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空间正义与城市规划》借助当代西方文化理论,从空间正义视角介入城市规划研究,一方面将空间正义这一理论术语应用于分析和解读中西方历史上经典的城市规划案例,在规划实践中探索正义问题;另一方面将空间正义内化为一种批判视野和思考理路,强调其对中西方城市规划实践结果的检验和反思。
《空间正义与城市规划》不仅引证了客观的科学数据,也引证了大量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不仅为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也对文学研究的智库功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导论 空间正义、乌托邦与城市的权利
第一章 空间非正义与巴黎神话
——以奥斯曼的巴黎城市改造为例
第一节 从卢特提亚到巴黎神话
第二节 本雅明:空间剥夺与城市异化
第三节 哈维:空间不平等与资本的逻辑
第四节 索亚:空间非正义与社会控制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空间政治正义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 教化与服务:东西方前现代空间政治正义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现代规划城市与空间政治正义
第三节 现代城市的政治形式:同心圆型、功能一区块型、块茎型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空间经济正义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 经济与城市规划:从古典时期到后现代
第二节 正义、城市与经济
第三节 消费正义与城市化运动: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
第四节 经济正义与城市规划:从现代到后现代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空间文化正义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 文化正义、文化非正义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现代城市的文化规划
第三节 公园与现代城市规划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
一、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工程项目概况; 2、 监理工作范围; 3、 监理工作内容; 4、 监理工作目标; 5、 监理工作依据; 6、 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7、 项目监理机构的...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它解决的是在小空间内如何使人居住、使用起来方便、舒适的问题。空间虽然不大,涉及到的问题却很多,包括采光、照明、通风以及人体工程学等等,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和人的日...
论城市规划与建筑空间
1 论城市规划与建筑空间 提要:目前所能提出的对建筑的最确切的意义,必须是把 内部空间考虑在内的定义。美观的建筑就必须是起内部空间吸 引人,令人振奋。在精神方面使我们感到高尚的建筑,而那那 看的建筑必定是那些其内部空间令人厌恶和使人退避的建筑, 但要紧的是,必须明确,凡没有内部空间的都不能算作建筑。 关 键 词: 城市 设 计 第四维 空 间 内 部空 间 外 部空 间 建筑历史 一 城市规划 1.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设计”这个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有时 候人们在经常使用一些近义词来表达这个概念,如“城市规划”、 “区域规划”(主要指乡村),或者“城镇空间设计”等,我们 认为格尔德·阿 尔贝斯 的定义是众多定义中比较贴切的一个: 城市设计是在城镇范围内空间发展,特别是建设发展的调控。 其责任范围从对土地只用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的计划,一直延伸 到对房屋外形的三框架设计。从建筑
浅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浅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本文简单对城市空问进行解析,以空问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制约。
1.1 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土地开发权,建立引导要素集聚的机制
依据“正义论”的正义第一原则——“每个人都享有彼此相容的最大自由限度的平等权利”,各地方的发展机会都是均等的,落实在空间上即“土地开发权人人平等享有”。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土地开发并不是均等的,例如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安全屏障、地质灾害区等地区不能用于开发建设,各地的资源丰度、地理区位及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不同也决定了只有部分土地适合开发,所以应当利用集聚规模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得区域整体经济效益最大。而正义的第二原则——“社会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应当让权利机会均等基础上对每一个人开放,并且尽可能地有利于从中得益最少的人”则体现在对“土地开发权”的赎买上,即当某一土地的开发权的收益受到限制不能实现时候,应给予补偿或者转移给其他土地,最终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来实现。
1.2 倡导精明增长的土地利用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为满足经济增长的刚性需求,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会不断增加土地供应,这是不可持续的。集聚更深一层的涵义在于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倡导精明增长,由外延式扩展向内聚完善型转变。新城市主义倡导TOD便是体现精明增长的土地利用模式,即以主要公交车站(包括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车站,以及主要公交换乘枢纽)为中心,(400-800米)在周边合理的步行范围内进行中高密度用地开发,混合居住、就业、商业和公共用地等多种土地用途,然后在各个组团之间都保留了大量的开敞空间,来提升区域整体环境。这样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有效防止城市地区无序蔓延。
1.3 构建支撑要素无障碍流动的空间平台,促使生产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发展是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和集聚产生的结果,表现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因此,必须构建有利于要素高效、无障碍流动的流动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首先,依托轨道、快速公交(BRT)和常规公交,建构起多层次、广覆盖、无缝衔接的区域公交网,支撑人力要素无障碍流动,结合区域公交枢纽,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中心城镇体系,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其次,以疏港口铁路及高、快速路为陆上货运性区域干道,航道为水上区域物流通道,构筑区域物流通道系统,结合海陆空物流枢纽,形成外拓内联、高效运转的“区域物流网”,提高区域高效交换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及物流在区域内部的快速集散能力。最后,依托各类电子信息网络和信息交换中心,建设区域信息高速公路网和信息创新中心,促进内外信息交流和生产,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的竞争力。
延伸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方面,缩短城乡距离。
2.1 健全住房保障
建立一套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考虑各类城乡居民的住房需求。一方面,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多种途径改善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另一方面,统筹城乡,促进城乡住房政策的衔接。
2.2 推进城乡公共教育均等化
推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切实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体系。
2.3 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按照“区域覆盖、贴近和方便群众”的原则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城市地区,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乡村地区建立多层次的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和劳务工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保障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2.4 强化城乡公共安全服务
着力提升和增强县及县以下防范和处置自然灾害、农村社会安全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城乡联动的生态建设机制,着力提升农村发展的环境质量。
区域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会带来更多人口的集聚,城乡宜居水平将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判断标准。而环境价值的提升,会吸引更多人口,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集聚(因为他们对优质环境的要求更为敏感),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1 以人为本,构建区域优质生活圈
根据联合国人居署提出国际水准的生活标准的四个方面:互动生活标准、GEN生态标准、多元文化标准和健康生活标准8,首先,应保持经济活力、优化创业和居住环境,形成高品质的宜居、宜业、宜乐的功能复合型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其次,应结合地域的自然景观要素,营造更多绿色空间,鼓励人与自然生态的亲密接触;其三,要充分利用地域的独特历史人文资源,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提升区域文化品位;最后,要提供支撑健康生活方式的配套设施,营造的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们“诗意的栖居”的梦想。以上四个方面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完善的环境,进而促进区域生活水平的提高。
3.2 串联多样化的地域特色景观,实现城乡区域环境的均好性
追求空间正义的新型城乡规划关注的是整个区域的环境发展,即环境的均好性。它区别于传统规划“重视城市轻视农村,重视建设区域轻视非建设区域”的地域偏见,跳出城乡区域差别与行政界限的桎梏,尊重与珍视对区域来说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且不受全球化影响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通过规划手段,利用游憩线路将城乡区域中最好的景观资源与特色节点串联并利用起来,形成各式各样、各得其所、分布合理的区域生态和游憩休闲网,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空间质量,对一个地区提升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有效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力解决区域公共问题,需要形成良好的区域治理模式。以新区域主义的观点,“区域治理应该是通过建立整合的政府或专门的机构,运用和动员社会及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在充分尊重并鼓励公众参与下,进行的一种解决区域宏观和微观问题的政治过程”。当今世界存在两种传统的区域管治模式,一是大政府制,二是多中心制。所谓的“大政府制”就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强调控背景下,政府走向合并式的发展,由几个小政府共同组建一个大政府,通过大政府去加强跟外部的竞争的管治模式。如佛山的“一市五区”,即整合了原来的南海、顺德、禅城、高明、三水;所谓的“多中心制”就是市场经济时代自由竞争模式,强调市场对资源的调控作用,大家共同竞争、各自发展。在竞争过程中老百姓“用脚投票”,哪里房子便宜、服务好就哪里去,往往能得到最多实惠。但两者的前提都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去竞争,或是大政府在竞争,或是小政府在竞争,其实质是一样的。
引入新区域主义管制理念,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区域管治模式是有着“区域治理的第三波”之称的“协作共治制”。与前两者不同,它强调的不是竞争而是协商与谈判。即立足于经济良性运行、资源合理利用或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要求,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和社会团体(利益相关者),在共赢的心态下,通过协商谈判不断平衡各自利益关系,形成良好分工、发展合作的共识,共同制定出对资源分配的规则,然后各方按照这个规则去分工、发展与补偿,实现效益与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形成共赢的局面。2100433B
空间句法是一种关于建筑与城市空间解析的系统理论,它采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新颖而独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书是对空间句法理论与城市规划实践的系统性介绍,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空间句法理论最新进展深入浅出的系统介绍,由空间句法的开创者和学术领袖——伦敦大学学院的Bill Hillier教授的亲自执笔。具有学术权威性。第二部分是运用空间句法进行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的案例。案例全部采用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中国城市,这将更有利于中国读者对空间句法的理解。第三部分是来自荷兰、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地区的空间句法研究者对空间句法的多侧面解读和争论。参与这一讨论的大多数学者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熟知国内的学术基础和环境。本书希望通过他们的解读为国内读者和空间句法理论之间架设一座学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