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电气百科

路由交换协议

路由系统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个自治系统的集合,每个自治系统由一个16bit的号码来表示。自治系统在域边界之内运行局部路由协议或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例如RIP、IGRP、EIGRP、OSPF等,以维持一个一致的网络拓扑结构视图;而在域边界之间则通过执行一种称为边界网络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的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来构成一个全局的连通域,如图1所示。
图1互联网路由结构

路由交换协议基本信息

路由交换协议内部网关协议

路由交换协议RIP

RIP(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分组将做随机延迟后再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新,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响应分组。

由于RIP1存在一些缺陷,因此RIP2试图定义一套有效的RIP改进方案,例如子网路由选择、支持无类型域间路由(CIDR,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验证机制和多点广播等,并且还定义了过渡策略。但RIP2是一个兼容性的升级,也就继承了RIP1的大部分缺点。

路由交换协议OSPF

为了解决RIP协议的缺陷,IETF于1998年4月在RFC2328中发布了OSPF协议的第二版(OSPFv2)。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全称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中的O意味着OSPF标准是对公共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专有路由方案。

OSPF采用链路状态协议算法,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保存整个AS的拓扑结构(在自治系统不再划分的情况下)。一旦每个路由器都有了完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之后,该路由器就可以自己为根构造最短路径树,然后再根据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对于大型的网络,为了进一步减少路由协议通信流量,利于管理和计算,OSPF将整个自治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区域内的路由器维护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保存该区域的拓扑结构。OSPF路由器相互间交换信息,但它们交换的信息不是路由,而是链路状态。OSPF定义了5种分组:Hello分组用于建立和维护连接;数据库描述分组用于初始化路由器的网络拓扑数据库,当发现数据库中的某部分信息已经过时时,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请求分组,请求相邻节点提供更新信息;路由器使用链路状态更新分组来主动扩散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或对链路状态请求分组进行响应;由于OSPF直接运行在IP层,协议本身要提供确认机制,链路状态应答分组是对链路状态更新分组的确认。

与其他协议相比,OSPF有许多优点。例如,OSPF支持各种不同鉴别机制(如简单口令验证、MD5加密验证等),并且允许各个系统或区域采用互不相同的鉴别机制;提供负载均衡功能,如果计算到某个目的站有若干条费用相同的路由,OSPF路由器则会把通信流量均匀地分配给这几条路由,沿这几条路由把该分组发送出去;在一个自治系统内可划分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根据自己的拓扑结构计算最短路径,可以减少OSPF路由实现的工作量;OSPF属动态的自适应协议,对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可以迅速地做出反应,并进行相应调整,提供短的收敛期,使路由表尽快稳定,并且与其他路由协议相比,OSPF在对网络拓扑变化的处理过程中仅需要最少的通信流量;OSPF提供点到多点的接口,支持CIDR地址。

OSPF的不足之处就是协议本身庞大复杂,实现起来较RIP困难。

路由交换协议IS-IS协议

和OSPF一样,IS-IS也包含一些子协议。其中,Hello协议用来发现邻机,在广播链路上选举指派路由器;扩散协议用来在区域或主干中传播链路状态记录。

路由交换协议IGRP

由于RIP的局限性,Cisco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了IGRP(InteriorGatewayRoutingProtocol),它是一个距离向量家族的路由协议。IGRP使用组合度量制式,其路由更新的每一项都包含了一组4种度量制式:延迟(D)、带宽(B)、可靠性(R)和负载(L)。此外,它还包括2个不参与路径计算的变量:路由中的跳数(H)和路径MTU的计算结果。

IGRP的更新发送间隔更长(90s),使用组合度量制式,可选择多路径路由、环路检测和处理默认路由的新手段。IGRP最大的缺点是它为Cisco私有,故仅局限于Cisco产品,而RIP是任何平台上IP路由的一部分。

路由交换协议EIGRP

IGRP存在的缺点是它的环路检测会持续较长时间,且路由更新的周期性发送也会造成同样效应。因此Cisco公司还开发了EIGRP(EnhancedlnteriorGatewayRoutingProtocol)。EIGRP仍是一个距离向量协议,使用了与IGRP相同的组合度量制式,除此之外就没什么相似之处了。EIGRP使用了扩散计算系统,保持快速收敛、避免环路产生。EIGRP比传统的距离向量协议使用更少的带宽。这使它适用于低带宽、高费用WAN链路。最重要的是,EIGRP不仅可用于IP,而且还可用于IPX和AppleTalk。

查看详情

路由交换协议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协议许可

  • SoftCo SIP网络接口软件许可
  • 华为
  • 13%
  • 四川托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协议转换器

  • 品种:协议转换器;型号:NT8325-1;
  • 尼特
  • 13%
  • 秦皇岛德恩普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协议转换器

  • 品种:协议转换器;型号:NT8325-2;
  • 尼特
  • 13%
  • 秦皇岛德恩普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协议转换器

  • NE-2704 FE1/V.35协议转换器 N×64K
  • 清华同方
  • 13%
  • 广东网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协议转换器

  • NE-2708 4E1/10Base-T协议转换器 (4E1网桥)
  • 清华同方
  • 13%
  • 广东网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低端路由

  • 包转发率不低于 1Mpps,盒式
  • 广东2022年2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低端路由

  • 包转发率不低于1Mpps,盒 式
  • 广东2021年2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端路由

  • 包转发率不低于480Mpps,槽位数不低于8;
  • 广东2020年2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低端路由

  • 包转发率不低于1Mpps,盒 式
  • 广东2020年2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低端路由

  • 包转发率不低于1Mpps,盒 式
  • 广东2019年4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交换路由引擎模块

  • 交换路由引擎模块
  • 1块
  • 1
  • 深信服、信锐、华为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9
查看价格

AVB信号协议交换

  • 10端口AVB交换
  • 3台
  • 1
  • 见附件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6-18
查看价格

核心路由交换机USG6306

  • 核心路由交换机 USG6306
  • 1个
  • 1
  • 不限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9-04-22
查看价格

SalienceVI交换路由引擎

  • H3C S7500E Salience VI 交换路由引擎LSQM1SRPBO
  • 1个
  • 1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3-25
查看价格

SalienceVI交换路由引擎

  • H3C S7500E Salience VI交换路由引擎 LSQM1SRPB0
  • 7965个
  • 1
  • H3C
  • 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5-29
查看价格

路由交换协议外部网关协议

早期的互联网最初采用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GatewayProtocol)的。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形拓扑结构设计的。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大,EGP逐渐暴露出了很多的局限性,如不能处理环路和多个网络网状连接等情况。为了克服EGP的局限性,IETF制定了实际上现已成为标准的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GatewayProtocol)。

BGP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早的版本BGP1发展到了当前的版本BGP4。BGP4是第一个支持CIDR的版本。

BGP是一种用于在自治系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的路径向量协议。路径向量的含义是指BGP路由消息中带有一个自治域号码的序列,它说明了一条路由所通过的路径,这样可有效地检测并避免复杂拓扑结构中可能出现的环路问题。BGP支持CIDR寻址方式,减少了路由表长度,从而加快了选路速度。另外,BGP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协议(缺省端口号为179),这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由于差错控制功能全部由TCP协议完成,因此BGP自身的实现就变得非常简单。

BGP协议在TCP连接上传送4种消息类型,包括:Open分组用来建立对等体连接;Update消息用来在BGP对等体之间传输路由信息;Keepalive消息用于周期性刷新对等体连接,以确保连接的有效性;Notification消息用于通知其他BGP对等体检测到一个差错。

BGP协议的运行分为建立对等体连接和路由更新处理两个阶段。BGP进程的对等体连接建立过程可用如图2所示的有限状态机模型来表示。

图2BGP对话的有限状态机模型

①空闲状态:这是连接的第一阶段。BGP进程等待一个通常由网络管理员发出的启动事件,然后BGP初始化资源,复位连接重试计数器,打开一个TCP连接端口,并开始监听可能由远程对等体启动的连接,若成功,就转换到连接状态,否则将回到空闲状态。

②连接状态:BGP进程等待TCP连接的建立。如果TCP连接已建立,就转换到OPEN发送状态,同时发送OPEN消息。如果TCP连接没有建立,那么将转换到行动(active)状态。如果连接重试计时器溢出,状态就停留在连接阶段,计时器将被复位,一个TCP连接请求被启动。

③行动状态:BGP进程建立一个TCP连接,获得一个对等体。若成功,则转换为Open发送状态,同时发送Open消息。如果TCP连接计时器溢出,那么BGP进程将重新设置计时器,并回到连接状态。一般地,如果BGP进程的状态在连接与行动之间来回变化,则表明存在故障,不能建立TCP连接。这可能是因为对等体的IP地址不可达。

④Open发送状态:BGP进程等待接收来自对等体的Open消息。若收到Open消息,就对Open消息进行正确性检查:如果没有错误,就转换为Open确认状态,同时开始发送Keepalive消息,并且复位Keepalive时钟;否则,发送Notification消息,转换到空闲状态。在这个阶段,BGP进程比较对等体的自治域号码,以确认对等体是内部对等体还是外部对等体。

⑤Open确认状态:BGP进程等待一个Keepalive或Notification报文。如果收到Keepalive报文,就进入对等已建立状态,表示对等体连接已建立;如果收到Notification报文,则回到空闲状态。

⑥已建立状态:BGP进程与对等体交换Update或Keepalive数据包,假设Keepalive计时器的值不是零,那么当收到Update或Keepalive数据包时,计时器将复位。如果收到任何Notification报文,则说明系统出现错误,将就回到空闲状态。

路由更新处理是BGP协议的核心。当BGP收到一个Update消息时,首先验证Update数据包的有效性,若Update消息内没有错误信息,那么就调用图3所示的路由更新处理过程。

一个Update消息或者通告一条可达路由,或者撤销多条不再可达路由。对于不可达路由,BGP将从BGP路由表或路由信息库的输入路由表中删除这些不可达路由,然后再调用决策过程处理。对于收到的可达路由信息,BGP将根据输入路由策略进行路由过滤及属性控制。例如,BGP要过滤从一个对等体收到的一条路径的某个自治域号码,为了防止流量通过该对等体到达该自治网络,输出的路由将存储到BGP路由表或路由信息库的输入路由表中。

BGP决策过程基于路径属性值,在多条可达路由中选择一条到达某个目的地的最佳路由。BGP协议使用的一些重要的路径属性包括:

①起源(Origins):表示一条路由的起源,如由外部BGP获取,或者由内部路由协议输入等。

图3BGP路由更新处理过程

②自治系统路径(AS_Path):一条路由到达一个目的地址所经过的一系列自治系统号码。

③下一段地址(Next-hop):到达一个网络的下一跳地址。

④多出口判别(MULTI_EXIT_DISC):用于提示进入一个多入口自治系统的入口优先级。

⑤本地优先(LOCAL_PREF):用于自治系统内部到达某一地址出口点的优先权。

BGP决策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如果下一段地址是不可达的,这路由就要被忽略;

②优先选择最大本地优先的路由;

③如果本地优先相同,优先选择本地始发的路由;

④如果本地始发相同,优先选择具有最短自治系统路径的路由;

⑤如果自治系统路径相同,优先选择具有低起源属性的路由;

⑥如果起源属性相同,优先选择具有最低多出口判别属性值的路由;

⑦如果以上情况都相同,优先选择可通过最近对等体到达的路由。

由以上决策过程产生的最佳路由是路由器本身使用的,将被存储到BGP路由表的内部使用路由表中,同时输入到路由转发表。

BGP路由表中内部使用路由表的路由以及路由器在本地产生的路由需要通告给其他的对等体。在送出更新消息以前,要应用输出策略进行路由过滤及属性控制。例如,自治系统内存在多个入口,给各个入口设置不同的多出口判别属性来调整各个入境流量的大小。另外,还需区别内部和外部对等体,例如从内部对等体得知的路由不应传送到内部对等体。

总之,BGP协议是一种基于策略的路由协议,虽然协议本身相对简单,但配置相当复杂,若使用不当,则有可能影响其他网络。更详细的BGP协议内容及应用指导参见IETFRFC1771、RFC1773等。

查看详情

路由交换协议路由算法

路由协议按路由算法一般划分为距离向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两类。距离向量协议,也称为Bellman-Ford算法,是指使用中继计数表示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距离,它基于下面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两个节点间距离:

D(i,i)=0

D(i,j)=min[d(i,k) D(k,j)]

其中,D(i,j)表示从节点(节点为网络或路由器)i到节点j的最短路径,d(i,k)表示从节点i到k的直接路径,也就是说,节点i和k之间没有中介节点。具体运算步骤如下:

①所有的路由器都建有一个路由表,使系统中的所有目的地址都出现在表中,每一个表项内容均包括目的地址和下一站地址,记为元组(N,G)。

②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发送更新分组,更新分组的内容为路由表中的所有信息。

③邻居路由器接收处理更新分组。设更新分组来自G',根据更新分组计算到目的地址N的路由开销为D',如果D'

链路状态协议,也称最短路径算法,其计算原理可以分为以下4个过程来描述:

①发现该路由器的邻居,获取它们的网络地址,建立相邻关系,并测量到每个相邻路由器的开销或延迟。建立相邻关系是通过发送Hello分组来实现的。

②将用于交换的信息收集起来,构造包含这些信息的链路状态消息。创建链路状态消息的时机分两种,一种为定期创建,另一种就是当有事件发生时创建。

③通过flood(扩散)算法,向所有的其他路由器发送该消息。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中,如何可靠地发布链路状态消息包是相当重要的。链路状态算法实现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flood算法的优劣。

④根据收集到的链路状态信息,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本路由器到全网其他路由器或网络的最短距离。

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向量协议相比,其优点是基于量度值(如链路带宽和时延),而不是由中继计数来选择优化路由,因此可使网络负载平衡;通过链路状态更新,将链路和节点状态的变化情况扩散到整个网络,使所有路由器马上更新路由表,使网络具有更好的收敛特性。

查看详情

路由交换协议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路由交换协议文献

核心路由交换机 核心路由交换机

核心路由交换机

格式:pdf

大小:1.8MB

页数: 6页

核心路由交换机

MPLS路由交换机mpls与路由协议

ldp利用路由转发表建立lsp  ldp通过逐跳方式建立lsp时,利用沿途各lsr路由转发表中的信息来确定下一跳,而路由转发表中的信息一般是通过igp、bgp等路由协议收集的。ldp并不直接和各种路由协议关联,只是间接使用路由信息。  通过已有协议的扩展支持mpls标签分发  虽然ldp是专门用来实现标签分发的协议,但ldp并不是唯一的标签分发协议。通过对bgp、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等已有协议进行扩展,也可以支持mpls标签的分发。  通过某些路由协议的扩展支持mpls应用  在mpls的应用中,也可能需要对某些路由协议进行扩展。例如,基于mpls的vpn应用需要对bgp进行扩展,使bgp能够传播vpn的路由信息;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te(traffic engineering)需要对ospf或is-is协议进行扩展,以携带链路状态信息。  lspm: lsp management

查看详情

隧道协议隧道协议

隧道技术的实质是如何利用一种网络层的协议来传输另一种网络层的协议,其基本功能是封装和加密,主要利用隧道协议来实现。封装是构建隧道的基本手段。从隧道的两端来看,封装就是用来创建、维持和撤销一个隧道,来实现信息的隐蔽和抽象。而如果流经隧道的数据不加密,那么整个隧道就暴露在公共网络中,VPN的安全性和私有性就得不到体现。

网路隧道技术涉及了3种网络协议:网络隧道协议、隧道协议下面的承载协议和隧道协议所承载的被承载协议。如图所示

隧道协议作为VPN IP层的底层,将VPN IP分组进行安装封装;隧道协议同时作为公用IP网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封装的VPN分组利用公网内的IP协议栈进行传输,以实现隧道内的功能。隧道协议在这个协议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隧道协议存在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按照工作的层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二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二层网络协议,它主要应用于构建拨号VPN(Access VPN);另一类是三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三层网络协议,它主要应用于构建内部网VPN(Intranet VPN)和外联网(VPN Extranet VPN)。

隧道协议二层隧道协议

二层隧道协议指用公用网络来封装和传输二层(数据链路层)协议,此时在隧道内传输的是数据链路层的帧。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在点到点的二层链路上,最常用的二层协议是PPP协议,隧道协议实现中,首先将IP分组封装在二层的PPP协议帧中,也就是会所,先把各种网络协议封装在PPP中,再把整个数据包装入二层隧道协议中。这种双层封装方法形成的数据包在公用网络中传输。

第二层隧道协议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是他没的可扩展性不太好,而且提供内在的安全机制安全强度低,因此它们不支持企业和企业的外部客户以及供应商之间通信的保密性需求,不适合用来构建连接企业内部网和企业的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的企业外部网VPN。

隧道协议三层隧道协议

三层隧道协议是用公用网来封装和传输三层(网路层)协议(如IP、IPX、AppleTalk等),此时在隧道内传输的是网路层的分组。三层隧道协议并非是一种很新的技术,早已出现的RFC 1701 通路路由封装协议就是一个三层隧道协议。IETF制定的IP层加密标准协议IPSec 也是一个三层速到协议,利用IPSec(ESP/AN)的隧道模式构成的VPN隧道。三层隧道协议的协议栈如图所示,

查看详情

ANCP协议协议简介

ANCP由GSMPv3(General Switch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3)协议承载,并对GSMPv3协议进行了扩充,增加了邻接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体制。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