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997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铁道科学技术名词》第一版。 2100433B
你看一下101图集就明白了。如图
不一定的,关键是要看梁的高度和周围顶的高度和其他的设计的搭配,其实梁也是一种建筑的结构美,如果房高不是很高的话可以不做吊顶,挂一盏吊灯也是很漂亮的。
请看16G平法图集的标注规则吧。
道路交叉口处信号灯的黄灯时间和优化配时问题
城市交通十字路口是冲突交通流汇聚的节点,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黄灯在交通信号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黄灯闪烁时间进行了"标准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路标,帮助驾驶员通过交叉路口时,在停车还是继续前进中,作出正确的决策。
福州市道路交叉路口红绿灯时间调查与分析
道路交叉口是车流、人流汇集的焦点,同时也是交通事故高发点。文中通过调查福州一些典型道路交叉口处违反交通法规行人人数及行人忍耐限度时间,分析了道路交叉口处行人与车辆驾驶员的行为和心理,重点讨论了如何在保持道路通畅、运输能力不受影响前提下,合理对交通指示灯进行配时,保证行人安全这一问题。
交叉渡线是使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既可进入又可越过另一条线路的轨道设备,它可以缩短站场长度,减少占地面积,因而在铁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交叉渡线一般由四组单开道岔(或对称道岔)一组菱形交叉组合而成。两平行线路的交叉渡线一般有三种布置方法:
(1)对称布置:菱形交叉对称布置于两平行线路之间。这是交叉渡线最常用的型式。
(2)不对称布置:为了有可能利用标准的(或已有的)单开辙叉及菱形交叉或在有特殊需要时,可将菱形偏于一侧线路,成不对称布置的交叉渡线。
(3)缩短的交叉渡线:在两平行线路间距较大时,为了缩短交叉渡线的长度,在单开道岔辙叉跟端与菱形交叉锐角辙叉跟端之间设一连接曲线(其半径不应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但这种布置会使列车的运行条件变坏,并且增大了养护的复杂程度。
交叉渡线与线间距关系
交叉渡线两端的单开道岔转辙器与标准的单开道岔转辙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同的。当交叉渡线线间距大于一定的数值时,两端的单开道岔与中间的菱形交叉相互独立设置。此时,单开道岔的辙叉及护轨也是相同的。其线间距与道岔号数有关,应根据计算确定,一般(当道岔号数在9号、12号时)约在6.5m及以上。在上述线间距时菱形交叉是标准的,只是连接配轨的长度不同。
当交叉渡线线间距小于上述数值时,两端的单开道岔与中间的菱形交叉相互衔接设置,此时,单开道岔的辙叉及护轨与菱形交叉的锐角辙叉应特殊设计。
菱形交叉部分技术特点
(1)菱形交叉组成
菱形交叉由两组锐角辙叉及护轨、两组钝角辙叉和配轨组成,四组辙叉对称布置。锐角辙又及护轨的技术特点基本与单开道岔的辙又及护轨相同。
两组钝角辙叉相对铺设,钝角辙叉的翼轨兼起另一组辙叉护轨的作用(因此又可称作护轨)。列车通过菱形交叉两组钝角辙叉时,心轨与翼轨相互制约,轮对保持列车正常运行方向,不致引起车轮撞击心轨或者进入异股,否则,导致列车脱轨造成事故。
(2)菱形交叉主要尺寸
菱形交叉主要尺寸见图。
锐角辙叉的辙叉角:为单开道岔辙叉角的两倍(
菱形长轴A:两组锐角辙叉理论尖端的距离;
菱形短轴B:两组钝角辙叉理论尖端的距离;
菱形斜边C:锐角辙叉理论尖端与钝角辙叉理论尖端的距离;
L1:单开道岔辙叉理论尖端与锐角辙叉理论尖端的水平距离;
L2:单开道岔辙叉理论尖端与钝角辙叉理论尖端的沿钢轨线距离;
L3:单开道岔辙叉理论尖端与锐角辙叉理论尖端的沿钢轨线距离;
D:交叉渡线线间距;
S:标准轨距;
(1)型号第一个字母Z代表窄轨铁路道岔类型代号;
(2)型号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母、DK,DC,DX,JD,DZ,JC,TX分别代表单开、对称、渡线、交叉渡线、对称组合、菱形交叉、四轨套线道岔的型式代号。
(3)主要参数中第一段数字的6、7、9、分别代表道岔轨距,6=600,7=700,9=900mm,主要参数第一段数字的15,22,30,38,43,分别代表道岔轨型,k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