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批评学》是郑时龄 编著的书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可用作建筑学专业高 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供建筑学的教师和建筑师等参考。
建筑批评学是研究建筑批评的学科,也就是元批评,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批评是对建筑以及建筑师的创作思想、建筑作品与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使用建筑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对建筑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建筑及其作者--建筑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本书共七章,包括总论、建筑批评的主体论、建筑批评意识、建筑批评的价值论、建筑批评的符号论、建筑师、建筑批评的方法论等,以及附图100余幅。
导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建筑批评的主体论
第三章 建筑批评意识
第四章 建筑批评的价值论
第五章 建筑批评的符号论
第六章 建筑师
第七章 建筑批评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土木工程概论、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建筑施工、建筑学、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测量学、法律法规、专业外语、建筑材料、工程预算、画法几何、CAD、PKPM、工程试...
一般应先学建筑基础知识,如《房屋建筑学》;建筑识图如《建筑图识图》、《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1-2010)、《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工程项目管理实用手册》、《施工...
建筑力学籍: 书名一:《建筑力学》 本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绪论、建筑力学基础、力矩和力偶、平面力系合成及平衡、轴向拉伸和压缩、圆轴的转扭、体系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梁的弯曲应力、组合变形、...
建筑批评学论文
建筑批评学论文 建筑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 建筑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文化符号。 为了建筑 和人类自身的进步, 建筑批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批评全面而又系统的对 建筑进行研究、选择、区分、叙述,创造、比较、分析、判断、论证和批判。建 筑批评实践是生产性的活动, 这种活动是以人和社会的需要为尺度, 考察并研究 建筑的创造过程, 分析建筑话语和符号的结构形式, 揭示建筑客体人和建筑的深 层系预测并建构未来建筑客体。意大利建筑理论家曼夫雷多 塔夫里指出:“任 何建筑都拥有自身的批判内核 “。一件建筑作品表达了建筑师对文化内涵的深刻 体会,对文化艺术的向往, 其创作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但始终具有批判的一 面性,从而揭示出作品及其作者的内在世界。 批评可以起到丰富并延伸作品, 作 者及其价值的利用, 赋予作品以开放性以及附加的价值。 建筑批评所追求的是作 品的内在生命,并且通过批评语言融入到建
贵州大学建筑学建筑批评学论文
贵州大学 《建筑批评学》课程论文 建筑学 《建筑批评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花溪大学城规划分析 学 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建筑学 班 级:建筑 091 学 号: 0908070234 学生姓名:向秦亚 指导教师:吴琳 2013年 6月 25 日 贵州大学 《建筑批评学》课程论文 建筑学 摘要: 自 20世纪 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大兴大学城。尽管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 40年,但是得益 于理论研究成果的直接应用, 我国的大学城主要属于 “规划建设型” 。随着科学技术大发展, 以及人们对文化教育重视程度加深,继沿海各城市大学城的成功案例之后,全国各地都建 设起了符合当地特色的大学城。本文旨在通过对贵阳花溪大学城的案例剖析,从大学城的 规划理念、设计要求、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大学城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关键词:大学城 设计 花溪 生态 文脉 贵州大学 《建筑批评学》课程论文 建筑学 1
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建筑艺术和历史知识,并对建筑设计有基本的了解。
书名 |
作者 |
ISBN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
《建筑批评学(第二版)》 |
郑时龄 |
9787112161799 |
2014年5月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郑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等。 主要论著有:《建筑批评学》、《世界大城市——上海》、《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建筑理性论——建筑的价值体系与符号体系》,与陈易教授共同主编《世博会规划设计研究》、《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和谐城市的探索——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及规划设计研究》等。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90多篇论文。
陈 易: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同济大学教授,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市建筑学会室内外环境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从事生态建筑和生态城市研究,曾参与上海崇明岛东滩基础设施生态化研究,生态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浦东新区生态居住社区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并与英国有关学术机构共同研究生态城市。
与郑时龄教授共同主编《世博会规划设计研究》、《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和谐城市的探索——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及规划设计研究》等。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60余篇论文。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