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楝叶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叶。川楝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花芳香;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雄蕊管紫色,无毛或近无毛,花药着生于裂片内侧,且与裂片互生,长椭圆形,子房近球形,无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花期4-5月。
生长于土壤湿润,肥沃的杂木林和疏林内。
采其熟后的果实晒干,叫川楝子、金铃子或川楝实,内含川楝素(toosendanin, C30H38O11)、生物碱、山柰醇、树脂及鞣质。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泻火、止痛、杀虫作用,主治胃痛、虫积腹痛、疝痛、痛经等。木材用途同楝,用树皮和根皮的二层皮有杀虫作用,可治蛔虫病。
药理作用:苦楝子叶的水提取液(2~5%)可防止蚱蜢、蝗虫等对植物之侵害,而对人、畜无毒,其有效成分为类胡萝卜烃。
楝叶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叶。川楝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花芳香;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雄蕊管紫色,无毛或近无毛,花药着生于裂片内侧,且与裂片互生,长椭圆形,子房近球形,无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花期4-5月。
乔木,高10余米;幼枝密被褐色星状鳞片,老时无,暗红色,具皮孔,叶痕明显。2回羽状复叶长35-45厘米,每1羽片有小叶4-5对;具长柄;小叶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无毛,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侧脉12-14对。圆锥花序聚生于小枝顶部之叶腋内,长约为叶的1/2,密被灰褐色星状鳞片;花具梗,较密集;萼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约3毫米,两面被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淡紫色,匙形,长9-13毫米,外面疏被柔毛;雄蕊管圆柱状,紫色,无毛而有细脉,顶端有3裂的齿10枚,花药长椭圆形,无毛,长约1.5毫米,略突出于管外;花盘近杯状;子房近球形,无毛,6-8室,花柱近圆柱状,无毛,柱头不明显的6齿裂,包藏于雄蕊管内。核果大,椭圆状球形,长约3厘米,宽约2.5厘米,果皮薄,熟后淡黄色;核稍坚硬,6-8室。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止痛,化痰,止咳,补血,清热,祛风湿。治肺结核,腹痛,疮疥,跌打。纤细、多分枝小灌木,幼时密被星状毛,但茎、叶上的毛早落。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至薄革质,近圆形至椭圆形,有时卵形,长2~4.5厘米,宽1...
一叶兰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好.盆栽时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和园土等量混合作为 基质.生长季要充分浇水,保持盆土经常保持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增湿...
两者都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但也有区别:1.单子叶植物的叶脉为平行叶脉,所含纤维束中不含形成层。 双子叶植物叶脉为网状脉序,在维管束中有时有活动时为短暂而微弱的形成层。2.单子叶植物叶的表皮组成较复杂...
产于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其他省区广泛栽培。分布于日本、中南半岛。
楝叶吴茱萸在彩色森林景观营造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休闲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彩色森林景观营造已成为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课题。楝叶吴茱萸形态优美、红叶期长,是营造彩色森林景观的优良树种,可在彩色森林景观营造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应用范围、配置方式、造林管理等方面,综合论述了楝叶吴茱萸在营造彩色森林景观中的作用和应用技术,以期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室内观叶花卉——彩叶草
彩叶草(Coleus blumei Benth),又名"彩叶苏"、"洋紫苏",由于它叶色娇艳多变,一般人又叫它"老来娇"、"老来少"。它是唇形科鞘蕊花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1~2年生栽培,老株可长成亚灌木状;株高30cm~50cm,最高达90cm,分株较少,茎质柔软,成四棱形,基本木质化;叶片大,对生茎上,叶质薄,成菱状卵形,边缘有深粗锯齿,正背面有软毛,叶面绿色,杂有黄、红、紫、橙、绿等各种色彩相嵌的不规则的斑点、纹路和镶边,叶色变化多端,叶色还会随着气候变化、光照不同而改变颜色,有不少品种还出现复色、杂色,上并分布白色,故有"五彩叶草"之称。彩叶草的生长温度在20℃~25℃之间,耐寒力较差,如连续几天10℃以下即开始落叶,甚至死亡。所以北方地区应在霜降之前将植物移入室内,它必须在10℃温度以上才可越
1.《救荒本草》:“黄楝树,生郑州南山野中。叶似初生椿树叶而极小,又似楝叶,色微带黄,开花紫赤色,结子如豌豆大,生青,熟亦紫赤色。”
2.《纲目拾遗》:“黄练芽,春初采嫩芽。小儿生食之,取其清香可口,味带苦涩如黄连,故名。”
【摘录】《中华本草》
清热,燥湿,杀虫。用于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根皮和干皮可入药,《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花亦入药,现今未用。
原记载为:花,热痱,焙末掺之。铺席下,杀蚤、虱。(时珍)
楝实(取干燥成熟果实):疏肝理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胃痛、腹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楝叶(干燥叶):止痛,杀虫,用于疝气,蛔虫,跌扑肿痛,疔疮,皮肤湿疹。
苦楝皮
《名医别录》
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或楝Melia azedarach L. 的干燥树皮及根皮。鲜用或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
1.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蛔虫、钩虫、蛲虫,均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单用即效,亦可与槟榔、使君子等配伍使用,如化虫丸。单用水煎液保留灌肠,适用于小儿蛲虫病或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2.疗癣,用于疥癣湿疮。可单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6~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成分苦楝素有驱蛔作用。其煎液在体外对蛲虫有麻痹作用,对猪钩虫有驱杀作用。其乙醇浸液对常见致病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毒性反应常为头晕、头痛、思睡、恶心、腹痛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及内脏出血,甚至死亡。
楝《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图经本草》称苦楝。苏颂谓:“楝实以蜀川者为佳,木高丈余,叶密如槐而长,三四月开花,红紫色,芳香满庭,实如弹丸,生青熟黄,十二月采之,根采无时。”李时珍按罗愿《尔雅翼》云:“楝叶可以练物,故谓之楝,其子如小 铃,熟则黄色如金铃,象形也。”本种果实、根及木皮、花、叶均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