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coal ash fusibility
煤灰熔融性
曾称灰熔点。煤中矿物质在高温下的熔融性能。矿物质中Al2O3含量的比例越大,灰熔融性越高;Fe2O3、CaO、MgO的含量比例越高,则灰熔融性越低。SiO2 45%~60%时,灰熔融性随SiO2含量增高而降低,小于45%或大于60%则与灰熔融性的关系不够明显。灰熔融性是影响煤的燃烧和气化的重要因素,工业上对煤灰熔融性的要求各有不同,如固态排渣锅炉和固定床气化炉中一般使用高灰熔融性煤,液态排渣的锅炉和气化炉使用低灰熔融性煤,以免排渣困难。因此为了正确选择气化用煤和锅炉用煤,须进行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将煤灰与糊精混合,颦成灰锥,在高温炉弱还原气体介质中加热,分别测定灰熔融性变形温度Td、软化温度Ts、半球温度Th和流动温度TF。一般用Ts(℃)作为煤灰熔融性的主要指标:小于或等于1100℃为易熔灰分,大于1100~1250℃为低熔灰分,大于1250~1500℃为高熔灰分,大于1500℃为难熔灰分
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研究(英文)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超细电气石粉和烧结助剂,采用湿式超细研磨和低温煅烧工艺,制备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对孔雀石绿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孔径细小均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适量超细电气石粉的引入使粉煤灰基多孔陶瓷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反应5 h,孔雀石绿溶液脱色率达89.3%,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探讨了脱色前后孔雀石绿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孔雀石绿的脱色机理。
由粉煤灰合成铝硅酸盐介孔材料(英文)
以粉煤灰为初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介孔铝硅酸盐材料。以粉煤灰与Na_2CO_3摩尔比为1:0.85配料,混合物料研磨混合10min,在830℃焙烧2.5 h,使铝硅酸盐分解生成水溶性的硅酸盐(硅源)和铝酸盐(铝源),而后与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含有14.7 g表面活性剂)混合。混合溶胶经105℃晶化72h,再经过滤得到的白色粉末,经550℃焙烧5h后,获得介孔铝硅酸盐材料。所获得的介孔材料的d_(100)为2 16nm,平均孔径为4.75 nm,孔径分布主要介于0.5~10nm之间。
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高温条件下软化、熔融、流动时的温度特性,是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性能指标。通常煤灰熔融性采用角锥法进行测定,即将煤灰中加入淀粉糊,制成三棱锥形状的灰锥,放入高温炉,在一定气氛下加热,观察在加热过程中灰锥的变形情况,依此确定煤灰熔融性。通常用四个特征温度表示:
变形温度(DT)—煤灰锥体尖端开始弯曲或变圆时的温度。
软化温度(ST)—煤灰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底板变成球形或半球形时的温度。
半球温度(HT)—煤灰锥体变形至近似半球状,即高约等于底边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FT)—煤灰锥体完全熔化展开成高度小于1.5mm薄层的温度。
一般以煤灰软化的温度ST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标,即灰熔点。
煤灰熔融性取决于煤灰成分的组成比例及气氛的氧化还原性。测试灰熔点时的气氛不一样,其测试结果也不一样,有氧化性气氛和弱还原性气氛,一般情况下,弱还原性气氛状态下测试所得到的数据要比氧化性气氛下测试所得到的数据要低。平常时,我们所说的灰熔点是煤灰样品锥体在弱还原性气氛所测到的灰熔点温度。在固体排渣的炉体使用时,要求灰熔点越高越好。
常温下是固体的物质在达到一定温度后熔化,成为液态,称为熔融状态。也是液态,只是在常温下不稳定。 原指纤维的着火点、燃烧热、火焰温度和限氧指数等指标,对易燃程度,火势的蔓延与扩大,有决定作用。有的纤维在燃烧的同时,受热熔化,象蜡烛油一样脱离火源。它对燃烧,起到釜底抽薪的缓解作用,但熔融物若与皮肤接触,会造成难以剥离的严重烫伤。合成纤维存在熔融问题,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的织物,在测试中可以做到不滴熔融物,但粘搭烫伤皮肤的问题依然存在,经过阻燃整理,或在合成纤维纺丝液中加入阻燃剂,可以使合纤达到阻燃要求,但融点改变不大。 2100433B
(MI值)依据ASTM D1238的定义,即测量高分子材料在稳定温度、固定荷重量下,经过一定孔径的细孔模,十分钟所流出的挤压物的重量或是体积。因此熔融指数是指熔融的高分子的流动速率。熔融指数越大,代表其流动性越高。Dynisco LMI4000系列熔融指数仪是塑胶工业使用来做流动性测试的所有仪器中,熔融指数仪是最广泛的测试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