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标准规定了热环境、室内空气质量、采光照明和噪声的室内环境参数的要求,并规定了如何建立这些参数用于建筑系统设计和能效计算。 本标准包括局部热舒适、通风、不均匀辐射温差、温度梯度和地板温度的设计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由室内居住人员设定准则的建筑,以及生产或过程对室内环境没有重大影响的建筑。 本标准还规定了标准能效计算中使用的室内人员占用时间表和如何使用不同等级的室内环境准则。 本标准中设定的准则也可用于国家能效计算方法。本标准基于现有标准和报告(列于第2章和参考文献)设定了室内环境准则。 本标准没有规定设计方法,但为建筑围护结构、供暖、制冷、通风和采光与照明设计提供了输入参数。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杭州建科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宾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致果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东芝开利空调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埃(中国)环境净化有限公司、广东天创同工大数据应用有限公司、杭州弗迪沃斯电气有限公司。
邓高峰、杜雅兰、薛强、刘海娇、侯常靓、关丽、李增和、王芳、闫鑫、高庆龙、邱雁玲、王飞、王宇峰、吴良友、陈新厂、邬琪辉、王高飞、刘新路、佟昊、李薇、关运龙。
室外环境,即建筑外墙以外的周围环境;室内环境,即室内空间的布局陈设等构成的环境。挑檐应该属于室外环境。
室内环境包括居室、写字楼、办公室、交通工具、文化娱乐体育场所、医院病房、学校幼儿园教室活动室、饭店旅馆宾馆等场所。家居环境是家庭团聚、休息、学习和家务劳动的人为小环境。家居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
室内环境设计属于建筑装饰的范畴,而建筑装饰是建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学的任务是构想一个带有可用空间的立体并使其尽量地漂亮和实用。早在十九世纪以前,建筑装饰是建筑学的代名词,大多数的建筑师认为,装...
热环境、通风量、湿度、采光与照明、噪声。 2100433B
室内环境与设备
1 哈斯效应于回声感觉 2 掩蔽效应 3 听觉疲劳与听觉损失 4 混响声;人们在室内听到的除了直达声还有来自顶棚 .墙壁与地板各界反射一次乃至多次 的反射声 5 室内声增长;声源一定得声功率发声、随着时间的增加、室内的声能密度逐渐增长、在单 位时间内生源辐射的声能与室内裹面吸收的声能相等、 室内声能密度不再增加、 室内声压级 达到稳定、这就是室内声增长的过程 6 声衰变;在声场达到稳定后、生源停止发生、此时室内的声能密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小 7 混血时间、生源停止发生后、稳态声压级衰变 60dB的时间 T60称为混响时间 8 音质评价物理指标; 【1】混响时间【 2】早期侧向反射声能比【 3】声压级与响度指标【 4】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 9 评价室内噪音环境; 【nr 曲线】 p15 10 根据吸声原理;常用吸声材料和结构分为多孔性吸声材料【一般中高频吸声系数大、低 频吸声系数小】和共振吸
基于ARM嵌入式技术的室内环境参数采集系统设计
本文论述了应用具有实时仿真和嵌入式跟踪功能的16位ARM微控制器LPC2134芯片作为主芯片所设计的室内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通信协议,介绍了上层监控软件。该系统用于对空调室内房间的温湿度和空调系统参数进行采集,为建立室内房间空调负荷模型提供支持。
第1部分 方法、工具与趋势
第1章 国际建筑能效概要
第2章 建筑能效测评与测评方法
第3章 建筑能测评工具
第4章 建筑能效发展
第2部分 管理、实践与案例
第5章 建筑能效管理与实施
第6章 建筑能效数据分析
第7章 建筑能效案例
附录
附录1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附录2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3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4 居住建筑能效测评基础项能耗计算
附录5 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基础项能耗计算
附录6 居住建筑能效测评表
附录7 公共建筑能效测评表
附录8 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
附录9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附录10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附录11 居住建筑能效实测评估表
附录12 公共建筑能效实测评估表
附录13 建筑能效实测评估汇总表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的内容包括引言、第一部分“方法、工具与趋势”和第二部分“管理、实践与案例”以及附录。
引言阐述了对建筑节能的思考,辨析了建筑能效与能耗的关系,介绍了建筑能效标识的概念;第一部分“方法、工具与趋势”包括四章内容,其中第一章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建筑能效标识体系,第二章重点阐述了建筑能效标识中的测评方法和实测方法,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建筑能效标识中的测评工具对比情况,第四章探索了建筑能效标识制度与其他建筑节能机制协同发展的可能性;第二部分“管理、实践与案例”包括三章内容,其中第五章对我国建筑能效标识制度的方案设计、运行机制、质量控制、实施水平和发展障碍进行了解读,第六章对获得建筑能效标识的项目基本信息、技术应用和能效水平进行了分析,第七章对部分建筑能效标识项目的经验做法和能效信息进行了概况和总结;附录主要介绍了我国建筑能效标识制度的管理文件,以及在建筑能效标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建筑能耗计算方法和常用表格。
建筑能效评估(普通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