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苦楝树形潇洒,枝叶秀丽,花淡雅芳香,又耐烟尘、抗污染并能杀菌.故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疗养林的树种,也是工厂绿化、四旁绿化的好树种。
以播种繁殖为主。出种率25~40%,种子千粒重550~830克,每千克1200粒~1800粒,发芽率60%~80%。冬播或早 春播都可,每亩播种量20~30千克,约需40~50天才开始发芽,亩产苗量1.0~1.5万株,一年生苗高1.0~1.5米。
强阳性树,不耐庇荫,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 不严。耐潮、风、水湿,但在积水处则生长不良,不耐干旱。枝梢生长快,至生长期终了嫩梢尚未充分成熟,顶芽容易脱落,梢端易受冻害。春季主梢下部成熟部位再萌发生长,从而 形成分枝多、树干矮的特性。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须根较少,因而抗风力强,因而大树移植成活差。幼树生长快,寿命短,对二氧化硫等抗性强,具有吸滞粉尘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苦楝是古老的树种,在我国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就有楝树生长特性及育苗造林的记载。苦楝在我国分布很 广。黄河流域以南、华东及华南等地皆有栽培。多生于路旁、坡脚,或栽于屋旁、篱边。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冠宽阔而平顶,小枝粗壮。皮孔多而明显,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缘何钝尖锯齿,深浅不一,基部略偏斜。圆锥状复聚伞花序腋生,花淡紫色,有香味。核果近球形,熟时黄色,宿存枝头,经冬不落。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2回羽状复叶,互生,长20~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缺,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具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绿化用工标准
锄地评比标准 1.锄地均匀:无旱滩,漏锄现象(小苗埂上无草情况下不做 计算),大田无草荒现象( 10cm 以上成片为草荒)具体草荒 可分为高 10cm 以下为小荒,可作为评比对照得评比分数。 高 20cm 以上为中荒,按面积多少得评比分外,及时清除, 采取补救措施。 30cm以上按面积大小扣除适当的费用(本 条占总分的 30%)。 2.深度: 正常区域深度大于 10cm,牡丹四周或个别特殊 区域不少于 7cm。 3.地平:锄后地面保持清洁,平整,无大的坑凹现象,四周 草坪路面上,无土、石、砖、树枝等杂物遗留,应及时清除 做到清洁,平整美观。本条占总分的 20%。 4.埋草拾草:对不好处理的类型草,应及时拾草,拾后及时 掩埋以免二次做活、 做到地面干净、外观美观(本条总分 15%) 5.地埂:地埂按照使用情况做到埂直、大小均匀、 (包括渠 埂)、必须能浇地、外观美观(本条占总分的 10%)。
苦楝树“怀孕”
苦楝树“怀孕”苦楝树“怀孕”前埔石村村庙龙水宫后,一棵有着十几年树龄的苦楝树,树干里竟然还包裹着一棵已经七八岁大的苦懒树。
两棵树的叶子各自伸展开来,形成了“一棵树两种叶子”的现象。居民们把它们形容为“子母树”或“公母树”。
“可能是因为小鸟在别处吃完苦懒树的果实后,把种子排泄到大树上,才长出了小树。”郭老伯的家就在树旁,他说,大部分的树都被砍掉了,而它却幸运地被留了下来,“生命力太强了,砍掉的话很可惜。”
这两棵树都长得很好,有十来米高,枝叶郁郁葱葱的。然而,由于小树的树干是被包在大树树干里面的,大树的树干有些地方已经被小树“撑破”了。
郭老伯说,小树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按这种长势,今后很可能就会抢走大树的全部养分,最终导致大树死亡。
苦楝花开了 紫色浪漫征服大地
春来了,苦楝花也开了,并在嘉义以一树紫色的浪漫征服大地。
台湾的春天,百花齐放,苦楝树正以如梦似幻的紫色花朵迷惑游人。台湾原生的苦楝树,盛开时满树绿叶将细小的紫花层层包裹,因而赢得紫花树美称。
苦楝为楝科楝属落叶大乔木,又叫苦苓、旃檀、楝树和森树,闽南语俗称苦楝仔,为台湾乡村很常见的树种,常见栽种于庭院、田野或行道树。
正进入赏花期的紫花树。
苦楝树的紫花开得柔柔弱弱,一副禁不起风吹雨打模样,树形却是高大而强健。楝树除了树干粗壮,枝叶同样是柔软细致,将细小的淡紫色花衬托得更加娇媚迷人,花和树如此悬殊的差异对比,使得苦楝花开时格外地引人注目。
每年初春,苦楝树新叶初长,便进入开花期。进入盛花期的苦楝,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满树的紫花乃由许多小紫花组成,细看每一朵小花都有五片花瓣,白中透着淡雅的紫,在初春阳光下看来花容如似雾,浪漫满点。
普遍见于台湾乡村和都市的苦楝树,早年可是到处可见的乡土植物。除了嘉义市区可见苦楝树,春天走过东台湾、桃竹苗一带的乡野,马祖和澎湖离岛,甚至台北都会区,都有苦楝树正绽放一树的紫色花朵,为春天的宝岛带来紫色的浪漫。
台湾低海拔的乡间、原野或山麓地带,均可见到粗壮的紫花树盛开紫花的身影。而兼具耐风抗盐特性的苦楝,不仅春到夏季盛开的紫花适宜赏花,结出的种子还是早年乡村孩童把玩的竹筒枪子弹,而它的嫩芽和新叶则可当野菜炒食或煮汤。2100433B
鲜苦楝树根皮100克,葱白100克,米醋100毫升(小儿上量均减半)。
经猪试验表明,该药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蛔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驱蛔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川楝素,比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低浓度(1:5000-9000)的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破坏其运动的规律性(活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持续10-24小时,最后逐渐转入痉挛性收缩。川楝素能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此浓度的川楝索对蛔虫神经-肌肉的兴奋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断,提示川楝素并非拟胆碱药。高浓度(l:1000)的川楝素对猪蛔虫特别是头部的神经节有麻痹作用。这种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受药物作用后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结果。经Ammon法和瓦氏呼吸器分别测定虫体匀浆的胆碱酯酶活力和呼吸酵解,结果证明均无明显影响,表明川楝素不是通过糖代谢而起作用。另从蛔虫肌肉中的ATP和无机磷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川楝素能使ATP的分解代谢加快,从而造成蛔虫有能量供应短缺而导致收缩疲劳,而被排出体外。高浓度的苦楝皮药液(25%-50%)在体外对小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大剂量的川楝素(每只大鼠,静脉或肌内注射2mg)能引起大鼠呼吸衰竭。这主要是由于该成分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予川楝素(每只大鼠0.10-0.15mg),能支持上述结果。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
川楝素对大鼠有不可逆地阻遏间接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但不影响神经的兴奋传导,也不降低肌肉对直接刺激的反应;川楝素是1个选择性地作用于突触前的神经肌肉传递阻断剂。其作用部位在突触前神经末梢,作用方式是抑制刺激神经诱发的乙酰胆碱释放。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川楝素对小白鼠神经肌肉接头的亚显微结构有明显的作用,表现于突触间隙宽度增加和突触囊泡数目减少。这两种变化不同时出现于同一个接头。
川楝素对肉毒中毒动物具有治疗作用。对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小鼠,中毒后6小时给予川楝素,有明显治疗作用;对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猴子,中毒后24小时给予川楝素,可治愈半数以上动物;对B型肉毒中毒的小鼠,川楝素也有保护作用。此外,川楝素能明显增强抗毒血清对肉毒中毒小鼠和家兔的治疗作用。
楝素浓度依赖性地使快反应电位复极至90%的时程(APD 90)延长,用氯化钡阻断Ik1,可取消川楝素延长APD90的作用,川楝素使慢反应电e坏腁PD延长和收缩力(FC)增强,用氯化钡后,可取消川楝素的上述作用,但延长APD的作用存在。此外,川楝素可使离体蛙心收缩节律异常,持续l小时可自动恢复。
楝素(200mg/kg)家兔灌胃以及浓度为0.2×10(-4)mg的川楝素均对在位兔及离体兔肠的张力和收缩力有显著增加。浓度为0.2×l0(-3)mg的川楝素能使肠肌呈现痉挛性收缩。此兴奋作用能被苯海拉明所对抗,而不被阿托品所阻断。10%苦楝皮水浸液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苦楝根皮提取物治疗小鼠实验性曼氏血吸虫病,从动物体内存活虫数及孵化试验等方面证实,有一定疗效。性味苦,寒,有毒。
《别录》:"微寒。"
《日华子本草》:"苦,微毒。"
《医林籍要》:"大苦,大寒。"
燥湿,杀虫。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新修本草》:“此有两种,有雄有雌。雄者根赤无子有毒,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当取雌者。”
《福建药物志》:“苦楝根皮驱虫有效,但有一定的毒性,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情况,慎重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