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元1 “休闲驿站——茶室”建筑方案设计任务
1.1“休闲驿站——茶室”设计方案总体任务
1.2 收集“休闲驿站——茶室”设计方案资料
1.3“休闲驿站——茶室”设计方案阶段任务内容
单元2 感悟建筑
2.1 建筑的内涵
2.2 建筑构思、立意与建筑表达的关系
2.3 建筑设计构思与表达的源泉
2.4 建筑设计构思与表达的艺术境界
2.5 建筑设计构思表达学习的阶段过程
2.6 建筑设计构思学习的阶段过程
2.7 建筑项目设计的阶段过程
2.8 “休闲驿站——茶室” 设计方案项目调研
单元3 现代建筑设计流派和美学规律
3.1 现代建筑设计流派的理论观点
3.2 建筑设计的基本美学规律
3.3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倾向
3.4 现代建筑之后的新兴建筑设计流派
3.5 “休闲驿站——茶室”设计方案构思的美学规律分析与运用
单元4 建筑设计创意构思的内在特征
4.1 模拟创意构思
4.2 隐喻创意构思
4.3 揭示建筑类型功能本质的创意构思
4.4 运用高科技直接解决功能需求的创意构思
4.5 沿用建筑大师的理想主义风格的建筑创意构思
4.6 不同建筑流派艺术风格的内在特征及其建筑创意构思
单元5 建筑设计构思表达内容和形式
5.1 建筑分析图
5.2 建筑总平面图、平立剖面图、造型空间图
5.3 建筑室内造型艺术空间图
5.4 建筑环境艺术空间布置图
5.5 折叠的范斯沃斯——水边会所的建筑表达
5.6 建筑画面的构图
5.7 建筑画面的构成组合
5.8 “休闲驿站——茶室”设计表达——设计方案图面版面设计
单元6 建筑设计构思表达的主要手段和技巧
6.1 建筑画的绘画原理
6.2 色彩建筑效果图绘制技巧
6.3 钢笔表现形式
6.4 马克笔表现形式
6.5 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形式
6.6 提高建筑设计创意构思表达技巧的方法
6.7 “休闲驿站——茶室”设计方案表达
单元7 建筑设计构思与表达的培养
7.1 建筑设计构思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
7.2 “休闲驿站——茶室”设计方案的任务评价
附录A 学生自评表
附录B 教师评价表
附录C 学生反馈表
参 考 文 献 2100433B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建筑设计资料集(一)1 常用数据2 人体尺度3 模数4 制图图例5 透视·阴影6 色彩7 形态构成8 标志9 楼梯10 电梯11 防火12 防爆13 防辐射14 防腐蚀15 无障碍设计16 经济17 ...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构思与表达
从当前建筑的数字化特征入手,分析了数字化设计媒介的引入对传统设计方式、表现手段与设计思维的改变,并着力说明数字化设计媒介如何超越表现工具的范畴对设计全过程进行整合与引导,从而促使传统的设计理念更加科学与理性。
电厂图书目录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材,强调了建筑的创造性,向读者介绍了建筑的视觉语言,讲述了运用空间思维的方法。通过一系列三维设计问题,让读者探究比例与尺度、空间与体积、构图与序列、材质与纹理等各个方面,同时学习建筑表现的语言。 2100433B
《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分析》最实在的特点是很有效地引导建筑学子们在设计中科学地构思与创意。作者对于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的独特视角,聚集和重述有关建筑设计在作者过去本身的一些经验,让我备受感动,我为这种新的视角创作而深感愉悦。
伍昌友,1966年1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广济县梅川高中,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市建筑学会委员、武汉市建筑学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实践工作,先后担任建筑学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的主讲教师。参加近百项实际工程的设计,出版书籍5部,在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中,探讨建筑设计原理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实践对教学的作用,在设计前期、场地设计、复杂建筑空间的处理、景观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建筑设计思维方法上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艺术与经济的结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教程,强调建筑设计过程的创造性表现,向读者们介绍了建筑的视觉语言,讲述了运用空间思维的方法。本书通过一系列三维设计问题,让读者探究比例与尺度、空间与体积、构图与序列、材质与纹理等各个方面,同时学习建筑表现的语言。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系列配套练习,阐述了建筑构思概念化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绘图和模型将这些构思表达出来。 本书是原著的第二版,探索了数字制造领域的创新及其对模型制作和选材的影响,着眼于3D 打印机、数控铣床、激光切割机等在学校中逐渐普及的新工具,以及这些工具对实体模型制作技巧和当今建筑设计类型的影响。 莫• 兹尔(Mo Zell)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副院长,也是“ 建筑工作室”(bauenstudio)的负责人。她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建筑学,毕业后在建筑领域工作多年。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