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0 绪论
0.1 建筑与环境
0.2 人类对建筑环境的认识
0.3 建筑环境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0.4 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思考题】
第1章 建筑外环境
1.1 太阳辐射基础知识
1.2 室外气候变化规律
1.3 城市热环境
1.4 建筑外环境的控制要素
1.5 地表覆盖物对建筑外热环境的影响
【思考题】
第2章 建筑热湿环境
2.1 建筑热湿环境形成的原因
2.2 建筑热湿环境的控制要求
2.3 热湿环境控制方法
2.4 建筑内部热湿环境评价与实验
【思考题】
第3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3.1 人体的热反应机理
3.2 人体热平衡
3.3 影响人体与外界显热交换的环境因素
3.4 服装对人体的作用
3.5 人体对稳态热湿环境的反应
3.6 人体在动态热湿环境下的控制要素
3.7 其他热湿环境控制要素
【思考题】
第4章 建筑室内空气环境
4.1 室内空气环境及品质概述
4.2 室内空气环境的影响因素
4.3 污染物的危害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4.4 人与室内空气品质
4.5 室内空气环境测试及评价
【思考题】
第5章 建筑室内空气环境控制策略及措施
5.1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5.2 机械通风
5.3 室内气流组织的参数描述与控制
5.4 气流组织预测与测试实验
【思考题】
第6章 建筑声环境
6.1 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
6.2 声音的传播规律
6.3 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
6.4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6.5 环境噪声控制途径
6.6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
【思考题】
第7章 建筑光环境
7.1 室内光环境基本知识
7.2 建筑光环境控制要求
7.3 天然光环境设计
7.4 人工光环境设计
【思考题】
第8章 建筑环境与工作效率
8.1 工作效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8.2 室内空气品质与工作效率
8.3 建筑热环境与工作效率
8.4 建筑声环境与工作效率
8.5 建筑光环境与工作效率
8.6 建立适应人的工作环境
8.7 工作环境与工作效率实验
【思考题】
第9章 绿色建筑的环境控制
9.1 绿色建筑的环境控制要求
9.2 绿色建筑的热环境控制
9.3 绿色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
9.4 绿色建筑的光环境控制
9.5 绿色建筑的声环境控制
【思考题】
参考文献2100433B
建筑环境学是一门以研究建筑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性学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技术平台与技术基础课程。作为本专业唯一门以建筑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教材,本书重点强调从实用、新颖和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紧密结合建筑环境科学发展的时代进程和技术前沿,对建筑内外热湿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室内空气品质以及绿色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等问题展开系统的编写,同时对相关建筑环境控制技术及应用情况通过实例加以剖析,以期能以直观化、形象化的方法将复杂问题表述清楚,达到授业解惑之教学目的。
本书既可以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环境监测、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空调,以及燃气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设计、安装、制造、运行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及研究生参考使用。
建筑环境学是一门反映人-建筑-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何种室内外环境,掌握室内外环境形成的特征和影响因素,通晓改变或控制特别是室内环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创造人工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建筑环境学主要研究建筑内外的空间环境,其主要内容有:
1、建筑外环境
2、室内空气环境
3、建筑热湿环境
4、建筑声环境
5、建筑光环境
6、建筑环境的综合控制与评价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建筑环境的影响。
建筑环境学从现有建筑的环境出发,掌握现有建筑环境的特点、基本理论与变化规律,以寻求现有建筑环境的不足,为通过工程设计达到改善建筑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对现有建筑环境的研究方法根据参数不同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环境宏观参数进行研究,另一类是针对环境的场参数进行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测试仪器和测定技术的发展,实验方法研究建筑环境的范围不断的得到扩大,建筑环境研究方法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加深,必将趋于多样和复合化。
书 名: 建筑环境学
作 者:杨晚生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ISBN: 9787560956381
开本: 16开
定价: 34.80元
页数:344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4 400V系统的中心点绝大多数是直接接地。只有很少从美国引进的整套机组采用了中心点不接地系统。 1,500kv是经过升压变压器的Y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建筑环境学论文
太原地区建筑内外环境 以及改善室内外环境建议 一,建筑外环境的研究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 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 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 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 铁路线的交汇处。平均海拔约 800 米,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30′~ 113°09′,北纬 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 144 公里,南北纵约 107公里。黄河的第二大支流 ——汾河,自北向南横 贯太原市全境, 流经境内约 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 西有吕 梁山作屏障,坐落在两山间的河谷平原上。 从自然环境来说, 太原具 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冬无 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 均降雨量 456 毫米,年平均气温 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建筑环境学论文
1 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装修 摘要:住房室内的装饰装修已经成为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 组成部分。同时由于装饰装修引发的有关问题也相继产生,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资 料都证实了这一令人不安的事实; 室内的污染浓度,往往比室外还要严重, 继“煤 烟型”, “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 第三污染时期。文章主要分析了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室内装修。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室内装修;致病因素;预防污染; 一·前言 当今,人类正面临“煤烟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 之后,以“室内空气污染” 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染。 美国专家检测发现,在室内空气中存在 500 多种挥 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 20 多种,致病病毒 200 多种。危害较大的主 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证实,室内 空气污染已成为危
《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建筑环境学(第3版)》在介绍了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流动、声环境、光环境的同时,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分析了人的健康舒适要求与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关系,为创造适宜的建筑室内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建筑环境学(第3版)》由八大部分组成: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建筑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典型工艺过程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每部分均相对独立,各章都提供了思考题、符号表、主要术语中英对照和参考文献,书后有附录。各章公式中所用的符号只在本章中统一。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第1章绪论1
11建筑与环境1
111建筑与环境的含义1
112建筑环境的发展过程1
113建筑环境控制的发展历程2
12建筑环境学5
121建筑环境学的定义5
122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5
复习思考题6
参考文献7
第2章建筑外环境8
21太阳与地球的运动8
211地球的运动8
212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12
22太阳辐射与日照13
221太阳常数与太阳波谱13
222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15
223日照与建筑日照17
224建筑遮阳19
23室外气候23
231室外空气温度23
232空气湿度24
233风25
234降水28
235城市气候30
236我国的气候分区32
复习思考题34
参考文献35
第3章建筑热湿环境36
31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36
311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和空气综合温度37
312夜间辐射38
313材料及围护结构的热物性指标39
32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46
321周期性不稳定传热46
322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51
323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55
324通过围护结构的湿传递63
33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66
331室内散热散湿量66
332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70
34负荷与得热的关系73
341负荷的定义73
342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74
343负荷的数学表达75
344负荷与得热的差别78
35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介绍及负荷计算79
351稳态计算法80
352动态计算法81
353模拟分析软件88
复习思考题91
参考文献91
第4章热舒适环境93
41人体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反应的生理学与心理学基础93
411人体生理学基础93
412体温调节特性96
413人体的散热特性99
414寒冷与暑热的极限105
42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106
421热环境评价的特点106
422温度感与舒适感106
43舒适环境的评价方法109
431热环境109
432一般条件下的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111
433炎热环境的评价116
434室外环境的评价117
44热环境参数及其测量设备118
441空气温度118
442湿度119
443风速120
444热辐射120
445热舒适测量设备122
45服装的热湿特性及对人的热舒适影响122
451服装的热特性123
452服装的透湿特性128
453特殊环境下服装的作用130
复习思考题131
参考文献131
第5章室内空气环境132
51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32
511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特点与现状132
512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139
513室内主要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49
514室内污染的控制方法174
52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185
521评价方法185
522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指标及标准190
523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的健康危险度评估193
524室内装修中环境空气质量的预评价197
53健康住宅与绿色建筑199
531健康住宅的含义200
532小康住宅的新要求200
533健康住宅的要求200
534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201
54室内空气环境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207
541采样方法207
542室内检测质量的控制216
55室内空气环境的数值预测220
551室内空气环境数值预测的研究现状220
552室内空气环境的数值模拟方法222
56室内气流与换气效率233
561瞬时均匀扩散流233
562室内气流分布性能的评价方法235
57建筑物的气密性与烟囱效应240
571建筑物的气密性240
572室外气流及室内外温度差形成的压力240
573高层建筑与烟囱效应241
复习思考题242
参考文献243
第6章建筑光环境244
61光与颜色的基本概念244
611基本光度量单位及相互关系244
612光的反射、透射246
62视觉与光环境249
621眼睛与视觉特征249
622颜色对视觉环境的影响252
623视觉的功效与舒适光环境要素254
63天然光照明257
631光气候与采光标准257
632采光口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260
633天然光照明设计263
64人工照明265
641光源与灯具265
642照明方式272
643照明标准和制定原则273
644照明质量与视觉效果273
645人工照明的设计275
646光环境的测量方法279
复习思考题282
参考文献282
第7章建筑声环境283
71声环境的基本概念283
711声学量283
712声音的扩散与吸收287
713吸声与吸声材料289
714隔声与隔声材料291
715声环境的评价方法293
716噪声的标准296
72噪声的产生、传播与控制298
721噪声的测量298
722噪声的传播方式和控制方法299
723消声器原理与应用301
73隔振原理303
731振动的基本原理303
732隔振原理与隔振减噪303
74隔声原理305
741隔声原理305
742围护结构隔声305
75建筑声环境的设计307
751音质的主要评价标准307
752建筑声环境的设计308
复习思考题310
参考文献311
第8章建筑环境综合评价——绿色建筑评价312
81绿色建筑体系及绿色建筑设计312
811绿色建筑体系的概念312
812绿色建筑体系的组成与结构312
813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与原则313
82国内外建筑环境综合评价316
821国外建筑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综述316
822几个著名的国外建筑环境综合评价体系318
823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320
824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组织实施322
复习思考题323
参考文献323
附录324
附录1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324
附录2建筑气候区划分图325
附录3建筑材料的热工指标326
附录4329
附录41一些成套服装的热阻329
附录42常见单件服装的热阻329
附录5330
附录51照明工程常用材料的ρ和τ值330
附录52民用建筑照度标准值330
附录53窗子总透光系数Kτ 331
附录54侧窗采光的室内反射光增量系数K′ρ331
附录55侧窗采光的室外遮挡物挡光折减系数Kω332
附录6332
附录61民用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dB(A) 332
附录62各类建筑的内允许噪声值dB(A) 332
附录63各种材料和构造的吸声系数 333
附录64常用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或吸声单位333
附录65墙体的隔声量335
附录66普通门、窗的隔声335
附录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节选)335 2100433B
“建筑环境学”是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建筑环境学(第3版)》在介绍了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流动、声光环境的同时,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分析介绍了人的健康舒适要求与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关系,为创造适宜的建筑室内环境与室外微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教材共九章,包括绪论、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每部分均相对独立,各章都提供了思考题、符号说明、主要术语中英对照和参考文献。
《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建筑环境学(第3版)》除可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材外,还可供土建类其他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