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公共建筑集中空调风系统极易被利用作为挥发性化学战剂快速传播的通道,从建筑环境防恐角度,急需解决突发毒气污染传播时快速预警和源辨识两个关键问题。本项目提出传播-预警-溯源的技术路线,根据突发毒气污染传播的流体动力学,利用毒气化学VOC离子化检测技术,并结合工程领域反问题方法的实践应用,重点开展典型施放情景下毒气污染传播特征、毒气传播离子化分布检测系统、毒气源反问题追踪等三方面的研究。项目将通过缩尺的风系统实验研究,验证基于离子化检测的毒气污染传播的预警模式,预期在突发毒气污染的有限检测点优化布置设计上实现突破,在风管道系统一维动力学 建筑空间三维动力学双尺度耦合反问题的分阶段解耦方面取得核心创新成果,为建筑集中式空调风系统的化学污染防治及防恐安全提供依据。
公共建筑集中空调风系统极易被利用作为挥发性化学战剂传播的通道,从建筑环境防恐角度,急需解决突发毒气污染传播时快速预警和溯源两个关键问题。本项目提出“传播—预警—溯源—应急”的技术路线,主要开展了典型施放情景下毒气污染传播特征、毒气传播离子化分布检测点优化、毒气源反问题快速追踪及风系统应对突发毒气污染的应急通风措施等四个方面的研究。项目目前已完成的工作包括:(1)、推导构建了毒气在风系统内传播的浓度动力学网络模型,并分别用实验和CFD的方法验证了模型预测风系统内毒气浓度分布的准确性;(2)、完成了毒气离子化分布检测实验,证明了在线离子检测毒气系统的可行性;(3)、实现了基于最短检测时间、最小暴露剂量及最大监测覆盖区域的目标函数和最优化方法的空调风系统传感器优化布置,形成了一套毒气传播预警基础理论;(4)、在毒气在风系统内传播的浓度动力学正向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空调风系统一维溯源模型及基于联合概率法的“一维风管道系统 风系统所服务区域”的网络溯源模型。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突发毒气污染亟需在污染发生的短时间内完成源辨识工作,而三维溯源的建模及反向计算均需要很长时间,这段时间更应该用于采取相关通风应急措施来保障室内人员生命安全,基于工程实际,研究者转变思路构建了一套快速网络溯源算法,该算法能在突发污染发生的数秒内完成源辨识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应急通风方式对室内人员毒气暴露风险的影响评估及室内人员以应急加压通风区为逃生终点,源位置为约束条件的最优逃生路线的相关研究。本项目已在空调风系统突发毒气污染的浓度场快速预测及有限检测点优化布置上取得了突破,并取得了“风管道系统 房间节点”的快速网络溯源模型的核心创新成果,之后的研究将继续集中于应对突发污染的应急通风措施对人员毒气暴露量的影响及以源位置为约束条件的室内人员逃生路径优化,为建筑集中式空调风系统的化学污染防治及防恐安全提供依据。 2100433B
集中式空调系统 该系统的所有空气处理设备和送、回风机等都集中设置在空调机房内,空气经处理后由送、回风管道送入空调房间。 更多信息可以进入布瑞兹官网查询。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一部分空气,集中式空调系统全部处理。具体见下:根据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分有:1封闭式系统,2直流式系统,3混合式系统。根据集中式空调系统的送风量是否变化可分为定风量系统与变...
(1)集中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是将各种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都集中设置在一个专用的机房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然后由送风系统将处理好的空气送至各个空调房间中去。(2)半集中式空调系统除有集中的空气处理...
深圳市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病原污染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市公共场所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改善室内空气卫生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对市内三家星级宾馆的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的过滤网、热交换器、总送风管、空调冷却循环水以及室内房间空气的细菌总数、霉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和军团菌芽孢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冷却水军团菌阳性率81%,空调系统的过滤网,热交换器,总送风管的细菌总数、霉菌总数、芽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5%和41%,室内空气的细菌总数、霉菌总数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8%。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低。结论深圳市空调系统冷却循环水军团菌污染状况严重。细菌总数、霉菌、芽孢杆菌检出率也较高。
改善集中式空调送风空气质量
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送风系统中的污染段集中在送风管道。其中,风管长时间使用后,充斥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微生物,它们的存在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生产设备的运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曾于非典期间发布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不久后,卫生部制定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出台。这一系列规范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于空调通风系统安全使用的重视,同时也说明我国在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急需改善的不足。宝钢冷轧彩涂区域对于空气质量有严格要求,空气中的固体颗粒与悬浮物直接影响成品质量,而通过风管系统的清洗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主要结合宝钢厂区内的实际情况,阐述空调风管的清洗流程与效果。
《石油化工码头危险源辨识与预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为:石油化工码头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石油化工码头危险源动态分级研究、石油化工码头安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LabVIEM中的实现。
《石油化工码头危险源辨识与预警》可供从事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石油化工码头的管理企业、一线生产部门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目录
1绪论
2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原理的基础研究
3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4矿山重大危险源事故危险性评价
5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源致灾概率量化研究
6一般空气区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研究
7矿井火灾严重度评价
8煤矿安全预警的原理及内容
9煤矿安全预警系统2100433B
第1章 绪论
1.1 石油化工码头危险源辨识与预警
1.1.1 我国港口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2 开展石油化工码头危险源辨识及预警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危险源辨识的研究现状
1.2.2 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现状
1.2.3 风险等级划分研究现状
1.2.4 预警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2.1 石油化工码头危险因素辨识方法
2.2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作业过程危险因素辨识
2.2.1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流程简图
2.2.2 触电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2.2.3 车辆伤害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2.2.4 管道装卸作业火灾和爆炸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2.2.5 淹溺和高处坠落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2.2.6 中毒和窒息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2.2.7 机械伤害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2.2.8 起重伤害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2.2.9 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2.3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过程事故致因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2.3.1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作业主要事故类型
2.3.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2.3.3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步骤
2.3.4 装卸作业事故致因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2.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石油化工码头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
3.1 风险评估理论基础
3.1.1 风险评估遵循原则
3.1.2 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
3.1.3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过程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4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过程事故设备失效概率方法的确定
3.2 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界定
3.2.1 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界定原则
3.2.2 可接受风险基准的确定
3.2.3 个人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界定
3.2.4 社会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界定
3.2.5 利用MATLAB确定个人风险计算程序
3.3 基于可接受风险准则的安全评价方法在某石油化工码头的应用
3.3.1 石油化工码头概况
3.3.2 储罐区池火灾事故后果计算
3.3.3 储罐区池火灾事故概率计算
3.3.4 储罐区个人风险计算
3.3.5 储罐区社会风险计算
3.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石油化工码头危险源动态分级
4.1 动态分级理论
4.1.1 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危险源动态分级
4.1.2 集对分析法危险源动态分级
4.1.3 DT法危险源分级
4.2 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危险源分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泄漏源模型
4.2.2 液池蒸发模型
4.2.3 事故后果模型
4.2.4 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危险源工艺危险度指标
4.2.5 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危险源分级指标体系
4.3 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危险源分级指标权重确定
4.3.1 建立储罐区危险源分级层级结构模型
4.3.2 构造分级判断矩阵
4.4 基于DT法的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危险源动态分级实例应用
4.4.1 港区概况
4.4.2 化学品有害特性分析
4.4.3 储罐区危险源动态分级计算
4.4.4 变化条件下的危险源分级
4.5 基于LabvIEw的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危险源分级系统设计
4.5.1 液池泄漏模型在LabVIEW虚拟机中的实现
4.5.2 池火灾伤害模型在LabVIEW虚拟机中的实现
4.5.3 液体蒸发模型在LabVIEW虚拟机中的实现
4.5.4 蒸气云爆炸模型在LabVIEw虚拟机中的实现
4.5.5 高斯烟团模型在LabVIEw虚拟机中的实现
4.5.6 DT分级主程序在LabVIEW虚拟机中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石油化工码头安全预警系统
5.1 安全预警系统简介
5.1.1 安全预警内涵及特点
5.1.2 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的方法体系
5.1.3 安全预警运转模式及机制
5.2 石油化工码头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5.2.1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2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5.2.3 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预警指标体系
5.2.4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过程预警指标体系
5.3 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5.3.2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过程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5.4 石油化工码头预警的可拓综合模型
5.4.1 可拓理论基本概念
5.4.2 可拓理论综合模型
5.5 实例应用
5.5.1 基于可拓理论的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安全预警实例应用
5.5.2 基于可拓理论的石油化工码头储罐区装卸过程安全预警实例应用
5.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预警系统在LabVIEW中的实现
6.1 系统登录界面
6.2 系统主界面
6.2.1 视频监控单元
6.2.2 实时监测单元
6.2.3 非实时监测单元
6.3 本章小结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