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绪论1
模块一建筑力学入基
——建筑力学基础知识项目一走进建筑力学13
任务1认知静力学基本概念14
课后思考与讨论18
任务2静力学基础运算18
课后思考与讨论27
任务3静力学基本原理28
课后思考与讨论32
任务4常见的平面约束类型32
课后思考与讨论38
任务5结构的计算简图38
课后思考与讨论45
任务6受力分析与受力图46
课后思考与讨论51
项目考核52
项目二打开建筑力学的大门55
任务1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56
课后思考与讨论58
任务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59
课后思考与讨论62
任务3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与平衡63
课后思考与讨论66
任务4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67
课后思考与讨论72
任务5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72
课后思考与讨论74
项目考核75
模块二建筑力学之坚
——确定杆件的承载能力项目一杆件内部效应研究之基础81
任务1认知杆件变形的形式82
课后思考与讨论86
任务2认知内力及构件的承载能力86
课后思考与讨论93
任务3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93
课后思考与讨论104
项目考核105
建筑力学目 录项目二轴向拉(压)杆的承载能力计算108
任务1轴向拉压杆的内力110
课后思考与讨论114
任务2轴向拉压杆的应力114
课后思考与讨论120
任务3轴向拉压杆的变形120
课后思考与讨论124
任务4材料在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质124
课后思考与讨论130
任务5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130
课后思考与讨论134
任务6压杆的稳定性134
课后思考与讨论142
项目考核142
项目三平面弯曲梁的内力计算146
任务1平面弯曲梁的内力147
课后思考与讨论157
任务2平面弯曲梁的内力图157
课后思考与讨论172
项目考核173
项目四平面弯曲梁的承载能力计算175
任务1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应力176
课后思考与讨论185
任务2平面弯曲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185
课后思考与讨论195
任务3平面弯曲梁的变形及刚度计算195
课后思考与讨论201
项目考核202
项目五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206
任务1应力状态概述207
课后思考与讨论210
任务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210
课后思考与讨论217
任务3广义胡克定律217
课后思考与讨论219
任务4梁的主应力迹线219
课后思考与讨论222
任务5常用强度理论简介222
课后思考与讨论226
项目考核227
项目六组合变形时杆件的强度计算229
任务1组合变形概述230
课后思考与讨论232
任务2斜弯曲变形的强度计算232
课后思考与讨论236
任务3拉弯(或压弯)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236
课后思考与讨论238
任务4偏心压缩(或拉伸)变形的强度计算238
课后思考与讨论242
项目考核243
模块三建筑力学之广
——平面杆件结构的分析与计算项目一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247
任务1几何组成分析中的几个重要概念248
课后思考与讨论254
任务2几何组成分析的依据及其应用254
课后思考与讨论261
任务3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与静定性的关系261
课后思考与讨论263
项目考核263
项目二平面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266
任务1多跨静定梁267
课后思考与讨论271
任务2平面静定刚架272
课后思考与讨论279
任务3平面静定桁架280
课后思考与讨论294
任务4三铰拱294
课后思考与讨论304
任务5平面静定组合结构305
课后思考与讨论307
项目考核307
项目三平面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310
任务1结构位移计算基础知识311
课后思考与讨论321
任务2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321
课后思考与讨论329
任务3图乘法329
课后思考与讨论343
任务4其他因素作用下平面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343
课后思考与讨论349
任务5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350
课后思考与讨论353
项目考核354
项目四力法356
任务1认识超静定结构357
课后思考与讨论363
任务2用力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超静定结构363
课后思考与讨论375
任务3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375
课后思考与讨论377
任务4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最后内力图的校核377
课后思考与讨论381
项目考核383
项目五位移法386
任务1位移法的基本知识概述387
课后思考与讨论399
任务2位移法的应用399
课后思考与讨论406
项目考核406
项目六力矩分配法411
任务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知识412
课后思考与讨论420
任务2多结点的力矩分配法420
课后思考与讨论426
项目考核427
项目七影响线及其应用430
任务1影响线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431
课后思考与讨论439
任务2影响线的应用439
课后思考与讨论444
项目考核444
附录一材料力学实验447
实验一金属拉伸实验449
实验二金属压缩实验452
实验三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454
附录二热轧型钢规格一览表(GB/T 706—2008)457 2100433B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近土建类专业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编写的。本书编写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主要内容包括15个项目:走进建筑力学、打开建筑力学的大门、杆件内部效应研究之基础、轴向拉(压)杆的承载能力计算(包括压杆的稳定性)、平面弯曲梁的内力计算、平面弯曲梁的承载能力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杆件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平面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平面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等。
本书不涉及高深的数学知识,通俗易懂,每个项目中都配有本项目导语、任务引入、任务分析、案例分析、知识链接、特别提示、思考与讨论、项目小结、项目考核等栏目,采用项目驱动法,调动读者的学习积极性,开阔读者的视野,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掌握其在工程实际中的相关应用。
本书除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教材外,也可作为中职学校、成人教育等泛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力学课程教材,还可以供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使用。
ΣMB=RA*4-12*2+2*2*1=0RA=5kN向上RB=12+2*2-RA=11kN向上
《建筑力学》全书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 1. 工程中习惯把主动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外力称为荷载。例如自重,风压力,水压力,土压力等。(主要讨论集中荷载、均匀荷载)2. 在建筑物中,承受并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
建筑力学籍: 书名一:《建筑力学》 本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绪论、建筑力学基础、力矩和力偶、平面力系合成及平衡、轴向拉伸和压缩、圆轴的转扭、体系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梁的弯曲应力、组合变形、...
0727建筑力学
- 1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 网教 专业: 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技术 2016 年 12月 课程名称【编号】: 建筑力学 【0727】 A 卷 大作业 满分: 100 分 一、图示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已知: q=10kN/m,a=4m,试计算梁的支座反力。(20 分) 解: 做力矩图,由图可知: FA=45KN, F B=15KN 二、图示水平悬臂梁 AB,受铅垂集中力 F和集度为 q 的铅垂均布载荷作用,且 F=2qa, 若不计梁重,试求固定端 A处的约束反力。(20分) 三、铸铁梁的荷载及截面尺寸如图示,材料的许可拉应力 [ t]=40MPa,许可压应力 [ c] =60MPa,已知: P=3kN, a=1m,I z=765×10-8m 4 ,y1=52mm, y2=88mm。不考虑弯曲切应 力,试校核梁的
建筑力学论文
博 学 笃 行 至 诚 至 坚 编写成员:张玉昊 王思 赵淑彬 朱顺进 阚立爽 王文 黄燕玲 倪伟 建筑力学— 楼梯 从古至今,我们的建筑也在从无到有从天然到人工 从低级到高级地不断发展进步之中。 而力学原理又是建 筑构造的根基。其中建筑的稳定性是所有建筑必须考虑 到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尽管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像比萨 斜塔一样给人以不稳定感的建筑, 可以看到像空中花园 一般神奇的建筑, 但是从力学角度分析, 它们都是稳定 的。 本人在安大图书馆无意中发现有个 楼梯竟然只有上下两个支撑面,给人的感 觉很不稳定。为什么不在转弯处建立一个 支撑点呢? 原来是为了巧用楼梯 下空间 。 这样零落空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 经过规划后 也可以成为储藏空间,如利用楼梯下方的空间,可创 造出一处紧靠墙面的书架。同时楼梯间亦可充分发挥 空间利用的功效,靠墙的一侧可以依楼梯的走势而设计,做成大小 不一的柜子,然
配套教材
《建筑力学》有相关配套教材《建筑力学练习册》 。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建筑力学练习册》 |
978-7-111-38263-8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9年9月19日 |
刘思俊 |
数字资源
《建筑力学》配套有开放式多媒体课件(PPT) 。
配套教材
《建筑力学学习与考核指导》是《建筑力学》的教学参考书,书号为978-7-04-035029-6,2012年9月4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20千字。
《建筑力学练习册》是《建筑力学》的教学辅导用书,书号为978-7-04-034588-9,2012年6月20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460千字、122页。
课程资源
《建筑力学》开通有Abook数字课程,该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涵盖教学课件、习题库及答案、动画、视频、案例等。
《建筑力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基本建筑力学问题的能力。
该书遵循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结合建筑工程实际,重视建筑结构的计算简图,突出建筑结构的内力,将计算软件引进教学。
该书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强调基本概念、减少理论推导、重视宏观分析、降低计算难度、突出工程应用、注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该书图文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