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江西省构造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把全省划分出四大构造体系(东西向、南北向、夏系)和六种主要构造型式(多字型、山字型、环状、涡轮状、帚状及S”型)。对主要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展布特征、复合特点及其与沉积动、变质作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古构造图件编制和构造形迹的筛华夏系及新华夏系成生发展的新认识。认为新华夏系可分为两个发展阶以北东30°—40°方向的复式隆起和复式拗陷为主,伴生配套的泰山式。它对华夏系构造成分有明显的迁就性。主要与东西向构造带复合控制浆活动和岩体展布。以隆起带的复合控岩方式为主。是钨、锡、钼、铋的主要控矿构造。与地震的关系不密切;晚期发展阶段以北北东(10-的压扭性主干断裂和相应的次级隆起、凹陷为主,伴生配套断裂和派生断它对先期构造具有强烈的穿切能力。主要控制着燕山晚期及其以后的岩展布。以断裂带的控岩方式为主。主要与铀、铌、钽、稀土及萤石的成与地震、温泉的关系非常密切。燕山期的主导性控岩、控矿构造认为应是新华夏系和东西向构造体系。两同阶段的活动强度和控岩、控矿程度不同而已。或近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华夏式应力场形成的华夏式构造,应为新华夏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复合改其伴生配套或为低序次派生的构造成分。外,还对郯庐断裂是否南延、赣北古构造体系的演化、赣西地区构造体系归了较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意见。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19800048[00048] |
项目名称 |
江西省构造体系的基本特征(构造体系图说明书) |
第一完成单位 |
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
主要完成人 |
吴安国、罗惠芳、彭志新 |
研究起始日期 |
2008-02-15 |
研究终止日期 |
2008-02-15 |
主题词 |
构造体系;地质构造图;江西;说明书;构造样式;构造 |
细胞的基本特征如下所示:大小原核细胞直径显微镜下的细胞平均: 1~10μm;真核细胞直径平均: 3~30μm;某些不同来源的细胞大小变化很大:人卵细胞:直径0.1mm;鸵鸟卵细胞:直径5cm;同类型细...
各个市区的不一样 你要看是哪个市区的 最好 就是问下 当地的 同行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的宪法中所明...
“平改坡”工程中坡屋顶的热工性能及构造体系
结合坡屋顶建筑的形式和特点,对“平改坡”工程中坡屋顶的热工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例比较,并就具体的构造做法及经济性做了深入的探讨,得出实用的热工设计方法及设计建议。
浅析玻璃幕墙构造体系与造型特点
伴随玻璃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玻璃幕墙的构造技术产生较大变化,出现了多种新型玻璃幕墙构造方式并趋于成熟。玻璃幕墙在节约性、整体性和艺术性等方面有了突破性发展。基于此,笔者归纳分析了几种主要的玻璃幕墙构造体系和造型特点,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按不同需要,此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①表示不同性质构造要素、不同活动程度构造地块和各种类型构造体系,即反映地质构造三重基本概念有关的内容;②除此还反映各种地质作用(如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产物)和各种地质现象(如火山、温泉和地震等);③表现不同时期的构造特征可编制古构造体系图或活动构造体系图等;④为反映构造体系成生发展过程和阶段,可据区域构造不整合等标志,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合并用几种协调的色调表示;⑤还可根据不同目的编制各种图件(如构造体系与矿产分布规律图、构造体系与含油气盆地分布规律图、活动构造体系与震中分布规律图、构造体系与地热关系图等)。编图时必须以区域地质研究为基础,以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作为基本参考资料;系统编制各种资料卡片,并进行室内和野外研究,突出反映全局性和规律性的内容。
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不同序次和不同方向,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曾称构造系统。地质力学认为地质构造具有三重基本概念,即结构要素、地块形态、构造体系。构造体系是全球性或区域性构造运动的产物,反映一定形式的构造应力场。因此,一个构造体系便构成一幅应力作用的应变图像。构造体系往往具有一定的构造型式,并且大体上在相同时期产生。
构造体系是由不同的地块、岩块、构造带组成的。地块指具有一定综合结构形态的地质块体。不同的地块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但往往具有明确的界线。比较活动的狭长带状地块称为褶皱地带,简称褶带。相对稳定的不规则板状地块称为块垒地,简称块地。在长期复杂的地壳运动中,褶带和块地可以互相转化。地壳中由于岩石变形强烈,形成了许多构造形迹密集的窄长地带,称为构造带。其形态有直线形的和弧形的,其形成的力学性质有挤压性的、张裂性的、扭裂性的和其他复合性质的。同一方式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地质构造在空间展布、发生发展和力学机制等方面均有内在联系。成生既表示生成,又包含发展的过程。确定一个构造体系的存在,首先要确定它所属的构造成分之间的成生联系。
构造体系可分为三大构造类型:
①纬向构造体系,其构造带走向与地球纬度线一致。
②经向构造体系,其构造带走向与地球经度线一致。
③扭动构造体系,又可分为直扭构造体系和旋扭构造体系,是东西向或南北向水平运动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东西向或南北向构造的变种。构造型式是指具有共同的组合形态特征,也即一定标准类型的构造体系。
认识构造体系的存在,是从认识山字型构造开始的。李四光等人在1925~1928年间发现了欧亚山字型、淮阳山字型、广西山字型和其他一些不同类型的构造体系以后,于1929年在《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论文中,明确了构造体系的概念。30~40年代初期发现了许多构造体系的定型性、定位性、定时性和它们之间的复合关系。1955年孙殿卿等发现了反S型构造,1959年吴磊伯等发现了南北向构造带。1962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概论》一书中进一步把构造体系划分为3大构造类型,即经向构造体系、纬向构造体系和各种型式的扭动构造体系。并归纳了每一构造类型共同的形态特征和它们独特的构造型式。
地块、岩块、构造带 地块可分为:比较活动的狭长带状地块称为褶皱地带,简称褶带,相对稳定的不规则板状地块,称为块垒地,简称块地。构造活动区内或活动性构造带内存在的相对稳定的地块,称为“安全岛”。在长期复杂的地壳运动中,褶带和块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任何地块都受到构造体系和岩石性质的制约。岩块常指中、小型岩石块体,实际上是小的地块。地壳中,由于岩石变形不均一,在某些地区岩石变形强烈,许多构造形迹密集成窄长的地带,统称为构造带。构造带有直线形的和弧形的,它们的力学性质各异,有挤压性的、张裂性的、扭裂性的和其他复合性质的。例如褶带、挤压构造带就具有压性结构面的力学意义。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