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
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
6.拟定公共绿地、体育、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
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居住区的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各种绿地和游憩场地、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各个系统等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安排。
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在唐代以前主要采用封闭性的里坊制。如唐长安城的棋盘式道路系统把全城划分为110个大小面积不等的坊,坊四周建围墙,每边一门,晚上关闭,管理制度严格。
大体从北宋始,里坊取消了坊墙,住户直接面向街巷,商店沿主要街道布置,使街与坊结合起来(见开封城)。这种布局形式,街巷明确,易于辨认,居住安静,商业网点分布均匀。直至今天,中国一些城市仍保持这种布局。
19世纪末叶以来,中国一些通商口岸,如上海、天津、汉口等,因人口增加,地价昂贵,出现了以二三层联排式住宅为基本类型的里弄式居住区。一般格局是住宅面向里弄,里弄通向街道。较大的里弄分总弄、支弄,总弄通向街道。街道两侧布置商店,居民生活比较方便。
1949年以后,中国个别大城市应用西方邻里单位的概念规划和建设了一些居住区,如上海的曹杨新村。
50年代,受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的影响,采用以居住街坊为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当时采用的街坊面积一般较小,为4~5公顷,生活服务设施不够齐全。
50年代后期,许多城市开始以居住小区取代街坊,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居住区。
80年代又提出在一个或若干个居住区范围内,配备就业岗位,使居住和工作尽可能就地平衡,形成综合区,以减少市内交通流量。
各国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布局形式,都是用交通干道把生活居住用地分隔成若干居住区。各居住区有合理的规模和较好的居住环境,便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居住区的具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以邻里单位或居住小区为基本构成单元。在发达国家,居住区规模趋向于扩大化,住宅类型趋向于多样化,布置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绿地和休息娱乐场地,强调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节约居住区规划用地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2) 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1.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①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服务...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31号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
如果是尽端式的车行道,为方便行车进退、转弯或调头,应在道路的尽端设置回车场地,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
⒈居住区按性质可分为新建居住区、改建居住区两大类。
⑴新建居住区较易于按照合理的要求进行规划;
⑵ 改建居住区要在现状基础上进行规划,任务比较复杂(见城市改建)。
⒉居住区按所处位置,可分为市内居住区、近郊居住区、远郊工矿区居住区等。
它们在住宅标准、市政公用设施水平、生活服务设施的项目和数量等方面都有差别。离市区愈远或独立性愈强的居住区,对市区大型公共设施的利用程度愈低,因而需要有较为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
⒊居住区按布局形式,可分为集中型的(规则地划分成小区或街坊)、分散组团型的(由组团或邻里单位较为自由地组合)等。
居住区按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可分为高层高密度的 (一般住宅层数在15~20层以上,人口密度在每公顷2000人以上),低层低密度的(一般住宅层数为1~2层,人口密度在每公顷200人以下),低层高密度的等。中国当前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层数以 5~6层为主,人口密度在每公顷1000人左右。
⒋ 国外的居住区还有按居民的收入水平分类的,例如低收入的、中收入的、高收入的等。
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近十几年来建设了一批以大型、高层住宅综合体为主的居住区。综合体的地下设置车库等,地面上的下面几层为商店和公共设施,上面是住宅。这是一种在人口、用地、设施各方面集约式发展的居住区。
①要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住宅布置上要满足当地日照、通风,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不受污染等要求;要为不同年龄的居民提供休息、活动的场地;要考虑防火、防震、防空、防盗等安全上的要求。
②设置一套齐全、方便的生活服务设施。一些大型文化、商业服务设施一般采取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中心;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早点等服务网点要分散布置;占地较大的中小学、锅炉房等布置在居住区内的独立地段。
③要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公共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热、供燃气、垃圾清除、路灯、汽车及自行车停车场地等。私人汽车拥有量较大的居住区,采取车行道和步行道分离的设计原则,有的还设计专用的自行车道。居住区内市政工程管线要布置合理,便于维修。
④要形成丰富、优美的建筑空间,外观上注意完整、统一并富于变化。居住区的内部空间应给人以亲切感,并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要特别重视绿化,改善卫生条件。低密度的居住区还可提供宅园用地。
⑤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在规划上采取适当的标准,布局紧凑,以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 。
居住区规划基本上包括社会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方面。社会规划主要是对居民结构的调查、分析和预测,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职业、收入、年龄、民族以及对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休息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建设规划要为居民创造物质环境条件。
一个完整居住区的建设周期往往需要几年,完善各种设施所需时间更长。因此全面的规划应充分考虑阶段性。每个阶段的发展建设要尽量紧凑,并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在建设上,采用综合开发的办法。
70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以提高规划质量。主要是对居住区在卫生、教育、服务、环境等方面列出具体项目,进行调查评定,以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并综合评价。中国也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居住区在城市中心的位置,宜选择在地势较高,卫生条件较好,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段(见城市用地选择);要尽量接近景观较好的地方。居住区要接近居民的主要工作地点或同工作地点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应尽可能少受噪声的干扰和有害气体、烟尘的污染。居住区要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志。
居住区的规模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决定:
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配套设置居住区级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
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居住区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适当减少。
②城市道路交通方法的影响。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要求城市干道之间要有合理的间距,以保证城市交通的
安全、快捷和通常。
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居住区的规模与居民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或相结合,这是在中国社会主
义制度下居住去规划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响居民区规模的另一个因素。
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
居住区规模结构的基本形式
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基本的形式有: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具体地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
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
组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住宅组团。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其规划结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
⑴规划设计任务书
⑵用地现状图
⑶规划总平面图
⑷功能分区分析
⑸交通组织分析
⑹环境规划及设计
⑺配套设施建设
⑻施工图
⑼施工许可证 设计许可证 用地许可证等相关政府文件
86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020311 建设部 2009-03-24 09:5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GB 50180-93 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 31号 关于国家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局部修订的公告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 <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 修订计划(第一批)> 的通知》 (建标 [1998]94 号 )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我部组织有关单位 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 2002年 4月 1日起施 行,其中, 1.0.3 、3.0.1 、3.0.2 、3.0.3 、5.0.2 (第 1款)、5.0.5 (第 2款)、 5.0.6 (第一款)、 6.0.1 、6.0.3 、6.0.5 、7.0.1 、7.
第一章 我国居住区规划的演进与前瞻
第一节 概述——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
第二节 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区规划建设回顾
第三节 21世纪的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前瞻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第一节 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任务
第三节 基地条件分析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构思起步——以“广安市西溪区居住小区”规划为例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
第一节 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概念
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第三节 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第四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 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2100433B
说明
基本图形
居住区(环境)空间
居住区规划实例2100433B
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南,阐述了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与居住区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与演变,对居住区用地选择及规划原则,居住区的规模、组成及规划结构,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城市居住区更新,以及居住区规划中应该关注的问题等进行详细的论述。第二篇为居住区规划实例评析,从不同地域、不同规划设计理念列举了居住区规划的实例,并对每一居住规划区进行专家点评,使读者从书中获取直接的参考信息。
《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南及实例评析》可为规划设计工作者,房地产开发商、业主和物业管理人员,以及对城市居住区规划工作有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参考,还可做为城市规划学及相关专业人员设计课教学参考书。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