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土建百科

空气颗粒物测量技术内容简介

空气颗粒物测量技术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颗粒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颗粒物污染及监测技术现状、环境空气颗粒物滤膜采样技术、空气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环境空气颗粒物垂直测量技术、颗粒物污染源监测技术、颗粒物理化分析技术、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颗粒物源解析技术、颗粒物对环境及健康影响评价以及颗粒物控制技术。本书兼顾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可作为编制监测规范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环境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查看详情

空气颗粒物测量技术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EPDM颗粒

  • 8mm
  • 嘉华体育
  • 3%
  • 广州嘉华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彩色陶瓷颗粒

  • 25kg
  • t
  • 众嘉壹
  • 3%
  • 广西众嘉壹贸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环保颗粒

  • 规格:25kg/袋,
  • kg
  • 飞奔
  • 3%
  • 四川飞奔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EPDM颗粒

  • 8mm
  • 嘉华体育
  • 3%
  • 广州嘉华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颗粒

  • CAS:75-4/58#
  • t
  • 中国石化
  • 3%
  • 建德市迈新化工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聚苯颗粒

  • 2.5cm
  • t
  • 珠海市2016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聚苯颗粒

  • 2.5cm
  • t
  • 珠海市2016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聚苯颗粒

  • 2.5cm
  • t
  • 珠海市2015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聚苯颗粒

  • 2.5cm
  • t
  • 珠海市2015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聚苯颗粒

  • 2.5cm
  • t
  • 珠海市2015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颗粒物计数器(台式)

  • 详见"实验室仪器技术要求"
  • 1台
  • 3
  • 三个进口厂家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8-03
查看价格

颗粒物检测仪

  • 技术参数1.传感器类型:90°光散射2.气溶胶浓度范围:0.001-150mg/m3(按ISO12103-1,A1测试粉尘的可吸入部分标定)3.分辨率:±0.1%读数,或0.001mg/m3,取二者
  • 1台
  • 1
  • TSI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5-09
查看价格

嵌入式在线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模块

  • EMB-PM,技术参数:对工程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行采集,集成到防护工程空气质量综合监测记录装置主机内,现场显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参数,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参数通过多功能环境参数在线监测记录装置上传至中
  • 2个
  • 1
  • 西门子/金御城/联创力源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6-27
查看价格

嵌入式在线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模块

  • 1、名称:嵌入式在线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模块2、规格型号:PM2.5-Model3、其他:详见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
  • 1.000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1-05
查看价格

PM2.5颗粒物浓度监测仪

  • 1.采用β射线+DHS(动态加热系统)方式.2.仪器按新部颁标准《HJ 653-2013》要求设计,浓度使用μg/m3单位,最小显示单位0.1ug/m3精度更高. 3.仪器采用采样和检测同位置连续检测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移动纸带所带来的测量误差.
  • 1台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9-21
查看价格

空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章节目录

1概述1

1.1颗粒物监测技术发展1

1.2国外颗粒物污染和监测现状2

1.2.1国外颗粒物污染现状2

1.2.2美国颗粒物监测现状3

1.2.3欧洲颗粒物监测现状5

1.3我国颗粒物污染和监测现状5

1.3.1我国颗粒物污染现状6

1.3.2我国颗粒物监测网络6

1.3.3我国颗粒物监测方法8

1.4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简介9

1.4.1我国量值传递及塑源体系简介9

1.4.2颗粒物测量的量值传递及溯源10

参考文献11

2颗粒物滤膜采样技术14

2.1粒径切割采样技术14

2.1.1撞击式采样技术14

2.1.2旋风式采样技术16

2.1.3虚拟式采样技术16

2.1.4其他采样技术17

2.2过滤收集技术18

2.2.1滤膜18

2.2.2膜托20

2.3滤膜自动更换采样技术20

2.4气态干扰物选择性去除技术20

2.5水分干扰去除技术21

参考文献22

3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24

3.1基于重量法在线监测技术24

3.1.1测量原理24

3.1.2技术应用25

3.2基于空气动力学在线监测技术26

3.2.1测量原理26

3.2.2技术应用28

3.3基于光学法在线监测技术30

3.3.1测量原理30

3.3.2技术应用37

3.4基于电迁移率法在线监测技术40

3.4.1测量原理40

3.4.2技术应用45

3.5基于核素放射法在线监测技术47

3.5.1测量原理47

3.5.2技术应用48

3.6基于质谱法气溶胶在线监测技术50

3.6.1测量原理50

3.6.2技术应用51

参考文献53

4环境空气颗粒物垂直测量技术60

4.1激光雷达遥感技术60

4.1.1激光雷达测量基本原理60

4.1.2激光雷达反演消光系数方法61

4.1.3激光雷达遥感校准63

4.1.4激光雷达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64

4.2卫星遥感技术66

4.2.1卫星遥感测量基本原理67

4.2.2卫星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67

4.2.3卫星遥感校准69

4.2.4卫星遥感在大气环境领域的应用69

4.3飞行器颗粒物测量技术74

4.3.1飞行器采样口设计74

4.3.2常用飞行器颗粒物测量仪器75

4.3.3飞行器颗粒物采样的复杂性76

4.3.4飞行器在大气环境领域的应用77

4.4其他垂直测量技术80

4.4.1地基太阳光度计垂直测量技术80

4.4.2高塔垂直测量技术80

4.4.3系留气球/飞艇垂直测量技术81

参考文献82

5颗粒物污染源采样技术86

5.1固定源采样技术86

5.1.1直接采样技术86

5.1.2稀释通道采样技术90

5.2移动源采样技术91

5.2.1台架测试技术91

5.2.2随车采样技术93

5.2.3隧道/停车场/检车线测量技术93

5.2.4路边采样技术94

5.3开放源采样技术94

5.3.1开放源样品收集方法94

5.3.2颗粒物再悬浮技术95

参考文献97

6颗粒物理化分析技术99

6.1颗粒物的滤膜称重及储运99

6.1.1采样前滤膜称重99

6.1.2采样滤膜编号100

6.1.3采样后滤膜称量和储存100

6.1.4滤膜自动标识和称重系统101

6.1.5影响样品称量的主要因素101

6.2颗粒物无机元素组分分析技术101

6.2.1颗粒物无机元素无损分析技术101

6.2.2颗粒物无机元素有损分析技术103

6.3颗粒物碳组分分析技术107

6.3.1热学法107

6.3.2光学法108

6.3.3热光结合法108

6.4颗粒物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技术109

6.4.1离子色谱法109

6.4.2离子选择电极法110

6.4.3比色法110

6.4.4离子在线色谱法110

6.4.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112

6.5颗粒物有机组分分析技术112

6.5.1气相色谱法113

6.5.2高效液相色谱法113

6.5.3气-质联用法114

6.5.4其他有机物分析技术114

6.6单粒子分析技术115

6.6.1扫描电镜法115

6.6.2光学显微镜法116

6.6.3激光微探针质谱法116

6.6.4二次离子质谱法116

6.6.5拉曼微探针法117

6.7分析测试数据的质量控制117

6.7.1电荷平衡分析117

6.7.2无机元素数据与离子数据的比较118

6.7.3化学质量闭合分析118

参考文献120

7颗粒物测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23

7.1QA/QC体系框架123

7.2管理过程的QA125

7.3测量过程的QA126

7.3.1监测网络设计126

7.3.2质量控制129

7.3.3标定和校准132

7.4评估过程的QA137

7.5数据确认和应用过程的QA138

7.6我国空气颗粒物监测标准和规范中的QA138

7.6.1国家标准中的质量保证138

7.6.2行业标准中的质量保证139

参考文献140

8源解析技术143

8.1排放源识别143

8.2源模型估算法145

8.2.1源模型发展历程145

8.2.2Models-3空气质量模型146

8.3受体模型估算法148

8.3.1源未知类受体模型149

8.3.2源已知类受体模型152

8.4我国颗粒物源解析现状及策略154

8.4.1我国颗粒物污染特点及源解析现状155

8.4.2我国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存在的问题156

8.4.3我国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策略156

参考文献157

9颗粒物对环境及健康影响评价159

9.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159

9.1.1环境空气颗粒物标准概述159

9.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160

9.2颗粒物人体健康风险评估162

9.2.1健康风险评估方法162

9.2.2风险管理164

9.3能见度评价165

9.3.1能见度概述165

9.3.2能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165

9.3.3能见度评价方法165

9.4霾评价166

9.4.1霾概述166

9.4.2霾的影响167

9.4.3霾等级评价方法167

9.5颗粒物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价168

9.5.1概述168

9.5.2典型颗粒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68

9.6颗粒物对气候的影响评价170

9.6.1直接气候效应170

9.6.2间接气候效应171

9.7颗粒物对材料的影响评价171

参考文献172

10颗粒物控制技术175

10.1固定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75

10.1.1水泥行业颗粒物控制技术176

10.1.2燃煤电厂颗粒物控制技术177

10.1.3技术应用178

10.2移动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80

10.2.1优化燃烧技术180

10.2.2机动车尾气控制技术181

10.2.3排放性能的车载监测技术183

10.2.4汽油车改装成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车的技术183

10.2.5无烟柴油技术184

10.2.6技术应用185

10.3生物质燃烧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86

10.3.1生物质锅炉燃烧技术186

10.3.2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技术187

10.3.3生物质与煤混烧技术187

10.4扬尘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87

10.4.1建筑施工扬尘控制技术188

10.4.2堆场扬尘控制技术188

10.4.3裸土扬尘控制技术189

10.4.4交通道路扬尘控制技术190

参考文献191

11结语193

附录196

附录1缩略语196

附录2索引199

附录3主要环境空气颗粒物相关标准202 2100433B

查看详情

空气颗粒物测量技术内容简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空气颗粒物测量技术内容简介文献

绿色施工技术内容简介 绿色施工技术内容简介

绿色施工技术内容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KB

页数: 15页

绿色施工技术内容简介 --------------建筑 业 10 项新技术之一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和安全 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 工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首先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 的全新技术,而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改进,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 术,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使施工 过程真正做到 “四节一环保 ”,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 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编写基础和新增内容 绿色施工技术是 以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 2005) 中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为基础编写的,因 此保留了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格式:pdf

大小:24KB

页数: 2页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 17095- 1997 Hygienic standard for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indoor air 前言 城乡居民有 7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 切相关。本标准编制人员运用多年来对我国城乡居民室内气污染与健康影响之科研成果的资 料为基础,参考我国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 11667-89 居住区大气中可吸 入颗粒物卫生标准编制而成。本标准还引用了 GB 11667-89 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料物卫 生标准的粒径有关规定。 平均浓度值是根据我国目前浓度水平、 毒性、以及可能性而确定的。 本标准确定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值是以对人体健康危害为根据, 规定较严, 但通过努力是 可以达到并可逐步实施。 本标准从 1998 年 12月 1 日起实

空气污染影响颗粒物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取决于颗粒物的浓度和在其中暴露的时间。研究数据表明,因上呼吸道感染、心脏病、支气管炎、气喘、肺炎、肺气肿等疾病而到医院就诊人数的增加与大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是相关的。患呼吸道疾病和心脏病的老人的死亡率也表明,在颗粒物浓度一连几天异常高的时期内就有所增加。暴露在合并有其他污染物(SO2)的颗粒物中所造成的健康危害,要比分别暴露在单一污染物中严重得多。表1中列举了颗粒物浓度与其产生的影响之间关系的有限数据。

表1 观察到的颗粒物的影响

颗粒物浓度/(mg·m3

测量时间及合并污染物

影响

0.06~0.18

年度几何平均,SO2和水分

加快钢和锌板的腐蚀

0.08

年平均

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0.15

相对湿度<70%

能见度缩短到8km

0.10~0.15

直射日光减少1/3

0.08~0.10

硫酸盐水平为30mg/(cm2·月)

50岁以上的人死亡率增加

0.10~0.13

SO2浓度>0.12mg/m3

儿童呼吸道发病率增加

0.20

24h平均值,SO2浓度>0.25mg/m3

工人因病未上班人数增加

0.30

24h平均值,SO2浓度>0.63mg/m3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出现急性恶化的症状

0.75

24h平均值,SO2浓度>0.715mg/m3

病人数量明显增加,可能发生大量死亡

颗粒的粒径大小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粒径越小,越不易沉积,长时间飘浮在大气中容易被吸入体内,且容易深入肺部。一般地说,粒径在100μm以上的尘粒会很快在大气中沉降;10μm以上的尘粒可以滞留在呼吸道中;5~10μm的尘粒大部分会在呼吸道沉积,被分泌的黏液吸附,可以随痰排出;小于5 μm的微粒能深入肺部,0.01~0.1μm的尘粒,50%以上将沉积在肺腔中,引起各种尘肺病。②粒径越小,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加剧了生理效应的发生与发展。此外,颗粒的表面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及其他污染物,而成为它们的载体,如可以承载强致癌物质苯并[a]芘及细菌等。

查看详情

甲醛空气净化器空气颗粒物去除技术

空气净化器针对空气颗粒物去除技术,主要有机械过滤、吸附、静电驻极过滤、高压静电集尘、负离子和等离子体法等。

机械过滤

一般主要通过以下4种方式捕获微粒:直接拦截,惯性碰撞,布朗扩散机理,筛选效应,其对细小颗粒物收集效果好但风阻大,为了获得高的净化效率,滤网需要致密从而导致寿命降低,所以需定期更换滤网。

吸附

利用材料的大表面积及多孔结构捕获气体污染物,去除效果更显著;颗粒污染物体积较大,很容易堵塞。

静电驻极过滤

相对机械式过滤,静电驻极过滤能有效阻隔空气中大于0.1微米的颗粒污染物,如粉尘、毛屑、花粉、细菌等。

高压静电集尘

利用高压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收尘方法,其风阻虽小但对较大颗粒和纤维捕集效果差,会引起放电,且清洗麻烦费时,易产生臭氧,形成二次污染。

负离子和等离子体法

通过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聚结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但颗粒物实际上并未移除,只是附着于附近的表面上,易导致再次扬尘。

查看详情

颗粒物检测仪可吸入颗粒物

定义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危害

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分析方法为质量法,国内最常用的检测仪器为激光粉尘仪。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