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空调系统或供热系统中,涉及的水泵能耗包括: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冷水机组的冷却水输配系统和供热系统热水输配系统。
空调冷冻水输配系统包括: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末端设备、阀门、水过滤器、管网等。通常,将设备、管件、弯头等产生的流动阻力视为局部阻力,将管路系统产生的阻力视为沿程阻力。在实际计算中,局部阻力占总阻力的50%左右。
管路的远近、管材表面粗糙度、管网系统的维护都是影响管网系统总阻力的因素。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对产生阻力的部件不进行及时的清洗,造成管网因水垢和污染物阻塞等将增加管网系统的总阻力,进而增加流体的输送能耗;没有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适时调整流量,造成流量过大或不能及时减小流量,是造成流体输送能耗不能实现节约的主要因素。
供热系统中的流体系统包括:锅炉房、水泵、换热器(站)、阀门、水过滤器和管网等。对于高温水系统,水中的钙镁离子存在会导致管壁结水垢,因此,水处理设备运行的好坏、维护管理工作等直接影响管网系统的表面粗糙度和阻力大小。根据负荷的变化调整水流量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流体输送能耗。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计量供热运行模式,人对散流器的调节行为,直接影响到对流量的需要变化,而水泵流量调节的反应时间和调节的精度,直接关系到供热水系统的流体输送能耗。
建筑的空调与通风系统,包括风机、含风机的空气处理机组,阀门,送、回风风口和风道系统。与水系统一样,空调与通风管网的阻包括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风道系统中的某些局部构件的形状,如弯头、三通等的形状,与局部阻力系数有很大的相关关系。如果弯头、三通等的形状接近流线型,其产生的阻力相对较小;如果采用直角型或其他与流线不相吻合的角度,在较高的空气流速条件下,会产生很大的阻力,有时阻力高达数百帕。因此,从建筑空调与通风系统设计开始,就应该特别关注局部阻力构件对产生阻力的影响。
风道系统的积灰,不仅影响房间的空气环境,而且会造成风道表面粗糙度增加,进而导致沿程阻力增加。空气处理机组内的表冷器、加热器和空气过滤器的积尘,是造成这些局部构件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及时对这些局部构件进行清理和必要的维护,是防止这些局部构件阻力增大的有效措施。
在空调和供热的管路系统中,根据所要输送的流体流量,按照合理的流速选配管径。流速的合理性指所产生的阻力合理、选配的管径和由此确定的管材消耗量合理。所以,在管网系统的运行中,也应该有合理的流体输送能耗。管网系统一般由复杂的串联管路和并联管路组合而成,在管网系统施工结束后,有必要对管网系统进行水力平衡的调节。所谓水力平衡的调节,指按照负荷的需要确定流量,通过阀门调节对并联管路的流量进行分配。
在实际管网系统的运行中,往往忽略了水力平衡调节,或者水力平衡的调节工作不完善,由此造成水力失调。水力失调的后果是流体流量的分配不能满足负荷要求,进而使得空调房间或供热房间的空气热工参数不能达到要求。实际工程中解决这一问题的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加大流量,以大流量的方式,掩盖水力不平衡现象。
由前述分析可知,理论上,流体管网系统或风机的能耗是流量的三次方关系,因此,流体管网系统水力不平衡所造成的能耗是巨大的,通过管网系统的水力平衡调节,降低管网系统能耗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2100433B
在集中处理空气后,将满足参数要求的空气从空调机组送至空调房间,再将全部或部分空气从空调房间输送回空调机组进行再处理和再使用,期间流体输送过程必然要消耗能源。另外,冬季集中制备的热量(热水或蒸汽)和夏季集中制备的冷量(冷冻水)以及在制备冷冻水时冷水机组所需的冷却水系统,都将产生流体的输送能耗。理论上,流体流动产生的阻力与流量是二次方关系,流体的输送功率与流量是三次方关系。
信息价到当地造价主管部门下发的造价文件里去找,这个是要根据材质、管径去对应该找就可以了,信息价中没有的可以直接找销售商去询价去计算
GB/T8163是低压流体管是无缝管的标准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8)也称一般焊管,俗称黑管。是用于输送水、煤气、空气、油和取暖蒸汽等一般较低压力流体和其他用途的焊接钢管。钢管接壁厚分为普通钢管和加厚钢管;接管端形式分...
低压流体输送管
外径 (DN) (in) 尺寸(mm) 壁厚(mm) 理论重量( kg/m) 壁厚(mm) 理论重量( kg/m) 6 1\8 10 2 0.39 2.5 0.46 8 1\4 13.5 2.25 0.62 2.75 0.73 10 3\8 17 2.25 0.82 2.75 0.97 15 1\2 21.3 2.75 1.26 3.25 1.45 20 3\4 26.8 2.75 1.63 3.5 2.01 25 1 33.5 3.25 2.42 4 2.91 32 1-1\4 42.3 3.25 3.13 4 3.78 40 1-1\2 48 3.5 3.84 4.25 4.58 50 2 60 3.5 4.88 4.5 6.16 65 2-1\2 75.5 3.75 6.64 4.5 7.88 80 3 88.5 4 8.34 4.75 9.81 100 4 108 4 10.85
流体输送的泵的选型
前言 流体输送 流体输送是指流体以一定流量沿着管道 (或明渠)由一处送到另一处, 是一 种属于流体动力过程的单元操作。 化工生产处理的物料 (包括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和载体等 )多数为流体, 按工艺 要求在各化工设备和机器之间输送这些物料, 是实现化工生产的重要环节。 化工 生产中物料的种类很多,被输送流体的性质如密度、粘度、毒性、腐蚀性、易燃 性与易爆性等各不相同,而且流体的温度从低于 -200℃至高于 1000℃,压力从 高真空到 102MPa,每小时的输送量从 10-3m3到 104m3以上 ,所以输送流体所用 的流体输送机械有多种形式,制作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 当送料点的流体能位足够高时, 流体能够按所要求的输送量自行流至低能位 的受料点,否则就需用流体输送机械对流体补给能量。 流体从输送机械取得机械 能,用来补偿受料点和送料点间的能位差, 并克服流体在管道或渠道内流动时所 受到的
尽管经济效益在增长,但德国的一次能耗在东、西德统一后却适度地下降,主要得益于由于重新统一后的德国在经济和能源相关领域的结构调整。从1995年以来,除了随着气温和经济的改变而发生的波动,德国的能源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如图2所示,2007年的一次能耗在14000PJ左右。
2009年一次能耗的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2008年能源价格的强进增长和后续的金融危机。
化石燃料在一次能耗中仍占主导地位,其市场占有率从1990年的87%减少到2010年的78%:煤炭和褐煤市场占有率下降,同时期天然气的占有额由15%上升至22%:2010年主要在交通行业的推动下,石油产品的需求几乎又回到1990年的水平-在过去几年中核能的占有率稍微下降,2010年降到约1530PJ。
德国严重依靠进口来满足能源需求,所需化石燃料的净进口份额由1990年的53%增加到2010年的77%。德国最重要的外国能源供应商是俄罗斯,份额几乎占到整个能源进口的30%。
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耗中的贡献由1995年的275PJ(1.9%)上升至2010年1322PJ(9.4%),如图3所示。
这样大幅度的增长要归因于生物质能,该物质主要用于产生热,今后会用于生物质燃料,生物质能和生物垃圾处理的份额将超过可再生能源的78%。另外10%主要是风能,从2000年起风能增长势头很高。利用太阳热量和光伏电池使用太阳能的形式在过去几年中也明显增加,但其对能源供给的贡献率仍然非常低,地热能的情况也一样。水电能源的利用份额在1995年已达到约77PJ,之后未能再增加。
流体输送的总费用,包括管道、输送机械的折旧费和输送机械的能耗费用。对一定的输送量,采用大口径的管道时,流动阻力减小,能耗量下降,但管道的投资和折旧费增加;采用小口径管道时,投资和折旧费减少,但能耗费用增加。因此,选用的管道口径过大或过小,使管内流速过小或过大,都是不经济的。对于长距离大流量的输送管路,应通过多方案计算来确定经济上最合理的流速(或管径);而工厂内部的短距离输送,可参照各种流体在管道内的常用流速范围(见表),来确定管内流速,据以计算所需管径。
1.南方和北方能耗差异大
我国处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域广阔,南北跨越严寒、寒冷、夏热冬冷、温和及夏热冬暖等多个气候带。夏季最热月大部分地区室外平均温度超过26℃,需要空调;冬季气候地区差异很大,夏热冬暖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0℃·,而严寒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可高达50℃,全年5个月需要采暖;我国北方地区的城镇约70%的建筑面积冬季采用了集中采暖方式,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无采暖措施,或只是使用空调器、小型锅炉等分散采暖方式。
2.城乡住宅能耗差异大
我国城乡住宅使用的能源种类不同,城市以煤、电、燃气为主,而农村除部分煤、电等商品能源外,在许多地区,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仍为农民的主要能源;另外.我国目前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消费性支出差异较大,城乡居民各类电器保有量和使用时间差异较大,这也是城乡住宅能耗差异的原因。
3.面积能耗差异大
当单栋面积超过2×104 m2,采用中央空调时,其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小规模不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能耗的3~8倍,并且其用能特点也与小规模公共建筑不同。因此,将公共建筑分为大型公共建筑与一般公共建筑两类。
1.北方城镇建筑采暖能耗
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北京、天津、河北的全部城镇及陕西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的部分城镇,这些地区采暖能耗与建筑物的保温水平、供热系统状况和采暖方式有关。
2.长江流域住宅采暖能耗
长江流域一带冬季也有短期出现0℃左右的外温,但日均温很少低于0℃,一年内日均温度低于10℃的天数一般不超过100天。历史上这些地区都不属于法定的建筑采暖区,除少数高档建筑外,一般都采用局部采暖方式。传统上这一地区采用木炭烤火,改革开放后,城镇建筑的采暖方式变成电暖气、电热毯、热泵式空调以及一些以燃气、燃油为燃料的采暖装置。
3.城镇住宅除采暖外能耗
城镇住宅除采暖外能耗包括照明、家电、空调、炊事等城镇居民生活能耗。除空调能耗因气候差异而随地区变化外,其他能耗主要与经济水平有关。
4.大型公共建筑除采暖外能耗
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单体面积在2×104 m2以上且全面配备中央空调系统的’高档办公楼、宾馆、大型购物中心、综合商厦、交通枢纽等建筑。其能耗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电梯、办公用电设备、其他辅助设备等。
5.一般公共建筑除采暖外能耗
一般公共建筑是指单体建筑面积在2×104 m2以下的公共建筑或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104 m2但没有配备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包括普通办公楼、教学楼、商店等,其能耗包括照明、办公用电设备、饮水设备、分体式空调等。
6.农村建筑能耗
农村建筑能耗包括炊事、照明、家电等用能。农村秸秆、薪柴等非商品的消耗量很大,而且此类建筑能耗因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差异很大。
1.建筑节能的概念
与建筑能耗相对应,建筑节能也有两个层次的概念。建筑节能目的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从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的开采、生产、运输,到建筑寿命期终止销毁建筑,在保证建筑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
广义的建筑节能是指在民用建筑的建设、改造、使用过程中,以及在工业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施工过程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活动。
狭义的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正常使用期限内,提高建筑设备的能效系数,降低建筑物通过外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的目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对民用建筑节能的定义是: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
2.节能技术的保障体系
建筑节能的核心是提高建筑能源的使用效率,而效率的提高最终将落实在技术的支撑上。从目前专业技术工种的划分来看,节能技术的保障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与设计节能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设计,可以结合当地的四季气候特点,为建筑创造一个良好的风环境、水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和洁净环境等。比如朝向的选择、植被体系的选择与设计、水体和山体的合理利用等,可以为合理应用自然环境、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体现在对热工参数的控制上。在建筑实体墙部分,利用保温隔热技术,在冬季采暖季节,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外的热损失;在夏季空调季节,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外的冷损失;在过渡季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调节室内环境。
在建筑物透明结构部分,主要控制的是太阳能的热流方向。通过选择合适的窗户结构及遮阳技术,在冬季采暖季节,增加太阳能向室内的渗透,阻止室内热量通过透明结构辐射到室外;在夏季空调季节,热流的控制过程与冬季恰好相反;过渡季节则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两个过程中选择。
3.能耗设备与系统的节能
建筑内的能耗设备与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及电梯设备等。其中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在大多数的民用建筑能耗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控制对象。
4.用能控制与管理
由于建筑内部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往往是以满负荷运行为假设条件的,而实际上,设备和系统往往运行在非满负荷条件下,这就要求配备优良的控制和调节系统以及具备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专门管理人员,根据不同负荷特点对有关设备和系统进行自动或人工调节,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用能控制与管理对于建筑运行能耗的节约具有特殊的意义。
5.综合节能技术
由于建筑及其设备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节能方面,往往需要多工种的协调工作,从而产生一些综合的节能措施。例如,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建筑一体化技术、多能耗系统之间的联动技术等。综合节能技术体现了未来节能工作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