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井下采煤占煤炭总量的95%以上。因此,采煤塌陷地是中国矿区破坏最为广泛、影响最为严重的土地 “挖深垫浅”、充填复垦 粉煤灰充填塌陷区复土营造人工林复垦方法、深浅交错尚未稳定塌陷区鱼鸭混养或果蔬间作复垦方法、利用大水面塌陷区发展网箱养鱼和兴建水上公园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的复垦方法。
4‘1.1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复垦模式主要针对地表塌陷非积水区,这部分塌陷区一般地表塌陷较浅或塌陷较深但仍处于当地地下水位以上,并未造成区域积水。根据资料显示,两淮煤矿塌陷盆地非积水区约占煤矿塌陷的20%~40%之间,其复垦潜力巨大。
4.1.2挖深垫浅
挖深垫浅复垦模式用于沉陷较深,有积水的高、中潜水位地区,且水质适宜于水产养殖,将塌陷区在季节性积水较深区域在早季进行挖深取土,并将土填在塌陷较浅的区域,然后将较浅区域复垦为耕地,较深区域就势建塘养鱼,塘边坡地栽树种草的一种工程技术方法,挖深垫浅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挖深垫浅常用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泥浆泵抽取法或推土机搬运法。采用挖深垫钱进行土地复垦时,表土是否剥离还取决于塌陷区土壤的理化性质,挖深垫浅的深度必须适宜,研究表明地表塌陷区域深度在1.5一4om范围内易于采用挖深填浅进行综合治理,在塌陷深度<1.5和>4.0的区域不宜进行挖深垫浅作业,对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区域,如地下水位小于2m,可在1.5~3.0m之间的塌陷区内进行挖深垫浅,如地下水位大于2m,可在2.0m~4om之间进行挖深垫浅,其挖深和垫浅原则上不应超过2m。原则上挖深和垫浅部分应基本上保持挖方和填方工程量的平衡。垫浅部分用于农业种植的耕地,一般应高于地下水位0sm,以防止渍涝对农作物的伤害,其防洪标准一般不应小于5年一遇洪水标高
4.1.3固体物料回填造地
1、煤研石回填
煤研石是一种可燃性矿石,形成于聚煤盆地煤层沉积的过程,是成煤物质和其他物质相结合而产生的。煤研石随着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不断产出,致使大量的煤研石堆积地面形成成研石山。煤研石山压占大量土地,使得土地生产力下降,造成景观破坏,尤其是煤研石自燃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将直接导致大气和水体的
污染。应用煤研石作为塌陷区造地复田的充填材料,既可以恢复煤矿塌陷区原始地貌,又可减少研石山占地,消除研石山对环境的污染,是一条综合治理和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随着两淮矿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两淮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趋凸显,利用研石填充作为建设用地,不但可以节约土地,使搬迁居民就近耕种土地,而且也解决了研石山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2、粉煤灰回填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燃煤后余下的灰分和部分未燃的物质,粉煤灰类似于砂壤土,其组成结构以砂粒和粉粒为主,含有一定量的粘粒,平均粒径为0.O69mm,不均匀系数为6.4。密度、容重较小,孔隙比和孔隙率都较大,因此,粉煤灰结构松散,透气性好,田间持水量小,淋溶性能强,易干旱。我国对粉煤灰的利用,主要是修筑公路和作水泥的掺和料,但还有大
量的粉煤灰堆存于山谷或平原型贮灰场中,粉煤灰堆存耗费大量资金(约20多元八)、占用了大量土地,此外,粉煤灰如不加以处理,还会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排入河道水系会造成河流淤塞、污染水质、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2100433B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消费大国,同样也是土地塌陷面积大国,每年因采煤造成塌陷面积约 1.3x104hmZ,其中一半以上集中于平原地区,尤是充滕两淮地区,包括山东省充州、济宁、枣庄、滕州、临沂、肥城,江苏省徐州、安徽省淮南、淮北、毫州、宿州等地市。上述大多数矿区的含煤层均处于地下深层和多层,采煤方式是反复轮回式,加之开采强度逐年加大,引起了地面严重塌陷,形成了采煤塌陷区,导致大量耕地丧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土地塌陷造成了地面的沉降、地表裂缝及熔岩塌陷,使得塌陷区土地地貌改变,并严重的影响到地表建筑的安全。同时,塌陷还造成地下潜水位的抬升,在土壤毛细管及蒸发作用下,盐分积聚于表土导致土地盐渍化,使得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功能,加剧了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且矿山塌陷土地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其植被生长差、水土流失严重等,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威胁了生态安全;此外,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的开采殆尽,如不注重生态环境修复,矿区最终走向了土地荒芜、环境恶化、经济衰竭的“矿竭城衰”的局面。
http://www.ahtd.org.cn/system/UploadFile/20100226115309.doc
其实是需要一定资质的,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应当由具备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核发的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等规划设计资质或具...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适用于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造成的土地破坏。
煤矿区土地复垦中塌陷预测分析
首先分析了煤矿区地表塌陷原理,然后对煤矿区塌陷预测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河北省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小屯煤矿为例,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了塌陷预测。结果表明,小屯矿扩大区拟塌陷破坏土地面积为560.95 hm2,为矿区土地复垦确定了复垦责任范围。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实践
煤炭和土地是工业与农业发展中同等宝贵的有限自然资源,也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产煤大国,同样也是土地塌陷面积大国,每年因采煤造成塌陷面积约1.3×104km2,采煤与塌陷是资源重叠区域资源、经济与生态环境失调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重点阐述了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关键技术构成以及山东各矿区在复垦治理上面的实践。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比较
1.2.2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技术比较
1.2.3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目标比较
1.2.4 国内外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比较
1.3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1 国内外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不足
1.3.2 开展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3 本论文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土地利用理论
2.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2.1.2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与实质
2.2 土地合理利用理论
2.2.1 土地合理利用的内涵
2.2.2 土地合理利用系统
2.3 系统结构理论
2.3.1 系统结构原理
2.3.2 系统状态变化的可能方向
2.4 土地利用优化评价理论
2.4.1 合理性与可持续性的关系
2.4.2 土地利用景观优化
2.4.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研究
3.1 矿山-周边土地复合系统
3.1.1 矿区的概念
3.1.2 “矿区飞地”
3.1.3 “矿区飞地”可持续发展
3.1.4 “矿区飞地”土地复合利用系统
3.2 生态足迹法模型
3.2.1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内涵
3.2.2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与步骤
3.2.3 世界及我国生态足迹成果
3.3 矿区生态足迹表达
3.3.1 “生物生产型土地”在矿区生态足迹计算中的修正
3.3.2 我国主要矿区生态可持续类型评价
3.4 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优化
3.4.1 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
3.4.2 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发展能力
3.4.3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矿区复垦土地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4.1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素
4.1.1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实质
4.1.2 土地景观空间结构的生态要素及组合
4.2矿区生态景观变迁及驱动因子
4.2.1矿区生态景观
4.2.2矿区生态景观变迁及定量分析
4.3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4.3.1 当前我国矿区复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模式
4.3.2 我国矿区复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优化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产权优化研究
5.1 传统的矿业用地模式产生的问题
5.1.1 社会问题
5.1.2 经济问题
5.2 当前矿业用地模式和土地复垦制度实践及问题
5.2.1 当前矿业用地模式和土地复垦制度实践
5.2.2 当前矿业用地模式和土地复垦制度实践存在的问题
5.3 矿山复垦土地利用结构新模式总体设计及实践
5.3.1 模式设计原则
5.3.2 矿山复垦土地产权新模式设计思路
5.3.3 矿山复垦土地产权新模式设计实践
5.3.4 矿业用地“股份制”新模式的社会效应
5.3.5 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6.1 华丰矿区概况
6.1.1 华丰矿区自然特征
6.1.2 社会经济情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6.2 华丰矿区生态持续类型评价
6.2.1 华丰矿区生态足迹计算
6.2.2 华丰矿区生态承载力计算
6.2.3 华丰矿区生态赤字
6.3 华丰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6.3.1 华丰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原则
6.3.2 华丰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
6.3.3 华丰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与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