化发展战略,突出做强主业,提高管控能力,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加强风险防范,提高投入产出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股东和出资人带来长期良好的回报。
对客户的责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完善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努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员工的责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卫生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供平等发展机会,推进民主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
资质等级 |
资质与范围 |
机构名称 |
甲级 |
1、工程设计证书甲级:机械行业甲级、建筑行业 (建筑工程)专业甲级、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行业(石油机械制造与修理)专业甲级、军工行业(船舶机械工程)专业甲级、市政行业(热力工程)专业甲级 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甲级:机械、建筑、轻工、市政公用工程(燃气热力)、火电 3、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格证书甲级:可从事各类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 |
甲级 |
4、工程设计证书甲级: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其中消防子系统除外)专项工程设计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甲级 |
5、工程建设监理证书甲级:房屋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 |
北京华兴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
乙级 |
1、工程设计证书乙级:电力行业(火力发电)专业乙级、商物粮行业(批发配送与物流仓储工程)专业乙级、轻纺行业(家电电子及日用机械)专业乙级、市政行业(城镇燃气工程、环境卫生工程)专业乙级 |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 |
乙级 |
2、工程建设监理证书乙级:通信工程专业 |
北京华兴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丙级 |
1、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丙级:电子 2、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设计证书丙级:①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②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详细规划的编制;③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各种专项规划的编制;④中小型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选址的可行性研究 |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 |
其他资质 |
1、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证:GB1级、GB2级、 GC1(4)级、GC2(1)(3)(4)级 2、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第一类压力容器、第二类低、中压力容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承包工程资格证书:承包与其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国外工程项目。 |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 |
其他资质 |
4、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叁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电子工程专业承包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其他资质 |
5、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贰级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
参考资料: |
简介: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0-03-28在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吴小翔,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建筑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法定代表人:吴小翔成立时...
请问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该如何投递简历?谢谢!
现在找工作不容易,网上投了简历回复率低。那么试着来看看人才绿洲网吧,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招聘网站,即便是在读学生,也可以先填写一下简历,所填写的简历每天都会有大量企业来查阅,与其呆在寝室里网吧里娱乐,不如...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比哪个单位好?
当然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这还用问吗
截至2016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是首批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工作站资格单位。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其中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14个。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并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固体力学(二级学科)、工程力学(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材料学(二级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
截至2014年底,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共招收博士研究生235人,硕士研究生1165人,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0人;授予博士学位75人、硕士学位914人。
截至 2015 年年底,全院共招收博士研究生 266 人,硕士研究生 1216 人;授予博士学位 89 人,硕士学位 1024 人。
截至2016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有博士生导师40名,硕士生导师143名,在读研究生240名。
2016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选派的研究生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3D Maker有限责任公司》创业项目获2016年“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2015年10月,在全国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网2015年英语演讲比赛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研究生代表队取得了团体第三名的成绩。
综述
截至2016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累计取得科研成果及专利7000余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环保、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冶金、化工、建筑等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2015年,机械总院实现资产总额68.02亿元,营业收入42.59亿元,利润总额3.29亿元,已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科技产业和技术服务三大业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企业集团。
国家级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单位 |
获奖日期 |
1 |
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材保所 |
2009 |
2 |
优质铝、镁合金铸件变压反重力铸造成套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沈铸所 |
2009 |
3 |
大型水轮机关键件双精炼铸造技术及产品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沈铸所 |
2007 |
参考资料: |
省部级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单位 |
获奖日期 |
1 |
关键承力件用铝合金A357.0的工程化研究 |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铸造所 |
2010 |
2 |
大型水轮机固定导叶制造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铸造所 |
2010 |
3 |
RT-33喷口加力燃油调节器用合金铸铁活塞环 |
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郑州所 |
2010 |
4 |
电动(液压)舵机和惯导陀螺用高参数齿轮装置 |
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郑州所 |
2010 |
5 |
新型聚合物摩擦学材料设计、制备及工程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材保所 |
2009 |
6 |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大楼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
一等奖 |
一院 |
2009 |
7 |
天利中央商务广场(一期)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
二等奖 |
一院 |
2009 |
8 |
长沙中联重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华泰重工二期履带起重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
安徽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 |
三等奖 |
一院 |
2009 |
9 |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机械履带底盘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安徽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 |
三等奖 |
一院 |
2009 |
10 |
光弹性贴片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机电所 |
2009 |
11 |
铸造钛合金弹翼骨架工艺研究 |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铸造所 |
2008 |
12 |
绿色焊接材料-低烟尘焊条及焊接烟尘测试技术的研究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焊接所 |
2008 |
13 |
轻量化重载货车研制及关键技术应用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焊接所 |
2008 |
14 |
ZT500质量特性参数测量设备 |
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郑州所 |
2008 |
15 |
蒸发器、稳压器人孔密封面用镍基合金焊 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研究 |
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焊接所 |
2008 |
参考资料: |
截至2016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通过期刊和网站等服务媒体,以纸型、平片、软件、光盘和网络等多种介质提供技术服务。全院承办国家批准科技期刊19种、社科期刊1种,累计月发行量逾6万余册。
序号 |
刊名 |
通讯地址 |
01 |
《焊接》 |
《焊接》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焊接》被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曾多次获奖。 |
02 |
《焊接学报》 |
《焊接学报》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承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焊接科技领域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论文。被美国《工程索引(Ei)》、《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03 |
《中国焊接》(英文版) |
《中国焊接杂志》(China Welding)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焊接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主办、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承办的焊接科技期刊,属科技期刊学术类。主要刊登来自中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的有关最新焊接科研成果及工程应用的高水平论文。 |
04 |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是由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主办的期刊。 |
05 |
《铸造》 |
《铸造》杂志(月刊)创刊于1952年,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会刊。《铸造》杂志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铸造》杂志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等媒体。《铸造》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源期刊,是美国EI、CA、CSA等著名数据库及检索系统的收录源期刊。 |
06 |
《CHINA FOUNDRY》 |
《China Foundry》(《中国铸造》英文版)。主要报道国内铸造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以及行业信息动态等。为中国国内外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行业组织提供对外宣传与沟通的机会,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China Foundry》主要面向中国国外发行。 |
07 |
《机械传动》 |
《机械传动》杂志创刊于1977年,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齿轮分会共同主办,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和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齿轮分会两组织的会刊。 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08 |
《机械强度》 |
《机械强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郑州机械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曾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2第五届)、国家机械工业局机械行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第三届)。 |
09 |
《材料保护》 |
《材料保护》是机械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为月刊。该刊于1996年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0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年均社会效益达3.5亿元人民币,在美国化学文摘千名表中排名352位,美国工程索引的收录率达52%。199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
10 |
《表面工程资讯》 |
《表面工程资讯》杂志创刊于2001年,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表面处理行业公开发行的第一本信息类杂志。由机械科学研究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主办,由材料保护杂志社、《电镀与精饰》编辑部、《电镀与环保》编辑部、表面工业杂志社、《电镀与涂饰》编辑部、《中国表面工程》编辑部联办,中国表面工程信息网承办。 |
11 |
《制造业自动化》 |
《制造业自动化》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办,1979年创刊。该刊是机械行业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双效期刊称号。 |
12 |
《液压与气动》 |
《液压与气动》创刊于1977年,属技术类学术期刊,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联合主办,《液压与气动》编辑部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液压与气动》持续被选定为机械、仪表类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网络。2001年,又被评选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是液气密行业中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和唯一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杂志。 |
13 |
《材料热处理学报》 |
《材料热处理学报》(原《金属热处理学报》)是1980年创刊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历经半年刊、季刊、双月刊和月刊,是中国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性期刊。2001年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15年获中国科学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资助。 |
14 |
《塑性工程学报》 |
《塑性工程学报》于1994年创刊,200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机构收录,如中国国内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北大、中科院等检索系统全文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荷兰爱思维尔公司Scopus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等收录。 |
15 |
《金属热处理》 |
《金属热处理》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北京机电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联合主办。该刊是中国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数据库、引文库和文摘库源刊。 |
16 |
《锻压技术》 |
《锻压技术》1958年创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北京机电研究所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主办。是中国锻压行业会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17 |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机械工业部)主管、主办,由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承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机生产力中心协办,涉及技术、标准、产品开发与应用、营销管理的专业性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 |
18 |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主办、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杂志期刊,是机械行业唯一的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标准化与质量方面的期刊。 |
19 |
《机电兵船档案》 |
《机电兵船档案》是由中国机电兵船工业档案学会、国家机械工业局档案馆主办的双月刊杂志。 |
20 |
《工程机械与车辆技术质量信息》 |
《工程机械与车辆技术质量信息》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主办的期刊。 |
参考资料: |
截至2016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后获得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中国自动化领域十大年度企业、2011年度常州科技城“龙虎榜”优秀研发机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秀业绩将、中央企业团工委“青年文明号”、中央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优秀会员单位、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先进服务机构等荣誉称号。
业务类别 |
具体业务 |
材料加工 |
包括:焊材、铸件、锻件、表面工程材料、铸造辅助材料、模具材料、其他材料 |
零部件类 |
包括:齿轮 |
设备类 |
包括:焊接设备、铸造设备、环保设备、锻造设备、热处理设备、精冲设备、试验设备、测量检测设备、非标设备、其他设备 |
系统集成类 |
包括:生产线、智能系统、检测线、机组、物流与仓储系统 |
工程类 |
包括:工程承包、工程监理、工程设计 |
服务类 |
包括:认证、检测、工程咨询、标准、软科学 |
其他类 |
包括:外贸、软件 |
参考资料: |
研发领域 |
具体领域 |
新材料及工程应用技术 |
包括:材料新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新型复合材料技术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 |
先进制造技术 |
包括:重大技术装备中的共性技术 、精密塑性成形技术 、高效清洁节能热处理技术 、精密复杂模具技术 、优质高效焊接技术 、精密优质铸件成形技术 、新型优质表面保护技术 、现代设计技术 、精密机械传动技术 、工业发展预测 |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
包括:制造业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综合自动化技术 、精密测量与自动检测技术 、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 、现代物流自动化技术 |
机电一体化高新技 |
包括:环保技术及装备 、电气物理技术及装备 、网络技术及工程 、机电一体化非标成套设备☆ 新材料及工程应用技术包括:材料新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新型复合材料技术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 |
参考资料: |
截至2016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有5000余名在岗职工。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21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06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位、百千万领军人才1位。 专业技术人员3373人,占比78.4%,管理人员610人,占比14.2%,技能人员321人,占比7.4%。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徐性初(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林尚扬(专职)、陈蕴博(专职) 、单忠德(专职)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娄延春、李宝东、陆辛、欧开良、于波(名单不全)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单忠德
百千万领军人才(1人):李宝东
综述
截至2016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建有19个(国家、地方及行业)重点实验室、26个(国家、地方及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个(国家、地方)技术研发平台。此外,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共承担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7个学会的24个分会、技术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 机械总院拥有16家全资及控股子企业(公司),实行母子公司式集团管理体制,下设标准化、产品检测、质量认证和管理咨询等若干个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学术机构
截至2016年11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共承担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7个学会的24个分会、技术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
序号 |
学术组织名称 |
秘书处 |
01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 |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
02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传动分会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03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
沈阳铸造研究所 |
04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
05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表面保护专业委员会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
06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
07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08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09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电仪专用集成电路分会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10 |
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11 |
中国电子学会离子束专业委员会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12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 |
北京机电研究所 |
13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 |
北京机电研究所 |
14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 |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
15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 |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
16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 |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
17 |
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制图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
参考资料: |
研发机构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2011年4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拥有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 个行业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序号 |
中心名称 |
级别 |
批准机关 |
依托单位 |
01 |
高效优质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级 |
原国家计委 |
焊接所 |
02 |
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级 |
原国家计委 |
自动化所 |
03 |
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级 |
原国家计委 |
机电所 |
04 |
机械工业生产力信息与培训中心 |
国家级 |
原国家计委 |
院总部 |
05 |
机械工业先进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研究中心 |
06 |
机械工业铸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铸造所 |
07 |
机械故障与事故分析工程研究中心 |
行业级 |
原机械部 |
郑州所 |
08 |
机械工业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材保所 |
09 |
机械工业齿轮传动工程研究中心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郑州所 |
10 |
机械工业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材保所 |
11 |
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成形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机电所 |
12 |
机械工业网络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生产力中心 |
13 |
辽宁省钛合金精密熔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 级 |
辽宁省科技厅 |
铸造所 |
14 |
辽宁省大型装备特殊钢材料及铸造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 级 |
辽宁省科技厅 |
铸造所 |
15 |
辽宁省铝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 级 |
辽宁省科技厅 |
铸造所 |
16 |
河南省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 级 |
河南省科技厅 |
郑州所 |
17 |
湖北省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 级 |
湖北省科技厅 |
材保所 |
18 |
沈阳市轻合金反重力成形工程中心 |
市 级 |
沈阳市科技局 |
铸造所 |
参考资料: |
重点实验室
截至2011年4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行业级重点实验室和 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级别 |
批准机关 |
依托单位 |
01 |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级 |
科技部 |
研究中心 |
02 |
新型钎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级 |
科技部 |
郑州所 |
03 |
机械工业塑性近净成形工程实验室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机电所 |
04 |
机械工业集成开发产品平台技术重点实验室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生产力中心 |
05 |
机械工业高性能铸钢材料与先进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铸造所 |
06 |
机械工业铝镁合金铸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铸造所 |
07 |
机械工业钛合金材料及精密熔铸重点实验室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铸造所 |
08 |
机械工业齿轮传动工程实验室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郑州所 |
09 |
机械工业材料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
行业级 |
机械工业联合会 |
武汉所 |
10 |
辽宁省特种钢铸造工艺重点实验室 |
省级 |
辽宁省科技厅 |
铸造所 |
11 |
辽宁省铸件产品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省级 |
辽宁省科技厅 |
铸造所 |
参考资料: |
其它研发机构
截至2011年4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拥有其它研发机构2个。
序号 |
机构名称 |
级别 |
批准机关 |
依托单位 |
01 |
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
市级 |
北京市 |
研究中心 |
02 |
北京汽车与装备轻量化技术研发基地 |
市级 |
北京市 |
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
协会组织
中国国内的机电、热处理、焊接、模具工业的4个行业协会,6个行业分会和4个委员会挂靠在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协会以会员制方式吸纳相关企业与个人,以行业发展研讨、技术展览、产品展示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序号 |
协会名称 |
挂靠单位 |
01 |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 |
自动化所 |
02 |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 |
机电所 |
03 |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 |
机电所 |
04 |
中国焊接协会 |
焊接所 |
参考资料: |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归口单位是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其以会员制的形式,在相应的专业范围内开展技术服务。
序号 |
标委会名称 |
对口国际标准TC |
国内代号 |
01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螺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 |
TC108 |
02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产品文件技术委员会(TC10)机械工程文件分技术委员会 |
ISO/TC10/SC6 |
TC146 |
03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41 |
TC428 |
04 |
全国螺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和 ISO/TC5/SC5 |
SAC/TC108 |
05 |
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2 |
SAC/TC85 |
06 |
全国管路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5/SC5/SC10 |
TC237 |
07 |
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0/SC6 |
SAC/TC146 |
08 |
全国机器轴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4 |
SAC/TC109 |
09 |
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24 |
SAC/TC168 |
10 |
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23 |
SAC/TC236 |
11 |
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99 |
SAC/TC208 |
12 |
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213 |
SAC/TC240 |
13 |
全国弹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227 |
SAC/TC235 |
14 |
全国电工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EC/TC1 |
SAC/TC232 |
15 |
全国电器信息结构文件编制和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EC/TC3 |
SAC/TC27 |
16 |
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EC/TC3 |
SAC/TC1 |
17 |
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41 |
TC428 |
18 |
全国微机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EC/TC47F |
SAC/TC336 |
19 |
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TC337 |
|
20 |
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
21 |
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EC/TC44 |
SAC/TC55 |
22 |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25 ISO/TC17/SC11 |
SAC/TC54 |
23 |
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60 |
SAC/TC52 |
24 |
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08 |
SAC/TC53 |
25 |
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07 |
SAC/TC57 |
26 |
全国液压与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31 |
SAC/TC3 |
27 |
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ISO/TC184 |
SAC/TC159 |
28 |
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TC74 |
|
29 |
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TC75 |
|
30 |
国防科工委军工专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BJW04 |
|
参考资料: |
认证机构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拥有全资的中联认证中心和中汽认证中心两家认证机构。
名称 |
认证或审评范围 |
中联认证中心 |
ISO9000、ISO14000、GB/T28001-OHSAS18000、QS9000、机械安全认证 |
中汽认证中心 |
ISO9000、汽车3C产品认证 |
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2010年,中国国家和行业设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内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共有12个,其中国家级质检中心4个、行业级质检中心8个。
序号 |
名称 |
类别 |
单位 |
01 |
国家液压元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级 |
自动化所 |
02 |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级 |
试验场 |
03 |
国家齿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级 |
郑州所 |
04 |
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级 |
焊接所 |
05 |
机械工业火焰切割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行业级 |
焊接所 |
06 |
机械工业通用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行业级 |
生产力中心 |
07 |
机械工业环保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行业级 |
试验场 |
08 |
机械工业机电仪专用集成电路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行业级 |
自动化所 |
09 |
机械工业造型材料重要铸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行业级 |
铸造所 |
10 |
机械工业齿轮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行业级 |
郑州所 |
11 |
机械工业表面覆盖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行业级 |
武汉所 |
12 |
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 |
行业级 |
中汽认证 |
序号 |
中心名称 |
级别 |
批准机关 |
挂靠单位 |
状态 |
1 |
特种材料及特殊加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部级 |
科技部合作司 |
焊接所 |
在建 |
2 |
先进制造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部级 |
科技部合作司 |
机械总院 |
在建 |
3 |
中韩技术中心 |
部级 |
- |
生产力中心 |
待批 |
参考资料: |
一机部1956年3月6日以机技研字第66号文正式通知成立三个部属研究院,即机械科学研究院、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院和工具科学研究院。同时决定将上海综合工业试验研究所改名为上海材料应用科学研究所,并与一机部三局重型机械研究室一并划归机械科学研究院领导;与东北工学院合办沈阳矿山机械研究室;决定将中南综合试验研究所改名为武汉热处理工艺研究所、东北综合试验研究所改名为沈阳铸造工艺研究所,并划归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院领导;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办哈尔滨焊接工艺研究所。
两院建院初期均在北京市苏州胡同办公。1957年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院迁移至首体南路办公。
1958年,一机部各专业局相继建立产品研究所。同年5月8日一机部以机技字119号文通知将机械科学研究院和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院合并为机械制造与工艺科学研究院。
1958年6月对院属四个研究所正式命名为:上海材料研究所、武汉材料保护与热处理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和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1959年底改名为机械科学研究院。
1959年至1966年的八年是机械科学研究院成长与发展阶段。
“大跃进”和随之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使院的各方面工作均受到了一定影响。
自1959年9月至1964年相继建成了一、二、三号试验楼和试制工厂以及四号楼的基础工程。先后建立了三十四个各类试验室。
根据院所专业发展的需要,一机部于1958年11月29日以机教汪字第97号文正式批准成立了北京机械科学技术学院,设有结构强度(后又分设齿轮传动、液压两专业)自动化、铸造、焊接、热处理、压力加工六个专业。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大幅度精简下放,院部从1960年的1674名职工减到891人,精简下放47%。
1966年6月至1978年5月的十二年期间,其中十年是“文革”动乱时期,科研与各项工作基本停滞,处于瘫痪状态,直到机械院一度解体,后又重新组合。
1969年4月,200多名干部分两批下放到罗山一机部五七干校。同年12月按照所谓“战备疏散”的命令,一机部决定将机械院全迁到河南省漯河市。
1972年,机械院成立了漯河机械科学研究所。
1972年8月,河南省同意将该所迁到郑州市,成立了郑州机械科学研究所。
1972年12月,一机部以一机技字第1164号文通知将机械科学研究院、电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机化研究院三个单位留京部分合并成立一机部机械研究院。
1976年1月,国家计委以计基字第30号文批准在机械院内建立标准化研究所(由原机械院的标准计量处为主体组建)和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以原电器院留京部分为主体,融合原机械院的自动化室、仪表室的专业力量组建),原机电研究所名称及力量继续保留(由原机械院的锻压、热处理、模具、理化检验等专业及试制工厂的留京部分组建)。
1978年5月,根据一机部的指示,将机械院科技部所承担的37项行业技术组织工作,先后移交给部有关专业局,并有58名科技人员调部工作。至此,科技部工作结束,机构也随之撤销。原院属农机所恢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名称,划归农机部领导。
机械研究院根据一机部1978年5月12日一机技字654号文恢复了原机械科学研究院名称。并承担下列任务:负责管理直属研究所(北京机电研究所及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受部委托代管标准化研究所;负责管理五个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研究所,即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所、机械工业部武汉材保所、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所、机械工业部沈阳铸造所和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焊接所。
1978年至1985年是科研院所恢复性整顿和建设性整顿阶段。
1982年2月,成立振华机械科学技术咨询公司。
1983年3月,机械研究院根据软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改革发展的需要将原科研处分设为技术发展研究处和科研管理研究处。为使可靠性室和环保室能得到充分发展,一度将两个研究室划归机电研究所领导。
1984年机械研究院本部及院属各研究所在完成恢复性整顿的基础上,开展了建设性整顿。
机械研究院自197年解体,科研和生产试验基地全部移交给北京市有关单位使用,于1972年迁到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1984年10月,北京市规划局批准机械院在原址的重建工程。
机械部于1994年9月21日以以机械院为主体与标准化研究所合并。
1997年8月,机械部档案馆整体并入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1998年3月,机械部将工程机械军用改装车试验场与院合并。
1999年5月,科技部、国家经贸委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实施转制,机械科学研究院以及同属机械工业部的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京机电研究所等与机械科学研究院重组,整体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划归中央大企业工委管理。
1999年7月,国家机械工业局将重组各单位的全部资产划入机械科学研究院,干部的管理、任命权移交给机械科学研究院。
1999年10月,外交部正式批准机械科学研究院获得独立的外事审批权。
2000年4月正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至此,机械科学研究院结束了长达43年的事业单位体制,转变为企业。
2000年中央企业工委组建,机械科学研究院与其他中央企业一起划归中央大企业工委管理。
2000年,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正式进入机械科学研究院。
2002年3月,经国家经贸委国经贸企字(2002)179号文正式批复,以机械科学研究院为主,联合北京市大地科技实业总公司、钢铁研究总院、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作为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了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机械科学研究院下发了《机械科学研究院资本收益管理暂行办法》、《机械科学研究院收缴子企业资本收益的管理及使用暂行办法》,开始收缴子企业部分资本收益用于激励和技术开发,同时规范资本收益管理、使用等。
2006年6月,经国资委批准“机械科学研究院”更名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9年9月6日,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进入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欢迎会举行。自此,云南机械院成为中央在滇科研院所,机械总院集团通过重组云南机械院进入云南 。
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王德成: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西峰: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单忠德: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李连清: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
李建友: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李晓东: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娄延春:副总经理
李玉鑫:党委副书记、董事
陈元魁:外部董事
陈曙光:外部董事 2100433B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创建位转制为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2006年1月1日更名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领域中的服务类科技型国有独资企业.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十一五”期间,上海建科院以技术服务和系统服务为主业,主要从事科研、咨询、检测、评估、监理、设计、工程管理等业务,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结构、机械、节能、智能、信息、环境等专业。拥有多个部市级行业技术学科研究中心与重点实验室,有近200名高级工程师和一批技术学科专家。
陕西建设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建设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统一使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形象标识。标志由两个英文字母“C”和阿拉伯数字“1”组成。第一个英文字母“C”为英文单词“CHINA”的首字母,代表企业的属地和企业的地位;第二个英文字母“C”为英文单词“COAL”的首字母,代表企业的行业属性。组合含义是中国煤炭行业的中央企业。两个英文字母“C”的变形寓意巨人的双臂,代表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阿拉伯数字“1”代表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集成工程服务商和装备供应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
使命:引领煤炭科技,推动行业进步,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绿色未来。
愿景:建成集聚顶尖人才、攀登科技高峰、激扬第一动力的世界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主业战略。
截至2021年9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拥有2个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二级学术学科授权点、2个博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二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此外还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5个科研工作站。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沈阳研究院、西安研究院 、重庆分院、抚顺分院、太原研究院
教学情况
截至2020年10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共招收研究生1316人,博士研究生253人,硕士研究生1063人,在校生规模达到211人;在册研究生指导教师169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2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7人,其中85%为正高职称及专业学科带头人 ;有在校生211人,其中博士75人,硕士136人。
奖励补助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究生就读期间,每月2000元奖学金;第一学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上课,单位承担学费、住宿费;申请知识产权、发表期刊论文产生的费用均由单位承担,享有餐补、差旅补、医疗补、生日补、年终科研补助,单位提供研究生公寓、办公室、电脑、日常办公用品,统一购买平安保险;总院每年度评选优秀在校生、优秀毕业生、优秀班干部,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0年9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共取得科技成果65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15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236项,占煤炭行业获奖的60%,获得各种专利2443项,承担了煤炭行业73%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70%的重点科技项目。
时间 |
项目 |
奖项 |
---|---|---|
2019年 |
矿井人员与车辆精确定位关键技术与系统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16年 |
智能煤矿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年 |
超大直径深立井建井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年 |
煤矿重大水患探测与快速抢险关键技术及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4年 |
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4年 |
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4年 |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3年 |
0.6m~1.3m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防治煤自燃的高效阻化方法与关键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12年 |
大倾角煤层综采综放工作面成套装备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金川镍矿高应力特大型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大同矿区复杂开采条件煤炭火灾防治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千万吨矿井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露天煤矿高台阶抛掷爆破与吊斗铲倒堆工艺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煤矿井下随钻测控千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大型及复杂水下隧道结构分析理论与设计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煤矿井下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及围岩控制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华北型煤田隐伏含水陷落柱预探评价与快速治理理论及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矿井移动与应急通信技术与系统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年产600万吨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深井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区域性瓦斯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淮矿区复杂地层条件下深大井筒特殊法凿井关键技术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600m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自动化放顶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年 |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7年 |
煤层气规模开发与安全高效采煤一体化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6年 |
龙固主井(双井筒)近600m钻井法凿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煤矿巷道高效安全支护成套技术创新体系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高瓦斯易燃煤层高产高效综放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4年 |
EBJ-120TP型掘进机的研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年 |
复杂特困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瓦斯抽放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年 |
深部开采动力灾害预测及其危害性评价与防治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 |
坑道钻机及近水平孔定向钻进技术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 |
坚硬厚煤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 |
人工冻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参考资料来源 |
《煤炭学报》(月刊)创刊于1964年,为Ei Compendex核心收录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被Ei Compendex、Scopus、IEA Coal Abstract CD-Roo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PЖ、科学技术文摘速报、Coal Highlights等中国国内外20多种文摘检索系统收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季刊)创刊于2014年,为Ei Compendex核心收录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英文科技期刊,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合作出版。
《煤炭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73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煤炭科技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双月刊)更名自《煤矿开采》,创刊于1991年,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承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发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洁净煤技术》(双月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技期刊。1995年创刊,2007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煤炭经济研究》(月刊)创刊于1981年,为中国科技核心收录期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主办的煤炭行业期刊界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学术期刊。
《煤质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煤质技术研究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被《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收录。
《建井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文献检索系统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