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办法全文
征求意见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2016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提出了规范防雷检测行为,降低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准入门槛,全面开放防雷装置检测市场的改革要求。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68号),取消了我局设置的“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改由省级以上气象学会实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改革要求,同时解决《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中国气象局及时对《办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起草了修订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略),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2.电子邮箱:略。
3.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略)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7年10月23日。
中国气象局
2017年9月21日 2100433B
雷电防护是指保护建筑物、电力系统及其他一些装置和设施免遭雷电损害的技术措施。 等电位防护(也叫联结)是强调有可能带电伤人或物的导电体被连接并和大地电位相等的连接防护就叫等电位防护。 雷电防护系统由...
是问苹果么?苹果是iOS系统,这个系统相对安卓是很封闭没有越狱可以安装appstore版本的管家(功能不会很全),如果越狱请在cydia中下载腾讯手机管家PRO版。它有独特的功能,界面也比较清新。
第一条 为了加强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规范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行为,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规...
高层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要点
1引言\r\n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高层建筑雷电防护系统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而高层建筑雷电防护系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新建工程中雷电防护工程的检测。
上海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实施细则
上海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规范雷电 防护装置检测行为,促进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发展,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雷电防护装置检 测资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是指对接闪器、引下 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用以防御雷 电灾害的设施或者系统进行检验检测的活动。 第三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认定遵循公开、公平、公 正和便民、高效、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 上海市气象局(以下简称“市气象局”)负责本市除 电力、通信之外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认定及对取得雷电防 护检测资质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申请通过中国气象局统 一设立的雷电防护装置认定系统进行办理。 申请单位通过网上受理后,应及时向市气象局线下提交书面 申
中国气象局令
第 31 号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4月1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郑国光
2016年4月7日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本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体系,促进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诚信自律,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活动单位的信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管理是指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活动中所产生的信用信息的采集、公示、使用及监督管理。
第四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安全、及时、准确的原则。
第五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管理规章制度。
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的信用管理工作,并将产生的信用信息在1个工作日内报送市气象主管机构。
第六条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信用信息的类别分为基础信息、守信信息、失信信息和提示信息。
第七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的基础信息包括单位信息、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信息,主要包括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姓名。
第八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的守信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授予的表彰、奖励等信息;
(二)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评定的信用优秀等级的信息;
(三)遵守向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作出的信用承诺的信息;
(四)慈善捐赠活动等信息;
(五)参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等信息;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守信信息。
第九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的失信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适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
(二)被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法强制执行的信息;
(三)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判决有罪的信息;
(四)拒不执行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生效法律文书,依法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信息;
(五)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评定的不良信用信息;
(六)向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提供虚假材料的信息;
(七)违反向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作出的信用承诺的信息;
(八)被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法处以行业禁入的信息;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失信信息。
第十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市、区气象主管机构依法处理,并且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应纳入失信信息:
(一)无资质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
(二)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挂靠、转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证的;
(三)转包或者违法分包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项目的;
(四)以行贿、串标、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骗取中标的;
(五)伪造检测数据、提供虚假检测报告的;
(六)与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
(七)未按照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开展检测造成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八)对安全生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九)采取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监管监察,未按要求整改或拒不整改的;
(十)采用虚假材料进行信用登记或者向气象主管机构报送虚假材料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失信行为。
第十一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的提示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气象行政许可信息;
(二)被气象主管机构或其他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约谈的记录;
(三)市场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信息主体向信息提供单位申报的信息;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反映信息主体履约能力的信息。
第十二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并且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应纳入提示信息:
(一)使用不符合条件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人员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活动的;
(二)使用不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专业设备进行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
(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标准和依据适用错误或检测方法不正确的;
(四)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内容和结论不全面、不明确或错误的;
(五)已出具检测报告的检测项目经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的检测质量考核严重不合格的;
(六)检测原始记录信息和数据不全、造成检测报告无法追溯的;
(七)在检测活动中未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
(八)安全防护用品不合格或过期继续使用记录2次以上的;
(九)未履行合同约定引起纠纷,负有主要责任的;
(十)遭到社会投诉且查证事实清楚客观存在的;
(十一)采取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气象主管机构监管的;
(十二)经气象主管机构行政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被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的;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提示信息行为。
第十三条 鼓励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以声明、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签订共享协议等形式,向市气象主管机构提供自身信用信息,并对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十四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通过门户网站、信用广州网和相关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信息。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的信用信息公示期限为:
(一)基础信息、守信信息有有效期的,公示期限与有效期一致;无有效期的,公示期限至信息被取消之日止。
(二)失信信息、提示信息的公示期限自信息产生之日起3年。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守信信息公示期限内,产生失信信息的,公示期限按失信信息规定执行。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信息公示期限届满的,转为档案保存,但可以查询。
第十六条 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依法管理和使用信用信息,建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领域守信激励主体名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领域严重失信认定标准按照国家和省气象主管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守信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在气象行政许可、行政监管等方面实行简化程序、优先办理、优化检查方式,以及进行宣传推介等激励措施。
对严重失信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市、区气象主管机构根据部门职责在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等方面依法采取惩戒措施。
对尚未达到严重失信认定标准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应当将其作为诚信状况重点关注对象,加强监管。
第十七条 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异议申诉与复核制度。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对由气象主管机构通过门户网站公示的信用信息存在异议,可以向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诉,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受理异议申请时,对信息予以异议标注,并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作出异议处理决定书并告知申请人。情况复杂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处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延长核查期限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
法律、法规、规章对信用信息异议处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能够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调查、通过主动履行法定或者约定义务、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纠正其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可以在失信信息公示3个月后,公开做出信用修复承诺,并向气象主管机构提交信用修复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收到信用修复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处理;情况复杂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处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申请信用修复符合有关规定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作出信用修复书面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信用修复后,将按修复结果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重新进行管理。
法律、法规、规章对信用信息修复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管理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向气象主管机构举报信用管理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条 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工作人员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信用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履职,对于报送虚假信用信息,故意瞒报信用信息,篡改信用信息的,依法追究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本标准制定的原则是保持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各项技术指标均能达到国内先进标准水平。
3.1 7.1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文书构成。
由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是一项系统的检测流程,包括了雷电防护装置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委托书;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原始记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整改意见书;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溯源码;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客户意见反馈表。
3.2 7.4规定了原始记录编制要求
原始记录由封面、编号、总表、附表、记录表等部分组成,其具体样式见附录C。其中,总表包含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综合评定;附表包含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单体汇总;记录表包含现场检查情况、接闪器及引下线检测表、等电位及金属管道检测表、电子系统及电气系统检测表、加油(气)区检测、罐区检测表、烟花爆竹场所检测表、SPD检测表、机房防静电及玻璃幕墙检测表、桥梁检测表、通讯塔检测表、光伏发电检测表、轨道交通检测表、风力发电检测表、接地电阻及过渡电阻检测表、接地装置检测表、新建建筑物跟踪(竣工)检测表、检测点平面示意图。
3.3 7.6规定了检测报告编制要求
检测报告包括封面、注意事项、总表、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单体汇总,现场检查情况、接闪器及引下线检测、等电位及金属管道检测、电子系统及电气系统检测、加油(气)区检测、罐区检测、烟花爆竹场所检测、SPD检测、机房防静电及玻璃幕墙检测、桥梁检测、通讯塔检测、光伏发电检测、轨道交通检测、风力发电检测、接地电阻及过渡电阻检测、接地装置检测、新建建筑物跟踪(竣工)检测、检测检测点平面示意图、检测机构营业执照、检测机构资质证书、检测人员能力评价证书等。
3.4 7.7 规定了检测报告溯源码编制要求
溯源系统是检测报告生成后第三方对检测机构所检测项目基本信息的描述和其检测历史过程信息进行记录。对检测协议、原始记录、报告出具、检测人员、检测机构信息等相关业务的追溯。溯源系统具有信息登记、检索、修改、验证等管理功能。
溯源码编制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溯源码的生成按照雷电防护装置溯源系统平台给出的要求。
溯源码包括检测机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人责任主体类型、检测资质(等级、编号)、经营地址、联系人等。
溯源码其他信息显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检测报告编号、委托单位(受检单位)、检测机构、检测资质(等级、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防雷类别、行业类别、检测类型(定期、新建)、对应合同编号、原始记录编号、完成时间、有效期、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等。
3.5 7.8规定了服务质量客户反馈表编制要求。
服务质量客户反馈表是委托方对检测方现场检测服务的评判而形成的文本,包括委托方单位名称、监督日期、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现场情况调查、对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签字等。
3.6 5.1规定了文书纸张规格宜采用A4,纸张克重宜使用70克专用,检测报告纸张宜为80克专用。
3.7 5.3文书溯源码系统平台需由本标准归口单位授权。
3.8 5.4文书的溯源码为本团体标准强制性使用。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