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设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是数字化建造新技术,从数控机床到3D打印机、激光切割和各类机器人的使用。新技术对施工工艺有了更大程度的控制,并保证其精确度,开创了一系列施工新法的先河。这在中国,一个一度以手工业为主的国家中尤为明显,数字化建造技术正以前所未有之势使建设行业发生巨大转型。
1. 数字化建造作为新方法驱动下的范式转换。
2. 数控CNC、机器人、混凝土打印建筑、数字制陶、化学合成等新兴数字化建造方法介绍。
3. 哈佛大学、MIT、ETH、USC、同济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理论与教学实践。
绪论 09
数字化建造:新方法论驱动下的范式转化 17
从建构(机械组件)到合成物(化学融合 23
整合数字物质性:制图逻辑 29
数字技术时代的优雅:为何优雅? 35
建筑的中国数控制造:忽视、机会与困境
学术研究 43
未来的木材:计算设计中的材料整合 51
低技数字化建造 61
“砖构的延伸 II”:表皮的建筑——结构和覆层 67
实验法中的制作交叉点 73
机器人切石法 79
再建造 建构 原型 87
材料的性能设计 93
寄生虫:通过材料智能实现的以时间为基础的空间形态
混凝土3D打印技术 101
轮廓工艺:混凝土施工的革命 107
大型添加制造的设计可能:自由构造 113
打印建筑
制陶研究 121
数字制陶 127
定制制陶术:机器人建造的模块化自控策略
案例分析 137
计算建筑在中国的建造实践 145
上海中心大厦:形式、性能与智能幕墙 153
理解新材料和新数字技术的真正价值 16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奥地利馆
对话 171
伊万 道格拉斯与尼尔 里奇的对话 177
顾传晖与袁烽的对话
项目概述 185
IwamotoScott建筑事务所 191
Howeler Yoon建筑事务所 199
数字未来 203
HHD_FUN工作室 209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13
范凌 219
张周捷 223
数字未来展览
1、尼尔里奇(Neil Leach),一位建筑师兼理论家。他目前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系教授,曾执教于包括南加州建筑学院、伦敦建筑联盟学校、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高级建筑研究所、德国德绍建筑学院、巴斯大学、布菜顿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其著作包括《空间政治》(Routledge出版社,即将出版)、《伪装》(麻省理工学院,2006年出版)、《忘掉海德格尔》(Paideia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Map Office出版社,2004年出版)、《千年文化》(Ellipsis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筑的麻醉》(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出版);曾与他人合著《火星裤:隐蔽的历史》(建筑基金出版社,2000年出版):曾编辑《数字城市》(Wiley出版社,即将出版)、《为数字世界而设计》(Wiley出版社,2002年出版)、 《空间的象形文字:对于当代大都市的阅读与体验》(Rocitledge出版社,2002年出版)、《建筑与革命》(Roufledge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筑反思》(Routledge出版社,1997年出版);与他人共同编辑《集群智能:多代理系统建筑》(辽宁科技出版社,即将出版)、《数字建构:青年建筑师作品》及《数字建构:学生建筑设计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涌现:青年建筑师作品》及《涌现:学生建筑设计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快进热点智囊组》(Map Office出版社,2004年出版)、《数字建构》(Wiley出版社2004年出版):是阿尔伯蒂的《建筑艺术十书》(麻省理工学院,1988年出版)的译者之一。他从2004年起就是北京国际建筑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与徐卫国一起),是2010年在上海画廊举办的”集群智能:多代理系统建筑”展的策展人之一(与罗兰德-斯怒克斯一起),也是2011年在同济大学举办的“数字未来”展的策展人之一(与袁烽一起)。
2、袁烽,博士,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副教授。2008年至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与理论的设计与教学工作,现任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2010年起负责教育部高密度人居环境实验室“数字设计研究中心”的工作,近年主要致力于数字设计方法与数字化建造方法研究。同时,积极参与设计研究与实践,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领域的重要奖项。参与的“清华大学北学生公寓区设计”获教育部优秀教育建筑二等奖、建设部部级城乡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直线住宅”获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作品一等奖。2007年,作品入选中国40under40建筑设计展,中国2007深圳双年展;2008年,由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建筑时报社授予“具有大师潜质的青年建筑师”荣誉称号;2009年,同济大学大礼堂保护性改建,获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2010年,作品“可乐宅”入选由德国领事馆与喜马拉雅证大美术馆合作出版的《更新中国》,并参与同名联展;2011年,“数字未来”联台策展人(与尼尔里奇一起);2011年,作品“林盘城市基础设施”参加成都双年展;2012年,作品“苔圣园”参加“公共外延:上海青浦与嘉定的当代建筑实践”香港双年展外围展;2012年,受邀参加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第100届美国高校建筑学院联盟年会。其著作有《现实建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和《观演建筑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曾抠任《时代建筑》“今日建筑”专栏主持,并在《建筑学报》、 《新建筑》和《城市建筑》等多本专业期刊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 2100433B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大型建筑工程的数字化建造
在国家体育场工程中,对钢结构工程的数字化分析、工厂化加工、机械化安装、精密测控、信息化管理等数字建造技术进行了应用实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国内外大型复杂工程向非线性、低能耗、工厂化的发展趋势,集成运用BIM、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探索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改造建筑施工业,打造鸟巢数字建造技术的升级版。本研究的实施与成果应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水平,降低人工和劳动强度、加快建造速度、实现绿色建造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建造模式推动超高层施工组织变革的探索与实践
阐述了在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机电总承包施工项目中,数字化建造在机电工程领域的专业化集成应用的方法,推动着超高层施工组织的变革以及对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影响。
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中心
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山东省绿色建筑数字化建造技术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滨海城乡建设工程材料性能提升与绿色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青岛市科技创新智库: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
其他科研平台:山东省城镇治理与规划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建筑联合创新中心、被动式建筑联合创新中心、
节能设计联合创新中心、建筑新科技研究与应用创新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