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项目研究飞秒光纤激光DFG红外频率梳中的基频同步双色飞秒脉冲产生、放大以及系统噪声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通过研究飞秒激光脉冲的光纤非线性频谱搬移技术,获取能满足5-20微米波段DFG要求的同步双色基频飞秒脉冲产生的新方案;结合脉冲频谱可控搬移技术,设计与优化光纤放大方案,突破光纤放大器带宽限制,克服光纤非线性效应对脉冲放大的制约,解决同步双色基频飞秒脉冲的高效均衡放大的问题;通过研究飞秒脉冲的频谱搬移和光纤放大附加噪声产生机制,寻求抑制系统噪声积累、提高DFG输出信噪比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解决基于典型红外非线性晶体的光纤激光DFG红外光频率梳的结构原理与设计方案等问题,掌握关键技术。本项研究不仅为发展红外相干激光光源、解决红外光谱技术领域所面临的光源瓶颈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还将大大丰富飞秒光纤激光和红外激光变频技术的研究内涵、拓宽其应用,在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研究飞秒光纤激光DFG 红外频率梳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项目期间,通过表象变换,建立了一种同步更新迭代的频域求解耦合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C-GNLSE)的新算法;研究了被动锁模全正色散光纤激光器的输出行为,阐明了腔内色散非线性图景和光谱滤波带宽之间的关联,揭示了腔内色散分布对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影响的新规律,在此基础上,研制了276MHz高重复频率耗散孤子光纤激光器,并进行了压缩与光纤放大,用负色散PCF产生出了可用作10-20微米红外波段DFG基频光源的倍频程超连续谱。针对飞秒脉冲DFG应用要求,设计与加工了GaSe非线性晶体元件。项目在飞秒光纤脉冲产生、放大与超连续谱产生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为发展飞秒光纤激光DFG 红外频率梳红外相干激光光源、推动飞秒光纤激光与红外激光变频的技术进步奠定了理论技术基础。
光纤激光的原理如下:由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通过一面反射镜耦合进入增益介质中,由于增益介质为掺稀土元素光纤,因此泵浦光被吸收,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稀土离子发生能级跃迁并实现粒子数反转,反转后的粒子经过谐振腔,...
现在主要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掺铒光纤激光器主要用980nm或者1480nmLD作为泵浦源。掺镱光纤激光器主要用915nm或者976nmLD作为泵浦源。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的优点:1、结构小型、紧凑,...
百瓦级全光纤掺铥光纤激光器及超荧光光源
报道了一个全光纤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结构的窄线宽掺铥连续光纤激光器,该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由窄线宽连续光纤激光种子源和两级包层抽运掺铥光纤放大器组成。激光种子源经过两级双包层掺铥光纤放大器后,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120W,功率放大器的斜率效率高达60%,输出激光的中心波长为1986nm,3dB光谱带宽为0.48nm,平均输出功率未能进一步提高仅受限于最大抽运功率。此外,利用该两级掺铥光纤放大器,得到了平均输出功率为122W的宽带超荧光光源,放大后的超荧光源的中心波长为1990nm,3dB光谱带宽为25nm。
基于光纤激光器的中红外差频多波长激光产生
针对由YDFL和EDFL作为基频光源的QPM-DFG激光系统,利用PPMgLN晶体的色散关系及其温度特性,有效拓宽了QPM波长接受带宽.模拟结果表明,当采用1550和1060nm波段的EDFL和YDFL分别作为DFG的信号和抽运光源时,对于相同的中红外波段,满足QPM条件所允许的抽运光波长变化范围远大于信号光波长变化范围.当固定信号光波长为1560nm时,对于给定的晶体温度,1060nm波段抽运光的QPM接受带宽超过17nm,对应于中红外差频光带宽可约180nm.采用多波长YDFL作为抽运源,单波长EDFL后接EDFA作为信号源,在保持PPMgLN晶体温度和极化周期73.5℃和30μm不变的前提下,实验获得了波长间隔为14nm的14个中红外激光波长的同时输出,并且,改变信号光波长,可实现对这种中红外多波长激光的同步调谐.
超长结构喇曼光纤激光器与常规喇曼光纤激光器相比,腔长增加几个数量级,具有独特的运转机制和工作特性,特别是可以依靠随机分布反馈形成激光振荡,是以前从未研究过的,而对这种新物理机制的研究将导致多种新型应用技术的产生,例如光信号长距离无损耗传输和光纤型随机激光器。因此我们重点针对输出模式无序演化、随机分布反馈致激光激射等新效应提出超长喇曼光纤激光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拟采用双光栅、随机分布反馈结构,并首次提出级联、环形腔等新结构来构建激光器,研究泵浦光和反馈光栅对输出激光的影响、瑞利散射所起的作用、超长腔内激光振荡的形成过程、非线性效应对模式演化的影响等问题,着重发现超长喇曼光纤激光器具有的新现象、新机制及其在信号传输、超连续谱产生、多波长激射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内容涉及激光物理、非线性科学、无序系统理论、紊流理论等领域的研究范畴,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将开辟一个与诸多学科密切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
超长结构喇曼光纤激光器(UL-RFL)与常规喇曼光纤激光器相比,腔长增加几个数量级,具有独特的运转机制和工作特性,特别是可以依靠随机分布反馈形成激光振荡,是以前从未研究过的,而对这种新物理机制的研究将导致多种新型应用技术的产生,例如光信号长距离无损耗传输和光纤型随机激光器。项目组围绕研究目标,立足创新,顺利完成了各项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 建立并完善了适用于不同结构、不同泵浦方式UL-RFL的理论模型。2. 建立UL-RDL实验研究平台,对双光栅反馈结构、光栅—Sagnac环反馈结构UL-RFL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其中光栅—Sagnac环反馈结构UL-RFL实现了二级Stokes激光激射,最大输出功率为65.3mW,斜率效率30%。3. 采用Sagnac环结构观察并证实UL-RFL输出激光具有部分相干性。4. 对连续光泵浦双光栅反馈结构UL-RFL产生超连续谱进行理论研究,给出了超连续谱产生的物理机制与各非线性效应的演化过程。5. 在对基于双光栅反馈结构的UL-RFL中光信号的传输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光纤长度为100km时,信号功率起伏也仅为1.55dB,而且光纤光栅反射率对信号功率起伏的影响取决于传输距离:在腔长大于60千米情况下,信号功率起伏随光纤光栅反射率增大而增大;在小于60千米情况下,信号功率起伏随光纤光栅反射率增大而减小。6. 在对随机分布反馈结构UL-RFL进行理论研究时发现,当泵浦功率一定时,光纤存在最佳长度,可使前向输出Stokes激光功率达到最大值。7. 在对偏振光泵浦随机分布反馈UL-RFL进行理论研究时发现,偏振光泵浦可将前向输出激光阈值降低300mW。8. 在进行光纤中涡旋光的产生与传输的理论研究时,设计了一种环形光子晶体光纤,TE01, HE21和TM01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差分别为4.59x10-4和3.62 x10-4,波长在1550 nm 时, TE01 模式的涡旋光的非线性系数为1.37 W-1•km-1。我们的研究对UL-RFL具有的新现象、新机制及其在信号传输、超连续谱产生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内容涉及激光物理、非线性科学、无序系统理论、紊流理论等领域的研究范畴,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 2100433B
红外光源是一种特殊的光源,红外光源具有以下特性:
当对象在可视光范围内很难检查时,提供高对比度影像检查;对于可视光有化学反应的原料也十分有效;与红外光拍照相机一起使用更能特显效果;反射率在500nm和850nm金(Au)时,约提高1.7倍。
红外光源应用领域:
检查金属线;塑料樽内部检查(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