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生长于土壤湿润,肥沃的杂木林和疏林内。
楝叶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叶。川楝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花芳香;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雄蕊管紫色,无毛或近无毛,花药着生于裂片内侧,且与裂片互生,长椭圆形,子房近球形,无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花期4-5月。
乔木,高10余米;幼枝密被褐色星状鳞片,老时无,暗红色,具皮孔,叶痕明显。2回羽状复叶长35-45厘米,每1羽片有小叶4-5对;具长柄;小叶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无毛,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侧脉12-14对。圆锥花序聚生于小枝顶部之叶腋内,长约为叶的1/2,密被灰褐色星状鳞片;花具梗,较密集;萼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约3毫米,两面被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淡紫色,匙形,长9-13毫米,外面疏被柔毛;雄蕊管圆柱状,紫色,无毛而有细脉,顶端有3裂的齿10枚,花药长椭圆形,无毛,长约1.5毫米,略突出于管外;花盘近杯状;子房近球形,无毛,6-8室,花柱近圆柱状,无毛,柱头不明显的6齿裂,包藏于雄蕊管内。核果大,椭圆状球形,长约3厘米,宽约2.5厘米,果皮薄,熟后淡黄色;核稍坚硬,6-8室。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产于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其他省区广泛栽培。分布于日本、中南半岛。
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好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以根茎在泥中越冬。中国南北各地池塘、河沟、沼泽中常有生长,常与穗状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长旺盛。冬季生长慢,能...
喜光,耐半阴,喜高温湿润气侯,深根性,抗风,抗污染,寿命长。树性强健,生长迅速,不拘土质,但以肥沃的沙质土壤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为23-32℃,耐热、耐湿。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尤其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冬末至夏...
采其熟后的果实晒干,叫川楝子、金铃子或川楝实,内含川楝素(toosendanin, C30H38O11)、生物碱、山柰醇、树脂及鞣质。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泻火、止痛、杀虫作用,主治胃痛、虫积腹痛、疝痛、痛经等。木材用途同楝,用树皮和根皮的二层皮有杀虫作用,可治蛔虫病。
药理作用:苦楝子叶的水提取液(2~5%)可防止蚱蜢、蝗虫等对植物之侵害,而对人、畜无毒,其有效成分为类胡萝卜烃。
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 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 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环境工作治难巩固更难的关键。 根据我村实际 情况创建环境卫生考核标准要求, 现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规 范如下: 一、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 1. 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 则。 3. 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 相结合原则。 4. 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二、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度 1. 道路保洁制度。(1)成立道路保洁小组,增加道路保洁人员,主 要负责本村区域内进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内居民区、公共活 动区及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堆积物、无积水。村主要道路两侧可视 范围内道路保洁标准执行。 (3
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方案444
- 1 - 新鲜村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镇党委、政府建立环境卫生 整治长效机制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落实党的 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开展全村环境卫生整治 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广泛宣传发动,科学制定规划, 明确各方责任,落实关键措施,全面组织推进;以全村环境卫生 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和推行农村环 境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打造全村农村新形象、新面貌,为我村争 创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情况 新鲜村地处武威城区北郊,东、南、西三面与市区交错,辖 区内共有 14个村民小组,共 1226户人家,总人口 4089人。雷台 东路、北二环路两条主干道路横穿全村,
1.《救荒本草》:“黄楝树,生郑州南山野中。叶似初生椿树叶而极小,又似楝叶,色微带黄,开花紫赤色,结子如豌豆大,生青,熟亦紫赤色。”
2.《纲目拾遗》:“黄练芽,春初采嫩芽。小儿生食之,取其清香可口,味带苦涩如黄连,故名。”
【摘录】《中华本草》
清热,燥湿,杀虫。用于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根皮和干皮可入药,《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花亦入药,现今未用。
原记载为:花,热痱,焙末掺之。铺席下,杀蚤、虱。(时珍)
楝实(取干燥成熟果实):疏肝理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胃痛、腹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楝叶(干燥叶):止痛,杀虫,用于疝气,蛔虫,跌扑肿痛,疔疮,皮肤湿疹。
苦楝皮
《名医别录》
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或楝Melia azedarach L. 的干燥树皮及根皮。鲜用或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
1.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蛔虫、钩虫、蛲虫,均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单用即效,亦可与槟榔、使君子等配伍使用,如化虫丸。单用水煎液保留灌肠,适用于小儿蛲虫病或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2.疗癣,用于疥癣湿疮。可单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6~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成分苦楝素有驱蛔作用。其煎液在体外对蛲虫有麻痹作用,对猪钩虫有驱杀作用。其乙醇浸液对常见致病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毒性反应常为头晕、头痛、思睡、恶心、腹痛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及内脏出血,甚至死亡。
楝《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图经本草》称苦楝。苏颂谓:“楝实以蜀川者为佳,木高丈余,叶密如槐而长,三四月开花,红紫色,芳香满庭,实如弹丸,生青熟黄,十二月采之,根采无时。”李时珍按罗愿《尔雅翼》云:“楝叶可以练物,故谓之楝,其子如小 铃,熟则黄色如金铃,象形也。”本种果实、根及木皮、花、叶均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