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最大位移速度:最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 m/s。
2、并发识别数量:并发识别数量不得小于80。
3、漏读率:漏读率不得大于10。
4、识别卡电池寿命:不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2年。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6个月。
5、识别卡电池工作时间: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识别卡,每次充电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7d。
6、最大传输距离:
最大传输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a)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 m;
b)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 km;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可串人可靠的中继器(或类似产品),但所串的中继器(或类似产品)最多不超过2台。
7、最大监控容量
最大监控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系统允许接人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人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
b)识别卡数量应不小于8 000个。
8、最大巡检周期: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
9、存储时间:
存储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
a)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A限制区域时刻、进人分站识别区域时刻、出/人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超员、超时、工作异常、卡号、姓名、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
b)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
10、双机切换时间: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人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 min。
1、按工作原理分类
a)场强式;
b)射频标签式;
c)其他。
2、按信号传输方向分类
a)单向;
b)半双工;
c)全双工。
3、按识别卡结构分类
a)与矿灯一体;
b)与手机一体;
c)与BP机一体;
d)帽卡;
e)胸卡;
f)腰卡;
g)其他。
4、按系统结构分类
a)独立式;
b)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体;
c)与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一体;
d)其他。
5、按识别卡供电方式分类
a)无源;
b)有源。
6、按识别卡的工作频率分类
a)特高频(300M~3GHz);
b)超高频(3G~30GHz);
c)其他。
7、按功能分类
a)非连续监测式;
b)连续监测式;
c)其他。
系统一般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识别卡、电源箱、电缆、接线盒、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中心站硬件一般包括传输接口、主机、打印机、UPS电源、投影仪或电视墙、网络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和配套设备等。中心站均应采用当时主流技术的通用产品,并满足可靠性、开放性和可维护性等要求。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应为可靠性高、开放性好、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成熟的主流产品。软件应有详细的汉字说明和汉字操作指南。系统及其软件、识别卡、分站、传输接口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符合MT 209、MT/T1004、MT/T 1005、MT/T 1007、MT/T 1008、AQ 6201、AQ 6210等标准的有关规定,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系统应工作稳定、性能可靠,严禁由于设备在设计、制造中的隐患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为确保产品质量,系统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取得“MA安全标志”。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设备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 系统人员定位分站的无线收发数据板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人员随身携带的KGE26标识卡进入低频的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后被激活(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
1、钢筋55-60kg/m2左右,混凝土0.4m3/m2左右;2、50kg/m2左右,混凝土0.6m3/m2左右3、钢筋55-60kg/m2左右,混凝土0.55m3/m2左右4、钢筋120kg/m2左...
a)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人井时刻、出/人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b)系统应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
c)系统应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
d)系统应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
a)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人井总数及人员、出/人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b)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人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区域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c)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A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人限制区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d)系统应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人时刻、工作时间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人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e)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
f)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g)系统应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
系统应具有存储、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2100433B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苏州木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mlrfid.com 联系人 :强定龙 手机 :13338005482 或 13196613147 QQ :1055936919 传真: 0512-87655879 邮箱 :mlrfid_01@163.com MSN :qiangdinglong@163.com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系统概述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 安全生产问题,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不断的努力, 近 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 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因, 煤 矿安全生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 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 因此建立 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 必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 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动态 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 创建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 依据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和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 范》等行业标准,结合集团公司及煤矿有关文件要求和系统使用管理实际, 特制 定本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煤矿。 第三条加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 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 充分保证系统运 行使用、维护。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正常 运行 第二章安装、使用与维护 第四条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AQ1048-2007) 规定,煤矿装备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一)考勤管理功能 能够实时对煤矿各类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 进行监